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吉林省十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

更新时间:2021-07-19 浏览次数:94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
  •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铝热反应是放热反应 B . 分解反应都是吸热反应 C . 盐酸与碳酸氢钠反应是放热反应 D . 氢气与碘单质反应需要持续加热,说明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 2.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陶瓷是以黏土为主要原料,经高温烧结而成 B . 普通玻璃以纯碱、石灰和石英砂为原料,发生复杂的物理和化学变化制得 C . 普通硅酸盐水泥以黏土和石灰石为主要原料 D . 向水泥中加入适量的石膏可以调节水泥硬化速率
  • 3. 在一定条件下,对于反应A(g)+3B(g) 2AB(g)来说,下列所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中最大的是(   )
    A . v(A)=6mol/(L·min) B . v(A)=0.08mol/(L·s) C . v(AB)=0.1mol/(L·s) D . v(B)=0.12mol/(L·s)
  • 4. 硫是一种重要的非金属元素,下列关于硫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硫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第VIA族 B . 与硫相邻的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P>S>O>Cl C . 自然界的含硫化合物中,硫的常见化合价有-2、+4、+6 D . 硫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与许多金属单质发生化学反应
  • 5. 下列关于氮气说法正确的是(   )
    A . 氮气的电子式 B . 将大气中游离态的氮转化为含氮的固体化合物的过程叫做氮的固定 C . 豆科植物根瘤菌将氮气转化成氨,实现了自然固氮 D . 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可以用作镁合金熔化时的保护气
  • 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硅在自然界中有游离态和化合态,化合态的硅主要以硅酸盐和氧化物的形式存在 B . 半导体器件的研制开始于硅,并得到了最为广泛的应用 C . 晶体硅中的杂质会影响其导电性能,因此必须制备高纯度的硅来满足需要 D . 计算机芯片、光导纤维等材料都运用了高纯硅半导体性能
  • 7. 如图为某原电池简易装置,下列关于该装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该装置能实现电能和化学能的相互转化 B . 溶液中铜离子向Fe电极移动 C . 碳棒是正极 D . 该装置的总反应为2Fe+3Cu2+=2Fe3++3Cu
  • 8. 实验室中洗涤试管内壁附着的杂质,试剂正确的是(   )
    A . 用稀盐酸清洗久置石灰水的试管 B . 用稀盐酸清洗附着的二氧化锰 C . 用酒精清洗附着的硫单质 D . 用稀硝酸清洗附着的铁粉
  • 9. 下列关于硫单质参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 与少量铜反应S+Cu CuS B . 与少量铁反应2S+Fe FeS2 C . 与足量纯氧气反应S+O2 SO2 D . 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3S+4NaOH 2Na2S+SO2↑+2H2O
  • 10. 现向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通入1molN2和3molH2 , 发生反应:N2(g)+3H2(g) 2NH3(g)。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达到化学平衡时,生成NH3的物质的量为2mol B . 当气体的密度不再发生变化时,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 C . 达到化学平衡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 D . 达到化学平衡时,v(N2)=3v(H2)=2v(NH3)
  • 11.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1mol/LFe(NO3)2溶液中,NO 的数目是2NA B . 反应4FeS2+11O2 2Fe2O3+8SO2 , 每生成1molFe2O3转移电子数目22NA C . 标准状况下,2.24LNO2溶于足量水中充分反应,转移电子数0.1NA D . 密闭容器中,2molSO2与2molO2充分反应,容器中分子总数为3NA
  • 12. 下列实验用来证明气体SO2的存在,其中正确的是(   )

    ①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②能用于漂白丝、毛

    ③通入H2S饱和溶液中有浅黄色沉淀生成

    ④通入足量的NaOH溶液中,再滴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该沉淀能溶于盐酸

    ⑤通入溴水中,溴水褪色,再滴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该沉淀难溶于稀硝酸

    A . ③⑤能证明 B . ①②④能证明 C . 都不能证明 D . 只有⑤能证明
  • 13. 下列对应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 向氢氧化钡溶液通入过量SO2:OH-+SO2=HSO B . 向Na2SiO3溶液中通入过量CO2:SiO +CO2+H2O=H2SiO3↓+CO C .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2O2-+2H2O=4OH-+O2 D . 浓硫酸与铜反应:Cu+4H++SO Cu2++SO2↑+2H2O
  • 14. 在C+CO2 2CO的反应中,现采取下列措施,其中能够使反应速率增大的措施是(   )

    ①缩小体积②增加碳的量③通入CO2④移出CO⑤恒压下充入N2

    A . ①④ B . ②③⑤ C . ①②④ D . ①③
  • 15. 短周期中的4种元素X、Y、Z、W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Y和Z的单质常温下为气体,W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X、Y、Z三种元素可以组成一种化合物A,A的结构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Y、Z单质分别与X单质反应时,Y单质反应更容易发生 B . W和Z形成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可用作耐高温材料 C . 化合物A中各原子最外层均达到8电子结构 D . 物质A中Y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
  • 16. 含有下列各组离子的溶液中,通入(或加入)过量的某种物质后各离子仍能大量存在的是(   )

    选项

    溶液中的离子

    通入(或加入)过量的某种物质

    A

    H+、Ba2+、Fe3+

    通入SO2气体

    B

    、Na+、Br-

    通入CO2气体

    C

    Fe3+、Na+ 、Cl-

    通入NH3气体

    D

    Ca2+、Cl-、K+

    通入CO2气体

    A . A   B . B   C . C   D . D
  • 17. 某中学一实验小组组装了下列所示实验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B

