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天问一号着陆器成功降落火星! 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北京时间2021年5月15日上午7点18分,我国天问一号着陆器确认成功降落火星,着陆地点位于火星北半球的乌托邦平原,着陆器上搭载的是我国“祝融①号”首辆火星车,这是我国首次实施火星着陆任务。 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②2020年7月23日发射升空,历经200多天的飞行,于2021年2月10日成功进入火星轨道。在此后的这几个月的时间里,又经过多次轨道调整,对着陆区域进行了高分辨率成像,等待今天这个最佳时机实施着陆。 着陆器搭载“祝融号”降落火星后,轨道器则继续围绕火星运行,一方面为着陆器和火星车提供中继信号服务,另一方面继续进行科学探测活动。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
|
注:①祝融,我国神话中的火神。②天问一号探测器由轨道器、着陆器和火星车组成。
【材料二】
两千多年前,诗人屈原写下长诗《天问》,表达了对宇宙万物的好奇和追问。2020年7月23日,我国“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发射升空,向宇宙更深处探索,寻求“天问”的答案。
探索火星的愿望美好,难度却极大。火星与地球相距遥远,每隔780天左右才会合一次,会合时带来的理想探测窗口期仅一个月左右。不仅如此,由于探测器飞行线路会受到太阳系内多个天体的扰动,还有太阳风、空间辐射等的复杂影响,轨道设计的难度可想而知。
“天问一号”被火星捕获后,在环绕火星的三个月飞行中,拍摄了大量火星表面照片,由科学家们反复研究和比较分析,最终选出符合探测任务要求的着陆地点。
要完成降落火星的任务,还需要解决一系列更复杂的问题。“天问一号”从火星大气层外缘通过软着陆的方式降落到火星表面,整个降落过程大致分为“进入、减速、软着陆”三步。从开始踏上进入点的那一刻起,“天问一号”就迎来了此次探测旅程中最为凶险的“恐怖9分钟”。在这短暂的时间内,“天问一号”要从约2万千米/小时的速度降至0米/小时,与此同时还要完成一系列的复杂动作;探测器先瞄准进入火星大气层的一个狭窄的进入走廊,接着气动减速,然后火星专用降落伞展开;待降落伞完成使命后,探测器抛掉大底和背罩,露出着陆平台和火星车;大推力发动机开始工作,探测器观察地面,寻找最安全的具体着陆地点;最后着陆器的 四条着陆腿稳稳降落在火星表面。这一过程,不能有丝毫差错。而且由于火星与地球距离遥远、信号微弱、通信延时等原因,地面人员没有干预的机会,完全靠“天问一号”自主完成。着陆后,“天问一号”携带的“祝融号”火星车,驶向火星地面,开始工作。
(根据《科技日报》报道编写)
【材料三】
探测火星不仅是一个科学问题,也关系到人类对自身命运的思考;生命的本质是什么,人类是否孤独,生命是否还有更多的可能。通过研究火星,人类将更详细地理解地球自身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更准确地预测地球的未来,也会更深刻地理解生命的本质。
(《三闻生活周刊》)
设想 |
任务 |
设置互动问题:我国月球探测器名为“嫦娥号”,月球车为“玉兔号”;火星探测器名为“天问一号”,火星车为“祝融号”。这些名称有什么特点? |
⑴拟写问题答案 |
确定演讲主题:阐述“天问一号”探索火星并成功登陆的意义。 |
⑵概括意义要点 |
