A | B | C | D |
| | | |
干海带烧灼为海带灰 | 分离海带灰的浸取液 | 氧化碘离子为碘单质 | 分四离四氯化碳中的碘 |
混合物 | 所用试剂 | 分离方法 | |
A | 甲烷(乙烯) |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 洗气 |
B | 乙烯(SO2) |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 洗气 |
C | 苯(Br2) | 氢氧化钠溶液 | 分液 |
D | 溴苯(苯) | 氢氧化钠溶液 | 分液 |
① | ② |
③ | ④ |
回答下列问题:
方法一:比较Z、W两种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用化学式回答);
方法二:比较单质的氧化性强弱,设计实验证明(请简述试剂、操作、现象、结论):。
①微生物经两步反应将 氧化成
,两步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第一步反应是(填“放热”或“吸热”)反应,1mol (aq)全部氧化成
(aq)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②如图为利用电化学降解法除去水中 的装置。
直流电源的正极为(填“A”或“B”),质子的移动方向是(填“从M到N”或“从N到M”),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①生成H2O2的电极反应式为。
②已知氨氮废水中氨(以NH3计)的浓度为1750mg•L‑1 , 当降为50mg•L-1)时即可达到排放标准。电路中转移3mole- , 最多可处理废水的体积为L。
①前5分钟平均反应速率v(H2)=,H2的初始浓度是。
②下列能说明反应已达平衡状态的是(填序号)。
a.氢气的生成速率等于碘化氢的消耗速率
b.单位时间内断裂的H-H键数目与断裂的H–I键数目相等
c.c(H2):c(I2):c(HI)=1:1:2
d.2v(I2)正=v(HI)逆
e.反应混合体系的颜色不再发生变化
已知:“碘钟实验”的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2O2+2 +2H+=
+2H2O,反应分两步进行:
反应A:…...
反应B:I2+2 =2I-+
①反应A的离子方程式是。对于总反应,I-的作用是。
②为探究溶液变蓝快慢的影响因素,进行实验Ⅰ、Ⅱ。(溶液浓度均为0.01mol•L-1)
H2O2溶液 | H2SO4溶液 | Na2S2O3溶液 | KI溶液(含淀粉) | H2O | |
实验Ⅰ | 5 | 4 | 8 | 3 | 0 |
实验Ⅱ | 5 | 2 | x | Y | z |
溶液从混合时的无色变为蓝色的时间:实验I是30min、实验II是40min。实验II中,x、y、z所对应的数值分别是;对比实验I、II、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①原电池的负极为,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②盐桥中K+向(填“甲”或“乙”)烧杯移动。
①甲烧杯中的电极反应式为。
②电池总反应离子方程式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