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杭州市2021年中考语文真题试卷

更新时间:2021-06-23 浏览次数:581 类型:中考真卷
一、积累(20分) 班级开展主题为“致敬英雄”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 1. (2021·杭州) 【理解英雄内涵】

    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dài)□、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郁达夫)

    英雄就是对任何事都会力以(fù)□、自始至终、心无旁骛的人。(波德莱尔)

    大丈夫行事,论是非,不论      ;论顺逆,不论成败;论万世,不论一生。(黄宗羲)

    1. (1) 根据拼音,填写汉字。

      爱(dài)□    会力以(fù)□

    2. (2) 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A . 厉害 B . 利益 C . 利害
  • 2. (2021·杭州) 【铭记英雄历史】

    对联一  斧头劈开新世界  镰刀割断旧乾坤

    ——1933年,四川农民何永瑞为欢迎中国工农红军而作

    对联二  倭寇不除,有何颜面  国仇未报,负此头颅

    ——抗战时期,重庆一家理发店门上贴出此联

    对联三  铁骨铮铮,身躯敢让机枪哑  红心灿灿,毅志任凭烈火烧

    ——人们为纪念抗美援朝英雄黄继光、邱少云而作

    下列对三副对联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对联一“劈开”“割断”形象地表现了中国工农红军革命的气势。 B . 对联二构思巧妙,一语双关,字里行间洋溢着爱国热情、民族气节。 C . 对联三“敢让”“任凭”凸显了两位英雄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 D . 三副对联对仗工整,都运用比喻、对比的修辞手法增强表达效果。
  • 3. (2021·杭州) 【感受英雄风范】
    1. (1) 吟诵古诗文名篇,感受历代志士仁人的风范。“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①,②”,是为了正义不惜献身的坚定信念;“安得广厦千万间,③”,是心忧天下的博大胸怀;“不畏浮云遮望眼,④”是睥睨一切的非凡气度;“⑤,西北望,射天狼”,是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长风破浪会有时,⑥”是勇往直前的乐观和自信。

      将上面所引名句填写完整。

    2. (2)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张桂梅,改变山区女童命运的公益校长,被评为感动中国人物。这是写给她的颁奖词;“烂漫的山花中,我们发现你。自然击你以风雪,你报之以歌唱。命运置你于危崖,你馈人间以芬芳,不惧碾作法,无意苦争春,以怒放的生命,向世界表达倔强。你是崖畔的桂,雪中的梅。”

       “不惧碾作法,无意苦争春”化用南宋诗人①《卜算子·咏梅》的句子。原句是“无意苦争春,②。零落成泥碾作尘,③”。

  • 4. (2021·杭州) 【发扬英雄精神】

    这些天,同学们在阅读那篇脍炙人口的文章《谁是最可爱的人》,了解了朝鲜战场上战士们的英雄事迹。大家联想到近期西南边疆官兵的故事,发出向新时期最可爱的人学习的热情。抗美援朝的英雄曾激励了几代人的,今天子弟兵续写英雄的故事,继续激励着我们。          

    上面文字是同学写的学习体会,请帮助修改完善。

    1. (1) 画线语句搭配不当,请修改。
    2. (2) 填写在横线上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我们要崇敬英雄,更要奋发努力,成为新时代的英雄。 B . 记录英雄故事的文章,常用生动的细节表现人物精神。 C . 解放军总是冲在抢险救灾第一节,是和平时代的英雄。
二、阅读(54分)
  • 5. (2021·杭州) (一)名著阅读
    1. (1) 按要求填空。

      小说中有些情节,引人发笑又耐人寻味。如猪八戒囫囵吞下人参果后又借口没尝出味道,要悟空再去摘取的情节,传神地刻画了猪八戒①的特点;《格列佛游记》中“②国”的人们用鞋跟高低划分阵营的情节,想象奇特,有讽刺意味;《儒林外史》中的人物③在贡院一头撞向号板、满地打滚痛哭的情节,夸张地描写了士人醉心功名的丑态。

