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菏泽市(一中系列)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

更新时间:2024-07-13 浏览次数:132 类型:期中考试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 1. (2021高一下·菏泽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什么是科学精神呢?爱因斯坦曾经说,真正对一个科学问题的提出才是关键,并不是问题的最终解决,因为问题的提出包括对一个老的科学问题的重新描述和崭新描述,是真正对世界的贡献。所以,第一点我想讲的是,科学精神就是求真。这里讲的求真不是判断简单的对错,而是在人类知识的最前沿进一步去求真、探索。

    科学精神也包括独立和合作。独立和合作看似矛盾,实际是完全统一在一起的。任何一个重要的科学发现,往往来自于少数人,甚至一个人,而这些人在重大科学发现的过程中经常会经受一些磨难,经常会遇到一些不同意见,他们必须坚持自己的观点才可以最后成功,所以我们需要独立的思考。

    但是科学的发展,经常需要大家在一起合作。这种合作不止局限于团队内部合作,更依赖于团队之间的合作,甚至跨时代、跨行业的合作。

    1895年,荷兰科学家伦琴先生发现了X射线的穿透力,最后在医学上带来了强大的应用。但是伦琴没有发现X射线还可以被衍射,而这一现象是上世纪被德国科学家劳埃发现的。劳埃发现了衍射之后,他并没有意识到X射线还可以帮助我们把物质结构解析得清清楚楚,而这一发现是1913年英国物理学家布拉格父子完成的。他们父子携手合作,推演出了著名的布拉格公式。这样的公式,最后应用于我们的分子结构解析,让我们可以窥探生命的奥秘。他们四人分别获得了1901年、1914年和1915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们之间跨时代的合作,把人类整个文明往前推进了一大步,所以科学精神也是合作的精神。

    当然,最重要的科学精神就是批判性的思维,也就是质疑。在这种质疑声中我们不断碰撞思想,不断改进提高,不断加深合作,最后推动科学往前发展。从哥白尼的“日心说”到达尔文的“进化论”,都是非常典范的质疑,最后带来了科学的重大进展。

    纵观历史,可以总结果出这样一个简单的规律,那就是任何一个新兴产业的出现和发展,往往依赖于一项核心技术的创新。任何一项核心技术的创新,无一例外源自于一开始的重大原创性的科学理论的突破,就是原始科学发现,而原始科学的发现完全依赖于科学精神。梁启超先生在上个世纪初这样描述科学和科学精神:“有系统之真知识,叫做科学:可以教人求得有系统之真知识的方法,叫做科学精神。”因此,大家可以理解成科学精神就是一种态度、一种方法。

    (摘编自施一公《青年与科学精神》)

    材料二:

    为了让植物分类学以及献身于此业的人们能够进入公众视野,作家彭程悄然置身这一领域,凭借其一贯对自然万物的挚爱与关注,以及由此迸发的创作热情和艺术才智,精心写成了长篇报告文学《草木葱茏》。

    中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复杂多变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孕育了丰富繁茂的植物资源,同时也催生了国人由来已久的从感性和经验入手对植物的认知与利用。然而,由于近代中国积贫积弱,科学教育落后,加之国人的思维长于直觉而疏于逻辑,所以知识和学理形态的植物研究在我国起步较晚,直到20世纪初,才由志在科技救国的青年才俊从国外引入。

    此后近半个世纪,我国第一代植物研究者筚路蓝缕,含辛茹苦,在极端困难、简陋乃至险恶的条件下,捧出了一批坚实的成果,显示出植物分类学在中国最初的生命力。新中国成立后,尽管百废待兴,但党和政府还是及时关注植物研究,并作出切实的规划与布局。改革开放以来,植物分类研究进入前所未有的快车道。相关部门和单位通过调整思路,明确目标,充实力量,补齐短板,坚实基础,有效加快了科研步伐。同时进一步拓展全球视野,扩大对外交流,使学科水准在取长补短中跻身世界前列。

    对于中国植物分类学走过的百年历程,《草木葱茏》进行了客观精当的书写,既充分展现出巨大、显著的时代跨越,也没有讳言其起点的滞后与基础的薄弱。以及它在前行路上所遇到的困难和曲折。透过全书,我们看到作家面对历史所秉持的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创作态度。

