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 | 设西域都护 |
元朝 | 设宣政院 |
清朝 | 册封达赖、班禅 |
清朝 | 设伊犁将军 |
时间 | 成就 |
1953年 | 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建成投产 |
1956年 |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 |
1956年 | 中国第一架喷气式飞机试制成功 |
1956年 | 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
●抗美援朝胜利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中国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
材料一:孔子学院是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与国学的教育和文化交流机构,它秉承孔子“和为贵”“和而不同”的理念,推动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截至目前,中国已在134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500所孔子学院和1000个孔子课堂。
材料二:在当时(隋唐时期)的条件下,这是一大发明。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我国的这一制度对西方近代文官考试制度的形成产生了较大影响,有人称它为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2020年2月,当中国抗疫进展最紧张的时候,日本捐助中国的医疗物资上贴着的“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八个字曾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注:诗句出自日本长屋王《绣袈裟衣缘》:“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诸佛子,共结来缘。”)
材料四:官府控制下的中国古代对外贸易中,朝贡贸易即通过朝贡与赏赐完成交易,占有重要地位。这种朝贡贸易,往往“厚往薄来”“倍偿其价”,目的不在于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而是要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城珍宝特产的需求。
——摘编自人教版《历史》
年代 |
科技发明(件) |
中国 |
世界其他国家 |
||
(件) |
(百分比) |
(件) |
(百分比) |
||
公元1001-1500年 |
67 |
38 |
57% |
29 |
43% |
材料五:自汉代起,中国对外贸易的规模已相当大,但是到了唐朝,尤其是宋朝,对外贸易量远远超过以往任何时候。当然,对外贸易迅速发展的基础,是中国前所未有的经济生产率……
——《全球通史》
材料一:革命声传画舫中,诞生共党庆工农,重来正值清明节,烟面迷蒙访旧踪。
——1964年4月5日董必武同志题诗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具有建设自己、完善自己的能力。在不同的环境下,面对不同的问题,党都能实现自身的转变。20世纪30年代和70年代,在面临严重的国难局面时,党召开了两次会议,及时纠正“左”倾错误,确立了新的领导核心,实现了历史性的转折。
——摘编自《学习强国》
材料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战场长期牵制和抗击了日本军国主义的主要兵力。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
——节选《胡锦涛在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四:1953年以来我国社会生活中出现和积累了一些新的矛盾……在农村,主要是土改后农民分散落后的个体经济难以满足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手工业经济分散,劳动分散,劳动生产率低……在城市私营工商业中也有不利于国计民生的消极方面……使党不得不考虑加紧和扩大农业、手工业生产领域的互助合作运动和城市限制资本的措施。
——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七十年》
材料五:1978年,在邓小平先生倡导下……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征程。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中国人民用双手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
——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材料一:法国大革命的重要特点就是广泛实践人民主权,追求平等。为了追求平等,革命者不仅规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人人可担任官职、公共职务和职位,他们甚至敢于放弃一部分经济自由,对财产权加以限制。
材料二:旧制度所显示的破产导致旧制度的变革,农奴起义不断上升的压力变得不可抗拒起来,尼古拉的继任者亚历山大二世把解放农奴当做代替革命的唯一办法。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美国这场战争的意义在于,它粉碎了奴隶主阶级的政治势力,使工业资产阶级掌握了全部国家政权,使其能够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全面地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战争消灭了严重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奴隶制度,无论在广度上还是深度上都为美国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摘编自刘祚昌、王觉非《世界史·近代史编(下卷)》
材料四:19世纪中期的几十年里,西方扩张的威胁和压力对日本的传统政冶文化形成了致命的挑战。日本的反应从“不分青红皂白地一概敌视,不情愿地承认自身在财富和力量上的劣势”到后来“以夷制夷”,获得了成功。明治维新可以说是日本近代史的起点。
——摘编自张光《明治维新》
材料五:在近50年来世界历史从分散发展走向整体发展的进程中,西方世界自19世纪开始占领支配地位,西方秩序主导者的接力相继在西班牙、荷兰、英国、美国之间转换收接。西方主宰下的国际秩序基本上是一种“等级体系”。
——摘编自苏长和《从历史维度认识国际秩序的演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