    2. (2) 阅读名著,要有合适的关注点,如下表所列。参照示例,选择一项举例分析。

      序号

      作品

      关注点

      《朝花夕拾》

      “回忆中的我”和“写作时的我”两种叙述视角表达的不同情感

      《名人传》

      传主的典型事例反映的精神品质

      《艾青诗选》

      意象的鲜明特点及其表达的情感

      【示例】《昆虫记》:科普作品的科学性和文学性

      如写蝉蜕壳时皮从背上裂开等内容,观察仔细,描述准确,具有科学性。蜕壳之后,蝉享受阳光和空气,语言生动,富有文学性。

  • 6. (2021·杭州) (二)文学作品阅读

    粮食

    茹志鹃

    一九四七年的冬天刚开始,就给穷人来了个下马威,冻得舌头都僵了。这里敌我双方正值“拉锯”状态,土地改革还没开始。老寿仍裹着他那件破棉袄,腰里扎了根绳子,背着个小粪筐,在外转了一天,现在天都黑净了,才跑回家来。一进门就对老伴说:“有吃的吗?给一口,肚里都结冰了。”说着就丢下粪筐,蹲到灶门前,拨着余火,烤着打战的身子。

    老寿的老伴是个苦死累死不讨饶的硬女人,就是爱唠叨几句。照老寿的话说,“是个贤德的人,话多,也多在理上。”

    老伴一看老寿冻成这样,心疼了:“这一整天都没吃?”

    “上哪吃去?”老寿用烤热的手,使劲擦着脸。老伴急忙掀锅盖,一碗现成的红薯叶玉米糊糊坐在热水里,她又特别优待,拿下馍馍筐子,掰了一大块高梁饼子给他。一边给,一边轻轻问道:“有情况啦?”

    “还乡团领着一个团的匪兵,还带了两把铡刀,已经到了镇上。”

    “那快给县大队报信呀!”

    “我又不傻。这不刚从老甘那里来。”老寿耸了耸眉毛,端起了碗。但还没顾上喝,又把碗放在锅台上,从怀里掏出了四条干粮袋,眼瞅着地上说道:“老甘他们决定今晚就窜到敌人后面去,让过这股锋头,再打回来。他们到新区去,吃粮怕有难处……”

    老伴一看这情景就明白了,也不等他把话说完,就揭开小木柜,拎出个面口袋,摔到老寿怀里,说道:“就这点高梁面了,这天寒地冻,咱不吃,叫孩子也不吃?你看着办吧!”

    “有难处,这不假啊!”老寿仍旧两眼瞅着地上。又说道:“可是我是个在党的人。再说我们冷了,饿了,在家还能烤烤火,摘把野菜。老甘他们走出这么远去,还不知睡哪里,吃什么呢!这不都是为了咱……”

    “唉!装吧装吧!啰嗦个啥!我才说了两句,你就说了一大套,谁不知道革命就是为了咱穷老百姓呀!”

    “对!你是个明白人,都怪我嘴碎。说实在的。这点粮还不够他们吃一顿的,不过是个心,给防个急。回头老甘要从这里过,我让他来拿的。”老寿就这么检讨着,说着,和老伴一起把高梁面装进了干粮袋。最后面袋空了,而四条干粮袋只装了三条。

    “该够啊!一条干粮袋装三斤,三四一十二。”老寿捏着那只空的干粮袋,踢踏着脚,转了一个身,又眼望着地,说道:“我咋记得家里还有十五斤高梁面呢!”

    “这两天没吃啊?正巧我今天又烙了饼。”

    “饼!也行啊!把饼切成小条条,装进去也成啊!”说着也没敢抬头,拿起刀就切老伴优待自己的那半拉饼子。这一次,老伴没吭气,把饼筐子递过来了。老寿把饼切好,装进口袋,然后端起灶台上那碗糊糊,看了看,重又坐到锅里。用手掌抹了抹嘴,说:“留给铁栓吧!”