    在《草木葱茏》中,植物学家们有着各自不同的经历、性情与作为,但又不乏共同的人格操守与人生追求。他们都有着吃苦耐劳、精细严谨的劳动态度。植物标本是植物分类学研究的前提和基础。为了做好这项前提性和基础性工作,几代植物研究者栉风沐雨,宵衣旰食,无数次跋涉和劳作于山野之间,进行植物特性勘察与标本采集。其包罗之宏富和涵盖之广大,在洋洋洒洒126册、录载了三万多种植物档案的《中国植物志》里,有着充分详尽的展示。

    他们还有始终不渝的家国情怀。20世纪初,中国的植物研究从标本采集到整理鉴定,都由外国人来做。对于这种情况,作为早期植物研究者的钟观光,深感不满和不甘。为此,硬是自己动手,创造条件,建立起我因第一个植物标本室,开了中国植物自主研究的先河,为国家和民族争了气。刘慎谔在欧洲从事植物研究多年,取得了显著成就,被法国植物研究机构替为“第一个研究法国植物的外国人”,但他最关心的还是中国植物研究的发展。他带着两万多号植物标本和一批靠节衣缩食买来的专业图书,毅然回到祖国,加入植物研究的行列。类似这样放弃国外优渥条件、决心以专业报效祖国的科学家在植物学界还有若干。“乞得种树术,将以疗国贫”,胡先骕当年的诗句可以作为这个群体的精神告白。

    (摘编自《<草木葱茏>:扑向绿野的科学精神与家国情怀》)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爱因斯坦认为,科学精神的关键是一个科学问题的真正提出而不是科学问题的最终解决。 B . 独立和合作作为科学精神的两面,既对立又统一:独立是取待重大科学发现的决定因素。 C . 科研部门加快植物科研的步伐和扩大对外交流,促使我国植物分类研究取得了显著成就。 D . 材料二是叙述、议论相结合的书评,既有对作品内容的叙述也有对作者创作态度的评价。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哥白尼和达尔文的事例启示我们,只要勇于质疑、坚持观点就会带来科学的重大进展。 B . 如果没有科学精神和基于原创性的科学理论,就没有核心技术的创新和新兴产业的发展。 C . 近代中国科学教育的落后及国人思维的局限,导致知识和学理形态的植物研究起步较晚。 D . 如果想了解中国植物学家的科学精神和家国情怀,《草木葱茏》应是重要的参考书目。
    3. (3) 下列说法中不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 . 朱熹详细解释了《大学》提出的“格物致知”:想要致知就要穷究事物的道理。 B . 徐光启和利玛窦合译欧几里得《几何原本》,把传统文化和自然科学联系起来。 C . 海德格尔认为“科学是现代的根本现象之一,科学是塑造现代性的根本力量”。 D . 布鲁诺大胆否定《圣经》所说的“上帝创造宇宙论”,提出了“无限宇宙论”。
    4. (4) 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5. (5)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请你结合材料二给《草木葱茏》写一则阅读推荐语,列出推荐要点。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 2. (2021高一下·菏泽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雷雨》(第四幕节选)

    曹禺

    (朴园由书房进,大家俱不动,静寂若死。)

    周朴园  (在门口)你叫什么?你还不上楼去睡?

    繁漪  (倨傲地)我请你见见你的好亲戚。

    周朴园  (见鲁妈,四凤在一起,惊)啊,你,你,——你们这是做什么?

    繁漪  (拉四凤向朴园)这是你的媳妇,你见见。(指着朴园向四凤)叫他爸爸!(指着鲁妈向朴园)你也认识认识这位老太太。

    鲁侍萍  太太!

    繁漪  萍,过来!当着你父亲,过来,跟这个妈叩头。

    周萍  (难堪)爸爸,我,我——

    周朴园  (明白地)怎么——(向鲁妈)侍萍,你到底还是回来了。

    繁漪  (惊)什么?