社区要制作一组“我们为什么打疫苗”的科普展板,希望进行疫苗科普的同时,提升人们的社会责任感。请你阅读以下材料,参与制作,完成小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新冠疫苗接种实时数据(截至5月30日) | ||
全球 | 中国 | |
累计接种 | 18.7亿剂 | 6.2亿剂 |
较上日新增 | 2785.5万剂 | 1798.3万剂 |
每百人接种 | 24.04剂 | 43.14剂 |
(来自凤凰网)
材料三
我们的身体具有“获得性免疫”的防御机制,即一旦感染过某种病原体,之后就不易再次感染。疫苗是一种通过接种让人获得免疫力、不再容易被相应病原体感染的物质。我国正在开发的新冠疫苗大致分为5类(见下表)。
疫苗类型 | 主要特征 | 研发公司 |
灭活疫苗 | 接种经药品处理后失去感染及繁殖能力(灭活)的病毒 | 国药集团、科兴中维 |
重组蛋白疫苗 | 接种人工合成的病毒刺突蛋白质 | 智飞生物 |
DNA疫苗 | 接种人工合成的含有病毒基因的DNA | 艾棣维欣生物 |
病毒载体疫苗 | 将含有病毒基因的DNA插入作为载体的另一种病毒并接种 | 康希诺生物 |
RNA疫苗 | 将病毒的RNA包裹于纳米颗粒(脂质体)中接种 | 复兴生物 |
通过疫苗获得的免疫力会持续数月还是能持续数年甚至数十年,这一结果有赖于长期的医学观察。目前尚不清楚新冠疫苗的接种方式会像流感疫苗那样需要每年接种,还是像麻疹疫苗那样一生仅接种一到两次。
流感疫苗并不能完全预防感染流感病毒以及发病,其主要目的是预防流感病情恶化。新冠疫苗可能也是这样,其作用主要是预防病情加重而不是预防感染或是发病。不能认为疫苗将解决所有问题,今后传染病防控措施仍然占据重要地位。
当大多数人都获得免疫力后,传染病不再出现新的流行,这一现象被称为“群体免疫”。对于新型冠状病毒来说,有人认为当六七成人获得免疫力后,便能够建立群体免疫。这一比例是以每名感染者平均能够传染2.5~3个人(基本传染数)作为假设条件计算而得。
(节选自《如何防范新冠病毒》,载《科学世界》2021年第2期,有删改)
材料四
技术路线 | 灭活疫苗 | 病毒载体疫苗 | |
研发企业 | 国药集团 | 科兴中维 | 康希诺生物 |
接种程序 | 2剂次,间隔14~28天 | 1剂次 | |
不良反应 | 注射部位红肿、疼痛,也有发热、乏力、恶心等轻度反应,不良反应率低 | ||
皿期临床 试验结果 | 总体保护效力79.3% 中重症保护效力99.5% | 总体保护效力50.65% 中重症保护效力100% | 总体保护效力65.28% 中重症保护效力90.07% |
(来自澎湃网)
材料五
在中国,新冠病毒的肆虐似乎彻底成为了回忆。不过,在逐渐恢复的日常生活中,依然有危机潜伏。
新冠疫苗的低接种率,就是潜在的危机之一。截至4月15日,中国大陆的新冠疫苗接种率在10%左右,是一个较低的水平。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表示“一个国家疫苗接种率达到百分之七八十,才敢打开国门”。他呼吁,必须尽快地接种疫苗,“一定要在秋冬季以前,把我们的疫苗接种率提高上去,我们就争取了主动”。
(节选自《新冠疫苗“人世”后》,载《南风窗》2021年第9期,有删改)
①打了新冠疫苗,就不会感染新冠病毒了吗?
②打一针的新冠疫苗与打两针的疫苗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要求:①多角度阐述,科学合理,逻辑清晰,有正面引导作用;②正确书写汉字,准确使用标点,规范运用语言;③120字左右;④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
同样是看手机,你shū了吗?
