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平江中学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

更新时间:2021-06-21 浏览次数:104 类型:月考试卷
一、基础知识综合
  • 1. (2021八下·姑苏月考)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20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一百周年,雄关漫道真如铁,人间正道是(cānɡ)桑。100年风雨兼程,100年砥砺奋进,100年矢志不(yú)。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开启筚路蓝缕的创业征程,①掀起气壮山河的建设,②闯出波澜壮阔的改革之路,③张开拥抱世界的开放胸怀 , 创造了世所(hǎn)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

    小舟:在拟写上文的时候,有几个字我怕写错,用拼音代替了,请大家帮我填上吧。

    你:这几个字我会写,依次是:

    小舟:“筚路蓝缕”这个词我经常看到,但不太明白它的意思,用在这里不知是否合适?

    小嘉:学习中遇到不懂的地方,我们可以查阅相关资料。“筚路蓝缕”是个成语,它出自《左传》:“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意思是坐着柴车,穿着破旧衣服去开辟山林。

    你:哦,那这个成语在这里可以解释为

    小嘉:你真聪明。不过,上面的文字画出的三句句子中还有个句子有语病。

    你:嗯,我也发现了,是第句应改为“”。

    小舟:谢谢大家,我马上改。

二、句子默写
  • 2. (2021八下·姑苏月考) 默写古诗文名句。
    1. (1) ,在城阙兮。(《子衿》)
    2. (2) 土地平旷,,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陶渊明《桃花源记》)
    3. (3) ,端居耻圣明,,徒有羡鱼情。()《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4. (4) 与君离别意,。(王勃《》)
    5. (5) ,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子衿》)
    6. (6) ,鸡犬相闻。(陶渊明《桃花源记》)
    7. (7) ,胡为乎泥中?(《式微》)
三、选择题
  • 3. (2021八下·姑苏月考) 以下摘录傅雷的书信的内容及标书与原著不一致的是(   )
    A . 傅在家信中向儿子表明的他自己的生活准则是学问第一,艺术第一,真理第一,爱情第二。 B . 傅雷认为在两代人相处中应做到:青年人理解长辈的情感,尊重老人的意见,长辈应克服落伍、迂腐不够耐心、不太讲究说话技巧等弱点。 C . 傅雷赞同傅聪参加莫扎特比赛的原因是:第一,有把握:第二,不须太费力练技巧;第三,节目不重,且在暑假中,不妨碍学习。 D . “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凛然无累,真正的解脱。”以上表述是在傅聪处于顺境时,傅雷给以慰勉写的。
  • 4. (2021八下·月考) 下列关于《傅雷家书》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我一生任何时期。闹恋爱最热烈的时候,也没有忘却对学问的忠诚。学问第一,艺术第一,真理第一,——爱情第二,这是我至此为止没有变过的原则。”这是傅雷对儿子的教诲。 B . 《傅雷家书》是傅雷及其夫人写给儿子的书信编撰而成的一本家信集。该书字里行间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挚爱、期望,以及对国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 C . 《傅雷家书》中傅雷对儿子的生活也进行了有益的引导,对日常生活中如何劳逸结合,如何正确理财,以及如何正确处理恋爱婚姻等问题,都像良师益友一样提出意见和建议。 D . 在《傅雷家书》中,傅雷觉得儿子的成功不重要,重要的是儿子为祖国增了光,给别人带来欢笑。
四、综合性学习
  • 5. (2021八下·姑苏月考) 下面是某班诗词诵读比赛的部分环节,请按要求答题。
    1. (1) 古诗词中的传统节日——每位选手写一句与中国传统节日有关的诗句,并写出对应的节日名称。下面的选手答题中有误的项,这个诗句对应的节日应该是

      A.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春节

      B.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端午

      C.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重阳

      D.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中秋

    2. (2) 古诗词中的四季风光——每位选手写一句与四季风光有关的诗句,并写出对应的季节。

      下面的选手答题中有误的是项,描写这个季节(指破折后的季节)的诗句可以是

      A.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春季

      B.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夏季

      C.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秋季

      D.落尽琼花天不惜,封它梅蕊玉无香。——冬季

五、诗歌鉴赏
  • 6. (2021八下·姑苏月考) 阅读古诗,完成题目。

    道不完的“静”。在写诗填词方面,很多唐宋名家都是写“静”的高手。“静”的在不同的诗人词人笔下展现不同的境界,同时也是在为不同的诗词主旨服务。小虎和小高对二首写“静”的诗歌展开了讨论。请填写恰当的内容。