    鲁侍萍  (慌)不,不,您弄错了。

    周朴园  (悔恨地)侍萍,我想你也会回来的。

    鲁侍萍  不,不!(低头)啊!天!

    繁漪  (惊愕地)侍萍?什么,她是侍萍?

    周朴园  嗯。(烦厌地)繁漪,你不必再故意地问我,她就是萍儿的母亲,三十年前死了的。

    繁漪  天哪!

    (半晌。四凤苦闷地叫了一声,看着她的母亲,鲁妈苦痛地低着头。萍脑筋昏乱,迷惑地望着父亲同鲁妈。这时繁漪渐渐移到周冲身边,现在她突然发现一个更悲惨的命运,逐渐地使她同情萍,她觉出自己方才的疯狂,这使她很快地恢复原来平常母亲的情感。她不自主地望着自己的冲儿。)

    周朴园  (沉痛地)萍儿,你过来。你的生母并没有死,她还在世上。

    周萍  (半狂地)不是她!爸,您告诉我,不是她!

    周朴园  (严厉地)混帐!萍儿,不许胡说。她没有什么好身世,也是你的母亲。

    周萍  (痛苦万分)哦,爸!

    周朴园  (尊严地)不要以为你跟四凤同母,觉得脸上不好看,你就忘了人伦天性。

    四凤  (向母)哦,妈!(痛苦地)

    周朴园(沉重地)萍儿,你原谅我。我一生就做错了这一件事。我万没有想到她今天还在,今天找到这儿。我想这只能说是天命。(向鲁妈叹口气)我老了,刚才我叫你走,我很懊悔,我预备寄给你两万块钱。现在你既然来了,我想萍儿是个孝顺孩子,他会好好地侍奉你。我对不起你的地方,他会补上的。

    周萍  (向鲁妈)您——您是我的——

    鲁侍萍  (不自主地)萍——(回头抽咽)

    周朴园  跪下,萍儿!不要以为自己是在做梦,这是你的生母。

    四凤  (昏乱地)妈,这不会是真的。

    鲁侍萍  (不语,抽咽)

    繁漪  (转向萍,悔恨地)萍,我,我万想不到是——是这样,萍——

    周萍  (怪笑,向朴园)父亲!(怪笑,向鲁妈)母亲!(看四凤,指她)你——

    四风  (与萍相视怪笑,忽然忍不住),啊,天!

    (由中门跑下,萍扑在沙发上,鲁妈死气沉沉地立着。)

    繁漪  (急喊)四凤!四凤!(转向冲)冲儿,她的样子不大对,你赶快出去看地。

    (冲由中门下,喊四凤)

    周朴园  (至萍前)萍儿,这是怎么回事?

    周萍  (突然)爸,你不该生我!(跑,由饭厅下)。

    (远处听见四凤的惨叫声,冲狂呼四凤,过后冲也发出惨叫。)

    鲁侍萍  四凤,你怎么啦!

    (同时叫)

    繁漪  我的孩子,我的冲儿!

    (二人同由中门跑出。)

    周朴园  (急走至窗前拉开窗幕,颤声)怎么?怎么?

    (仆由中门跑上。)

    仆人  (喘)老爷!

    周朴园  快说,怎么啦?

    仆人  (急不成声)四凤……死了……

    周朴园  (急)二少爷呢?

    仆人  也……也死了。

    周朴园  (颤声)不,不,怎……么?

    仆人  四凤碰着那条走电的电线。二少爷不知道,赶紧拉了一把,两个人一块儿中电死了。

    周朴园  (几晕)这不会。这,这,——这不能够,这不能够!

    (萍由饭厅出,颜色苍白,但是神气沉静的。他走到那张放着鲁大海的手枪的桌前,抽开抽昼,取出手枪,手微颤,慢慢走进右边书房。)

    (外面人声嘈乱,哭声,吵声,混成一片。鲁妈由中门上,脸更呆滞,如石骨人像,老仆人跟在后面,拿着电筒。)

    鲁妈一声不响地立在台中。

    老仆  (安慰地)老太太,您别发呆!这不成,您得哭,您得好好哭一场。

    鲁侍萍  (无神地)我哭不出来!

