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 | 1954年 | |
全国粮食总产量 | 1.32亿吨 | 1.63亿吨 |
人均粮食占有量 | 239.4公斤 | 285.2公斤 |
①A﹣B点人口增长主要因为国内相对和平与第一个五年计划推动
②C点高峰的出现是由于国民经济呈现出繁荣景象
③“文化大革命”动乱与国民经济严重困难导致D点城镇人口大幅减少
④E﹣F点的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政府的方针政策的调整。
材料一:建国初期工农业生产统计表(金额单位:亿元)
产值 |
1952年 |
1956年 |
1957年 |
工业总产值 |
343.3 |
703.6 |
783.9 |
农业总产值 |
483.9 |
582.9 |
604.0 |
工农业总产值 |
827.2 |
1286.5 |
1387.9 |
材料二: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比较表
所有制性质 |
经济成分 |
1952年 |
1956年 |
公有制经济 |
国营经济 |
19.1% |
32.2% |
合作社经济 |
1.5% |
53.4% |
|
公私合营经济 |
0.7% |
7.3% |
|
私有经济 |
资本主义经济 |
6.9% |
0% |
个体经济 |
71.8% |
7.1% |
材料三:把资本主义的工商业改造成社会主义的,可以有两种政策,一种是没收,一种是赎买。民族资产阶级是我们的朋友,解放前同我们一起反帝反蒋,解放以后仍然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反对帝国主义,赞成土改、抗美援明和镇压反革命。由于这个历史关系,对他们实行赎买政策,是合于理的。如果把资本主义工商业统统没收过来,不光管不过来,还会引起资本家的抵制或破坏,势必造成停业或减产。
——彭真《关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问题》
材料四:1978年和2020年我国城市企业产值所占比重示意图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占乡村人口不到10%的地主和富农占有70%—80%的土地;而占乡村人口90%的贫农、雇农和中农却只占有20%~30%的土地。
——摘自北师版历史教材
材料二:这场运动的宗旨是提高产量、防止富裕农民重新冒头、争取更大程度的农业专业化,以及加速实现社会主义改造的进程……到1956年年底,约96%的农民正式成为合作社社员。
——摘自徐中约著《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1978年上半年在全国展开的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很快形成思想解放的潮流。这次大讨论冲破了“两个凡是”的禁区,有利于农村政策的拨乱反正,以及农业经营方式重大变革的酝 岗人“大包千到户”不怕高压,不怕冒坐牢危险,为的是走出条“完成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新路子,冲破了两个“不许”(不许分田单干,不许包产到户)的束缚,…树起了“敢为人先、敢于创新、敢走新路、敢于担当”的大包干精神……1979年地委在凤阳召开大会,期间参观考察了小岗村后,地委书记王郁昭宣布,大包干的确更能调动群众的积极性……1980年5月,邓小平在《关于农村政策问题》的谈话中充分肯定了凤阳县的大包干。
——摘自《中国农村改革源头探究—凤阳小岗村大包干到户》
材料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的主要实现形式,主要生产资料仍归集体所有,在分配方面仍实行按劳分配原则……既发挥了集体统一经营的优越性,又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是适应我国农业特点和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管理水平的一种较好的经济形式。
——摘自《复兴之路》(中)
材料五: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作为一种新生的制度创新,它注定是不完善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带有明显的传统小农经济与自然经济的痕迹,而这些东西对于一个有过长达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中国来说,对于现代农业生产具有根深蒂固的深远影响,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现代农业的规模化经营和社会化生产的要求了。
——吴江张艳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研究30年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