    题破山寺后禅院

    唐代:常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宋代: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1. (1) 小虎古人好厉害,这三首诗都有写到“静”的诗词句,展现“静”的不同状态,我尤其喜欢第一首,常建的诗,他在尾联运用了的写作手法,以此表现诗人追求内心宁静空灵的精神状态和对禅意世界的向往。
    2. (2) 小高我也想到了苏轼的《卜算子》的上阙通过缺月、、漏断、等意象,是展现自己的心境。
六、课外阅读
  • 7. (2021八下·姑苏月考) 阅读文言小故事,完成题目。

    新城游北山记

    晁补之

    去新城之北三十里,山渐深,草木泉石渐幽。稍西,一峰高绝,有蹊介然 , 仅可步。如四五里,乃闻鸡声。有僧布袍蹑履来迎,与之语,愕而顾,如麋鹿不可接。顶有屋数十间,曲折依崖壁为栏楯 , 如蜗鼠缭绕 , 乃得出。既坐,山风飒然而至,堂殿铃铎皆鸣。二三子相顾而惊,不知身之在何境也。且暮,皆宿。

    于时九月,天高露清,山空月明,仰明视星斗皆光大,如适在人上。窗间竹数十竿相摩戛 , 声切切不己。二三子不得寐。迟明,皆去。

    既还家数日,犹恍惚若有遇,因追忆之。后不复到,然往往想见其事也。

    (注)①介然:界线分明的样子。②楯(shǔn):栏杆的横木。③缭绕:迂回,回环。④魔戛:摩擦。

    1.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西  还家数日  声切切不  二三子不得

    2. (2) 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语,愕而顾        予独爱莲出淤泥而不染    (《爱莲说》) B . 如蜗鼠缭绕,得出    见渔人,大惊            (《桃花源记》) C . 山风飒然至          面山居                  (《愚公移山》) D . 追忆之              未若柳絮风起            (《咏雪》)
    3.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二三子相顾而惊,不知身之在何境也。

    4. (4) 本文结尾作者“往往想见其事”和《桃花源记》中刘子骥“欣然规往”原因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

      (链接)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桃花源记》

七、现代文阅读
  • 8. (2021八下·姑苏月考) 阅读非文学类文本,完成题目。

    阅读的层次

    [美]莫提默·J。艾德勒 查尔斯·范多伦

    ①第一层次的阅读,我们称之为基础阅读。也可以用其他的名称,如初级阅读、基本阅读或初步阅读。不管是哪一种名称,都指出一个人只要熟练这个层次的阅读,就摆脱了文盲的状态,至少已经开始认字了。在熟练这个层次的过程中,一个人可以学习到阅读的基本艺术,接受基础的阅读训练,获得初步的阅读技巧。我们之所以喜欢“基础阅读”这个名称,是因为这个阅读层次的学习通常是在小学时完成的。

    ②在这个层次的阅读中,要问读者的问题是:“  ①  ”我们要做的努力就是去弄清楚这些字。只有当我们完全明白每个字的意思之后,我们才能试着去了解,努力去体会这些字到底要说的是什么。

    ③第二个层次的阅读我们称之为检视阅读。特点在强调时间。在这个阅读层次,学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项阅读的功课。譬如他可能要用十五分钟读完一本书,或是同样时间内念完两倍厚的书。

    ④这个层次的阅读仍然可以用其他的称呼,譬如略读或预读。我们并不是说略读就是随便或随意浏览一本书。检视阅读是系统化略读的一门艺术。

    ⑤在这个层次的间读上,你的目标是从表面去观察这本书,学习到光是书的表象所教给你的一切。这笔交易通常是很划得来的。

    ⑥在这个层次要问的典型问题就是:“  ②  ”这是个表象的问题。还有些类似的问题是:“这本书的架构如何?”或是:“这本书包含哪些部分?”

    ⑦用检视阅读读完一本书之后,无论你用了多短的时间,你都该回答得出这样的问题:“这是哪一类的书——小说、历史还是科学论文?”