新华网思客 新华网 5G富媒体实验室
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思客早前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受众①的读书习惯,累计回收有效问卷6660份。调查结果显示,43%的受众认为,大部分读书时间被短视频、即时通讯等娱乐活动占据。截至2021年2月,中国短视频用户规模达8. 73亿,刷短视频已经成了“杀时间”第一利器。被短视频“霸屏”的你,有多久没读书了?我们分析了这6660份调查数据,为你描绘短视频冲击下读书人的变与不变。
“理想很丰满”,可现实并非如此
“把书念下去,然后走出去”,71.45%的受访者表示读书是为了获得新知识、新技能。最近登上热搜的中科院博士的致谢,让我们更加坚信“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近七成受访者认为,读书主要可以开阔眼界、提高修养,有受访者说,“读书是认识世界的捷径”。
想读书,但多数受访者表示心有余而力不足。79. 91%的受访者认为,读书的时间和精力不足,影响阅读完成率。有受访者说,“下班回家还要做饭看孩子,没时间念书”“阅读要动脑子,但有时候累了脑子就不转了”。
51%的受访者平均每天阅读时长低于1小时。30~60岁的中年阅读群体,平均每天阅读时长在1~2个小时的比例较高。
43%的受访者表示空余时间被短视频、游戏等活动占据,读书成为“相对靠后的选择”。有受访者说,“不是不想读书,实在是短视频太吸引人”“手机刷着刷着,天就黑了”。但也有受访者表示,“短视频里别人分享的书,我会找来读”“玩手机虽然占用时间,但也为读书提供了新入口”。
受访者中,超八成是“地铁读书人”
从“一卷在手”到“一屏万卷”,电子阅读成为很多人的首选。调查显示,82.18%的受访者选择用手机读书,70.39%的受访者会读纸质书,有声书阅读的比例则超过三成。《2020 年度中国数字阅读报告》显示,2020年人均电子书阅读量9.1本,人均有声书阅读量6.3本。人均纸质书阅读量6.2本,比2019年减少2.6本。2020 年电子阅读付费用户中,26.8%的人每月平均花费100元及以上,越来越多的用户愿意为高质量内容买单。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书成了通勤②路上最好的陪伴。调查显示,85. 4%的受访者会在地铁、公交等交通工具.上阅读,且集中在20~49岁年龄段。城市化的进程滚滚向前,人们通勤的时间也有所增长,在每日枯燥无聊的上下班路上,时间完全属于自己,人们通过读书来“充电”、放松。
17~22点是阅读的“晚高峰”,超七成受访者一个月能读完1~3本书。对多数人来说,白天的阅读时间趋于碎片化,晚上时间相对完整,没有太多社会活动,在这个时间段用来读书的,人也更多。75%的受访者表示,一个月能读完1~3本书,13%的受访者每月能读完至少4本书。20 岁以下受访者平均每月读完1~3本书的受访者比例最高,为83%。
“硬核书籍”与“心灵慰藉”是多数入的阅读选择
过去的一年,人们重新审视自己的书单。据京东大数据显示,2020年以来,小说、文学、励志与心理学类书籍在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的读者群中都更受欢迎。法律类、童书教辅、学与自然、历史政治、理财投资等“功能型”或“学习型”书籍也在不同人群中各有增长,且集中度更高。经历了疫情的洗礼,寻求心灵的慰藉与追求新知识成为一种迫切的需要。思客调查显示,20~29岁的年轻人,更偏好文学艺术类、人文社科类、专业学习资料书籍。
20岁以下的受访者中,文学艺术类、娱乐休闲类、专业学习类资料书籍更受青睐。,90.95后的年轻人爱读哪些红色著作?京东大数据显示,《红星照耀中国》《苦难中国》等书籍受到许多年轻人的青睐。1985 年以后出生的读者越来越愿意读《毛泽东选集》等著作。无论是寻求心灵慰藉还是追求新知识,读书的真正目的,都要回归生活来观照。在充满诱惑与忙碌的时代,读书对于你的意义,或许时间能给出答案。
(摘自《新华网》,2021年4月23日,略有删改)
[注释]①受众:新闻媒体的传播对象和各种文化、艺术作品的接受者,包括读者、听众和观众等。②通勤: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上下班。
结合上文,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资料]硬核:指面向核心受众,有一定难度和欣赏门槛的事物。近年来,其含义进一步引申,人们常用“硬核”形容“很厉害”“很彪悍”“很刚硬”,如“硬核规定”“硬核妈妈”“硬核玩家”“硬核人生”等等。(摘自《2019年十大流行语》,《咬文嚼字》2020年第1期)
阅读以下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
家里不买书,附近不卖书,学校发的都是教科书。在乡村,私有阅读空间的建设几无可能,拓建公共阅读空间成了乡村儿童阅读推广的核心举措。
《孩子,你为什么不读书?》《南方周末》2020.12.10)
2018年《乡村儿童阅读报告》显示,中西部贫困地区儿童的课外阅读资源整体匮乏,高达74%的受访乡村儿童一年阅读的课外读物不足10本。
