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地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陕西省咸阳百灵中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地理期中考...

更新时间:2021-05-28 浏览次数:70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
  • 1. 《舌尖上的中国》,记录了在中国境内不同的地理环境下,不同的生产方式和饮食习惯,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 (1) 我国水稻种植业主要分布的地理区域是(   )
      A . B . C . D .
    2. (2) ④地区的特色饮食是(   )
      A . B . C . D .
    3. (3) 下列描述③区域的是(   )
      A .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B . 早穿皮袄午穿纱,围住火炉吃西瓜 C .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D . 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4. (4) ③地区气候干旱的主要原因是(   )
      A . 地势高 B . 纬度高 C . 深居内陆,距海较远 D . 气温高
    5. (5) “龙江熟,天下足”,下列属于东北地区成为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的是(   )
      A . 土壤肥沃,适宜农作物生长 B . 雨热同期,气候适宜 C . 地形平坦,土地集中连片 D . 农业科学技术水平高
  • 2. 我国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结合下图“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 关于黄土高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信天游是当地富有地方民俗特色的民歌 B . 位于秦岭以北 C . 位于地势第三级阶梯 D . 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
    2. (2) 下列关于加强该地区水土保持的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
      A . 持续扩大煤炭开采量,提供治理环境的资金 B . 缓坡地建梯田,沟谷打坝淤地 C . 植树种草,建设林草护坡带 D . 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
  • 3. 关于北京市自然条件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 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B . 河流均属于海河水系 C . 大部分降水集中于夏季 D . 春季清爽宜人
  • 4. 近几年,北京空气质量有了明显改善。你认为北京市为此可能采取了哪些措施(   )

    ①出行多开私家车        ②迁出污染较大的企业

    ③积极支持农业发展        ④改煤为电,集中供暖

    A . ①④ B . ②④ C . ①③ D . ①②
  • 5. 东北平原的主要农作物是(   )
    A . 冬小麦、玉米、甜菜、大豆 B . 甜菜、马铃薯、春小麦 C . 棉花、水稻、油菜、花生 D . 棉花、玉米、冬小麦
  • 6. (2016·宿迁) 有关北京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是全国的政治文化和对外交流中心 B . 北京的交通特别发达,形成了以公路、铁路、航空、海运为主的运输网络 C . 北京位于华北平原的北缘,属于典型的温带季风气候 D . 北京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猛
  • 7. (2018·恩施) 读青藏地区农业生产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 (1) 图中铁路线建设的地理意义有(    )

      ①促进青藏地区的资源开发

      ②促进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

      ③有利于国防安全

      ④改善青藏地区的生态环境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2. (2) 关于青藏地区农牧业的表述可信的是(    )
      A . 除青稞和小麦外,还可少量种植玉米和水稻等粮食作物 B . “高原之舟”牦牛毛长皮厚、体形高大、身体强壮 C . 高原牧场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西北部 D . 种植业区主要分布在柴达木盆地及河谷地带
  • 8.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气候是(   )
    A . 湿润、半湿润的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 B . 湿润、半湿润的温带季风气候 C . 温带大陆性气候 D . 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
  • 9. 川藏铁路起于四川省成都市,向西穿越山高谷深的横断山区进入西藏,经藏南至终点拉萨。读川藏铁路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

    1. (1) 川藏铁路沿线地区分布的主要少数民族是    (  )
      A . 维吾尔族 B . 哈萨克族 C . 蒙古族 D . 藏族
    2. (2) 川|藏铁路经过的地形区有(  )

      ①四川盆地        ②横断山地

      ③云贵高原        ④青藏高原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C D . ①②④
  • 10. (2019八下·咸阳期中) 根据图中信息判断,图示地区位于我国的(    )

