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南海区叠滘中学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第...

更新时间:2021-07-05 浏览次数:149 类型:月考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 1. (2021七下·海口月考) 在美国学者麦克·哈特《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 100 名人排行榜》一书中,隋文帝位列其中。下列属于隋文帝功绩的是(    )
    A . 正式确立了科举制  B . 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C . 开创了“开元盛世” D . 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
  • 2. 隋朝建有含嘉仓、洛口仓等多个粮仓,右图中的含嘉仓是当时最大的国家粮仓。经考古发掘,其遗址面积40多万平方米,有数百个粮窖。仓窑口径最大的达18米,最深的达12米。这主要反映了隋朝(    )
    A . 完成统一 B . 经济发展 C . 创立科举 D . 轻徭薄赋
  • 3. 下图为隋朝大运河示意图。图中的城市③与运河C段分别是(    )

    A . 洛阳,永济渠 B . 涿郡,通济渠 C . 余杭,邗沟 D . 建康,江南河
  • 4. “张公出,丝路兴,文明传。……大业(年号)始,东都建,运河开。”材料中的“丝路”与“运河”都促进了(    )
    A . 南北交通的发展 B . 经济和文化的交流 C . 经济重心的南移 D . 隋朝的南北大统一
  • 5. (2019·苏州) 有学者认为,“它(科举制)是唯一没有被动摇过基础的制度,是在权威一再崩溃和颠覆中唯一能维持全面而广泛影响的制度”,“中国竞争性文士考试制度是该国特有的制度,并持续了一千多年”。材料表明科举制(    )
    A . 有利于选拔社会人才 B . 可以推动教育发展 C . 具有稳定性和延续性 D . 能够防止政权覆灭
  • 6. “完善三省六部制,制定法律,明确中央机构职权。”以上内容属于唐太宗推行的(    )
    A . 经济措施 B . 政治措施 C . 思想措施 D . 文化措施
  • 7. 下面材料共同说明了唐朝(    )

    唐太宗吸取前朝灭亡教训,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武则天指出,建国之本,必在务农。

    唐玄宗前期,整顿吏治,精选地方官员。

    A . 兴盛的原因 B . 农业的发展 C . 衰落的过程 D . 割据的结果
  • 8. 621年,魏征归顺唐朝,受到太子李建成重用。“玄武门之变”后,唐太宗器重他的才干和耿直,不计前嫌,委任他为谏议大夫,这说明唐太宗(    )
    A .   轻徭薄赋 B . 简法轻刑 C . 选贤任能 D . 恩威并施
  • 9. 图片是历史的最佳载体之一。下列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唐三彩

    唐朝妇女打马球

    阎立本《步辇图》(局部)

    A . 唐朝经济繁荣 B . 盛唐民族关系和谐 C . 盛唐社会风貌 D . 唐朝对外交往频繁
  • 10. 据统计,唐朝宰相共有369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士为24人,约占6%,这在历代汉人建立的王朝中较为罕见的。这说明唐朝(    )
    A . 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B . 避免了民族间的战争   C . 开通了海上丝绸之路 D . 致力于商业贸易发展
  • 11. (2020七下·上高月考) “贞观十五年,……公主嫁到吐蕃,加强了中原与吐蕃的经济文化联系”,评述的是(    )
    A . 唐蕃和亲的意义 B . 宋夏议和的影响 C . 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 D . 土尔扈特部回归的原因
  • 12. 大体来看,唐朝诗歌前期气势雄放,唐中期大多体现一种孤独寂寞的心境,唐后期主要呈现出婉约含蓄的风格。这说明(    )
    A . 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 B . 唐朝诗人的文化水平不断降低 C . 唐诗风格与唐朝历史走向息息相关 D . 唐朝科举制促进了诗歌的繁荣
  • 13. 从下图中可以看出中日两国(    )

    唐朝的开元通宝

    (始铸于621年)

    日本的和同开珎

    (始铸于708年)

    A . 艺术方面交流频繁 B . 医学领域相互借鉴 C . 经济文化交流较多 D . 建筑方面取长补短
  • 14. 方框内是某电视台播放的一部纪录片的部分目录,请你据此判断这部纪录片的主要内容是(    )

