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序号 |
初始浓度 |
溴颜色消失所需的时间 |
||
① |
0.80 |
0.20 |
0.0010 |
290 |
② |
1.60 |
0.20 |
0.0010 |
145 |
③ |
0.80 |
0.40 |
0.0010 |
145 |
④ |
0.80 |
0.20 |
0.0020 |
580 |
分析实验数据所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
选项 | 实验操作 | 现象 | 结论 |
A | 将 溶液滴到土豆片上 | 出现蓝色 | 土豆含有淀粉 |
B | 在葡萄糖溶液中加入适量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加热 | 产生砖红色沉淀 | 葡萄糖具有还原性 |
C | 铝箔插入稀硝酸中 | 无明显现象 | 铝箔被钝化 |
D | 将一小块钠放入75%的酒精中 | 产生气泡 | 钠能置换出醇羟基中的氢 |
+H2
时间/min |
0 |
10 |
20 |
30 |
40 |
总物质的量/mol |
1.00 |
|
|
|
|
总压强/100kPa | 1.00 | 1.25 | 1.35 | 1.40 | 1.40 |
①t℃时反应的平衡平衡常数K=(保留2位有效数字)。
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容器中苯乙烯和氢气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保持不变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B.若投入乙苯为2mol,其他条件不变,平衡时总压强小于280kPa
C.若改用催化效果更好的催化剂,达到平衡所需时间小于30min,平衡常数增大
D.若采用选择性膜技术分离出苯乙烯,可提高乙苯的平衡转化率
①图中A、B、C三点对应平衡常数K(A)、K(B)、K(C)的大小顺序为。
②图中投料比M(A)、M(B)、M(C)的大小顺序为。
涂凡士林→检漏→→→→→→清洗干净。
a.打开玻璃塞放气
b.打开旋塞放气
c.将溶液和苯转移至分液漏斗中,塞上玻璃塞
d.右手压住玻璃塞,左手握住旋塞,将分液漏斗上下颠倒振荡
e.右手压住玻璃塞,左手握住旋塞,将分液漏斗倒转振荡
f.置于铁架台铁圈上静置,打开玻璃塞,将旋塞拧开,放出下层液体
g.从下口放出溴的苯溶液
h.从上口倒出溴的苯溶液
①含有2个氨基且直接与苯环相连;
②能发生银镜反应;
③核磁共振氢谱表明共有4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