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象”是中国传统美学的核心范畴。以“意象”为本体的中国美学,根本不同于西方的实体论哲学与美学,它不是将美看作实体的属性,看成是外在于人的情感意识的实体性对象,而是看成主体与客体、心与物、情与景的统一。
意象作为一个审美范畴的提出,与中国古代艺术实践密不可分,意象范畴亦是对中国古代各门艺术美感与实践经验的总结。中国书法是“本乎天地之心”的艺术,它是一个意象世界。这种意象创造可以从书法形意结合、重视笔力气势和线的表现力,讲究留白以及在字势结构与点画形态的表现上充分体现出来。中国戏曲艺术是诗、舞、乐与舞台表现的有机结合,它不像西方戏剧观那样以演员角色为中心,而是以舞台形象创造的美所达到的艺术品位和艺术境界为中心,以程式化、虚拟化的舞台表现为中心,重视抒情写意。另如中国的音乐、中国的舞蹈、中国的绘画、中国的建筑,它们都不像西方传统艺术那样,以形式和形象模拟为中心,而是以形写神,情景融合、虚实相生,传达宇宙人生的生命与生气,所以在本质上也是一种意象创造的艺术。
“意象”作为美和艺术本体的构成,反映了中国古代美学和艺术的特色,它也可以作为一个现代美学和艺术范畴,进入现代人的视野中。以海德格尔为代表的存在论现象学解读的“美”,即是从显现的、在场的东西让你体会到背后无限不在场的东西,这与中国意象美学的精神是相通的。比如,刘长卿的著名诗篇——“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从诗的表层和字面意义上看,它写的是一个傍晚,一间茅屋被苍茫的远山包围,这时,守门的狗叫了,一个人踏着风雪归来。但这首诗所唤起的东西显然远不止这些。这就是意象之美的魅力所在,它让你从看到的东西中体会到未看到的东西,从说到的东西体会到未说到的东西,让你的心灵与古人相通、与人性相通,使你的生活充满诗意。
“艺术的最高境界就是让人动心,让人们的灵魂经受洗礼,让人们发现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心灵的美。”意象创造的意义正在于此。在当今社会,人们常常忘记了这一点。他们注重的是物质功利的东西,对艺术的理解只停留在表层,只追求属于艺术的娱乐消费和技术层面的东西,甚至还流行这样的时尚口号——“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把艺术审美完全当作产业对待。这显然是对艺术的误解。因为它无视艺术首先是作为精神产品的存在,也忘记了艺术作为艺术的一个基本事实:那就是艺术是一种审美创造,必须生成一个意象世界。意象世界使人们超越表层的、物质的、感性的美,进入到理性、精神的层面,让人的心灵受到感动,让人的灵魂经受洗礼。所以,在当代美学与艺术实践中,传承中国传统意象美学精神,寻求意象美学的现代表达方式,非常重要。
(摘编自毛宣国《意象理论与当代美学艺术实践》)
材料一:
近年来,网络短视频迅猛发展,并因其广泛的影响而备受关注。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最新发布的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9.40亿,其中短视频用户规模为8.18亿,占网民整体的87.0%。
相对于传统专业的长视频拍摄制作,短视频制作的门槛和成本较低,增加了普通公众自我表达的机会和社会参与的形式。短视频充分发挥视听语言的优势,并在极短的时长内快速推进情节、表达观点,内容呈现直观生动,表现力和感染力更强,更易调动情绪、引发共鸣,从而形成较强的社会动员能力。短视频与移动化、伴随性密切相关,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短视频,观看时间和场景更加灵活,填补了人们的碎片时间,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当下,网络短视频已经逐渐发展成人们数字生活环境中的有机组成部分,短视频的传播场景不断扩展,对传统的认知思维、价值观念和时间管理带来挑战。多媒体元素、多任务处理、网状而非线性的知识传播、横竖屏切换,可能都会发展成新兴媒介素养的构成要素和具体表现。这些影响可能在被称为“数字原住民”的青少年群体身上体现得更为明显。对于蓬勃发展的短视频行业,平台自律需与协同共治相结合,从而更好地引导短视频传播良性发展,推进创新。
(摘编自蒋俏蕾《短视频发展中自律与创新同样重要》,《光明日报》2021年2月2日)
材料二:
无论技术条件、市场环境如何改变,传播真善美,信守公序良俗,坚守法律、道德底线,都是短视频制作的基本要求,是生产者和平台方共同的职责。纵观位处头部的短视频平台和广受欢迎的主播网红,其得以长久活跃、为人喜爱,一个重要因素,是他们坚持传递积极、健康、乐观的内容,努力将“有意思”和“有意义”结合,借助有创意的艺术风格,形成广泛传播。
对于更广大的短视频生产者和用户来说,短视频的魅力除了操作容易、短小精炼、趣味性浓、交互性强等特点,最关键的是可以通过鲜活的形式、广阔的视角,展现人们各自多彩的生活:农民展示自己耕耘的收获、健身达人用视频记录充实、自律的一天……娱乐、分享也好,科普、带货也罢,短视频的要义是同时运用好镜头、配乐和剪辑,展现真实健康的生活,传递积极向上的信息。