    第一集  乱世孤旅

    第二集  绝域求生

    ……

    第八集  西天求经

    第九集  享誉佛国

    ……

    A . 张骞出使西域 B . 鉴真东渡日本 C . 玄奘西行天竺 D . 文成公主入藏
  • 15. 文化的渗透和影响是在不知不觉中实现的,正像春雨润物细无声。说到唐朝外交,我们不自觉地就会跳出一个词:开放。对于开放,人们的印象往往是文化的输入,可是对唐代而言却是凭着开放,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一个影响深远的唐文化圈。下列与唐文化圈形成无关的是(    )
    A . 册封少数民族首领 B . 玄奘西行     C . 遣唐使、鉴真东渡 D . 新罗留学生来到长安
  • 16. 下图文物是1970年在陕西西安出土的唐代镶金兽首玛瑙杯,其造型是西方一种叫“来通”的酒具,这种造型的酒具在中亚、西亚特别是波斯(今伊朗)十分常见。该文物可以用于研究唐代(    )

    A . 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B . 开放的社会风气 C . 民族交往与交融 D . 多彩的文学艺术
  • 17. 天宝元年(742年),边军达到49万人,占全国总兵数的百分之八十五以上。各地的节度使日益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政权于一身,势力膨胀,与中央政权矛盾日深,终于酿成安史之乱。材料说明安史之乱的爆发是由于(    )
    A . 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 B . 安禄山担负重任,势力强大 C . 李林甫、杨国忠祸乱朝政 D . 中央与地方力量对比失衡
  • 18. 宋太祖经常调换军队将领,采取“兵不识将,将不专兵”的办法,其主要目的是(    )
    A . 缓和文官与武将的关系 B . 促进地方经济文化联系 C . 防止地方出现割据局面 D . 扩大中央政府统治区域
  • 19. 如图反映了北宋哪一方面的政治改革措施(    )

    A . 在地方设置节度使 B . 改革科举制度 C . 分割宰相职权 D . 加强中央集权
  • 20. 宋朝注重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隋唐以来的科举制,对宋朝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    )
    A . 发展了南方经济 B . 活跃了市民生活 C . 调和了民族关系 D . 造就了文治局面
  • 21. 据统计,998年至1126年,朝中显要官僚,武人出身仅占官僚总数的4.5%,科举出身者则占总数的39.9%。这说明宋代实行(    )
    A . 休养生息政策 B . 尚武轻文政策 C . 重农抑商政策 D . 重文轻武政策
  • 22. 下图是辽《东丹王出行图》(局部),从中可以看出画中人所穿的衣服同当时的宋人着装相似。这主要是(    )

    A . 被北宋政府征服并强迫改装的结果 B . 契丹人为了向北宋政府示好 C . 长期民族交融的结果 D . 与北宋贸易交流的需要
  • 23. “澶渊之盟后,宋朝北方州县得以安定,生产有所恢复和发展,‘生育蕃息,牛羊被野(遍地),戴白之人,不识干戈(战争)’。这一和平局面维持了百年之久。”材料概述的是(    )
    A . 澶渊之盟的背景 B . 澶渊之盟的过程 C . 澶渊之盟的内容 D . 澶渊之盟的影响
  • 24. 史书记载:“和议成,立盟书,约以淮水中流画疆……岁奉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休兵息民,各守境土。”材料中达成和议的两个政权是(    )
    A . 北宋和西夏 B . 北宋和辽 C . 南宋和西夏 D . 南宋和金
  • 25. 1140年,金军分四路向南宋发动全面进攻。金兀术率精兵1.5万多骑来郾城决战。宋军用麻绳绊马腿,用快刀上砍金兵下砍马脚,与金军展开肉搏战,取得大捷。材料表明宋军取得堰城大捷的原因是(    )
    A .   宋军骁勇善战 B . 南宋向金称臣 C . 秦桧坚决抗金 D . 金军战斗力弱
  • 26. 下面是五代十国和辽宋夏金时期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其排序正确的是(    )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④③② C . ①③②④ D . ①④②③
  • 27. 北宋东京,“酒店多点灯烛沽卖……并粥饭点心。亦间或有卖洗面水……直至天明”。据此可知,当时(    )
    A . 乡村文化繁荣 B . 夜市已经出现 C . 海外贸易活跃 D . 交子开始使用
  • 28. 下表为汉至宋南北方万户数统计表(单位:万户)。表中户数变化最能说明(    )

    地区

    朝代

    西汉(2年)

    西晋(280年)

    唐代(742年)

    宋代(1080年)

