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南省2021届高三语文三模试卷

更新时间:2021-06-18 浏览次数:94 类型:高考模拟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 1. (2021·湖南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近年来,“国潮”悄然兴起,并刮起强烈风暴。在天猫上搜索“国潮”,会出现各种贴着“国潮”标签的服装;在微博上搜索“国潮”,会找到上千个起名“国潮”的博主。可见,“国潮”已成为一种时尚,不仅是年轻人追逐的潮流,也是商家营销的卖点。

    尽管“国潮”如此火爆,但人们对“国潮”的定义却莫衷一是。有人把“国潮”理解为“中国本土设计师及主理人创立的潮流品牌”,所以网络上大量以“国潮”为关键词的文章讨论的仅仅是时尚潮牌,理解相对片面。还有人认为“国潮”是以品牌为载体,既能满足年轻消费者个性的张扬及其对时尚的追求,又是对传统文化自然回归而产生的一种流行现象。它相对全面地概括了“国潮”所包含的基本要素:中国、品牌、潮流和文化。

    “国潮”的字面释义虽简单明了,但其内涵却丰富多维。从表现形式看,“国潮”既可以是体现中国文化的复古中国风,也可以是展现国际潮流的创新中国风,中国元素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中巧妙结合,形成灿烂多姿的时尚潮流。从载体看,“国潮”既有以实物产品为载体的中国制造之潮流,也有以文化现象为载体的中国文化之潮流,比如汉服文化的兴起等。从影响范围看,不仅本土的时尚品牌纷纷爆红,而且其他领域的国产品牌也逐渐被国人所接受和喜爱;不仅华为李宁等中国新制造在国际社会受到人们的追捧,而且许多中华老字号也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国潮”的迅速火爆看似是一种偶然的社会现象,其实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必然结果,其背后有着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动因。“国潮”热标志着产业结构得到了优化,高品质国货赢得了市场,中国制造已经进军全球中高端产业链,“中国速度”正在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经济在转型中实现了成功起跳。

    现在,从一定程度上看,中国制造不缺少高质量的产品,不缺少创新能力,也不缺少具有竞争力的价格,缺少的是中国品牌的影响力和认知度。不过,被先进技术、创意文化赋能的中国创造不断释放潜力,得到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认可。“国潮”的兴起,是中国人从满足温饱、看重产品的实际使用效果的消费偏好,转向注重品质消费的必然结果。

    “潮”,代表了一种时尚潮流、一种流行趋势。“国潮”不仅可以用年轻人的语言诠释古老文化赋予现代的美感,也可以表现为将传统文化融入时尚的创意。“国潮”热展现的是人们对国家现在和未来发展的积极心理状态,是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更是文化自信的提升。

    不可忽视的是,当前的“国潮”热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例如,我国制造业供需结构性失衡问题依然比较突出,一些落后企业还在利用低价策略抢占市场;市场上鱼龙混杂,产品质量良莠不齐,有的企业利用“国潮”的热度生产劣质产品,影响了国货声誉;一些行业的品牌跟风模仿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产品创新能力不足。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制造在很多领域的技术水平、工艺水平和管理水平依然有待提升。

    (摘编自姚林青《“国潮”热何以形成》)

    材料二:

    “国潮”,站在中国人的角度,就是“中国风+中国潮流”。它是具有独特文化元素的被广大民众认可的时尚。它与国家和民族所传承的物质、精神、行为、制度等文化及其相关的人、物、技、艺等息息相关,它不同于一般的潮流,即那些仅与年轻人有关联的物质消费品或流行文化艺术。

    “国潮”,不是什么舶来品,是新时代背景下自然而然衍生出来的潮流,是综合国力、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它是一种在血脉中流淌,由内而外涌现甚或喷射而出的心理倾向,具有优秀传统文化特质。

    文化,一旦有效有形地彰显出来,足以激发众多个体共鸣,也足以让品牌符号更为鲜活,更显价值。中国“国潮”产品以美好的品质,切合了新时代年轻人的内在需求,它凸显了消费者内在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