(摘编自王子潇《以积极健康内容赋能短视频生态》,《人民日报》2020年9月11日)
材料三:
青少年正处于人生成长的“拔节孕穗期”,不管是行为习惯,还是价值观念,都容易受到外部世界的影响。从短视频的特性出发考量,一方面,内容丰富多彩,但也存在泥沙俱下的问题。一些色情、暴力等低俗有害信息,会对青少年身心造成影响,而危险动作、整蛊恶搞、吸烟喝酒等不良内容,更是会让青少年受到误导甚至伤害。另一方面,“短小精悍”符合注意力法则,但也存在沉迷上瘾的隐忧。随着算法推荐等技术的应用,平台还能根据用户偏好,推送相应内容,这对于缺少时间管理观念、自控能力较弱的青少年而言,很容易让时间在指尖上流走。
(摘编自陈凌《短视频,监管和责任不能“短”》,《人民日报》2020年6月30日)
冯大夫传
焦竑
冯大夫名友,字益卿,长安人,官至奉政大夫。童稚入乡塾,雅知自重,不与群儿嬉。家贫不能购书,手写诵读,日夜不少休。弱冠游胶庠①,每试辄出其曹。嘉靖甲午,举乡试。一再上礼闱 , 不第,叹曰:“母老矣,椎牛不如鸡豚之逮存,何言诎乎!”乃就屯留学谕。
屯留远在山中,人不知学。大夫日为指授经义与作文法度,束脩问馈却不纳。一时诸生俯首听命,无敢喧哗者。素许李尚智、李之茂、冯典三人之为文。庚子,之浙江典试,留币为贺,已而三生皆得隽。自是登进士者,项背相望,非曩时比矣。
壬寅,晋岢岚州知州。州苦虏,数被创,岁且大侵。大夫省刑薄征,一切居之以宽,民德之。又念城墉濠堑为扼虏之要,殚其心计,且筑且浚。盖财无沉浮,役无罢病,而井井章章,垂百世规者,大夫力也。会忻州凋敝,一岁三易守。众议非大夫不可,乃调守忻州。士民欲留之不得,争画像祀之。
至忻,严立科条,婚丧不时者禁,赌博奉左道者禁,诸惰窳②颓废为之一新。土风善讼,税粮不时入,又藩封阑夺民田,岁额为损,至此狱讼衰减,逋赋日完,民间去田复还。上嘉之,赐金币,加四品俸。寻晋郡丞。职清军,立保甲 , 增墩台③,令剽掠者不得骋;摄郡事,入手辄办。邻郡狱不能决者,卒归大夫。廉干之声最畿辅。顾以事忤元宰,御史希宰意,中以萋菲之言。
先是大夫念母老,屡乞终养,不能得。至是欣然曰吾志遂矣岩居筑别墅课农训子或坐茂树或登所作望山楼纵饮啸傲时制新声自娱。晚年喜客弥甚,张筵谈笑,意气霞举。人皆谓为寿征,乃仅六十而卒,惜哉!
(选自《澹园集》,有删改)
(注释)①胶庠:这里指学校。②窳(yǔ);懒。惰窳:懒惰。③墩台:这里指报警台。
①大夫日为指授经义与作文法度,束脩问馈却不纳。
②顾以事忤元宰,御史希宰意,中以萋菲之言。
春雪晚晴出西村
范浚
步屐寻春犯雪泥,村南村北鹁鸠啼。
堕梅残白犹明树,着柳暗黄初映堤。
风景快晴云擘絮,江天未暮日悬规。
最怜碧涨侵沙尾,更傍横桥一杖藜。
美育概念出现较晚,但美育在人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 , 古希腊的柏拉图虽然总体上贬低、排斥艺术和审美,但他在青少年教育上却非常自觉地利用艺术和审美对孩子进行全面良好的教育,他建议,“我们不是应该寻找一些有本领的艺术家,把自然的优美方面描绘出来,使我们的青年像住在风和日暖的地带一样,四周一切都对健康有益,天天 于优美的作品,( ),来呼吸它们的好影响,使他们不知不觉从小就培养起对于美的爱好,并且培养起融美于心灵的习惯吗?”可见,柏拉图大力提倡用优秀艺术作品对青少年实施美育,极为重视对青少年的美育教育,以陶治他们的心灵。
在我国,两千多年前所倡导的“乐教”诗教”就蕴含美育的基本内涵。西周时期,礼乐便纳入当时的学校教育,统治者重视诗、乐对民众的心灵教化作用,用以保持民风淳朴、 。《乐记》中强调乐教通过疏导人的心灵来产生 的感化功能。到王夫之又继承上古以降的“习与性成”思想,强调日常生活中的审美对人的成长至关重要。
地震预警不是地震预测或预报,而是指在地震发生以后,根据 ,来赢取提前预警 的时间。地震发生最初时,跑得快的是强度较小的纵波,速度约每秒5〜7公里;而破坏性更 大的横波,,则会延后到达。地震监测仪器 ,计算机即刻计算出发震时间、震 中、震级等大致信息,有关部门可以抢在横波到达前通过电视和广播发出警报,从而减小当 地的损失。
近期有不法分子假扮我公司工作人员进行招聘兼职的诈骗活动,并收取一定押金。这些不法行为严重损坏了我公司声誉。现我公司特此作以下通告:我公司只会在前程无忧、智联招聘等正式招聘渠道发布招聘信息,且未以任何方式收取押金;对此类欺骗行为作出强烈遗憾并将此事交由相关部门处理,我们将彻查并对不法分子的欺骗行为追究法律责任。
2007年,央视某主持人在博客中抨击美国知名咖啡店星巴克在北京故宫开设的分店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糟蹋,以个人名义抗议并要求其搬出故宫官,后来迫于舆论的压力,星巴克撤离了故宫。
2018年,文化类综艺节目《上新了·故宫》本着“‘零距离’走进公众视野,并打造承载故宫故事的文创产品,创新传承故宫文化”的原则,让故宫再次置身于风口浪尖上。有网友认为:“以娱乐的方式走进故宫,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糟蹋。”
你认为中国传统文化该如何在新时代自处呢?请你以高中生的身份给故宫博物院的院长写一封信,表明你的态度和观点。
要求:自拟标题,中心明确,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