    “你喝了它吧!”老伴眼里已转了半晌的泪,到底流了下来。

    “别难过,等解放以后,那时候啊!嗨!到共产主义那更美了,吃香的,喝辣的,任挑。”老寿吹灭了灯,又在灶门前蹲了下来。一边想着将来,一边等着老甘那轻轻的叩门声。

    村里的狗,叫了几声,老甘来了。老寿在黑地里递上四条干粮袋,最难受的是他不得不说明其中有一袋是饼条子。

    “老寿,你放心。哪里有老百姓就饿不着咱们。你们这点心,我带去防个急用。”老甘紧紧捏了捏老寿的手就走了。

    老寿看他走远了,回身进屋关门。一摸,门栓上挂着两条干粮袋,老甘只拿了一半上了远路。打仗的人,留下了一半安家的粮。老寿悄悄地用手掌抹去两眼的热泪,把门关上。

    (节选自《剪辑错了的故事》,题目为编者所加)

    1. (1) 梳理小说情节,将图表补充完整。

    2. (2) 口味下面的细节描写,分析人物的心理。

      “有难处,这不假啊!”老寿仍旧两眼瞅着地上。

    3. (3) 文中写老寿的老伴是个“硬女人”,你认为她是怎样的人?请结合小说内容阐述。
    4. (4) 揣摩下面语句,联系全文,探究小说的主题。

      ①老寿在黑地里递上四条干粮袋,最难受的是他不得不说明其中一袋是饼条子。

      ②一摸,门栓上挂着两条干粮袋,老甘只拿了一半上了远路。

  • 7. (2021·杭州) (三)非文学作品阅读

    【材料一】

    天问一号着陆器成功降落火星!

    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北京时间2021年5月15日上午7点18分,我国天问一号着陆器确认成功降落火星,着陆地点位于火星北半球的乌托邦平原,着陆器上搭载的是我国“祝融①号”首辆火星车,这是我国首次实施火星着陆任务。

    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②2020年7月23日发射升空,历经200多天的飞行,于2021年2月10日成功进入火星轨道。在此后的这几个月的时间里,又经过多次轨道调整,对着陆区域进行了高分辨率成像,等待今天这个最佳时机实施着陆。

    着陆器搭载“祝融号”降落火星后,轨道器则继续围绕火星运行,一方面为着陆器和火星车提供中继信号服务,另一方面继续进行科学探测活动。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注:①祝融,我国神话中的火神。②天问一号探测器由轨道器、着陆器和火星车组成。

    【材料二】

    两千多年前,诗人屈原写下长诗《天问》,表达了对宇宙万物的好奇和追问。2020年7月23日,我国“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发射升空,向宇宙更深处探索,寻求“天问”的答案。

    探索火星的愿望美好,难度却极大。火星与地球相距遥远,每隔780天左右才会合一次,会合时带来的理想探测窗口期仅一个月左右。不仅如此,由于探测器飞行线路会受到太阳系内多个天体的扰动,还有太阳风、空间辐射等的复杂影响,轨道设计的难度可想而知。

    “天问一号”被火星捕获后,在环绕火星的三个月飞行中,拍摄了大量火星表面照片,由科学家们反复研究和比较分析,最终选出符合探测任务要求的着陆地点。

    要完成降落火星的任务,还需要解决一系列更复杂的问题。“天问一号”从火星大气层外缘通过软着陆的方式降落到火星表面,整个降落过程大致分为“进入、减速、软着陆”三步。从开始踏上进入点的那一刻起,“天问一号”就迎来了此次探测旅程中最为凶险的“恐怖9分钟”。在这短暂的时间内,“天问一号”要从约2万千米/小时的速度降至0米/小时,与此同时还要完成一系列的复杂动作;探测器先瞄准进入火星大气层的一个狭窄的进入走廊,接着气动减速,然后火星专用降落伞展开;待降落伞完成使命后,探测器抛掉大底和背罩,露出着陆平台和火星车;大推力发动机开始工作,探测器观察地面,寻找最安全的具体着陆地点;最后着陆器的 四条着陆腿稳稳降落在火星表面。这一过程,不能有丝毫差错。而且由于火星与地球距离遥远、信号微弱、通信延时等原因,地面人员没有干预的机会,完全靠“天问一号”自主完成。着陆后,“天问一号”携带的“祝融号”火星车,驶向火星地面,开始工作。

    (根据《科技日报》报道编写)