    “国潮”产品作为国粹文化的可视载体,除了在外在形式上有活泼的表现,更重要的,是将真情实感真正融入了其中,让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穿透力和时空转换力。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无论是时间脉络上文化气质的变化,还是以某种单一形式为载体的文化演变,如戏曲、刺绣、古董等,有无限空间等待我们去了解与挖掘。我们要以虔诚与敬畏的态度,精巧而精致的艺术形式将其在“国潮”上表现出来,其中无疑是大有文章可做的。

    消费观念因人不同,存在多元化、个性化。自然,一千个人眼里也会有一千种“国潮”,但中国“国潮”产品的根本都是一样的,不可动摇。那就是,有中国特色、中国元素、中国文化皈依于其中,并得到普遍的认同认可。中国“国潮”是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历史性转变,“国潮”产品站位高,舞台广。不难发现,除了大红大紫的故宫文创IP、国际时装大秀上的李宁,还有许许多多“国潮”品牌、跨界合作正在给我们带来一波又一波令人梦牵魂萦的惊喜。

    浩浩荡荡的中国“国潮”,是中国心灵、中国灵感与中国文化的交汇与交响,既然来了,就如嘹亮的中国歌谣,众口同声,和合有序,抑扬顿挫;有致有情,势不可挡。

    (摘编自程应峰《国潮,文化自信的光芒》)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近年来,“国潮”风起云涌,已成为一种时尚,它是仅与年轻人相关的消费品,但人们对其定义目前并未形成一致看法。 B . 站在中国人的角度,“国潮”就是“中国风+中国潮流”,是具有独特文化元素的被广大民众认可的时尚,不是舶来品。 C . 中国制造行业虽然还存在各方面的问题,但是仍然有高质量和创新型的产品,它的潜力得到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肯定。 D . 中华优秀文化可以依托中国“国潮”产品发扬光大,而后者也会因前者的附着而产生更好的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
    2. (2)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中国“国潮”产品涉及范围很广,既可以是复古型的,又可以是创新型的;既可以是中国新制造,又可以是中华老字号。 B . 虽然“国潮”代表着一种时尚潮流,但传统文化与这种时尚潮流并不矛盾,它们可以在“国潮”品牌产品中得到完美统一。 C . “国潮”热虽然仍面临着一些问题,但也给“中国制造”带来了历史性突破,导致中国正由“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 D . “国潮”不是来自国外,它是随着新时代的发展自然而然衍生出来的,要做好“国潮”产品,可以加强对中华优秀文化的挖掘。
    3. (3) 下列各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
      A . 中国消费市场的巨大潜力一旦得以充分释放,14亿人民对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将为本土市场注入巨大的市场空间与品牌想象力。 B . 未来品牌小众化、个性化、定制化、各种潮牌成为大趋势,商家也更注重与年轻人的互动,进行全方位的互动化传播,从而打动消费者。 C . 中国本土品牌“国潮”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创新品牌中,用年轻化的形象演绎中式情怀,引领潮流营销,纷纷走向广阔的国际舞台。 D . 现在不管是淘宝、京东还是拼多多,抑或是其他一些平台,都在抢滩“小镇青年”市场,三线及以下消费市场成为兵家必争之地。
    4. (4) 材料二使用了哪些论证手法?请简要说明。
    5. (5) 中国“国潮”产生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进行分析。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 2. (2021·湖南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四世同堂(节选)

    老舍

    北平的天又高起来!八一三!上海的炮声把久压在北平人的头上的黑云给掀开了!

    祁瑞宣的眉头解开,胖脸上拥起一浪一浪的笑纹,不知不觉的低声哼着岳武穆的《满江红》。

    瑞全扯着小顺儿,在院中跳了一个圈,而后把小妞子举起来,扔出去,再接住。弄得小妞子惊颤的尖声笑着,而吓坏了小顺儿的妈。

    “老三!你要是把她的嫩胳臂嫩腿摔坏了,可怎么办!”小顺儿的妈高声的抗议。

    祁老人只晓得上海是个地名,对上海抗战一点也不感兴趣,只慨叹着说:“劫数!劫数!这又得死多少人呀!”

    天佑在感情上很高兴中国敢与日本决一死战,而在理智上却担忧自己的生意:“这一下子更完了,货都由上海来啊!”

