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安徽省马鞍山市2021届高三文综历史二模试卷

更新时间:2021-06-09 浏览次数:162 类型:高考模拟
一、单选题
  • 1. (2021·马鞍山二模) 《国语》载:宣王三十九年(前789年),“宣王既丧南国之师,乃料民(清查户口)于太原”。对此,仲山父以“示少而恶事……无故料民,天之所恶”表示反对。但“王辛料之”。宣王料民之举(   )
    A . 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 B . 违背了天人感应理念 C . 激化贵族内部的矛盾 D . 反映出王室力量衰微
  • 2. (2021·马鞍山二模) 玄学的代表王弼(226-249年)认为“崇仁义,愈致斯伪……顺自然而行,不造不施”才是治国根本,故应当“从事于道者,以无为为君”。魏晋士人崇尚“无为”反映出当时(   )
    A . 门阀制度受到抨击 B . 儒学面临信仰危机 C . 无为而治成为主流 D . 三教合一趋势显现
  • 3. (2021·马鞍山二模) 唐建中元年(780年),宰相杨炎推行两税法,将农民的赋税简化为地税和户税两种,按户等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户税征钱,地税征粮,分夏、秋两季缴纳。由此推知,两税法的实施(   )
    A . 有利于商品流通 B . 解决了财政危机 C . 缓解了土地兼并 D . 加强了人身控制
  • 4. (2021·马鞍山二模) 明万历时,“儒为名高,贾为厚利”得到徽商的普遍认同。当时,徽商家庭多以“第教之儒,成则嗣我声,否亦不失本业”为信条,命子孙分事儒贾,以维持家族“业儒”传统。该现象反映了当时徽州地区(   )
    A . 尊儒重仕的风气 B . 等级观念的瓦解 C . 商业竞争的激烈 D . 农耕经济的衰退
  • 5. (2021·马鞍山二模) 蓄发令是太平军每攻克一地后发布的第一道公告。洪仁玕在《钦定军次实录》中强调:“凡欲脱满洲鞑子之轭,投诚天朝,必须留发,以诠父母养育之恩,以顺上帝生成之恩,切不可剃之。”太平天国推行蓄发令旨在(   )
    A . 强化民众宗教信仰 B . 推行儒家忠孝文化 C . 对抗满清王朝统治 D . 维护汉人民族尊严
  • 6. (2021·马鞍山二模) 据《兴宁县乡土志》载,1880年后,广东传统纺织业中心兴宁一带,由于“孟买棉纱售价低廉”,“棉纱进口,俱为兴宁县织布所需”,仅土布业一项,就占全县手工业出口总值的九成多。由此推知,当地(   )
    A . 纺织技术得以革新 B . 沦为世界市场附庸 C . 土布的竞争力提升 D . 自然经济解体充分
  • 7. (2021·马鞍山二模) 下图《扫地出门》,刊载于1933年《红色中华》,下图可以佐证苏区政府(   )

    A . 粉碎围剿的决心 B . 治国安民的智慧 C . 艰苦奋斗的精神 D . 公正法治的理念
  • 8. (2021·马鞍山二模) 1953年沈阳市开展了增产节约竞赛,170多个国营和地方国营企业参与了竞赛,其中有95个单位提出在完成国家计划基础上增产节约1万亿元的奋斗目标,同年鞍钢各生产厂矿也制订了增产节约8500亿元的计划。此类增产节约竞赛(   )
    A . 有利于工业化战略实施 B . 出现了冒进主义的倾向 C . 推动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D . 响应公私合营国家号召
  • 9. (2021·马鞍山二模) 在希腊悲剧《安提戈涅》中,安提戈涅的哥哥因背叛城邦,在死后被国王下令禁止安葬。而安提戈涅毅然以遵循“天条”为由,埋葬了哥哥。最终,她因违背国王禁令被处死,而一意孤行的国王也遭致妻离子散的命运。该剧上演后受到了民众的欢迎。作品折射出告希腊(   )
    A . 自然法精神深植人心 B . 城邦利益高于一切 C . 世俗权力受到了挑战 D . 崇尚理性成为共识
  • 10. (2021·马鞍山二模) 有学者认为,“内阁大臣开始是作为秘书辅佐国王的,然后又以国王的名义行事,最后则是代表自己行事,只在必要时向国王请示”。该观点意在说明英国(   )
    A . 首相成为国家权力中心 B . 政治妥协缓和矛盾 C . 制度变革呈现渐进特征 D . 议会传统历史悠久
  • 11. (2021·马鞍山二模) 如表—1989年美国政府开支占国民生产总值统计(单位:%)(   )