    ⑧第三种层次的阅读,我们称之为分析阅读。比起前面所说的两种阅读,这要更复杂、更系统化。分析阅读就是全盘的阅读、完整的阅读,或是说优质的阅读——你能做到的最好的阅读方式。如果说检视阅读是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好也最完整的阅读,那么分析阅读就是在无限的时间里,最好也最完整的阅读。

    ⑨一个分析型的阅读者一定会对自己所读的东西提出许多有系统的问题。分析阅读永远是一种专注的活动。在这个层次的阅读中,读者会紧抓住一本书,一直要读到这本书成为他自己为止。弗兰西斯·培根曾经说过:“有些书可以浅尝即止,有些书是要生吞活剥,只有少数的书是要咀嚼与消化的。”分析阅读就是要咀嚼与消化一本书。我们还要强调的是,如果你的目标只是获得资讯或消遣,就完全没有必要用到分析阅读。

    ⑩第四种也是最高层次的阅读,我们称之为主题阅读。这是所有阅读中最复杂也最系统化的阅读。主题阅读可以用另外的名称来形容,如比较阅读。在做主题阅读时,阅读者会读很多书,而不是一本书,并列举出这些书之间相关之处,提出一个所有的书都谈到的主题。但只是书本字里行间的比较还不够。主题阅读涉及的远不止此。借助他所阅读的书籍,主题阅读者要能够架构出全新的主题分析。因此,很显然的,主题阅读是最主动、也最花力气的一种阅读。

    ⑪主题阅读不是个轻松的阅读艺术,规则也并不广为人知。虽然如此,主题阅读却可能是所有阅读活动中最有收获的。就是因为你会获益良多,所以绝对值得你努力学习如何做到这样的阅读。

    1. (1) 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 基础阅读的学习通常是在小学时完成的,一个人能熟练进行基础阅读,就摆脱了文盲状态。 B . 检视阅读是在无限的时间内,最好也最完整的阅读;分析阅读则是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好也最完整的阅读。 C . 分析阅读比基础阅读和检视阅读更复杂、更系统化。若只为消遣,完全不必用到分析阅读。 D . 主题阅读虽然不是个轻松的阅读艺术,却可能是所有阅读活动中最有收获的阅读。
    2. (2) 将下列两个选项分别填入文中相应的空格处。

      A.这本书在谈什么?    B.这个句子在说什么?

        ②

    3. (3) 某中学语文老师布置了暑期阅读任务:“以《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红星照耀中国》为例探究‘红色经典’的现实意义。”请你结合本文内容,阐述完成此任务需要运用的阅读层次。
  • 9. (2021八下·姑苏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水湄

    方华

    ⑴秋后的菖蒲,生长得繁茂葱茏,在湖塘河沟边竖起一道绿色的屏障,是水边一道美丽的风景。

    ⑵“莫指襄阳道,绿浦归帆少。今日菖蒲花,明朝枫树老。”这是唐诗人李贺的《大堤曲》。时光易逝,但菖蒲青青。人到中年的我,每在郁郁的菖蒲丛边行,总会想起那遥远的童年。

    ⑶夏末秋初,菖蒲抽苔,会结出一个个的圆柱状的棕色的蒲棒,乍一看,极似串在一根木签上被烤过的火腿肠。在我孩童时,还没有火腿肠这种食品,只知道这蒲棒采回家,母亲可以用它做枕头芯,又软又轻,枕在头颈下很舒服。

    ⑷面包一般松软的蒲棒会在风中爆开,白色的绒花洒落蒲叶和水面。蒲棒成熟的时候,若和母亲一起正从菖蒲丛边走过,母亲会折下一两枝给我,我鼓起小嘴使劲地吹,快乐的笑声就和着绒花在田埂上、蓝天下,随风飘散。

    ⑸一日闲暇,在郊外的湖边漫步,看见蒲丛边有拍婚纱照的,摄影助理的手里即拿着几只蒲棒,在相机咔嚓咔嚓的快门按动里,洁白的蒲花被吹散,漫天飞舞,营造出非常浪漫的氛围,让我感到意外惊喜。

