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青海省西宁市海湖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开学...

更新时间:2021-05-25 浏览次数:88 类型:开学考试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 1. (2021高二下·西宁开学考) “由是天子之尊,非复(不仅是)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这突出反映的周代政治制度是( )
    A . 王位世袭制 B . 分封制 C . 宗法制 D . 礼乐制度
  • 2. (2021高二下·西宁开学考) 许倬云在《西周史》中指出:“分封制度是人口的再编组,每一个封君受封的不仅是土地,更重要的是分封了不同的人群。新封的封国,因其与原居民的糅合,而成为地缘性的政治单位。因此,分封制下的诸侯,一方面保持宗族族群的性格,另一方面也势必发展地缘单位的政治性格。”材料反映分封制的实施( )
    A . 使得封国成为地方政权 B . 削弱对封国的政治管理 C . 彻底打破了宗族的界限 D . 强化了旧有的宗族因素
  • 3. (2021高二下·西宁开学考) 西周时分封设爵位五等,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级,爵位等级依次递减。战国时秦国则设爵位二十等,平民也可因军功封爵,有爵位者按等级享受不同待遇。这一变化说明秦国( )
    A . 分封制进一步发展和细化 B . 平民可因军功而成为世袭贵族 C . 封爵制成功瓦解了分封制 D . 社会等级日益固化且层次复杂
  • 4. (2022高三上·克州月考) 中国古代是“家国同构”的社会,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父为“家君”,君为“国父”。由此可知( )
    A . “君权”是“父权”的延伸和扩张 B . 分封制是“家国同构”的制度根源 C . 血缘纽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基础 D . 儒家思想根植于悠久的文化传统
  • 5. (2021高二下·西宁开学考) 公元前892年周懿王死后,其叔姬辟方趁内忧外患、形势混乱之际即位,是为周孝王。但周孝王死后,王臣、诸侯等却一致拥戴周懿王的太子姬燮继位,是为周夷王。这反映出当时(    )
    A . 分封制遭到严重破坏 B . 嫡庶观念仍较为牢固 C . 诸侯可操纵王室事务 D . 宗法意识已日趋淡漠
  • 6. (2021高二下·西宁开学考) 《吕氏春秋》说:“冬至后五旬七日昌生。昌者,百草之先生也,于是始耕。”《氾胜之书》说:“凡耕之本,在于趣时,和土、务粪泽、早锄早获。”材料反映了古代农业(  )
    A . 注重农业时令 B . 尊重自然规律 C . 重视历法指导 D . 强调精耕细作
  • 7. (2021高二下·西宁开学考) 某学者提出,西周末期井田制已开始瓦解,当时铁农具和牛耕还没有出现;战国中期,井田制的变革已经完成,此后铁农具开始大量使用,牛耕只在个别地方使用。由此可知,该学者认为(   )
    A . 井田制的瓦解是铁犁牛耕出现的前提条件 B . 铁犁牛耕的使用不是井田制瓦解的最初原因 C . 土地私有制在西周末期已经确立 D . 经济制度滞后于政治体制的变革
  • 8. (2021高二下·西宁开学考) 据《史记》记载:孔子的弟子子贡,在卫国经商有方,成为著名的大商人,遂携束帛重礼去拜访诸侯,所到之处,诸侯与之只行宾主之礼,不行君臣之礼。出现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    )
    A . 宗法分封制逐渐趋向瓦解 B . 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 C . 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壮大 D . 儒家思想受到统治者的推崇
  • 9. (2021高二下·西宁开学考) 史学家钱穆论述:“从前的阡陌是很宽的,但后来阡陌被侵入而破坏后,即是所谓‘赋税平’……按照亩数多少而收税。”在这一过程中(    )
    A . 井田制确立并得到普及 B . 贵族土地占有得以巩固 C . 土地私有制度逐渐形成 D . 个体小农经济遭到破坏
  • 10. (2021高二下·西宁开学考) 春秋战国时代贵族教育的内容,如六艺之学,通过孔子这样的士人,传递到一般社会。“有教无类”的教育原则,让以往的贵族文化转化为一般的社会文化。贵族文化的下移( )
    A . 反映了世卿世禄的贵族政治彻底结束 B . 导致了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C . 使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古代主流思想 D . 促进了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
  • 11. (2021高二下·西宁开学考) 《墨子·公孟》中举出儒家“足以丧天下”的诸多情形:坚持厚葬,父母死后实行三年之丧,浪费了人民的财富和精力;强调音乐,造成同样后果;相信前定命运,造成人们懒惰。这反映出 ( )
    A . 儒家不受当政者重视的根源 B . 墨家代表平民阶级的立场 C . 儒墨社会关注点存在差异 D . 墨子经世致用的思想主张
  • 12. (2021高二下·西宁开学考) 《史记》通常将类似的人物放在同一个列传中,如《仲尼弟子列传》《白起王翦列传》等;在《老子韩非列传》中,司马迁则将道家与法家的代表人物同列。这一做法旨在( )
    A . 强调思想流派的嬗变传 B . 突出编撰体例的完整性 C . 彰显道法两家的学术地位 D . 强调史学著作的多元化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7分,第14题25分,共52分)
  • 13. (2021高二下·西宁开学考) 中国青铜时代在中国和世界文明史上占据重要的地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每一件青铜礼器都是随着贵族地位而来的权力象征性的徽章与道具。青铜礼器中大量狰狞的纹饰,使王公贵族附上莫须有的神力,成为王权的守护者。青铜礼器与兵器是被国王送到他自己的地盘去建立他自己的城邑与政治领域的皇亲国戚所受赐的象征性礼物的一部分,然后它们又成为沿着贵族线路传递下去的礼物的一部分。青铜礼器获得这等意义是因为它们与在仪式上认可了建立在亲属关系上的贵族政治的祖先崇拜祭礼之间的联系关系。同时也因为它们是只有控制了大规模的技术的与政治的机构的人才能获得的珍贵物品。说到底的话,青铜器是只与地位高贵的人相联合的。