    “爸爸,你老想着那点货,就不为国家想想!”瑞全笑着责备他老人家。

    “我并没说打日本不好哇!”天佑抱歉的声辩。小顺儿的妈莫名其妙,也不便打听,看到大家都快活,她便加倍用力的工作,并且建议吃一顿茴香馅的饺子。歪打正着,瑞全以为大嫂是要以吃饺子纪念这个日子,而大加夸赞。“大嫂我帮着你包!”

    “你呀?歇着吧!打惯了球的手,会包饺子?别往脸上贴金啦!”

    天佑太太听到大家吵嚷,也出了声:“怎么啦?"

    瑞全跑到南屋,先把窗子都打开,而后告诉妈妈:“妈!上海也开了仗!”

    “好!蒋委员长作大元帅吧?”

    “是呀!妈,你看咱们能打胜不能?”瑞全喜欢得忘了妈妈不懂得军事。

    “那谁知道呀!反正先打死几万小日本再说!”

    ……

    ⑵中国的飞机出动!北平人的心都跳起多高!小瞿的耳边老像有飞机响似的,抬着头往天上找。他看见一只敌机,但是他硬说是中国的,红着倭瓜脸和孙七辩论:“要讲剃头刮脸,我没的可说;你拜过师,学过徒!说到眼神,就该你闭上嘴了;尊家的一对眼有点近视呀!我看得清楚极了!飞机的翅膀上画着青天白日,一点错没有!咱们的飞机既能炸上海,就能炸北平!”孙七心中本来也喜欢咱们的飞机能来到北平,可是经小瞿一说,他就不能不借题抬几句杠。及至小崔攻击到他的近视眼,他认了输,夹着小白布包,笑嘻嘻的到铺户去作活。到了铺户中,他把小崔的话扩大了一些,告诉给小商人们。他一手按着人家的脸,一手用刀在脸上和下巴底下刮剃,低声而恳切的说:“我刚才看见七架咱们的轰炸机。好大个儿!翅儿上画着青天白日,清楚极了!”人家在他的剃刀威胁之下。谁也不敢分辩。

    小崔哼唧着小曲,把车拉出去。到车口,他依然广播着他看见了中国飞机。在路上,看到日本兵,他扬着点脸飞跑;跑出相当的远。他高声的宣布:“全杀死你们王八日的!”而后,把咱们的飞机飞过天空的事,告诉给坐车的人。

    李四爷许久也没应下活来——城外时时有炮声。有几天连巡警都罢了岗,谁还敢搬家呢。今天,他应下一档儿活来,不是搬家,而是出殡。他的本行是“窝脖儿”。到了晚年,他也应丧事:他既会稳当的捆扎与挪移箱匣桌椅,当然也能没有失闪的调动棺材。在护国寺街口上,棺材上了杠。一把纸钱像大白蝴蝶似的飞到空中,李四爷的尖锐清脆的声音喊出:“本家儿赏钱八十吊啊!”抬杠的人们一齐喊了声“啊!”李四爷,穿着孝袍,精神百倍的,手里打着响尺,好像把满怀的顾虑与牢骚都忘了。

    李四大妈在小羊圈口上,站得紧靠马路边,为是看看丈夫领殡——责任很重的事——的威风。擦了好几把眼,看见了李四爷。她含笑的说了声:“看这个老东西!”

    棚匠刘师傅也有了事作。警察们通知有天棚的人家,赶快把棚席拆掉。警察们没有告诉大家拆棚的理由,可是火家都猜到这是日本鬼子怕中央的飞机来轰炸:席棚是容易起火的。刘师傅忙着出去拆棚。高高的站在房上,他希望能看到咱们的飞机。

    小文夫妇今天居然到院中来调嗓子,好象已经不必再含羞带愧的作了。

    连四号的马老寡妇也到门口来看看。她最胆小,自从芦沟桥响了炮,她就没迈过街门的门坎。她也不许她的外孙——十九岁的程长顺——去作生意,唯恐他有什么失闪。她的头发已完全白了,而浑身上下都收拾得干干净净的,手指上还戴着四十年前的式样的,又重又大的,银戒指。她的相貌比李四妈还更和善;心理也非常的慈祥,和李四妈差不多。可是,她在行动上,并不象李四妈那样积极,活跃。因为自从三十五岁她就守寡,不能不沉稳谨慎一些。

    今天,长顺告诉外婆:“不要紧了,我可以出去作买卖啦!上海也打上了上,咱们的飞机,一千架,出去炸日本鬼子!咱们准得打胜!上海一打胜,咱们北平就平安了!”

