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份 | 联邦政府 | 州政府 | 地方政府 | 合计 |
1950 | 15.6 | 5.3 | 3.7 | 24.6 |
1960 | 19.2 | 6.2 | 4.4 | 29.8 |
1970 | 21.0 | 8.5 | 4.0 | 33.5 |
1980 | 23.5 | 9.8 | 3.1 | 36.4 |
1983 | 26.4 | 10.0 | 4.5 | 40.9 |
1989 | 24.4 | 7.7 | 7.1 | 39.1 |
材料一 1954年爱伦堡发表了小说《解冻》第一部。作者笔下的主人公茹拉甫辽夫是苏联某工厂的厂长,他思想保守,没有人情味。为追求生产指标,他将工人盖宿舍的钱用来造车间,却最终因工棚倒塌造成死亡事故而被撒职。该作品一改斯大林时代粉饰歌颂的文学风格,将苏联社会生活的阴暗面展现在人们面前,并以“冰河”解冻为结尾影射个人崇拜的冬日已去,思想解放的春天已经到来。小说发表后引起了轰动,催生了一大批类似的作品,形成了蔚为壮观的“解冻文学”潮……1964年赫鲁晓夫下台后,“解冻文学”走向低潮。
——摘编自李华《赫鲁晓夫与苏联“解冻文学”潮流》等
材料二 1978年初卢新华发表了短篇小说《伤痕》。故事描写了一位年轻的红卫兵王晓华在极左思想影响下,坚决同自己的“叛徒”母亲断绝关系。九年后,当母亲的冤案平反,觉醒的王晓华去看望母亲,母亲却在几个小时前离开了人世。小说从侧面揭示了文革十年活劫在人们心灵刻下的难以弥合的伤痕,因此一发表就引起了共鸣。后来人们把70年代来80年代初要求清除文革恶果,并进一步探讨其历史根源的文学称为“伤痕文学”。此后,中国文坛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
——摘编自杨民《“解冻文学”与“伤痕文学”前后的中苏文艺政策》
材料 甲午战败后,清政府开启了以“修明武备为第一要务”的军事改革。至1898年,清政府陆续组建了湖北护军、自强军、新建陆军和武毅军四支新式军队。这些军队“参用各国洋升教习,练兵讲求枪炮理法兼习营垒测绘”,其训练完全参照西法,初步形成了步兵、骑兵、炮兵和工程兵等多兵种部队。此外,军队的管理方式、组织制度都在向近代转变。由于财力困窘,此次改革重点集中在陆军,海军方面则处于停滞状态。
——摘编自陈长江《甲午战后至戊戌维新前清政府的改革研究》
材料 下表五次中东战争简史
年份 |
事件 |
1948—1949 |
第一次中东战争:生存!巴勒斯坦战争—建国第二天就面临亡国威胁的以色列 |
1956—1957 |
第二次中东战争:出海口!苏伊士运河战争—比战争借口更重要的是出海口 |
1967 |
第三次中东战争:安全! 六天战争—苏联的欺骗促使以色列先发制人 |
1973—1974 |
第四次中东战争:复仇!赎罪日战争—阿拉伯国家处心积虑的复仇之战 |
1982 |
第五次中东战争:安宁!黎巴嫩战争—交战双方都在别国的领土上厮杀 |
——摘编自谢朝晖、罗庆旺主编《战后世界重大军事事件始末》
材料 罗愿(1136~1184年),字端良,徽州歙县人,少博学好古,有经纬之才。他所处的南宋,是一个金人入主中原,国家积弱不振的时代。对此,许多学者希望通过修撰地方志书,以激发乡邦人士爱国爱家的热情。在徽州知州赵不悔的支持下,罗愿开始撰写《新安志》。在长达七年的时间里,罗愿“访故老求遗事”,收集计簿、前史、杂家稗说等资料并加以考证,于南宋淳熙二年撰成该志。
《新安志》内容丰富,资料翔实,赵不悔盛赞“山川道里之险易,丁口项亩之息耗,赋贡物产之阔狭,以至州土吏治、风俗人材,皆条理错综,聚见此书,曾无遣者”。该志撰成后,其体例为后世效法,至今仍是徽学和宋史研究不可或缺的基本资料。
——摘编自刘道胜《罗愿与<新安志>》
材料 下表1949—2010年中国对外援助状况
年份 |
援助国家(地区) |
援助方式 |
备注 |
1949—1959 |
越南、朝鲜 |
军事、政治援助 |
|
1960—1969 |
越南、阿尔巴尼亚、巴基斯坦、古巴、非洲民族主义国家 |
政治援助为主,辅以经济、技术、军事援助 |
提出“对外援助八项原则”,强调平等、互利、尊重主权 |
1970—1978 |
终止援助越南、阿尔巴尼亚,加大援助第三世界力度 |
政治、经济技术、人员援助 |
援外支出占国家财政比重不超过5% |
1979—2010 |
第三世界、最不发达地区、重债穷国 |
以经济、技术援助为主 |
援外主体多样、加强多边援助,强调互利共赢 |
——摘编自于涌泉《中国对外援助的状况研究(1949—2010年)》
从上述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信息关联,持论有据,表达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