    C

    D

    分离碘的四氯化碳溶液中的碘和四氯化碳

    实验室制氨气

    排水集气法收集NO

    除去NO气体中的NO2

    A . A   B . C . C   D . D
  • 18. 依据下列操作、现象所得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操作和现象

    结论

    A

    向某溶液中加入稀盐酸,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SO

    B

    二氧化硫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紫红色褪去

    SO2有漂白性

    C

    将铝片分别放入足量浓硝酸,稀硝酸溶液中,浓硝酸无明显变化,稀硝酸有大量气泡产生

    氧化性:稀硝酸>浓硝酸

    D

    蔗糖固体加入浓硫酸,出现“黑面包现象”

    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和强氧化性

    A . A   B . B   C . C   D . D
  • 19. 用4mL1mol/LNa2SO3溶液还原含2×10-3molRO 的溶液,充分反应后剩余的Na2SO3溶液用0.2mol/LKMnO4酸性溶液氧化,消耗KMnO4酸性溶液2mL,则元素R在还原产物中的化合价是(   )
    A . +1 B . +2 C . +3 D . +4
  • 20. 足量铜与一定量的浓硝酸反应,得到硝酸铜溶液和NO2、NO的混合气体2.24L(标准状况),这些气体与一定体积的O2(标准状况)混合后通入水中,所有气体完全被水吸收生成硝酸。若向所得硝酸铜溶液中加入50mL4mol·L-1NaOH溶液,则Cu2+恰好完全沉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此反应过程中消耗的铜的质量是12.8g B . 混合气体中NO2的体积分数是50% C . 参加反应的HNO3物质的量是0.4mol D . 消耗氧气(标准状况)的体积为1.68L
二、综合题
  • 21. 化学反应在发生物质变化的同时伴随能量变化,是人类获取能量的重要途径。
    1. (1) 下列能源属于新能源的有(填序号)

      ①太阳能②风能③地热能④海洋能⑤氢能⑥石油⑦无烟煤

    2. (2) 如图所示装置,铜电极发生的反应。溶液中H+移动方向是向(填“左”或“右”)。初始时测得稀硫酸温度20℃,随反应进行,发现锌电极表面有少量气泡逸出,此时测得反应溶液的温度20℃(填“高于”、“低于”或“等于”)。

    3. (3) 下列有关氢氧燃料电池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
      A . 太阳光催化分解水制氢气比电解水气氢气更为科学 B . 氢氧燃料电池作为汽车动力更能保护环境 C . 以稀H2SO4、KOH为介质的氢氧燃料电池的负极电极反应式相同 D . 以稀H2SO4、KOH为介质的氢氧燃料电池的总反应式相同
  • 22. 氮是重要的无机非金属元素,可以形成多种重要的含氢化合物。
    1. (1) 氨气是氮的最简单氢化物,电子式,其水溶液呈(填“酸性”、“中性”或“碱性”),原因是。氨的催化氧化是工业制硝酸的基础,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 (2) 联氨(又称肼,N2H4 , 无色液体)分子中极性键与非极性键的个数比为,其中氮的化合价为。实验室中可用次氯酸钠溶液与氨反应制备联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 (3) 叠氮酸(HN3)酸性略大于醋酸,叠氮酸的电离方程式为,联氨被亚硝酸氧化可以生成叠氮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3. 化合物A由四种常见元素组成。某同学为探究其组成进行了如图实验:

    1. (1) 已知A在隔绝空气灼烧时发生的是非氧化还原反应,黑色固体是(写化学式)。
    2. (2) 白色沉淀乙证明A中含元素。(写元素符号)
    3. (3) 白色沉淀甲是一种氯化物,M溶液与Na2SO3溶液属于氧化还原反应,那么白色沉淀(写名称)。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得到白色沉淀的方法是。检验硫酸根离子的操作
    4. (4) A的化学式为
  • 24. 某学习小组在实验室研究SO2与Ba(NO3)2溶液的反应。
    1. (1) I.[二氧化硫制备]

      实验室用亚硫酸钠固体与浓硫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硫,欲收集瓶干燥的二氧化硫,选择图中的装置,其最佳连接顺序为:(按气流方向,用小写字母表示)。

    2. (2) II.[实验探究]向盛有2mL0.1mol/LBa(NO3)2溶液的试管中,缓慢通入SO2气体,试管内有白色沉淀产生。

      配制0.1mol/LBa(NO3)2溶液时所用蒸馏水必须先除去溶液中溶解的氧气,最简单的方法是

    3. (3) 将SO2分别通入无氧、有氧且浓度均为0.1mol·L-1的BaCl2溶液和Ba(NO3)2溶液中,探究NO 和O2哪种微粒起到了主要氧化作用,实验记录如下:

      实验记录

      pH变化

      溶液中是否产生沉淀

      BaCl2溶液(无氧)中无白色沉淀、BaCl2溶液(有氧)中有白色沉淀Ba(NO3)2溶液(无氧)中有白色沉淀、Ba(NO3)2溶液(有氧)中有白色沉淀

      曲线a所示溶液pH降低的原因(结合方程式回答),曲线c所示溶液中所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曲线d(填“能”或“不能”)说明NO 是氧化SO2的主要微粒,其理由是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