乡村学校的书一般有两个来源。一是学校招标,低价中标,这导致高品质、不降价的好书很难被选择;二是源于捐赠,捐赠者不加挑选,多多益善。
“当乡村孩子有了和城市孩子同样多的阅读资源和阅读条件,以及得到阅读的帮助时,他们和城里的孩子其实就站在同一个起点上。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如此重视推进乡村阅读工作的原因。”国家全民阅读形象代言人朱永新如是说。
《中国儿童阅读现状》(《南方周末》2021.04.22)
今年,该项目落地贵州织金县、水城区10所村级小学,计划为每所小学设立一个励志书屋。之后,励志助学中心将组织专家开展长期、系统的阅读交流活动,用高品质阅读陪伴乡村孩子特别是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助力乡村振兴。
《关爱留守儿童,助力乡村振兴!公益项目“贵州乡村阅读计划”启动》(网易贵州2021.02.26)
材料二:
从2013年开始,总店设在江苏南京的先锋书店,把分店开进了乡村,在实体书店大盘震荡的背景下,不仅成功自救,还为不断空心化的乡村带去了人气和生机。
陈家铺平民书局位于浙江松阳陈家铺古村,由一座乡村会堂建筑改造而成。平民书局第
一批选书包含中外文学、名家诗歌、旅行休闲及摄影建筑等类别的艺术图书,共计2万多册;同时还搜集了有关松阳历史变迁、民俗文化及文艺创作的图书,配置了关于乡村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工艺保护方面的图书,设置了松阳文化专区。
水田书店位于福建屏南厦地古村落北侧,被一片水田环绕。建筑的前身是一座荒废已久的民居,残存的老墙围绕着混凝土和钢结构建造的新建筑,形成当代与传统的对话。
古色古香的碧山书局已经成为皖南热门景点;浙江桐庐戴家山村畲族民居里的云夕图书馆,也成为当地村民和游客的公共生活纽带,带动了畲乡文创和民宿产业的发展。
“书店可以给村民一个阅读场所和公共空间,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尤其是孩子,有这样的阅读空间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更重要的是,通过外来眼光的审视,村民对自身文化有了新的认识,文化自信油然而生。”先锋乡村书店计划执行人张瑞峰说。
《先锋书店:把梦想照进现实》(《中国文化报》2021.05.13)
“没想到一家小书店真的能够改变一个村子的命运,能够对乡村传统村落的复兴有那么大的推动力。”建筑师张雷说。
建筑师黄居正认为,先锋书店来到农村,作为一个新的公共空间,或许可以代替原来的祠堂,规训乡民、重塑乡村。“我们常说,空间可以组织人的行为方式,但我认为,空间所形成的“氛围'也可以塑造人,这就回到乡村建设中最重要的一点-育人。”
《先锋书店24年:书店人驻乡村,连接历史与现代的社区共同体》(澎湃新闻2020.12.03)
材料三: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没有乡村文化的高度自信,没有乡村文化的繁荣发展,就难以实现乡村振兴的伟大使命。”(习近平)
“新农村建设一定要走符合农村实际的路子,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充分体现农村特点,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习近平)
乡村儿童阅读问题 | 先锋书店对应方法 | ||
① |
|
|
|
② |
|
|
|
宁安村地处丘陵地带,三面环山,明清古道穿村而过,村内有鲍氏家庙古建筑及较多 的古树名木。主导产业为水稻及果林种植。全村总人口186人,常住人口96人,青年劳 动力外流,留守儿童较多。村里公共服务设施陈旧,大会堂长久闲置。 |
各位领导:
5月15日,我国“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学校启动了“航天科技进入生活”主题宣传项目,你作为该项目的参与者,请完成小题中的三个任务。
材料一:
中国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于2020年7月23日发射升空,2021年2月10日到达火星轨道,之后天问一号的着陆巡视器将于2021年5月~6月在火星表面进行软着陆,候选着陆点为乌托邦平原。
中国首次火星探测计划通过一次发射实现火星环绕、着陆和巡视三项任务,这在人类火星探测史上是前所未有的,这个方式虽然效益高,但是起点高、挑战大。若成功将推动中国深空探测能力和水平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世界第3个在火星着陆、第2个在火星巡视的国家。
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由环绕器、着陆巡视器(进入舱和火星车)组成,总质量约5吨(含燃料)。
(节选自《知识就是力量》2021年第4期)
材料二:
面临如此艰巨的挑战,天问一号又是如何漂亮利索地完成整个过程的?
