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物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北省荆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物理期末考试试卷

更新时间:2021-05-26 浏览次数:78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
  • 1. 物理学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创新和革命,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关于物理学中运动与力的发展过程和研究方法的认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研究方法的核心是:把实验和逻辑推理(包括数学演算)结合起来,从而发展了人类的科学思维方式和科学研究方法 B . 伽利略正确认识运动和力的关系,同时建立惯性定律 C . 牛顿运动定律是研究动力学问题的基石,牛顿的三条运动定律都能通过现代的实验手段直接验证 D . 牛顿做的理想斜面实验以可靠事实为基础的,经科学抽象,深刻反映自然规律
  • 2. 有四个运动的物体A、B、C、D,物体A、B运动的x-t图象如图甲所示,物体C、D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运动的v-t图象如图乙所示,根据图象做出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 . 物体A和B均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且A的加速度比B的大 B . 在0~3s时间内,物体B运动的位移为10m C . t=3s时,物体C追上物体D D . 物体C与D间距离最大时,物体C的位移为25m
  • 3. 转笔深受广大中学生的喜爱,如图所示,其中也包含了许多的物理知识,假设某转笔高手能让笔绕其上的某一点O做匀速圆周运动,下列有关该同学转笔中涉及到的物理知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笔杆上离O点越近的点,做圆周运动的周期越小 B . 笔杆上离O点越近的点,做圆周运动的角速度越大 C . 笔杆上离O点越近的点,做圆周运动的线速度越小 D . 笔杆上的各点做匀速圆周运动,不需要向心力
  • 4. 曲线运动是自然界普遍的运动形式,关于曲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做曲线运动的物体,速度的大小一定时刻变化 B . 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加速度一定时刻变化 C . 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 D . 物体只要受到变力作用,一定做曲线运动
  • 5. 质量m=2kg的物体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面做直线运动,t=3s时撒去拉力F.物体运动的v-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第1s末合力对物体做功的功率为8W B . 第1s末拉力F对物体做功的功率为6W C . 整个过程中拉力F对物体做功为24J D . 在2-3s内合力对物体做功为8J
  • 6. (2017高二上·黑龙江期中) 带电粒子仅在电场力作用下,从电场中a点以初速度v0进入电场并沿虚线所示的轨迹运动到b点,如图所示,则从a到b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粒子带负电荷 B . 粒子先加速后减速 C . 粒子加速度一直增大 D . 粒子的机械能先减小后增大
  • 7. 在水平面上固定两个相互紧靠的三角形斜面,将a、b、c三个小球从左边斜面的顶点以不同的初速度向右水平抛出,落在斜面上时其落点如图所示,小球a落点距水平面的高度最低.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小球c的初速度最小 B . 小球a的飞行时间最短 C . 小球c的整个飞行过程速度变化率不断增大 D . 若减小小球a的初速度,其整个飞行过程速度变化量减小
  • 8. 如图所示,一物体从竖直立于地面的轻弹簧上方某一高度自由落下。A点为弹簧的原长点,当物体到达B点时,速度恰好为零,然后被弹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物体从A点下降到B点的过程中,速度不断变小 B . 物体从A到B的过程中,弹簧的弹性势能先增大后减小 C . 物体从A点下降到B点的过程中,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 D . 物体在整个下落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二、多选题
  • 9. 如图所示,将质量为m的石块从离地面h高处以初速度v0斜向上抛出,以抛出点所在的水平面为重力势能零平面,不计空气阻力,当石块落地时(   )

    A . 动能为 B . 机械能为 C . 动能为mgh+ D . 重力势能为mgh
  • 10. 2013年5月2日凌晨0时06分,我国“中星11号”通信卫星发射成功.“中星11号”是一颗地球同步卫星,它主要用于为亚太地区等区域用户提供商业通信服务,图为发射过程的示意图,先将卫星发射至近地圆轨道1,然后经点火,使其沿椭圆轨道2运行,最后再一次点火,将卫星送入同步圆轨道3,轨道1、2相切于Q点,轨道2、3相切于P点,则当卫星分别在1、2、3轨道上正常运行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 卫星在轨道3上的机械能大于在轨道1上的机械能 B . 卫星在轨道3上运动的周期大于在轨道1上运动的周期 C . 卫星在轨道1上经过Q点时的加速度小于它在轨道2上经过Q点时的加速度 D . 卫星在轨道2上运动时,经过P点时的速度大于Q点时的速度
  • 11. 如图所示,轻杆长为3L,在杆的A、B两端分别固定质量均为m的球A和球B,杆上距球A为L处的点O装在光滑的水平转动轴上,外界给予系统一定的能量后,杆和球在竖直面内转动。在转动的过程中,忽略空气的阻力。若球B运动到最高点时,球B对杆恰好无作用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球A在最低点时的速度为 B . 球B在最高点,杆对水平转动轴的作用力为1.5mg,方向竖直向上 C . 球B转到最低点时,其速度为 D . 球B由最高点转到最低点的过程中受到杆的弹力作用,且杆的弹力对B球做负功
  • 12. 如图所示,在竖直平面内有一匀强电场,一带电荷量为+q、质量为m的小球在力F(大小可以变化)的作用下沿图中虚线由A至B做竖直向上的匀速运动,已知力F和AB间夹角为θ,A、B间距离为d,重力加速度为g。则(   )

