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 B.排去碱式滴定管内的气泡 | C.收集纯净的氯气 | D.吸收尾气中的SO2 |
|
|
|
|
实验 |
编号 |
试剂a |
含氯物质 |
现象 |
① |
NaHS溶液 |
新制氯水 |
出现乳黄色沉淀 |
|
② |
NaHCO3溶液 |
新制氯水 |
产生无色气体 |
|
③ |
KClO3溶液 |
浓盐酸 |
产生黄绿色刺激性气味气体 |
|
④ |
NaHSO3溶液 |
浓盐酸 |
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 |
选项 | 实验或事实 | 性质 |
A | HCOONH4溶液显碱性 | 电离平衡常数:Ka(HCOOH)>Kb(NH3∙H2O) |
B | FeCl3溶液可以刻蚀铜电路板 | 金属性:Fe>Cu |
C | 盐酸的导电能力比氢氟酸的强 | 酸性:盐酸>氢氟酸 |
D | HNO2可与H2O2反应制得HNO3 | 氧化性:HNO2>HNO3 |
已知:Be(OH)2具有两性,在强碱性溶液中可转化为BeO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仪器a的名称为。
②石英管直接伸入收集装置,该管较粗,其优点是。
将铝片放入盛有0.1mol·L-1CuCl2溶液的试管中,观察到现象为:铝片表面析出疏松的紫红色固体,产生无色无味气体,溶液颜色变浅。
紫红色固体为(填化学式)。
猜测 |
实验 |
现象 |
结论 |
i.①。 |
取少量Cu(OH)2悬浊液,加入打磨过的铝片,振荡 |
无明显现象 |
猜想i不成立 |
ii.Cu(OH)2与Al3+发生了反应 |
②。 |
固体立即溶解,溶液呈浅绿色 |
猜想ii成立 |
③在猜测ii成立的基础上,该小组成员查阅文献发现体系中可能存在反应:2Al3++3Cu(OH)2=2Al(OH)3+3Cu2+ , 列式计算平衡常数分析该反应进行的趋势。(已知:Ksp[Cu(OH)2]=2.2×10-20;Ksp[Al(OH)3]=1.3×10-33。一般认为,K>105时反应进行较完全,K<10-5时反应难以进行)文献显示生成的Al(OH)3可能以胶体形式存在,这是未观察到白色沉淀的可能原因,但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回答下列问题:
①含铋物质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i.Bi2O3+3H2SO4+6NaCl=2BiCl3+3Na2SO4+3H2O
ii.Bi2S3+3Fe2(SO4)3+6NaCl=2BiCl3+3Na2SO4+6FeSO4+3S
iii.。
②“滤渣2”的主要成分除S外还有。
金属离子 |
Fe2+ |
Fe3+ |
Zn2+ |
开始沉淀时pH |
7.0 |
1.9 |
6.2 |
完全沉淀时pH |
9.0 |
3.2 |
8.0 |
①结合上述信息分析,“水解”时加入适量Zn粉的目的是。
②“水解”后的“系列操作”为。
已知:N2(g)+O2(g)=2NO(g) ΔH1=+180.5kJ·mol-1 , 碳的燃烧热为393.5kJ·mol-1 , 则C(s)+2NO(g)=CO2(g)+N2(g) ΔH2=kJ·mol-1。
①乙点对应的物质是(填化学式);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
②将温度降低至某一温度时,反应重新达到平衡,此时体系的压强为p=105Pa,NO的体积分数为30%,则N2的分压为p(N2)=Pa(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则图中甲点可能移动至点位置(填字母标号)。
煤焦 |
元素分析(%) |
比表面积(cm2∙g-1) |
|
C |
H |
||
S-500 |
80.79 |
2.76 |
105.69 |
S-900 |
84.26 |
0.82 |
8.98 |
将NO浓度恒定的废气以固定流速通过如下反应器。不同温度下,进行多组平行实验,测定相同时间内NO的出口浓度,可得NO的脱除率与温度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已知:NO的脱除主要含吸附和化学还原(ΔH<0)两个过程。]
已知煤焦表面存在的官能团有利于NO的吸附,其数量与煤焦中氢碳质量比的值密切相关。由图可知,相同温度下,S-500对NO的脱除率比S-900的高,结合表格数据分析其可能原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