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小学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乐山市市中区嘉州学校2020-2021学年五年级下学期...

更新时间:2021-08-27 浏览次数:158 类型:期中考试
一、积累与运用。(共38分)
  • 1. 看拼音,写词语。

        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hú dié、qīng tíng、mà zha样样都有。据说这花园从前是一个果园,里面有yīng tao树和榆树。

  • 2.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yǐ)    下雨(lou) B . 泪(tì)    耕织(gòng) C . (p6)    弓手(nú) D . 性(bǐn)    饮泉(jiàn)
  • 3. 填入下面横线中的字,最恰当的是一项是( )。

        看着爷爷日渐    老,我心中不禁升起一丝悲    , 但想想余下的日子我能陪他走过,我又由    地感到幸福。

    A . 衰  哀  衷 B . 衰  衷  哀 C . 哀  衷  衰 D . 衷  哀  衰
  • 4. 在形声字中,一般有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特点。根据形声字的基本特点,“瓒”的意思可能与( )有关。
    A . 玉石 B . 大王 C . 赞美 D . 积累
  • 5. 下列词语中,与“舍己为公”的感情色彩不同的是( )。
    A . 足智多谋 B . 情同手足 C . 原形毕露 D . 合情合理
  • 6. 下列谐音歇后语中加点字的本字有误的是( )。
    A . 父亲向儿子磕头一一岂有此理(里) B . 八百个铜钱穿一串一一不成调(吊) C . 酒壶里翻跟头一一胡(壶)闹 D . 嗑瓜子嗑出臭虫一一什么人(仁)都有
  • 7. 下列选项中说话最得体的一项是( )。
    A . 当朋友邀请你看球赛时,你说:“快考试了,没空!” B . 当老师到你家家访时,你说“您是无事不登三宝殿!” C . 当同学向你请教问题时,你说:“有何见教?快说!” D . 当你骑车碰了一下别人的车时,你说:“对不起,没碰坏哪里吧?”
  • 8. “线上教学”期间,东东看到不少同学与老师连麦,他既羡慕又忐忑。一天,老师要他连麦分享。下列句子中,能体现他连麦前的心情的是( )。
    A . 他轻轻地笑了,嘴角仿佛飘过一抹淡淡的霞光。 B . 他枯坐着,把头深深地埋进书里,发出一声长长的叹息。 C . 他握着鼠标的手已微微出汗,嘴角浮现了一丝笑意。 D . 他瘫倒在椅子上,整个身体就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样。
  • 9. 看图猜成语。

    ()

    ()

    ()

    ()

  • 10. 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 (1) 读了《军神》,让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2. (2) 我帮祖父浇菜的时候,不是往菜上浇,而是拿着水瓢,把水往天空扬去。(用加点的关联词写一句话)
    3. (3) 给句子加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这两个字有共同的特点□它们原来都是象形字□有着鲜明的图画文字特征□

  • 11. 填空。
    1. (1) 字谜“一只小帆船,载着一粒米,向东又向西,不知到哪里”的谜底是
    2. (2) “阳光从脚尖悄悄爬上膝益,也想着‘黑旋风’水战‘浪里白条’。”这句话描写的是孩子阅读《》时的情景。
    3. (3) 我真羡慕古代牧童那种“”的生活,真希望也能像他一样坐在牛背上,用笛子随意地吹着小曲。(填诗句)
    4. (4) 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句中的“西子”指。结合“姣花照水”“弱柳扶风”等信息,我们可以知道这两句话描写的是《红楼梦》中的
  • 12. 综合实践。

    1. (1) 汉字有着悠久的历史,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以上图片折射出的是源自中国的民俗文化一一福文化。想要进一步了解“福文化”,我们可以搜集与之有关的资料,如等,并开展简单的研究。
    2. (2) 下列搜集“福文化”资料的方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在学校阅览室、图书馆或书店等地方查阅书籍。查的时候,我们可以按照书的类别找 B . 在网上查找资料。查找的时候,我们要输人恰当的关键词 C . 我们可以自己编写一些有关“福”的故事 D . 想想哪个人可能会有自己需要的资料,想好问题,去请教合适的人
二、阅读与理解。(共32分)
  • 13. 汉文读物的特质

        ①一切用汉字“写”成的读物,都称为汉文读物。它时包括古今,地涵盖中外,型不分集散,体无论科艺,言不别文……汉文读物既具有一般读物的基本性质,又有其特质。

        ②汉字是人类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世界上世代传承使用至今的最古老的文字,因此,汉文读物有着悠远的历史源流。

        ③汉文读物能用最少的文字负载最大的信息量,其信息密度高。有学者认为,在语义信息量相当的条件下,一个汉字字符所含的语义信息相当于3.7个英文字符所含的信息量

        ④汉文读物比拼音文字更容易引起读者的联想,使读解形象生动,意趣盎然。汉字本身就富于联想性。汉字由象形开端,最后大部分演变成会意。占汉字总数的80%以上的形声字,不仅形旁有表义作用,大部分声旁也有表义作用。象形和会意是汉字联想的两扇大门。汉文的词语往往也能引起读者的联想。汉语中不少词汇、典故本身就是前人运用比喻、比拟、借代、夸张、摹状等形象思维创造的言语成果,当读者读时,就不仅仗是对字面义的直接摄入,而自然会从更广远的词语义域展开联想。例如,“萤雪”一词是刻苦读书的意思,但它会使人立即联想到晋代车胤以萤火虫的微光照书夜读和孙康映着雪光读书的情景。这样的联想无疑会增加思维的广阔度和读解的深刻度。

