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思想政治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安徽省池州市东至第二高级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

更新时间:2024-07-13 浏览次数:51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选题。(共50分)
  • 1. (2021高二下·东至月考) 有人提出,经济运行合理区间的“下限”就是稳增长、保就业,“上限”就是防通货膨胀。下图为某一时期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的变化,据此回答小题。

    1. (1) 图中政府一定会进行宏观调控的点是(   )
      A . d B . c C . b D . a
    2. (2) 在上图某时间点政府可能采取的经济职能是(   )
      A . 国家实施积极的产业政策,促进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促进高附加值的产品投放市场 B . 提高银行存贷款利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紧缩银根,减少财政支出,减免利息税 C . 提高全国最低工资水平,适当补贴低收入家庭,切实提高人民可支配收入,增强获得感 D . 降低进口关税,增加进口,提高出口关税,减少出口,提高居民购房贷款首付比率
  • 2. (2021高二下·东至月考) 在信息时代,大数据已经成为信息的最重要载体之一,是企业管理、创新、经营的重要资源,对企业未来的生存与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以下传导路径正确的是(    )

    ①精准提供消费者的需求信息→企业找到创新发展方向→减少企业盲目决策

    ②企业能获得更多的市场信息→积极调整生产经营活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③搭建起商业运营管理的系统→大力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④企业对大数据进行深度挖掘→了解市场供求变化信息→避免企业经营风险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3. (2021高二下·东至月考) 2020年7月1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3个部门发布意见,提出积极培育新个体,支持微商电商、网络直播等多样化的自主就业,分时就业,明确大力发展微经济,鼓励“副业创新”等。这一意见的发布(   )

    ①体现了国家贯彻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

    ②是基于微商电商已经取代传统销售的客观现实

    ③能够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提供经济发展新动能

    ④确立了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发展带动新型消费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4. (2021高二下·昌吉期中) 新冠肺炎疫情推动“网红经济”走俏。“网红经济”火爆主要原因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消费者对于网红产品的接受度增强,另一方面是企业积极生产“网红”热销产品,并增加视频卖货这种新型营销模式的投放比重。这说明(   )

    ①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能够引导生产活动进行调整

    ②企业应积极抓住市场需求,开发和利用新的销售模式

    ③消费是再生产过程的最终目的,是起基础性作用的环节

    ④“网红经济”逐渐发展,是由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决定的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 5. (2021高二下·东至月考) 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分配重点向贫困人口多、贫困发生率高脱贫难度大的深度贫困地区倾斜,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和“两不愁三保障”问题,绘就决胜全。建成小康社会的“脱贫答卷”。此举旨在(   )

    ①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②促进社会公平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③履行再分配调节职能,推进公共服务平均化

    ④坚持共享发展理念,改革成果更多惠及全体人民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②④
  • 6. (2021高二下·东至月考) 数据给人们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大数据杀熟”便是其中之一。例如了在线旅游经营者滥用大数据分析手段,利用自身掌握的信息优势,针对不同消费特征厂的旅游者,同一产品或服务在相同条件下设置差异化的价格,造成老客户吃亏。可见,“大数据杀熟”(   )
    A . 利用了消费者的消费习惯进行精准溢价,应该由政府补贴其损失 B . 是市场盲目性的体现,需要通过不断完善现代化市场体系来解决 C . 是信息时代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只能通过科技进步来克服 D . 利用信息不对称对老客户实施价格歧视,需要政府加强市场监管
  • 7. (2021高二下·东至月考) 当前,围绕5G技术与产业的国际竞争是难得的机遇也是严峻的挑战。2020世界5G大于11月26日在我国广州举办,作为中国举办的第二届5G领域的国际性盛会,本届大会的主题确定为“5G赋能共享共赢5G+ByA11FprAlf”。世界5G大会是全球首个5G领域的国际性盛会,2019年在北京首次举办。举办这一盛会(   )

    ①顺应了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时代潮流

    ②体现了我国维护国家主权参安全和发展利益的外交宗旨

    ③有利于为我国5G发展与应用创造更好的国际环境

    ④是推动世界发展问题解决的有效途径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8. (2021高二下·东至月考) 2020年8月,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第五十三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由此可知(   )

    中毕人民共和国主离令

    第五十三号

    为了隆重表彰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作出杰出贡献的功勋模范人物,弘扬他们忠诚、担当、奉献的崇高品质。根据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的决定。授予下列人士国家勋章、国家荣誉称号:

    一 、授予钟南山“共和国勋章”;

    二 、授予张伯礼、张定宇、陈薇(女)“天民英雄”国家蒙髻称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

    2020年8月11名

    ①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决定授予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

    ②国家主席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最高首脑

    ③国家主席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决定授予国家荣誉称号

    ④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的授予是强化国家意识的需要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9. (2021高二下·东至月考) 无健康码出行不便,网上挂号、网上就医、网上购物障碍重重······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让更多人享受便利的同时,却在老年人面前划出一道无形的“鸿沟”。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明确要求涉及老年人的高频事项和服务场景必须坚持传统服务方式与智能化服务创新并行。这一方案(   )