    A . 黄土高原 B . 山东丘陵 C . 江南丘陵 D . 长江中下游平原
  • 11. (2019八下·咸阳期中) 关于我国北方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耕地制度是一年两熟或三熟 B . 典型的植被是常绿阔叶林 C . 1月平均气温0℃以上,河流有结冰期 D . 苹果是北方著名的温带水果
  • 12. 三江源被誉为“中华水塔”,三江源指的三江是(   )
    A . 长江、珠江、黄河 B . 长江、黄河、黑龙江 C . 长江、塔里木河、珠江 D . 长江、黄河、澜沧江
  • 13. 下列地理事物,与西北地区无关的是(   )
    A . 锡林郭勒草原 B . “北大荒” C . 绿洲农业 D . 河西走廊
  • 14. 近年来,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人们往返于不同城市之间,就像是生活在同一座城市一样,这就是“同城效应”,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 . 交通发达 B . 人口众多 C . 资源丰富 D . 政策支持
  • 15. (2019八上·陆丰期末) 北京烤鸭香飘四溢,唇齿留香,然而这不是重点,请问北京的传统民居是(      )
    A . 窑洞 B . 四合院 C . 碉房 D . 平顶房
  • 16. 下列是四大区域的典型景观图,分别与我国自然地理分区对应正确的是(   )

    A . 甲—西北地区 B . 乙—南方地区 C . 丙—北方地区 D . 丁—西北地区
  • 17. (2020·新疆) 中国的新四大发明—“高铁、扫码支付、共享单车和网购”,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改变着整个世界。这说明我国(   )
    A . 交通运输便利 B . 工业基础雄厚 C . 制造产业发达 D . 科学技术发展迅猛
  • 18. (2017八下·邢台月考) 我国在发展中面临的挑战有(    )

    ①人地关系不够和谐 ②区域发展不平衡 ③海洋权益面临严峻挑战④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二、解答题
  • 19. 港珠澳大桥是连接香港、珠海、澳门的超大型跨海通道,是迄今世界上最大的跨海大桥。结合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1. (1) 港珠澳大桥连接珠江入海口两侧的城市,该河流入海口东侧为特别行政区,西侧为特别行政区。被誉为“购物者天堂”的是特别行政区。
    2. (2) 我国两个特别行政区共同毗邻同一省级行政单位,其简称为
    3. (3) 香港地狭人稠,其扩展城市建设用地的两种重要方式为:“上天”;“下海”
    4. (4) 与右图台湾省隔海相望的A省的简称是
    5. (5) 图中台湾省内山脉纵贯台湾岛,其主峰为中国东部最高峰。图中B为岛,C表示的是海峡。
    6. (6) 从台湾旅游回来的小红向同学介绍见闻,你认为与台湾实际相符的是(_____)
      A . 北临东海,南临南海,地形以平原为主 B . 森林资源丰富,有“亚洲天然植物园”之称 C . 台湾的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 D . 台湾的居民中,人口最多的是高山族
  • 20. 读西北地区简图,完成下列各题。

    1. (1) 西北地区主要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地形以高原和(平原、盆地)为主。
    2. (2) ①处是高原,②所在的自治区是我国陆地面积最大的一个省级行政单位。
    3. (3) ③处是我国最大的盆地,此处因为,降水稀少,成为我国极端干旱的地区。
    4. (4) 观察图2中交通、聚落的分布情况,出现这种分布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 这些地方降水丰富 B . 因冰雪融水,这些地方水源较充足 C . 这些地方地形平坦 D . 这些地方濒临海洋,对外交通发达
    5. (5) 是一种古老的引水工程,长期为②地区绿洲居民所利用。
    6. (6) ③处油气资源十分丰富,天然气总量占全国总储量的1/4,目前,该地已建设十几座大型油气田,并通过西气东输工程将天然气从这里运送到我国东部地区,请简述西气东输工程对输出地和输入地的影响。
  • 21. 小华和小静暑假从北京出发分别沿图中两条线路旅行。读图回答问题。

    1. (1) 图中A 为山脉,B为山脉。
    2. (2) 线路②最终到达黄土高原,黄土高原西起,东至山脉,南抵秦岭,北连。黄土高原地表特征,当地特色传统民居是
    3. (3) 沿线路①一路向北,作物熟制从两年三熟变为
    4. (4) 奔流在“黄土地”上的母亲河—河,从黄土高原挟带的大量泥沙,在下游沉积,使河床抬高,形成“河”,最终注入海。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