    ——据张光直《中国青铜时代》等

    材料二  我国大约在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开始利用铜。到了商代,青铜冶炼技术已臻于成熟,春秋战国时期更有进一步的发展。人们可以从出土的大量精美的先秦青铜器,例如展示了酒礼器中至尊气象的四羊方尊,湖北随县出土的大型编钟等,看到当时青铜冶铸技术所达到的高超境界。除大量的青铜器之外,还总结出有一定合理性的青铜合金配比规律,即按照青铜器的不同用途的性能要求,配置不同比例的青铜合金。这就是《考工记》中记载的“金有六齐”。

    ——摘编自金秋鹏《中国古代科技史话》

    材料三  甲骨文是中国目前已知的最早的一种成系统的文字。甲骨文卜辞的内容,绝大部分与殷商王室有关。小至殷王的耳鸣、牙疼,大至年成、祭祀、征伐,无不以殷王或王室为中心,其他非卜辞的刻辞也是如此。因此,认定它是殷代王室的档案,是可信的。甲骨文卜辞的文句都很短,而西周出现了上百字、数百字的铭文。其内容的丰富多彩,及其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都不是甲骨文能比拟的。金文又多讲求押韵。西周较长的铭文都比较注意纪时,显然更利于仔细地记述历史事件。对于认识商周,特别是西周的历史文字,金文是宝贵的第一手材料。

    ——据张岂之《中国历史》(先秦卷)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青铜器成为“权力象征性的徽章与道具”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商周时期青铜器铸造的特点。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商代和西周的代表性文字,并说明它们的历史价值。
  • 14. (2021高二下·西宁开学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史学研究的基本步骤之一是“确立主题—史料收集—史料解释—叙述评价”。下表是与研究孔子思想有关的材料:

    材料

    “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论语》

    孔夫子不做受神启者,也不做先知,他是传授古代法律的贤明官员……他所说的只是极纯粹的道德,既不谈奇迹,也不涉及玄虚,在道德上欧洲人应该成为中国人的徒弟,信奉儒学的中国人没有侮辱理性和曲解自然。

    ——伏尔泰

    秦始皇比孔子伟大得多,秦始皇重法,孔夫子是讲空话的。

    儒家满口仁义道德……单就这独霸中国,使我们思想界不能自由,郁郁做二千年偶像的奴隶,也是不能不反对孔子的。

    ——毛泽东

    综合三则材料,请选取孔子思想中的一个角度确定研究主题,围绕该主题对以上材料分别做出史料解释(对原材料的阐释,不表明自己观点),最终得出历史评价。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