    ①表明政府对老年群体权利的尊重和保障②是政府坚持民主执政,贯彻人民立场的体现

    ③完善社会治理让老年人有更多的幸福感④创新政府的监管方式,打造便民利民的政府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0. (2021高二下·二道期末) “和平方舟”号是一艘中国海军专业大型医院船。入列12年来,9次走出国门,累计航行24万余海里,到访43个国家和地区,为23万多人次提供医疗服务,举办100多场次文化交流活动,成为名副其实的和平之舟、生命之舟、友谊之舟、文化之舟。材料表明(    )

    ①“和平方舟”号远航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

    ②“和平方舟”号远航践行了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

    ③“和平方舟”号远航体现了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

    ④“和平方舟”号是我国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的重要力量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1. 1938 年 11 月,诗人光未然从陕西宜川县的壶口附近东渡黄河,转入吕梁山抗日根据地。途经险峡急流、怒涛漩涡、礁石瀑布,目睹黄河船夫们与恶浪搏斗的情景。聆听了悠长高亢、 深沉有力的船夫号子,次年便创作了组诗《黄河大合唱》。组诗气势磅礴,荡气回肠,后经 冼星海谱曲,至今传唱不绝,鼓舞着华夏儿女不畏艰险,砥砺奋进。《黄河大合唱》(   )

    ①传播了多元的民族文化,凝聚了中华民族精神力量

    ②强大的号召力可以服务于中华民族伟大的社会实践

    ③创作灵感取决于作曲家个人的思想观念和艺术修养

    ④因富含奋斗精神等爱国元素而具有历久弥新的艺术生命力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12. (2021高二下·东至月考) 习近平强调,面对层出不穷的新问题、新挑战,我们要“知行相资以为用”,不断深化认识、总结经验,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良性互动,把党和国家事业推向新的高度。下列古语与“知行相资以为用”蕴含的哲理一致的是(   )

    ①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孟子·公孙丑上》)

    ②行可兼知,而知不可兼行(《尚书引义·说命中》)

    ③知行常相须,如目无足不行,足无目不见(《朱子语类》卷九)

    ④事莫明于有效,论莫明于有证。空言虚语,虽得道心;人尤不信(《论衡·薄葬篇》)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3. (2021高二下·东至月考) 不管天气怎样,给自己的世界一片晴朗;不管季节变换,让自己的内心鸟语花香。这句充满哲理的生活感悟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哲学是对生活的思考和总结 ②世界观决定方法论,生活需要科学世界观的指导

    ③思维可以独立于存在而存在④意识具有能动性,积极健康的心态可以催人奋进

    A . ②③ B . ①③ C . ①④ D . ②④
  • 14. (2021高二下·东至月考) 我国明朝哲学家王阳明认为“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下列观点与此观点蕴含的哲学思想一致的是(    )

    ①存在就是被感知

    ②人病则忧惧,忧惧则鬼出

    ③未有此气,已有此理

    ④人是万物的尺度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②③ D . ①④
  • 15. (2021高二下·东至月考) 2018年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世界各地开展了一系列纪念活动。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力并没有随着马克思的去世而逐渐消失,而是随着实践的发展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   )

    ①以不断丰富发展着的具体科学知识为基础②能为我们解决改革发展问题提供具体方法

    ③具有与时俱进的品质,是时代精神的精华④能够增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6. (2021高二下·东至月考) 科学家发现,在面对危险或者恐怖场景的时候,人的大脑深处一小团叫作“杏仁核”的区域总是会进入兴奋状态。“杏仁核”受损的患者,即使面对威胁,也不再产生“害怕”的情感。这表明(    )
    A . 意识的内容是由人脑决定的 B . 意识对生理活动有调节作用 C .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D . 人脑是意识形成的生理基础
  • 17. (2021高二下·东至月考) 2019年4月全球多地天文学家同步公布首张黑洞真容。这一由200多名科研人员历时10余年、从四大洲8个观测点“捕获”的视觉证据,有望证实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在极端条件下仍然成立。百余年前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率先对黑洞作出预言,现在人类获得关于黑洞的第一个直接视觉证据。这说明(   )

    ①真理可以超越历史条件的限制不断向前发展 ②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人们可以认识客观规律③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联系④认识对象具有能动的反映特性,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A . ①③ B . ②④ C . ①④ D . ②③
  • 18. (2021高二下·东至月考) 我国古代哲学家王阳明认为,“等风来,不如追风去”。无势可以造势,不要等;事情出现恶化的迹象也不要等,抓紧治理,别拖沓;事情哪怕做错了也不要紧,错误也是收获,总比不做强。这一观点主要表明(   )

    ①要反对无所作为的思想②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

    ③要在实践中推动认识的转化④发挥主观能动性是改造时势的客观前提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9. (2021高二下·东至月考) 在某种意义上,现在真正的思想进步是科学努力的结果。哲学已经把责任交给了它原来的分支,如物理学和心理学。哲学家现在能够做的只剩下提供某种思想脚手架用以支撑这个伟大的实证建筑。这说明(   )