    【材料三】

    探测火星不仅是一个科学问题,也关系到人类对自身命运的思考;生命的本质是什么,人类是否孤独,生命是否还有更多的可能。通过研究火星,人类将更详细地理解地球自身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更准确地预测地球的未来,也会更深刻地理解生命的本质。

    (《三闻生活周刊》)

    1. (1) 下列对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材料一中的四个新闻标题简明醒目,各有特点,表达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B . 《中国青年报》新闻导语突出关键信息,将着陆器着陆火星的时间地点写得很具体。 C . 火星探测难度极大,原因之一是火星与地球会合带来的理想探测窗口期相对较短。 D . 从绕火星飞行、选择着陆点到成功登陆的整个过程,完全由“天问一号”自主完成。
    2. (2) “天问一号”降落过程为什么被称为“恐怖9分钟”?请根据材料二简要分析。
    3. (3) 学校航天社同学正准备有关“火星探索”的演讲,下面是他的设想。请你根据材料,帮助完成任务。

      设想

      任务

      设置互动问题:我国月球探测器名为“嫦娥号”,月球车为“玉兔号”;火星探测器名为“天问一号”,火星车为“祝融号”。这些名称有什么特点?

      ⑴拟写问题答案

      确定演讲主题:阐述“天问一号”探索火星并成功登陆的意义。

      ⑵概括意义要点

  • 8. (2021·杭州) (四)古诗文阅读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

    赠从弟(其二)

    [东汉]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宗承,字世林,南阳安众人。承少而修德雅正,确然不群,征聘不闻德而至者如林。魏武弱冠,屡造其门。值宾客盈门,不能得言,乃伺承起,往要之,捉手请交。承拒而不纳。后为司空辅汉朝,乃谓承曰:“卿昔不顾吾,今可为交未?”承曰:“松柏之志犹存。”魏武不说,以其名贤,犹敬礼之。命其子修子弟礼,家拜汉中太守。魏武犹以旧情介意,薄其位而优其礼,就家访以朝政,居宾客之右。

    (《楚国先贤传》)

    【注释】①确然:刚强的样子。②魏武:曹操。③司空:官名,分掌宰相职能。④其子:指曹丕。

    1. (1) 阅读甲乙诗文,用诗中词语填空。

      《赠从弟》中寒风“”、冰霜“”,可看作是对甲文“岁寒”的具体描写。

    2. (2)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富有气势,请作赏析。
    3. (3) 为下列句中“就”字选择恰当的解释。

      ⑴征聘不

      家拜汉中太守

      ⑶蒙乃始学(《孙权劝学》)

      A.从事    B.就职、赴任    C.完成    D.前往

    4. (4) 对丙文中画线语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 闻德而至者如林。魏武弱冠,屡造其门。

      理解:听闻宗世林德行而到他家(拜访)的人很多。曹操成年后,多次到他家拜访。这样写,从侧面表现了宗世林品德高尚,受人敬重。 B . 魏武不说,以其名贤,犹敬礼之。

      理解:曹操不高兴,但因为自己有贤德的美名,所以对宗世林还是非常尊敬。“犹”字富有意味,表现了曹操复杂的心理。

    5. (5) 揣摩曹操与宗世林的对话,完成⑴⑵题。

      “卿昔不顾吾,今可为交未”

      “松柏之志犹存。”

      ⑴朗读曹操问话,你觉得适合用怎样的语气?为什么?

      ⑵借助甲乙诗文,谈谈宗世林以“松柏之志犹存”回答的妙处。

三、写作(46分)
  • 9. (2023七上·鄞州期中) 请围绕“夏天”“树林”“风”三个词语,发挥想象,描写一个场景。要求语言生动,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100字左右。
  • 10. (2021·杭州)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写作。

    “这次考试我要超常发挥!”

    “能正常发挥,就很不错!”

    其实不只是考试,生活中很多事情,如跑步、画画,比赛、表演等,人们都希望能正常发挥甚至超常发挥。对此,你有怎样的联想和思考?可讲述经历或见闻,可发表见解,也可进行文学创作。

    要求:(1)题目自拟,文体自定(诗歌除外);(2)字数600-800;(3)不得抄袭、套作;(4)不出现真实的校名和师生姓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