    A . 电场力的大小的取值范围只能在0~ B . 电场强度E的最小值为 C . 小球从A运动到B电场力可能不做功 D . 若电场强度 时,小球从A运动到B电势能变化量大小可能为2mgdsin2θ
三、实验题
  • 13.                    
    1. (1) 让一重物拉着一条纸带自由下落,通过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点,然后取纸带的一段进行研究。若该同学打出的纸带如下图所示,已知重物的质量m=1kg,打点计时器的工作频率为50Hz,当地重力加速度g=10.0m/s2 , 利用这段纸带中的2、5两点测定物体重力势能的减少量为J,物体动能的增加量为J。通过计算比较可知,实验结论为。(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 (2) 该同学计算了多组动能的变化量 ,画出动能的变化量 与下落的对应高度△h的关系图象,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得到的 -△h图象如图所示,关于直线的斜率的物理意义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 . 重物的质量 B . 重物受到的重力 C . 当地的重力加速度 D . 无物理意义,等于1
  • 14. 某同学用伏安法测定待测电阻Rx的阻值(约为10kΩ),除了Rx,开关S、导线外,还有下列器材供选用:

    A.电压表(量程0-1V,内阻约10kΩ)

    B.电压表(量程0-10V,内阻约100kΩ)

    C.电流表(量程0-1mA,内阻约30Ω) 

    D.电流表(量程0-0.6A,内阻约0.05Ω)

    E.电源(电动势12V,额定电流2A,内阻不计)

    F.滑动变阻器R0(阻值范围0-10Ω,额定电流2A)

    ①为使测量尽量准确,电压表选用,电流表选用。(均填器材的字母代号);

    ②画出测量Rx阻值的实验电路图

    ③该同学选择器材、连接电路和操作均正确,从实验原理上看,待测电阻测量值会其真实值(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四、解答题
  • 15. 1966年曾在地球的上空完成了以牛顿第二定律为基础的测定质量的实验,实验时,用双子星号宇宙飞船m1去接触正在轨道上运行的火箭组m2(后者的发动机已熄火).接触以后,开动双子星号飞船的推进器,使飞船和火箭组共同加速(如图),推进器的平均作用力F=923N,推进器开动时间为t=7s。测出飞船和火箭组的速度变化是 ,已知双子星号宇宙飞船的质量m1=3400kg,求:(最终的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1. (1) 火箭组受到的平均推力F′;
    2. (2) 已知火箭组的实际质量m=3660kg,求该次测量的相对误差。(已知相对误差
  • 16. 天津国际无人机展首次公开展出的软体飞机引发观众广泛关注。软体飞机是没有硬质骨架的飞机,机翼面积大,载荷能力强,具有良好的弹性。飞翔从容、稳定、易操纵,被称为“空中自行车”、“无线的风筝”。若一质量为m的软体飞机超低空飞行,在距离地面h高度的水平面内,以速率v做半径为R的匀速圆周运动,重力加速度为g,空气阻力忽略不计。求
    1. (1) 求空气对飞机的作用力的大小;
    2. (2) 若飞机在匀速圆周运动过程中,飞机上的一个质点脱落,求质点落地点与飞机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圆心之间的水平距离。
  • 17. 如图所示,ABCD为一位于竖直平面内的轨道,其中BC水平,A点比BC高出H=10m,BC长L=2m,AB和CD轨道光滑且与BC平滑连接.一质量为m=1kg的物体,从A点以v0=4m/s的速度开始沿AB轨道运动,经过BC后滑到高出C点h=10.3m的D点速度为零。(g取10m/s2),求:

    1. (1) 物体与BC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
    2. (2) 通过计算说明物体最多经过C点几次?
  • 18. 如图甲所示,真空室中电极K发出的电子(初速度不计)经过电势差为U1的加速电场加速后,沿两水平金属板C、D间的中心线射入两板间的偏转电场,最后打在荧光屏上.设CD间的电场可看作匀强电场,且两板外无电场.已知电子的质量为m、电荷量为e(重力不计),C、D极板长为l,板间距离为d,偏转电压为U2 , 荧光屏距C、D右端的距离为 ,电子能通过偏转电场,求:

    1. (1) 求该电子出偏转电场后打在荧光屏上的位置;
    2. (2) 若C、D两板间加如图乙所示的周期性变化的电压,UCD变化的周期为T(T未知),若电子在偏转电场中运动的时间等于周期T,求荧光屏上电子能够到达的区域的长度。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