    老仆  这是天意,没有法子。——可是您自己得哭。

    鲁侍萍  不,我想静一静。(呆立)

    (中门大开,许多仆人围着繁漪,繁漪不知是在哭在笑。)

    繁漪  (为人拥至中门,倚门怪笑)冲儿,你这么张着嘴?你的样子怎么直对我笑?

    ——冲儿,你这个糊涂孩子。

    周朴园  (走在中门中,眼泪在面上)繁漪,进来!我的手发木,你也别看了。

    繁渏  (进来,干哭)冲儿,我的好孩子们,刚才还是好好的,你怎么会死,你怎么会死得这样惨?(呆立)

    周朴园  (已进来)你要静一静,(擦眼泪)

    繁漪  (狂笑)冲儿,你该死,该死!你有了这样的母亲,你该死。

    (第四幕内容梗概:侍萍和大海来到周公馆找四凤,侍萍要带四凤回家,四凤不得已向侍萍坦白,她已经怀了周萍的孩子,苦苦哀求母亲答应让周萍带她走。紫漪带周冲来阻止,周朴园也闻声而至,他以为侍萍前来认儿子,让周萍跪下认自己的生母。严酷的现实让四凤无法承受,她冲向花园,碰到漏电的电线而死,周冲去救她也触电身亡,周萍开枪自杀。)

    1. (1) 下列对剧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你还不上楼去睡?”疑问中含有命令语气,表面上关心繁漪,实际表达了对她的不满,体现了周朴园作为封建家长的专制。 B . 周朴园承认侍萍就是周萍的生母后,侍萍接连否认,因为她不想让人知道她和周朴园的关系,更不愿让儿女陷入乱伦的悔恨中。 C . 虽然周朴园的态度由沉痛到严厉再到郑重、暴怒,但周萍始终不愿认侍萍这个生母,是因为接受不了他和四凤是亲兄妹的现实。 D . 侍萍面对四凤、周冲触电身亡及周萍反应异常的境况时,展现的“发呆”“哭不出来”等言行举止,体现出她的麻木与悔恨。
    2. (2) 下列对剧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朴园由书房进,大家俱不动,静寂若死。”这一处舞台说明渲染了死寂、沉闷的氛围,暗示了激烈的矛盾冲突将要爆发。 B . 戏剧台词有强烈的动作性,能推动情节的发展。繁漪让周朴园认亲的台词使矛盾趋向尖锐,也是造成悲剧式结尾的根本原因。 C . 课文部分写周朴园拒绝侍萍见周萍,选文又写他逼周萍认母,两者形成对比,塑造了一个既冷酷无情又良知未泯的复杂形象。 D . 巧合是戏剧常用的艺术手段,比如繁漪说“跟这个妈叩头”中的“妈”是岳母的意思,她并不知道侍萍恰好又是周萍的生母。
    3. (3) 戏剧中的人物语言常常有“言外之意”,也就是“潜台词”,请根据剧本内容分析文章划线语句的潜台词。

      ①我请你见见你的好亲戚。

      ②萍,我,我万想不到是——是这样,萍——

    4. (4) 有人这样评价《雷雨》中的人物:“死了的人是不幸的,活着的人也同样不幸。”请结合选文内容和课文内容,选取一个典型人物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三、文言文阅读
  • 3. (2021高一下·菏泽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晋侯之入也,秦穆姬曰:“尽纳群公子。”晋侯不纳群公子,是以穆姬怨之。晋侯许赂中大夫既而皆背之赂秦伯以河外列城五东尽虢略南及华山内及解梁城既而不与。晋饥,秦输之粟;秦饥,晋闭之籴,故秦伐晋。

    晋三败及韩。晋侯谓庆郑曰:“寇深矣,若之何?”对曰:“君实深之,可若何?”公曰:“不孙。”卜 , 庆郑吉,弗使。步扬御戎,家仆徒为右,乘小驷,郑入也。

    九月,晋侯逆秦师,使韩简视师,复曰:“师少于我,斗士倍我。”公曰:“何故?”对曰:“出因其资,入用其宠,饥食其粟,三施而无报,是以来也。今又击之,我怠秦奋,倍犹未也。”公曰:“一夫不可狃,况国乎。”遂使请战,曰:“寡人不佞,能合其众而不能离也,君若不还,无所逃命。”秦伯使公孙枝对曰:“君之未入,寡人惧之,入而未定列,犹吾忧也。苟列定矣,敢不承命。”

