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斯 《共产主义原理》 | 共产主义革命将不仅是一个国家的革命,而将在一切文明国家里,即至少在英国、美国、法国、德国同时发生 |
列宁 《无产阶级革命的军事纲领》 | 资本主义的发展在各个国家是极不平衡的……社会主义不能在所有国家内同时获得胜利,它将首先在一个或几个国家中获得胜利 |
市镇类型 | 管理模式 | 代表 |
一般市镇 | 沿用传统模式,州县衙署直接管理 | |
交通要道市镇 | 设巡检司加强治安管理 | 苏州府汾湖镇 |
一些富裕市镇 | 设课税司掌收商税 | 松江府唐行镇 |
规模较大市镇 | 委派县丞等官员驻镇掌管治安、税收等 | 吴江县盛泽镇 |
钞关、港口市镇 | 设榷使署、海防署等进行管理 | 常熟县福山镇 |
中国进口商品数量(单位:万两) | 中国外贸赤字(单位:亿元) | 中国新设工厂数(单位:家) | ||
英国 | 德国 | |||
年代Ⅰ | 9609 | 2800 | 1.66 | 79 |
年代Ⅱ | 4900 | 0 | 0.15 | 132 |
①光绪二十年(1894年)以前,沪上未有纱厂织布,纱线均手车所纺
②广西贵县在清光绪中叶以前“衣料多用土货,县属比户纺织”、“一丝一缕,多由自给”、“土纱亦为畅销”
③1894年江苏通州,乡人尚未行用机纱,其时布商收布,凡见参用洋纱者,必剔除不收
1979年 | 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肯定是不准确的,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 |
1984年 | 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市场也可以为社会主义服务 |
南方谈话 |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
中共十四大 | 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 |
材料一:真正成为中国工业化推动者的是清政府,它以洋务派为代表。他们无论是办军事工业,还是民用工业,其主导产业为钢铁、矿产、铁路……即当时所谓的“机器矿路”。这是符合工业发展本身规律的,这些产业部门亦能对整个国民经济产生影响。……此外,甲午战争前,……广大的手工业者和工场主起了切实的和重要的作用。他们使中国工业化的发展方式有了自己本身的特征。
—— 许纪霖、陈达凯主编《中国现代化史》
材料二:怎样搞工业化是民国南京政府主要思考的问题,工业化的重点一开始就被确定在重工业上。…至于具体揉作,最突出的是政府于30年代新纽建了资源委员会,从资源委员会1936年和1937年的实际建设活动来看,主要集中在与军事エ业密切相关的钢铁、冶金、燃料、电力、机械、电器、化学等基本エ业领城,其活动地区是以江西、湖南、溯北为中心并及四川、云南、陕西、甘肃等省。
——陈勇勤《中国经济史》
材料三:“一五”计划开始时,工业化所需巨额资金主要取自我国的农业。民国时期中国的积累率从来超过6%,而1953年以来,积累率高达20%-30%。随着公有制和计划经济制度的建立,全社会刺余直接集中用于经济积累和建设之中。新中国成立时,我国轻工业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高达73.6%。“一五”计划期间,重工业生产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1952年的35.5%提高到45%。飞机制造、汽车制造、发电设备、冶金设备以及重型机械等工业部门建立起来,旧中国重工业极端落后的面貌有所改变。这一时期,国家加大内地投资,新建了一大批工矿企业。
——摘编自高梁(新中国初期社会主义工业建设的回顾)
热词,作为一种词汇现象,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在一个时期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和事物,具有时代特征。下面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时期的主要热词汇编。
年代 |
主要热词 |
1949年10月至20世纪50年代中期 |
新中国、当家作主、五年计划、苏联老大哥、中山装 |
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中期 |
右派、大跃进、公共食堂、票证、雷锋 |
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中期 |
夺权、红卫兵、知青、乒乓外交、两弹一星、绿军装 |
20世纪70年代末期至80年代末期 |
法制、大包干、万元户、“五讲”“四美”、高考、银河-Ⅰ号、喇叭裤 |
20世纪90年代 |
海选、下海、菜篮子工程、超市、大哥大、上网、休闲装 |
21世纪初期 |
小康社会、新农村建设、科学发展、“八荣八耻”、短信、杨利伟、入世、博客、上合组织 |
2012年党的十八大以来 |
中国梦、新时代、“四个全面”、供给侧改革、精准扶贫、人类命运共同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网购 |
根据上述材料,从不同时期若干有关联的热词所反映的历史信息中提炼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任选一个角度确立论题,论述要史实准确,史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