    北方

    965

    149

    493

    459

    南方

    111

    65

    257

    830

    A . 经济重心南移 B . 政治统治开明 C . 城市经济活跃 D . 民族交融加强
  • 29. (2019·盐城) 南宋时,临安城周围有一批具有卫星城的功能的市镇,如下图,这些市镇各具特色,如湖州是著名的米市,其他还有水市、菜市、柴市等,由此可知当时(    )

    A . 文化发达 B . 手工业兴旺 C . 商业繁荣 D . 海外贸易发达
  • 30. 宋代的泉州、广州等地都设有“蕃坊”,专供外国商人居住;外国商人聚居的地方,还设立外商子弟学校,称作“蕃学”;朝廷还允许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商人修建清真寺。这些措施主要表明(    )
    A . 宋朝提高外商待遇鼓励通商 B . 朝廷尊重外国人的生活习惯 C . 宋朝要求外商必须在华定居 D . 宋朝实行了平等的民族政策
二、综合题(本大题有3小题,共40分)
  • 3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唐之前,选官主要凭靠家世背景,世家大族子弟虽无才学,不思进取,照样“坐至公卿”,世代垄断高官显位。

    材料二  科举选官的基本原则是由朝廷设立一些科目,公开竞争,择优录取……隋朝的科举制度还处于开创的阶段,大体在隋炀帝时期……成为国家纯粹按照才学标准选拔文士担任官吏的考试制度。

    ——《摘编自刘宗绪《唐代的选和举》

    材料三  (唐太宗)尝私幸端门,见新科进士缀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正所谓“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材料四  隋唐科举制……自产生之日起就确立了由政府出面招生,考生“皆怀牒(证件)自列于州县”的自由报考原则,不论贵族和平民皆可参加公开考试……举凡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天文、地理、民族等各种与国计民生相关的大事,皆可为考试内容……一切以程文(文章)定去留,为草野寒酸之士开辟了登仕之途。

    ——摘编自杨齐福《科举制度与近代文化》

    1. (1) 对比材料一和材料二,两者的选官标准发生了什么变化?从材料二中找出科举制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2. (2) 由材料三可知,科举制度最大的受益者是谁?由此可见科举制度实施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3. (3) 材料四体现了科举制度创立的什么意义?
  • 32. 唐朝是中国古代国力最强,历时最长的王朝之一,开创了多个繁荣局面。阅读下列

    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太宗曾对大臣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他还常引用古人的话“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二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司马光《资治通鉴》

    材料三  唐朝也采用了通婚和亲来巩固和发展民族友好。李世民在位的二十三年中,嫁给少数民族上层人士的唐公主、宗室皇帝之女就有六人。

    ——赵晶《略论贞观时期的民族政策》

    材料四  在贞观年间,一位伟大的僧人冒着生命危险西行学经求法,孤征沙漠,独步雪山。历时10多年,独行五万里……在天竺期间,他极力宣扬我国文化……

    1. (1) 概括材料一中唐太宗的执政理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他践行这一执政理念的具体措施。
    2. (2) 材料二体现了唐朝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依据材料三指出唐朝巩固和发展民族友好关系的方式,并列举一例说明。
    3. (3) 材料四中的这位“伟大的僧人”是谁?请你根据材料四指出他西行的目的是什么。后来据他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一部书,请问这部书的名称是什么?
    4. (4) 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唐朝时期最主要的时代特征。
  • 33. 经济重心南移是古代中国经济格局的巨大变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东汉末年到东晋初期;唐朝中叶到五代时期;北宋末年到南宋初期;北方人民多次大规模的南迁,在给南方带来人口压力的同时,也为南方经济的开发和进步创造了条件和机遇。到北宋时期,南方经济已经显出超过北方的强劲势头,而南宋时期经济重心的南移已成为定局。

    材料二

    汉至宋南北方户数统计表

    秧马

    材料三  真宗深念稼穑(农业生产),闻占城稻耐旱,西天菉豆子多而粒大,各遣使以真货求其种……宋代朝廷鼓励海外贸易,因此增设……(机关名),负责管理和推广海外贸易,宋代海外贸易兴盛。……商人的经济和政治地位不断提高。宋朝的经济繁荣程度可谓前所未有,航海业、造船业成绩突出,海外贸易发达。南宋时期对南方的开发,促使江南地区成为经济文化中心。

    1. (1) 材料一认为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大体经历了哪几个阶段?最终完成于哪个时期?
    2. (2) 据材料二、三,分析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
    3. (3) 材料三中“负责管理和推广海外贸易”的机关是什么?根据材料三,概括宋朝海外贸易兴盛的主要条件。(从政策、科技、经济角度分析)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