5月15日凌晨1时许,天问一号探测器在火星停泊轨道实施降轨,机动至火星进入轨道。随后,环绕器与着陆巡视器开始器器分离,继而环绕器升轨返回停泊轨道,着陆巡视器运行到距离火星表面125千米高度的进入点,开始进入火星大气。
天问一号的降落过程历时约9分钟,大致分为气动减速段、降落伞减遠段和动力减速段。9分钟内,着陆巡视器要完成10多个动作,每个动作都要一气呵成,而且只有一次机会,可以说是环环相扣、步步惊心。
王闯(中国火星探测器总体设计主任)告诉记者,天问一号在进入火星大气层以后首先借助火星大气,进行气动减速。“这个过程中克服了高温和姿态偏差,气动减速完成后天问一号的下降速度也减掉了90%左右。”
紧接着天问一号打开降落伞,进行伞系减速,主要有降落伞展开、拋大底、拋伞拋背平几个步骤。“超音速降落伞是减速技术中难度最大的一个环节,天问一号在使用降落伞时要保证在超音速、低密度、低动压下打开,这个过程存在开伞困难、开伞不稳定等问题。”王闯介绍,“火星大气非常稀薄,要求探测器的气动外形具备高效的减速性能,同时需要更轻量化的防热材料。”
当速度降至100米/秒时,天问一号通过反推发动机进行减速,由大气减速阶段进入动力减速阶段。在距离火星地表100米时天问一号进入悬停阶段,完成精避障和缓速下降后,着陆巡视器在缓冲机构的保护下,抵达火星表面。
孙泽洲(天问一号探测器总设计师)表示,火星探测器继承了嫦娥三号、四号、五号成熟的悬停、避障技术,以确保安全着陆。科研人员还在国际上首次采用了基于配平翼的弹道——升力式进入方案,以降低火星大气参数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提高适应能力。
(节选自《人民日报》2021年5月16日第2版,记者:冯华)
材料三:
此次火星探测器上采用的是经配方优化设计的新型超轻质蜂窝増强烧蚀防热材料。
与“前辈”相比,此材料密度更低、防热效率更高,并且可以根据承受的气动载荷分布进行变厚度优化设计,在保证探测器拐角部位能够耐受更严苛的气动载荷的情况下,让整个结枃的材料更加轻质化。同时,探测器大底结构具有非常好的整体性,确保在奔向火星过程中,即使承受高低温交变,也能保证结构的可靠性。
(节选自《科技日报》2021年5月17日第2版,记者:陈瑜)
为了让同学们及时了解“天问一号”的相关资讯,项目组准备将上面三则材料整合成一篇推文在学校微信公众号上发布,总标题已拟定为“火星你好,天问来访”请你再给这三则材料各拟一个小标题。要求:每个标题不超过10个字,字数相同。
火星你好,天问来访
为了正确宣传科技知识请从下列句子中选出与上述材料信息最符合的一项是( )
科技改变生活。你推测下面图片中的两个场景可能会利用这次火星探测的相关技术,为了向同学说明推测的合理性,请结合上述材料阐明理由。
(取材于2021年5月20日《新华每日电讯》,图片中的文章内容无需阅读)
材料二:
材料三:
读懂“宇宙中心曹县”热梗背后的期待
本报评论员 刘晶瑶
“宁要曹县一张床,不要北京一套房”“宇宙中心曹县”……最近几天,曹县梗“火”了。起因是,短视频平台上,一位博主用山东方言口音喊出“山东菏泽曹县666 我们勒宝贝”的口号,引发众多网友模仿或调侃,微博上相关话题阅读量超过了5亿。
一夜之间,看似平平无奇的鲁西南小县,被网络热梗彻底带火出圈。对此,曹县县长也在近日公开回应“曹县走红”,“家乡的变化确实大,甚至有点让大家不敢相信。不论是正面还是调侃,都欢迎广大网友到曹县走一走,看一看真实的曹县。”
