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中国古建筑受伦理道德的影响,尤以儒家学说为主。儒家是重礼、崇孝、尚文的学派。首先在重礼的倡导下,对于一切建筑制造都要遵循礼法。不管是城市规划、宫殿庙宇抑或百姓住宅,都要受礼制的制约,因此形式上就要讲究对称、均齐、庄严。其次,在崇孝的主张下,儒家提倡“慎终追远”,敬祀祖先,对陵墓建筑极为重视。王者生前的威风和死后的尊严都要于此体现。而至于宅居,则要求是“五世同堂”,形成了中国大家庭制度下的民居特色。
材料二:在西方,神权和皇权一直是至高无上的,因而任何建筑活动都要受其制约。除了世俗建筑以外,皇帝的宫殿、陵墓以及庙宇成了主要的建筑物。中国古代建筑可以花几百年再现再生,但个体却少变化,相反,西方建筑则更注重个体的发展,都在个体的建筑上极尽心力,如天主教的哥特式建筑表现出神秘耸上和升腾之感,东正教堂丛群弯顶式建筑则又表现出教意的辉煌。
材料一:李大钊从十月革命以来就不断组织和宣传科学社会主义和列宁主义,五四运动中工人乃至农民广泛参与反抗帝国主义和军阀专制的自觉斗争,使得曾经幻想着通过思想文化改造实现和平富强的知识分子意识到——东方世界已无法阻挡来自庶民的社会主义革命;全球性的政治危机与革命风潮使得一部分五四学者看到了启蒙主义、民族主义的局限性。因此,马克思主义最终接过了新文化运动以来启蒙主义所承担的救亡图存的历史重任,成为中国人民创造新社会的理论依靠。
——摘编自《从启蒙主义到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的历史转向与内在动力》
材料二:1927年国民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曾想像十月革命那样,在大城市发动起义,建立政权,但接连遭到失败。毛泽东率领湘赣边起义队伍,在攻打长沙受挫后,当机立断,改变原定部署,到敌人控制薄弱的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创了一条有别于“城市中心论”的革命道路。
——摘编自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
材料三:中共作为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并不总是积极从中国国情出发……长征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才真正起步,当时中共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在思考。
——摘编自戴海东《长征中失联共产国际对中共的影响》
材料一:在特区发展中不但要办出口加工业,也要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不但要拓展出口贸易,还要在全国经济生活中发挥多方面的作用。1984年2月,邓小平同志视察特区后指出:“除特区外,可以考虑再开放几个港口城市……这些地方不叫特区,但可以实行特区的某些政策。”
材料二:全国两会上通过的《外商投资法》更是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外商投资准入、促进、保护、管理等方面的基本制度框架和规则,让对外商投资的管理走上了更法治化的轨道。从市场准入来看,中国在扩大外资准入方面大踏步前进。禁止和限制类项目大幅减少,重要领域实现大幅开放。
材料三:40多年改革开放,中国共产党用自己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用自己的勤劳、智慧、勇气,迎来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创立、发展到完善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从而凝聚起了伟大的“改革开放精神”。
材料一:
材料二:一旦工业革命开始,不受行会限制或封建义务妨碍的、自由的流动劳动人口,是非常重要的。工业革命发生及其随同的变化增高了世界多数人们的生活标准。较之过去,有更多的货物可以供用,成本也较低廉。由于大量生产技术更加强的采用,世界若干地区的文化特征在食物、衣着、住房、娱乐及生活方式上,就趋于标准化。工业工人(无产阶级)学会了组织与谈判的技术。因此,民主的过程加速,因为工人要求对社会的管理有更多的发言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