    外婆不大信长顺的话,所以大着胆子亲自到门外调查一下;倒仿佛由门外就能看到上海似的。老太太的白发,在阳光下,发着一圈儿银光。大槐树的绿色照在她的脸上,给皮肤上的黄亮光儿减去一些。有皱纹的地方都画上一些暗淡的细道儿。胡同里没有行人,没有动静,她独自立了一会儿,慢慢的走回屋中去。

    “怎样?外婆!”长顺急切的问。

    “倒没有什么,也许真是平安了!”

    “上海一开仗,咱们准打胜!外婆你信我的话。准保没错儿!”长顺开始收拾工具,准备下午出去作生意。

    (有删改)

    [注]①八一三,是指“八一三”淞沪抗战,是抗日战争初期继七七事变以后,1937年8月13日上海军民奋起抗击日本侵略军的壮烈战斗。②祁老人,近80岁,《四世同堂》的代表人物。儿子祁天佑,布店掌柜。长孙祁瑞宣,二孙祁瑞丰。三孙祁瑞全。曾孙小顺儿,祁珊宜之子;曾孙女小妞子,祁瑞宣之女。

    1. (1)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描写了上海“八一三”抗战的消息传来时祁家人的反应,既写出了大家的高兴心情,也写出了祁天佑对生意的担心,场景真实。 B . 小说中的瑞全怀着真挚的爱国主义情感,他将上海开仗的消息跟母亲分享,还郑重批评了父亲只想着生意不想着国家的自私思想。 C . 小说中写李四爷找到出殡的活儿,棚匠刘师傅找到拆棚的活儿。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北平沦陷后普通百姓的生活陷人了困顿之中。 D . 小说中马老寡妇和李四妈不同,她胆小,沉稳,谨慎。自从卢沟桥响了炮,她就没迈过街门的门坎,她也不许她的外孙长顺去做生意。
    2. (2)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眉头解开,胖脸上拥起一浪一浪的笑纹……哼着岳武穆的《满江红》”。主要运用神态描写生动再现了祁瑞宣此刻的心情, B . 小说节选部分篇幅虽短却内涵丰富,通过人物对话再现了抗战时期沦陷区北平小羊圈胡同的生活场景和普通民众的心理状态。 C . 小说节选部分塑造了祁天佑、祁瑞全、小崔、李四爷、长顺等众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但主要叙写的人物是祁天佑和长顺。 D . 小说语言具有明显的“京味儿”特色,如“一档儿话”“窝脖儿”“准保没错儿”等都带有北京独特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印记。
    3. (3) 请分别分析文中两处画横线句子的作用。
    4. (4) 有评论认为:老舍《四世同堂>最难能可贵之处在于,能在平和的自然状态中,呈现出正的力量,表现出了柴米油盐的日常生活中人的不屈。请以选文为例简要分析。
三、文言文阅读
  • 3. (2021·湖南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魏相字弱翁,济阴定陶人也。少学《》,为郡卒史,举贤良,以对策高第,为茂陵令。顷之御史大夫桑弘羊客诈称御史止传丞不以时谒客怒缚丞相疑其有奸收捕案致其罪论弃客市茂陵大治。后还河南太守。禁止奸邪,豪强畏服。会丞相车千秋死,先是千秋子为雒阳武库令,自见失父,而相治郡严,恐久获罪,乃自免去。相使掾追呼之,遂不肯还。相独恨曰;“大将军闻此令去官,必以为我用丞相死不能遇其子。使当世贵人非我,殆矣!”武库令西至长安,大将军霍光果以责过相。后人有告相贼杀不辜,事下有司。遂下相廷尉狱。久系逾冬,会赦出。数年,宣帝即位,征相入为大司农,迁御史大夫。四岁,大将军霍光 , 上思其功德,以其子禹为右将军,兄子乐平侯山复领尚书事。相因平恩侯许伯奏封事 , 言宜有以损夺其权。又故事诸上书者皆为二封,署其一曰副。领尚书者先发副封,所言不善,屏去不奏。相复因许伯白,去副封以防雍蔽。宣帝善之,诏相给事中。皆从其议,霍氏杀许后之谋始得上闻。乃罢其三侯,令就第,亲属皆出补吏。于是韦贤以老病免,相遂代为丞相。及霍氏怨相,又惮之,谋矫太后诏,先召新丞相,然后废天子,事发觉,伏诛。宣帝始亲万机,厉精为治,练群臣,核名实,而相总领众职,甚称上意。相明《易经》,有师法,好观汉故事及便宜章奏,以为古今异制,方令务在奉行故事而已。数条汉兴已来国家便宜行事,及贤臣贾谊、晁错,董仲舒等所言,奏请施行之,上施行其策。相敕掾史案事郡国及休告从家还至府,辄白四方异闻。或有逆贼风雨灾变,郡不上,相辄奏言之,视事九岁,神爵三年薨,谥曰宪侯。