    年份

    联邦政府

    州政府

    地方政府

    合计

    1950

    15.6

    5.3

    3.7

    24.6

    1960

    19.2

    6.2

    4.4

    29.8

    1970

    21.0

    8.5

    4.0

    33.5

    1980

    23.5

    9.8

    3.1

    36.4

    1983

    26.4

    10.0

    4.5

    40.9

    1989

    24.4

    7.7

    7.1

    39.1

    A . 经济发展持续增长 B . 福利制度日渐完备 C . 干预模式不断僵化 D . 政府规模职能扩大
  • 12. (2021·福田模拟) 欧洲某一时期的哲学家强调非理性层面的存在,认为科学清除了宗教存在的理由,也消除了人对世界的恐惧和崇敬,不认同国家可以通过人为订立的契约建立起来。与这一思想相契合的文学作品是(   )
    A . 《十日谈》 B . 《西风颂》 C . 《玩偶之家》 D . 《老人与海》
二、材料分析题
  • 13. (2021·马鞍山二模)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4年爱伦堡发表了小说《解冻》第一部。作者笔下的主人公茹拉甫辽夫是苏联某工厂的厂长,他思想保守,没有人情味。为追求生产指标,他将工人盖宿舍的钱用来造车间,却最终因工棚倒塌造成死亡事故而被撒职。该作品一改斯大林时代粉饰歌颂的文学风格,将苏联社会生活的阴暗面展现在人们面前,并以“冰河”解冻为结尾影射个人崇拜的冬日已去,思想解放的春天已经到来。小说发表后引起了轰动,催生了一大批类似的作品,形成了蔚为壮观的“解冻文学”潮……1964年赫鲁晓夫下台后,“解冻文学”走向低潮。

    ——摘编自李华《赫鲁晓夫与苏联“解冻文学”潮流》等

    材料二  1978年初卢新华发表了短篇小说《伤痕》。故事描写了一位年轻的红卫兵王晓华在极左思想影响下,坚决同自己的“叛徒”母亲断绝关系。九年后,当母亲的冤案平反,觉醒的王晓华去看望母亲,母亲却在几个小时前离开了人世。小说从侧面揭示了文革十年活劫在人们心灵刻下的难以弥合的伤痕,因此一发表就引起了共鸣。后来人们把70年代来80年代初要求清除文革恶果,并进一步探讨其历史根源的文学称为“伤痕文学”。此后,中国文坛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

    ——摘编自杨民《“解冻文学”与“伤痕文学”前后的中苏文艺政策》

    1. (1)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50—60年代苏联“解冻文学”潮流出现的背景。
    2. (2) 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解冻文学”与中国“伤痕文学”的相同之处,并说明不同之处及其形成原因。
  • 14. (2021·马鞍山二模)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甲午战败后,清政府开启了以“修明武备为第一要务”的军事改革。至1898年,清政府陆续组建了湖北护军、自强军、新建陆军和武毅军四支新式军队。这些军队“参用各国洋升教习,练兵讲求枪炮理法兼习营垒测绘”,其训练完全参照西法,初步形成了步兵、骑兵、炮兵和工程兵等多兵种部队。此外,军队的管理方式、组织制度都在向近代转变。由于财力困窘,此次改革重点集中在陆军,海军方面则处于停滞状态。

    ——摘编自陈长江《甲午战后至戊戌维新前清政府的改革研究》

    1. (1) 依据材料,概括甲午战后清政府军事改革的特点。
    2. (2)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甲午战后清政府的军事改革。
  • 15. (2021·马鞍山二模)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下表五次中东战争简史

    年份

    事件

    1948—1949

    第一次中东战争:生存!巴勒斯坦战争—建国第二天就面临亡国威胁的以色列

    1956—1957

    第二次中东战争:出海口!苏伊士运河战争—比战争借口更重要的是出海口

    1967

    第三次中东战争:安全!

    六天战争—苏联的欺骗促使以色列先发制人

    1973—1974

    第四次中东战争:复仇!赎罪日战争—阿拉伯国家处心积虑的复仇之战

    1982

    第五次中东战争:安宁!黎巴嫩战争—交战双方都在别国的领土上厮杀

    ——摘编自谢朝晖、罗庆旺主编《战后世界重大军事事件始末》

    1. (1)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造成中东地区长期战乱和流血冲突的基本原因。
    2. (2)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中东战争带来的历史启示。
  • 16. (2021·马鞍山二模)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罗愿(1136~1184年),字端良,徽州歙县人,少博学好古,有经纬之才。他所处的南宋,是一个金人入主中原,国家积弱不振的时代。对此,许多学者希望通过修撰地方志书,以激发乡邦人士爱国爱家的热情。在徽州知州赵不悔的支持下,罗愿开始撰写《新安志》。在长达七年的时间里,罗愿“访故老求遗事”,收集计簿、前史、杂家稗说等资料并加以考证,于南宋淳熙二年撰成该志。

    《新安志》内容丰富,资料翔实,赵不悔盛赞“山川道里之险易,丁口项亩之息耗,赋贡物产之阔狭,以至州土吏治、风俗人材,皆条理错综,聚见此书,曾无遣者”。该志撰成后,其体例为后世效法,至今仍是徽学和宋史研究不可或缺的基本资料。

    ——摘编自刘道胜《罗愿与<新安志>》

    1. (1)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愿撰写《新安志》的原因。
    2. (2)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罗愿《新安志》撰成的意义。
三、论述题
  • 17. (2021·马鞍山二模)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1949—2010年中国对外援助状况

    年份

    援助国家(地区)

    援助方式

    备注

    1949—1959

    越南、朝鲜

    军事、政治援助

    1960—1969

    越南、阿尔巴尼亚、巴基斯坦、古巴、非洲民族主义国家

    政治援助为主,辅以经济、技术、军事援助

    提出“对外援助八项原则”,强调平等、互利、尊重主权

    1970—1978

    终止援助越南、阿尔巴尼亚,加大援助第三世界力度

    政治、经济技术、人员援助

    援外支出占国家财政比重不超过5%

    1979—2010

    第三世界、最不发达地区、重债穷国

    以经济、技术援助为主

    援外主体多样、加强多边援助,强调互利共赢

    ——摘编自于涌泉《中国对外援助的状况研究(1949—2010年)》

    从上述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信息关联,持论有据,表达清晰)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