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吏治观 | 法家吏治观 |
贤者居位:德治 | 强者为王:刑治 |
从道不从君 | 君主至上 |
“出于公心”的荐贤制 | 形式主义的考试制 |
“内举不避亲” | 厉行回避制 |
主信臣忠 | 以私制私,设事防事 |
①西汉强化监察制度 ②隋朝开创科举制度
③唐朝开创三省六部制 ④明太祖设立东厂特务机构
①“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②“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③“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④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唐朝长安城简图 |
北宋交子 |
明朝《南都繁会图》 |
广州十三行 |
群体或个人 | 捐献战斗机(架) |
甘肃玉门石油职工群体 | 1 |
四川简阳县农民群体 | 2 |
豫剧演员常香玉 | 1 |
著名工商业者荣毅仁 | 7 |
…… | …… |
全国总计3710 |
①A-B点人口增长主要是因为国内相对和平、土改完成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推动
②C点高峰的出现是由于国民经济呈现出繁荣景象
③“文化大革命”动乱与国民经济严重困难导致D点城镇人口大幅减少
④E-F点的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政府的方针政策的调整
历史要素 | 共同特征 |
①性质 | 都是资产阶级革命 |
②过程 | 都推翻了封建统治,处死国王 |
③结果 | 都建立了资产阶级统治 |
④作用 | 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
【有形之路】
材料一 通过这条道路,汉朝的丝绸、漆器等物品,以及开渠、凿井、铸铁等技术传到西域;西域的良种马、香料、玻璃、宝石等、以及核桃、葡萄、石榴、苜蓿等植物。以至多种乐器和歌舞等传入中原。
——摘自《中国历史》
材料二 如果全球化把欧洲人迈入大洋当作开始的话。那么走在前列的首先是(欧洲西南端的)两个国家。他们以高效的行政机器组织远航,怀揣着寻求黄金的期盼揭开了不同种族、不同文明的大碰撞。充满“内在动力”的帆船运载着奴隶、黄金、香料、也洒播着诸如“地球是圆的”等进步光芒。
——摘自《处于变动世界中的历史》
材料三 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了。经过艰难探索,中国共产党终于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又经过28年的社会主义探索和40多年的改革开放,终于踏上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道路。当前,国强民富、祖国美丽、人民幸福的中国梦初露端倪。
【无形之路】
材料四 大萧条不仅是无比强烈的。而且具有独特的世界性影响,资本主义世界笼罩在空前绝望的情绪中,甚至有人哀叹“世界末日已经来临”……美国发生了失业工人、退伍军人的示威游行。德国接连发生大规模的工人罢工。但是在苏联,却依靠着斯大林的一个独特的创造之路经过不到10年完成的两个五年计划,成为了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修改自《历史必修二》
【成长之路】
材料五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2013年由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旨在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命运和责任共同体。
近期热播的电视剧《大秦帝国》分四部大致还原了战国时期,秦国从最落后的诸侯国的危机中,经过商鞅变法,国家获得转机,进而一跃成为战国时期最强的国家,经过这一生机,最终秦国统一天下。同样,俄国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面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受到广大农民、工人的热烈欢迎,使苏维埃俄国工农业生产也逐渐恢复到一战前的水平,苏维埃政权得以进一步巩固。1992年,中共十四大召开前夕,88岁高龄的邓小平同志视察中国南方时,语重心长的说出:“不改革就是死路一条!”世人称其为南方谈话!
概括材料所表达的主题思想,并围绕该主题思想,列举除材料中的具体史实加以说明。
(要求:主题思想明确,至少结合三个古今中外的史实加以说明;史论结合,表述清楚,符合逻辑。)
探究一 交通工具的演变
材料一 下列图片是某同学搜集的相关历史资料
图1中国古代马车壁画 |
图2现代蒸汽机车复原图 |
图3乐士文小姐(国母宋庆龄)号飞机的模型 |
图4福特和他的四轮汽车照片 |
探究二 不同文明的成果交流
材料二 进入近代以来,特别是19世纪60年代以后,中西方交流出现了新的状况。中国的茶叶、生丝、棉花大量输往西方,以“英国制造”为代表的西方纺织品、金属制品、机械设备等也漂洋过海,洋人反客为主,得操丝市、茶市之权,华商之业丝茶者,反仰洋人鼻息,厘毫不能主持。在某些地区,洋布排挤了土纱土布,使中国城市出现生产凋敝、经济萧条的状况。
——摘编自李侃等《中国近代史》
探究三 环境的改变
材料三 19世纪,“雾都”一词成为伦敦的标签。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固然是开天辟地的,政治上和经济上都得到空前的变革和发展……工业化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带动了城市化。英国城市人口飞速增长,随之而来的还有英国城市环境的恶化……(这个)“自由国度” 的环境观念普遍歪曲甚至空白。中等阶层……不顾城市环境和大众的生存,盲目放肆地开发,贪婪地消耗着地球上的不可再生资源和人们宝贵的生命。
——汤艳梅《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城市环境观念及其影响》
探究四 信息化的发展
材料四 随着人类迈进信息社会,人类的生活也越来越信息化。人们越来越习惯于借助现代科技手段,特别是信息技术满足自己的需求,完成既定的工作。电话、电视、移动通讯、光导传输等,把整个社会置于巨大的信息平台上,可以迅捷地满足人们查找、传递、接受、利用信息的要求。
——摘自刘宗绪《历史学科专题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