    (节选自《汉书•魏相传》)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顷之/御史大夫桑弘羊客诈称御史/止传丞不以时谒/客怒缚/丞相疑其有奸/收捕/案致其罪/论弃客市/茂陵大治 B . 顷之/御史大夫桑弘羊客诈称御史/止传承不以时谒/客怒缚丞/相疑其有奸/收捕/案致其罪论/弃客市/茂陵大治 C . 顷之/御史大夫桑弘羊客诈称御史止传/承不以时谒/客怒缚丞/相疑其有奸/收捕/案致其罪/论弃客市/茂陵大治 D . 顷之/御史大夫桑弘羊客诈称御史止传/承不以时谒/客怒缚/示相疑其有奸/收捕/案致其罪论/弃客市/茂陵大治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易》,即《易经》或《周易》的简称,儒家经典“四书”之一。 B . 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称为“有司”。 C . 薨,我国古代常称诸侯或大夫的死叫“薨”。 D . 封事,是密封的奏章的意思,古代有臣下上书奏事,用袋封缄以防泄漏。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魏相才识卓异,却遭无妄之灾。魏相任茂陵县令时,茂陵治理得非常好;任河南太守时,因得罪了前丞相之子,且有人状告其滥杀无辜,魏相被关进监狱。 B . 魏相力除祸患,心系朝廷安危。魏相受到重用担任要职后,通过许伯向皇帝上书,提出了应想办法削弱霍家权势的建议,这一建议得到汉宣帝的采纳。 C . 魏相殚精竭虑,辅佐皇帝治国。魏相通晓《易经》,喜欢研究汉朝旧事和大臣奏章,多次陈述当朝建国以来处事的妥善方法以及贤臣言论,奏请皇帝施行。 D . 魏相广布耳目,了解各地情况。魏相命令下属查访各地的事务,还让他们利用休假的机会了解各处的奇闻异事,返回后进行汇报,使地方官无法蒙蔽皇上。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署其一曰副,领尚书者先发副封,所言不善,屏去不奏。

      ②宣帝始亲万机,厉精为治,练群臣,核名实。

    5. (5) 武库令辞官而去,为什么令魏相十分紧张?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四、古代诗歌阅读
  • 4. (2021·湖南模拟)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东归别常修