    ①科学家的研究都有自觉的世界观指导②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方法论的指导

    ③哲学是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④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③④ D . ②④
  • 20. (2021高二下·东至月考) 柏拉图认为处于变化之中的事物不是真正的存在,持这种理念的人会认为下列哪项最真实(   )
    A . 一棵树 B . 勾股定理 C . 儿童的照片 D . 关于车的概念
  • 21. (2021高二下·东至月考) 谷歌开发的一款围棋人工智能程序,日前以4:1总比分击败韩国棋手李世石,引发热议。小米科技创始人雷军认为,电脑战胜人类只是时间问题。法国围棋队主教练樊麾说,我们面对新生事物要放宽眼界,毕竟人类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还是机器学不会的。材料表明(   )

    ①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人们对同一事物的认识具有主体差异性

    ②人工智能将遵循优胜劣汰的规律最终取代人类

    ③人工智能的发展否认了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④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能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的发展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22. (2021高二下·东至月考) 下图漫画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A . 意识具有主观能动性 B . 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 C . 意识具有主体差异性 D . 意识具有科学预见性
  • 23. (2021高二下·东至月考) 司马迁在《史记·天宫书》中记载:“黄帝,主德,女主象也。”现代史学家中也有人认为,黄帝生存的时代为母系氏族时期,拥有至高无上权位的黄帝应该是女性。后来由于男尊女卑的思想观念,

    在一些历史记载中黄帝被改为男性。这表明(   )

    ①通过历史文本、历史学家可以完全还原历史,公正而合理地评价历史人物或事件

    ②纯粹客观的历史事实是不可知的,但可以通过考古等方式对历史事实进行佐证

    ③历史是已经发生的客观存在,历史文本的记载并不影响历史的客观性和真实性

    ④历史文本对同一历史人物或事件的记录因不同的主观选择可能出现不同的观点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 24. (2021高二下·东至月考) “猪肉菱角若共食,肚子疼痛不好受;牛肉栗子一起吃,食后就会发呕吐。”这些流传甚广的民间谚语说的是我国的食物相克之道,被一些人奉若“灵丹妙药”时刻谨记在心。专家们随机选取了130名健康的志愿人员,针对民间流传最广的“相克食物”进行了实验。按照家常方法进行烹饪,在志愿人员食用这些“相克食物”一周后观察他们的尿液、大便、血压、精神、体温等反应,结果一切正常。这表明(   )

    ①正确的认识是推动实践发展的动力

    ②获得直接经验比学习间接经验更重要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④实践活动制约着人们认识世界的能力和水平

    A . ①③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②④
二、主观性试题(50分)
  • 25. (2021高二下·东至月考) 2020年11月,东盟、中国、日本等15国签署RCEP,标志着世界上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自由贸易区正式启航。这带来包括知识产权、电子商务、超过90%商品零关税等红利,为我国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提供有效支撑。另一方面,我们需要警惕零关税下日韩倾销其高科技产品,影响我国产业升级,也需要与东南亚国家在低端产业中的角逐,避免走美国产业空心化的老路。

    有人说,RCEP将助力我国国内国际双循环走上新台阶。结合材料,请运用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的知识,评价该观点。

  • 26. (2021高二下·东至月考) 材料 春节期间,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总决赛令人耳目一新,让广大观众享受到了具有高品质的诗词盛宴,并引发一股诗词热潮。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面对沧桑巨变,传承者怎样才能把古人与今人、彼时与此时的距离尽可能地缩短,从而创造无障碍传递、有兴趣接受的适宜环境和氛围?《中国诗词大会》运用“生活化”的方式,将传承的手段与具体时代紧密结合,充分赋予其时代内涵、生活气息,使其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让“李杜诗篇”具备适宜的“时代口感”,使人对中国诗词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该电视节目的“火”,实际上折射出社会大众对传统文化的强烈渴求。央视《中国诗词大会》改变了以往文化宣传高高在上的姿态,而是创新形式、寓教于乐,让传统文化与生活紧密结合,润物无声地令传统文化获得了当代观众的认可,让人们在生活中感受到诗词的美好。

    结合材料,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相关知识,说明央视是如何找到“生活化”传承方式的。

  • 27. (2021高二下·东至月考)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王阳明是明代大思想家,其心学集儒、释、道之大成。王阳明立下了心学四诀: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综观王阳明的心学,致良知、知行合一乃其总纲和终极指归。心学认为的知,指知识、信念,主张通过实践和领会才能实现其价值。道德修养和实践行动方面要将知和行统一起来,才称得上善,所以知与行必然是一个过程。通过实践后形成的主观信念具有多样化,主体是实践过程中将原则性与灵活性结合,挑选既有利于自己的实践行动,又不违背社会规律的准则作为信念的内涵,将知善知恶、为善去恶付诸行动之中,这就是致良知之学。应用致良知之学,在社会行为中为善去恶,在知行合一中充分开启、扩充、运用正能量。

    今天,弘扬社会主义友善精神,需要继承心学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思想。

    1. (1) 弘扬社会主义友善精神,需要继承王阳明心学“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思想,请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该观点的合理性。
    2. (2) 结合材料,运用“实践的观点”,分析为什么心学的知行合一必然是一个开启、扩充、运用正能量的过程。)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