    壬戌 , 战于韩原,秦获晋侯以归。晋大夫反首拔舍从之。秦伯使辞焉,曰:“二三子何其戚也?寡人之从君而西也,亦晋之妖梦是践,岂敢以至。”晋大夫三拜稽首曰:“君履后土而戴皇天,皇天后土实闻君之言,群臣敢在下风。”

    穆姬闻晋侯将至,以太子荦、弘与女简、璧登台而履薪焉,曰:“上天降灾,使我两君匪以玉帛相见,而以兴戎。若晋君朝以入,则婢子夕以死;夕以入,则朝以死。唯君裁之。”乃舍诸灵台。

    公曰:“获晋侯,以厚归也。既而丧归,焉用之?且晋人戚忧以重我,天地以要我。不图晋忧,重其怒也;我食吾言,背天地也。重怒难任,背天不祥,必归晋君。”公子絷曰:“不如杀之。”子桑曰:“归之而质其太子,必得大成。晋未可灭。”乃许晋平。

    节选自《左传》

    【注释】晋侯,即晋惠公。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晋侯许赂中大夫/既而皆背之/赂秦伯以河外列城五/东尽虢略南/及华山内/及解梁城/既而不与 B . 晋侯许/赂中大夫/既而皆背之/赂秦伯/以河外列城五/东尽虢略/南及华山/内及解梁城/既而不与 C . 晋侯许赂中大夫/既而皆背之/赂秦伯以河外列城五/东尽虢略/南及华山/内及解梁城/既而不与 D . 晋侯许/赂中大夫/既而皆背之/赂秦伯/以河外列城五/东尽虢略南/及华山内/及解梁城/既而不与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伯,古代爵位分五等,“伯”是其中一等,位次在“侯”之前,故文中秦伯比晋侯爵位高。 B . 右,即“车右”,古代战车上指挥者在左侧,在右边的是负责警卫并防止车身侧翻的力士。 C . 寡人,指“在道德方面不足的人”,是古代王侯的谦称,这类谦称还有“不谷”“孤”等。 D . 壬戌,古人把天干与地支搭配进行纪年、纪月和纪日,文中是纪日,“壬戌之秋”是纪年。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晋侯为人不仁,内外失信。晋侯回国后对秦穆姬的要求不予理睬,给大臣及秦国的许诺不予兑现,失信于人。 B . 秦晋多次交战,晋败必然。秦军人数虽少,但士兵斗志昂扬:而晋军却因种种原因,士气低落,失败是必然的。 C . 秦伯足智多谋,虑事周全。伐晋理由恰当,鼓舞人心;安抚晋国大夫,稳定人心;释放晋国国君,笼络人心。 D . 穆姬以死相逼,力促释晋。晋侯被俘后,秦穆姬以死相逼,最终促使秦穆公做出了释放晋侯让其回国的决定。
    4. (4)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出因其资,入用其宠,饥食其粟,三施而无报,是以来也。

      ②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5. (5) 秦国攻打晋国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
四、古代诗歌阅读
  • 4. (2021高一下·菏泽期中)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下面小题。