    罗隐

    六载辛勤九陌中,却寻归路五湖东。

    名惭桂苑一枝绿,鲙忆松江两箸红。

    浮世到头须适性,男儿何必尽成功。

    唯惭鲍叔深知我,他日蒲帆百尺风。

    [注]①罗隐从小聪慧好学,少时即负盛名,但因为他喜欢讥讽公卿,曾经十几次参加进士考试都落第。②九陌:郴城大道。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叙写诗人长安辛苦奔波了多年,如今却要泛舟五湖的境况。 B . “名惭桂苑一枝绿”一句,把自己比作只能为别人作陪衬的绿叶。 C . “鲙忆松江两箸红”借思念故乡的鲈鱼脍表达自己的隐居之意。 D . 尾联诗人将自己比为鲍叔,坚信自己他日终将“蒲帆百尺风”。
    2. (2) 颈联情感复杂,请结合诗句含义做简要分析。
五、情景默写
  • 5. (2021·湖南模拟)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我国边塞诗常常通过描绘典型的物象来渲染气氛,比如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李贺《雁门太守行》中的“”,都运用了“旗帜”这一物象。
    2. (2) 苏轼《赤璧赋》中“ ”两句描写了曹操攻破荆州后在长江边横执长矛,饮酒作诗的英雄形象。
    3. (3) 李白(蜀道难)中“”两句引用“五丁开山”神话传说,增添了浪漫气息。
六、选择 简答
  • 6. (2021·湖南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年画一上墙,年的喜庆便自然而来。作家赵冬在其新著《中国年画——悬挂的风景》中,以传统年画为主,对人们耳熟能详的故事进行了图解。作为一部中国古典文学诗画集,该书以散文诗的形式,将100 部中国古代名著、民间传说、戏曲故事、神话故事和中华民族英雄人物、传奇人物等凝结在一起。让读者在短时间里浅显易懂地领略到中国文化的深邃。书中所选内容皆是家喻户晓的传统文化故事。其中既有经典名著。如四大名著、《聊寄志异》等;又有历史人物,还有戏曲故事。每一篇都配有年画作为陪村,让人在年画中参悟原著,在诗文解析中领略年画的意韵。作为一种看图识字式的大众读物,不仅年画是文化流通,审美传播的工具,还承载着起到道德教育、文明传承的作用。书中不仅画美,文字也独具风格,或七言五律,或骈文歌赋,读起来朗朗上口

    年画,不仅是一面镜子,也是美好人世间的万花筒,它让我们在辞旧迎新中感悟生命的真谛。而这本书更让我们看到了高悬在中国人心中的年景——丰盈的日子,美好的生活。

    1. (1) 文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耳熟能详 B . 浅显易懂 C . 家喻户晓 D . 朗朗上口
    2. (2) 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B .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C .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D .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3.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
  • 7. (2021·湖南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虽然社交焦虑的体验在成年人中不少见,但却并不是成年人的“专利”。儿童怕生,不敢跟生人说话,    ①   。当孩子出现焦虑情绪时,有的会哭闹,   ②    。那些平时很活跃,但是到了陌生场合,由于紧张而一声不吭的孩子,就是因为焦虑而出现了选择性缄默症的症状。

    焦虑症状对多数孩子来说是一种生理性的反应,到了一定年龄,   ③    , 不需要去特别处理,顺其自然就好。如果此时家长对孩子的表现过分关注,强迫孩子改变自己的表现,反而可能加重孩子的症状。

    同时,家长也要注意调整自己的情绪,警惕自己因为孩子有了焦虑症状而导致自己也出现焦虑问题。家长的焦虑不仅不能帮助孩子解决问题,而且会给孩子带来负面影响。

    1. (1) 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 (2) 请分别用一个否定句概括上文各段的主要意思,每句不超过12个字。
七、材料作文
  • 8. (2021·湖南模拟)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2015年7月31日,北京和张家口获得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过去5年,从会徽“冬梦”“飞跃”发布,到吉祥物“冰墩墩”“雪容融”问世,再到场馆相继交付使用,北京冬奥会的各项筹办工作一直稳步推进,交出高分答卷。尤其是在新冠疫情给世界带来的巨大冲击下,我国率先控制住国内疫情,实现了经济复苏,为北京冬奥会顺利举办创造了有利条件,赛事各项筹备工作也得以继续有序展开。

    材料二:

    北京冬奥会是我国重要历史节点的重大标志性活动,是展现国家形象、促进国家发展、振奋民族精神的重要契机。

    ——-2021年1月习近平在视察北京冬奥会准备工作时的重要讲话

    材料三:

    在疫情背景下,北京冬奥会作为“奥运新标杆”的意义彰显无疑;同时也体现了人类团结一致对抗危机的精神。北京冬奥会将成为世界冰雪运动发展的里程碑。

    ——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

    2021年2月4日,不仅是我国北方的小年,也是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倒计时一周年的日子。这天,国际奥委会向各国、各地区奥委会发出参与北京冬奥会的盛情邀请。而北京奥组委也向世界郑重宣布,“兑现承诺,相约北京”。请以此为主题,以中国青年志愿者的名义向明年来参赛的运动员或外国观众写一封欢迎信。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