        ⑤汉文读物在形式上具有审美特点。

        ⑥汉文读物内涵渊深,外延博大,纵贯古今,深入人心,熏陶了一代又一代读书人。

    1. (1) 文章从四个方面说明了汉文读物的特质,请你概括出来。

      ;②;③;④

    2. (2) 第③段画横线的句子中“在语义信息量相当的条件下”能否删掉?为什么?
    3. (3) 第④段中运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 )(多选)
      A . 作比较 B . 列数字 C . 打比方 D . 举例子
    4. (4) 文章富有文采,语言准确生动。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5. (5) 汉语中不少词汇、典故都能使人产生联想。“三顾茅庐”的典故使人联想到《三国演义》中的情景。
  • 14. 阅读回答问题

    那个乞丐

        ①时间已经过去了七十多年,但是那个乞丐的影像总还生动地储存在我的记忆里,时间越久,越显得明晰。

        ②这是一个老太婆。她头发还没有全白,蓬乱如秋后的杂草,面庞黧黑,满是皱纹。她右手持一根短棍。她双目失明,棍子是用来探路的。不知为什么,她能找到施者的家门。我第一次见到她,就是在我家的二门外面。她从不在大街上叫喊,而是在门口高喊:“爷爷!奶奶!可怜可怜我吧!”也许是因为她到我们家来,从不会空手离开,她对我们家产生了感情,所以,隔上一段时间,总是会来一次。我们成了熟人。

        ③据她自己说,她住在南圩子门外乱葬岗子上的一个破坟洞里。里面是否还有棺材,她没有说。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日子,我今天回想起来,都觉得有点毛骨悚然。

    ④不知道为什么,她竟然还有闲情逸致来种扁豆。她不知从哪里弄了点扁豆种子,就种在坟洞外面的空地上,不时浇点水。到了夏天。扁豆就开花结果。这个老乞丐把扁豆摘下来,装到一个破竹筐子里,拄上了拐棍;来到我家二门外面,照例喊上几声。我连忙赶出来,看到扁豆;碧绿如翡翠,新鲜似带露,我一时吃惊得说不出话来。我当时还不到10岁,虽有感情,但不会有现在这样复杂、曲折。我不能想象,这个老婆子怎样在什么都看不到的情况下,刨土,下种,浇水,采摘。这真是一首绝妙好诗的题目。可是限于年龄,对这一切我都木然懵然,只觉得这件事颇有点不寻常而已。扁豆并不是什么名贵的东西,然而老乞丐心中有我们一家,从她手中接过来的扁豆便非常非常不寻常了。这一点我当时似乎感觉到了,这扁豆的滋味也随之大变。在我一生中,在那以前我从没有吃.过那样好吃的扁豆,在那以后也从未有过。于是我真正喜欢上了这一个老年乞丐。

    ⑤然而好景不长,这样也没有过上几年。有一年夏天,正是扁豆开花结果的时候,我天天盼望在二门外面看到那个头发蓬乱、鹑衣百结的老乞丐。从早晨到晌午,从晌午到黄昏。然而却是天天失望,我又感到凄凉,感到孤寂,又是好几天心神不宁。从此这个老太婆在我眼前消逝了,永远永远消逝了。

    1. (1) 阅读短文,完成下面的图表,还原老乞丐的形象。

      老年乞丐

      外貌描写

      头发蓬乱

      典型事件

    2. (2) 短文第④段两次提到的“不寻常”,分别指什么联系上下文,谈谈你的理解。

      句子

      理解

      ……只觉得这件事颇有点不寻常而已。

      ……从她手中接过来的扁豆便非常非常不寻常了。

    3. (3) 阅读短文第④段画波浪线的句子 ,摘录老乞丐的动作,体会她的心理活动。

      动作

      心理

           

    4. (4) 读短文第⑤段画横线的句子,联系全文,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
      A . “我”焦急不安地盼望着老乞丐出现,所以觉得时间很难熬。 B . “我”盼望老乞丐早点给“我们”送扁豆,所以觉得时间过得特别快。 C . “我”每天无所事事,一个人很寂寞,所以觉得时间特别难熬。 D . “我”每年种扁豆,日子过得很充实,所以觉得时间转眼就过去了。
    5. (5) 结合全文。想一想,第①段中“那个乞丐的影像总还生动地储存在我的记忆里,时间越久,越显得明晰”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三、表达与交流。(共30分)
  • 15. 你一定看过许多文学作品,你对哪本最感兴趣?又是哪个情节让你印象最为深刻呢?请选择其中一个情节,结合自己的阅读体会,写一篇读后感。不少于5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