    出塞

    戚继光

    郁葱千里绿阴肥,涧水萦纡一径微。

    鱼未惊钩闻鼓出,鸟因幽谷傍人飞。

    江南塞北何相似,并郡桑干总未归。

    惆怅十年成底事?独将羸马立斜晖。

    【注释】①本诗是作者出任蓟镇总兵,奉调到北方守边时作。②“并郡”即并州,今河北一带;“桑干”治所在今山西一带,两地离作者家乡山东不远。③“底事”,何事。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诗人描绘了前往塞北途中绿树葱茏、水清谷幽的生机莲勃的优美景象。 B . 颔联刻画了鱼闻鼓而出、鸟傍人而飞的形象,一“出”一“飞”妙趣横生。 C . 诗人眼里塞北和江南风光非常相似,透露出对塞北的喜爱和流连忘返之意。 D . 诗歌运用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自然贴切,格调深沉,意蕴深远。
    2. (2) 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五、情景默写
  • 5. (2021高一下·菏泽期中)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两句交代了孔子嘲笑子路的缘由。
    2. (2) 王安石的《桂枝香·企陵怀古》中,描写词人登高远望所见金陵江山美景的两句是“”。
    3. (3) 杜甫的《登岳阳楼》中描绘了洞庭湖浩瀚无边、承载万物的两句是“”。
六、选择 简答
  • 6. (2021高一下·菏泽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它借助文学、表演、音乐、舞蹈等艺术手段创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和现实生活。作为“晚辈”的戏剧艺术,在东西方至少已有千年的历史。

    中国戏剧强调抒情、传神、整体美,其_______的艺术风格,使观众有很大的想象空间,使艺术美得到最完美的体现。西方戏剧传统基本上就是一种文人传统,剧情中主人公的思想与言行都体现出人文主义精神,是理想化的人物,不仅性格开朗,富于才情,而且勇敢热情,富有时代特色。当然,戏剧艺术的实现不可能独往独来,也不可能________。一方面,它需要剧作家、导演、演员与观众的________创造,另一方面,戏剧要想超越时空的限制,则需要后来人的不断改编:新时代的戏剧若想征服观众,则必须突出戏剧的时代精神,这一过程的实现,最为关键的是调整戏剧主题精神与人们审美理想和审美趣味的关系,这是戏剧艺术价值的增殖的过程。因此,戏剧必须时时改革,时时________。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秘而不宣       一蹴而就       协同       革故鼎新 B . 秘而不宣       一劳永逸       协助       推陈出新 C . 含蓄不露       一劳永逸       协同       推陈出新 D . 含蓄不露       一蹴而就       协助       革故鼎新
    2. (2) 下列各句中引号的作用,与文中“晚辈”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 . 《窦娥冤》属于元杂剧中“本色派”作品,说白凝练而又生动流畅,唱词优美而又节奏鲜明。 B . 《雷雨》通过周家这个“最圆满、最有秩序的家庭”所暗藏的污浊和腐朽,暴露了封建大家庭的罪恶。 C . 哈姆莱特登台念“生存还是毁灭”这段台词时,奥菲利娅一直待在舞台上装作正在读书。 D . 然而,就那么几秒钟,当我把它放回池水之后,这位鲤鱼“科学家”便突然冒了出来。
    3. (3) 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
  • 7. (2021高一下·菏泽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教育史上,人们总是将经由指导的学习,与自我发现的学习区别出来,一个人用言语或文字教导另一个人时,就是一种被引导的学习。当然,    ①    。否则,如果每一位老师都必须要人教导过,才能去教导别人,就不会有求知的开始了。因此,    ②    ——这是经由研究、调查或在无人指导的状况下,自己深思熟虑的一种学习过程。

    自我发现的学习方式是没有老师指导的方式,而被引导的学习就是要旁人的帮助,不论是哪一种方式,    ③    , 才是主动的学习者。因此,如果说自我发现的学习是主动的,指导性的学习是被动的,很可能会造成谬误。其实,任何学习都不该没有活力,就像任何阅读都不该死气沉沉。

    1. (1) 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 (2) 请根据上文各段的主要意思,给同学们提出两条学习的建议,每条不过22个字。
七、材料作文
  • 8. (2021高一下·菏泽期中)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文。

    “现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古代典籍浩如烟海。孔子的“仁”,孟子的“义”,庄子的“智”,每一种、每一类都给我们无尽的智慧:儒家的仁政德治,道家的无为而治,墨家的兼爱非攻,每一门、每一派都为我们现在的治国理政提供了借鉴。我们只有深刻体悟前人的智慧,才能更好地把握当下与未来;只有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才能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联想和思考?值此“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学校准备举办以“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为主题的经典诵读活动,请你为本次活动写一篇倡议书。

    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