深挖曹县家底,才发现意外走红并不全是网络狂欢。所谓“宇宙中心说”,当然只是网友调侃,但就县域经济发展而言,当地实力的确不俗。资料显示,曹县是山东劳动力资源第一大县,在过去,农民主要依赖外出打工作为收入来源。曹县大集镇的孙庄村,一度曾被称为“三多村”:光棍多、老人多、留守儿童多。
变化发生在2009年,曹县发展搭上了电商经济崛起的快车。现在,曹县拥有山东省内最大的淘宝村。曾经的贫困县,现在是“青年多、企业多、收入多”的富裕县。村民依靠双手,拼出一条创业致富路,用实力让家乡惊艳了世人。
网络狂欢终有停歇时。曹县爆火,比起段子热梗,更应读懂背后的民意期待。家乡,在每个人眼中都是“我们勒宝贝”,实现乡村振兴,让人们提起家乡都能一脸“傲娇”,必须找准特色发展之路,紧扣时代经济脉搏。把发展作为主旋律,才能实力逆袭,让小县也拥有火上热搜的硬实力。
县域经济,处于创新发展的末梢神经,打通“毛细血管”,才能释放更多经济活力。近年来,借助网络走红的县也不少,比起“一夜热搜”,更该思考怎样脚踏实地,如何将路走得更长远,为当地百姓更多谋福利,吸引人才回流,建设更美家乡。
有种说法是,中国还有多少“宇宙中心曹县”等着我们去发现?这个问题,不妨换个说法,中国还有很多“曹县”等着我们去打造。
A.美国何时才能学会负责?
B.让“空巢青年”不空心
C.别让短视频成虚假广告“风口”
D.坐轮椅登顶1600米高山?全程无障碍景区来了
对于“六(liù)安还是六(lù)安”的争议,新华社记者的观点是⑴ ,历史的依据是⑵ ,现实的依据是⑶。反对者的主要依据是⑷,对此作者的反驳依据是⑸。
[材料一]新闻回放
在教育部10月16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部司长王登峰指出,学校的体育中考要不断总结经验,逐年增加分值,要达到跟语数外同分值的水平。在此基础上,通过不断总结经验,立即启动体育在高考中计分的研究。
同时,将强化体育、美育在学生评价中的占比,提出改进中考体育测试内容和计分办法,科学确定并逐步提高分值,推进高校在招生测试中增设体育项目,启动在高校招生中使用体育素养评价结果的研究,探索将艺术类科目纳入中考改革试点,纳入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计分科目。
(选自《南方周末》2020年10月17日有删减)
[材料二]新闻回放
新华社昆明12月3日电(记者字强)云南省教育厅3日向社会通报《云南省初中学生体育音乐美术考试方案》,明确体育从50分提高到100分。
方案明确,体育考试由基础体能测试、专项技能测试、体质健康监测3个部分组成,体育考试分三年6次进行,总分100分,其中七年级满分20分,八年级满分40分。考试采用“统一测试“和“预约测试“两种方式,“统一测试”指学校在规定时间范围内按每间隔3周组织开展一次的测试,“预约测试”指学生在规定时间范围内结合自身身体状态随时与考务人员预约进行的测试。学生的体重身高指数(BMD)、肺活量体重指数均每学年测试一次,并根据学生本人每年的测试数据进行级向对比赋分,以减少个体先天因素影响。竞赛加分按年度学校体育竞赛计划有序参加各项目体育比赛进行加分。
(选自新华网2020年12月4日有删减)
[材料三]新闻评论
为孩子体育培优,家长该有长远眼光
近期各地纷纷出台体育考试改革政策,尤其是云南,体育分值增加到100分,媲美语数外等主课,对此,家长们有喜有忧。欢喜之处在于,孩子的身体素质会因锻炼时间增多而有所提高:优虑之处在于,孩子升学压力可能会因体育分值增加而加大,尤其是平常锻炼较少的孩子,更让家长心里发愁,眼看寒假即将到来,不少家长便打起了体育培优的主意。