    ⑹幼时,母亲可能怕我们玩水失足,经常恐吓:不要到水边去,那里有蛇、水獭猫。可这样的警告实在敌不过菖蒲丛中那些诱惑。

    ⑺菖蒲丛中的水域,会有野生的菱角,是物资匮乏时代孩子们喜爱的美食。也有一些零落高举的莲蓬,成为孩子们的惦念。运气好的话,还会在那些或与芦荻杂生、或被黄色的浮萍花围绕的蒲丛中,捡到水禽生下的蛋。

    ⑻捡到硕大的大雁或鹭鸟留下的鸟蛋,会喜滋滋地用衣角兜回家,虽然会得到母亲的一番呵斥警告,但也会在随后的饭碗中品尝到一顿难得的美味。

    ⑼母亲也会破例亲自带我们到水边去。在烈日下,母亲用镰刀割下一人多高细长的蒲叶,顺便收摘一些孩子们够不着的菱角、莲蓬,丢给站在埂上的我和妹妹。割下的蒲草,母亲会在门前的场地上晒干,一连几日编织蒲垫、蒲扇。

    ⑽夜晚,摇着小小的蒲扇扑打飞舞的萤火,或是坐在散发着香气的蒲垫上,看满天的星光,听母亲讲牛郎织女、嫦娥奔月的故事。现在想来,真有杜牧的“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的美好意境。

    ⑾《本草·菖蒲》上载:“典术云:尧时天降精于庭为韭,感百阴之气为菖蒲,故曰:尧韭。方士隐为水剑,因叶形也”。菖蒲叶形似剑,香味浓郁,有解毒祛邪之效,中国人在端午时有门窗上悬蒲叶以避疫护佑的习俗。这种习俗在江南尤为兴盛,是江南水域密集、菖蒲丛生的缘故吗?

    ⑿在我幼时,每逢端午,母亲也将蒲叶与艾草同插在门楣上,以保佑家事安康。只是,我现在蜗居城市多年,一被所谓除旧革新的现代文明浸染,一是难得有与菖蒲亲近之机,而母亲也早已与我天各一方,端午门前悬蒲叶的习俗也渐渐淡忘失却。

    ⒀某日,在一朋友家,见一硕大的陶瓷盆中养着一丛极似菖蒲的植物,只是没有水湄边的蒲叶挺拔野性,叶色是一种嫩青,不是墨绿。问朋友,竟真是菖蒲。原来,菖蒲在中国文化里还与兰花、水仙、菊花并称为“花草四雅”,真是孤陋寡闻了。

    ⒁于是得知,因菖蒲碧叶葱茏、根似白玉,凭水临石、清静高雅,又有驱蚊灭虫、香味清新的功效,自古即有人莳养。据说,古人夜读,就常置一盆菖蒲与案,以免灯烟熏眼之苦。

    ⒂友人告知我自古传下的侍养菖蒲的方法:“以砂栽之,至春剪洗,愈剪愈细,甚者根长二三分,叶长寸许。”怪不得我见了朋友家中的菖蒲不敢相认呢。

    ⒃“别后相思隔烟水,菖蒲花发五云高。”我还是喜欢那一片水域边自然生长的菖蒲,这种思念,正犹如元稹这一行诗句所表达的,思念犹如菖蒲,疯狂地滋长,满天飞舞,穿越漫漫时空。

    ⒄席慕容在一首《菖蒲花》中写道:“我曾经多么希望能够遇见妳/但是不可以/在那样荒凉寂静的沙洲上//当天色转暗风转冷/当我们所有的思维与动作都逐渐迟钝/那将是怎样的一种黄昏……”

    ⒅在这样一个秋天,这样一个菖蒲葳蕤的日子,想起菖蒲,想起以菖蒲做背景的那些身影,思念也如秋日蒲草一般葳蕤,只是,菖蒲岁岁重生,而我们,却再不能与往事相拥。

    1. (1) 文中围绕菖蒲,回忆了与母亲在一起的哪些童年往事?
    2. (2) 作者在第13~15段中写到朋友家的菖蒲,你认为可以删去吗?说说你的理由。
    3. (3) 联系链接材料,谈谈你对本文中“我还是喜欢那一片水域边自然生长的菖蒲”的理解。

      链接: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4. (4) 对于文章的题目,小高和小虎提出了各自不同的看法,两相比较,请说说你更赞同谁的观点,为什么?

      小高:我认为《水湄》这个题目起得很好。小虎:我觉得这篇文章的题目应该改为菖蒲。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