校外的体育培训机构也瞅准商机,推出各种速成班,迎合家长心态。但体育项目不同于文化科目,教师对于运动技巧的指导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是学生培养运动习惯,勤加锻炼,事实,家长对孩子学体育考试不必过度忧虑,改革后的体育考试依然聚焦基础体能和专项技能测试,长跑、跳达、引体向上等传统测试项目依然会是考试重点,体育分值不会有很大的区分度。对于考试政策的风吹草动,学校和老师同样敏感,他们一定会科学安排,把体育教学和学生日常锻炼的质量提上去,增加体育课的节教,加大师资力量投入,完善基本运动设施并确保学生每天有足够运动量,学生按照学校和老师的安排,体育成绩应能逐步提高。
盲目开展体育培优对孩子的成长末必没有坏处,孩子身体正处在发育阶段,运动强度过高对孩子成长弊大手利,有些进动项目也不是对各个年龄段的孩子都合适。校外培优机构资质如何,教学者师水平如何,家长也不易验证。家长为孩子体育培优,不应只关注到眼前的体育考试,更要有理性长远心态,做两手规划;当下目标是提高孩子身体素质,顺利通过体测;长远目标应是激发孩子运动兴趣,提升孩子运动技能,使远动成为他们自己的终身习惯。
家长要充分考虑孩子的兴趣。如果体育培优还只是基础体能训练,孩子多半会学得索然无味,最后就是花了钱,反而没啥效果,体育培训项目很多,篮球、足球、羽毛球、游泳、击剑和跆拳道等,一并始可以让孩子都接触一下,看孩子兴趣择优报名。最初的三分钟热度非常重要,一开始“玩”得下去,以后才可能有长久的热情和坚持。孩子玩得开心,身体素质自然就提上来了,应付体育考试还能是什么难事吗?最终目标则是在培优过程中让孩子掌握几项运动爱好和技能,目后受益终身。
参加体育锻炼不仅能强身健体,还能塑造人的精气神。锻炼如同读书,坚持久了,精神和气质自然会发生改变,家长要有长达眼光,培育孩子的体育特长不应被视作另一场“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恶性竞争,更应该被看作是孩子良性成长的助推器。
(选自《中国教育报》2020年12月23日有删改)
班级开展新闻阅读探究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拟写新闻标题]
老师,请同学们展示摘录的新闻标题,并交流讨论。
小语,我摘录的标题是“啊!体育我的最爱!”
小文,你摘录的不像新闻标题吧,因为①。
小语,我摘录的另一个标题是“全国举重锦标赛石智勇超世界记来”
小文,这个标题好,符合新闻标题的要求。
老师,大家的交流讨论非常好,请给材料二扣个标题吧。
小文:我拟的标题是②)。
A.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指出,要立即启动体育在高考中计分的研究。逐年增加分值,达到跟语数外同分值的水平。
B.《云南省初中学生体育音乐美术考试方案》明确,体育考试由基础体能测试、专项技能测试、体质健康监测3个部分组成,分3年完成,总分100分。
C.“统一测试”指学校每间隔3周组织开展一次的测试,“预约测试”指学生结合自身身体状态随时与考务人员预约进行的测试。
D.家长为孩子体育培优要做两手规划:当下要去激发孩子运动兴趣,提升孩子运动技能;长远目标是提高孩子身体素质,顺利通过体测,使运动成为他们自己的终身习惯。
采访时间 |
6月15日 |
采访地点 |
校园内 |
采访目的 |
① |
||
采访对象 |
体育老师 |
校长 |
|
采访问题 |
您将如何培养学生的运动习惯? ② |
①学校会增加体育课的节数吗? ②学校会配置更多的体育器材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