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简阳市阳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6月...

更新时间:2021-07-17 浏览次数:50 类型:月考试卷
一、实用类文本阅读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韵外之致——苏轼的意义

    苏轼是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文人们最喜爱的对象,因他是一个诗文书画无所不能、异常聪明敏锐的文艺全才。其实,苏的文艺成就本身并不算太高,比起屈、陶、李、杜,要逊色一筹。然而他在中国文艺史上却有巨大影响,是美学史中的重要人物,道理在哪里呢?我认为,他的典型意义正在于,他是士大夫矛盾心情最早的鲜明人格化身。他把中晚唐开其端的进取与退隐的矛盾双重心理发展到一个新的质变点。

    苏轼一方面是忠君爱国、学优则仕、抱负满怀、谨守儒家思想的人物。但要注意的是,苏东坡留给后人的主要形象并不是这一面,而恰好是他的另一面。这另一面才是苏轼所以为苏轼的关键所在。苏轼一生并未退隐,也从未真正“归田”,但他通过诗文所表达出来的那种人生空漠之感,却比前人任何空头上或事实上的“退隐”、“归田”、“遁世”要更深刻更沉重。因为,苏轼诗文中所表达出来的“退隐”心绪,已不只是对政治的退避,而且是一种对社会的退避;它不是对政治杀戮的恐惧哀伤,而是对整个人生、世上的纷纷扰扰究竟有何目的和意义这个根本问题的怀疑、厌倦和企求解脱与舍弃。这当然比前者又要深刻一层了。对政治的退避是可能做到的,对社会的退避实际上是不可能做到的。这便成了一种无法解脱而又要求解脱的对整个人生的厌倦和感伤。

        正是这种对整体人生的空幻、悔悟、淡漠感,求超脱而未能,欲排遣反戏谑,使苏轼奉儒家而出入佛老,谈世事而颇作玄思;于是,行云流水,初无定质,嬉笑怒骂,皆成文章。苏轼在美学上的追求是一种朴质无华、平淡自然的情趣韵味,一种退避社会、厌弃世间的人生理想和生活态度,反对矫揉造作和装饰雕琢,并把这一切提到了某种透彻了悟的哲理高度。无怪乎在古今诗人中,就只有陶潜最合苏轼的标准了。苏轼发现了陶诗在极平淡朴质的形象意境中,所表达出来的美,把它看作是人生的真谛,艺术的极峰。但与陶渊明、白居易等人毕竟不同,其中总深深地埋藏着某种要求彻底解脱的出世意念。无怪乎朱熹最不满意苏轼了,他宁肯赞扬王安石,也决不喜欢苏东坡。他感受到苏轼这一套对当时社会秩序具有潜在的破坏性。苏东坡生得太早,他没法做封建社会的否定者,但他的这种美学理想和审美趣味,却对从元画、元曲到明中叶以来的浪漫主义思潮,起了重要的先驱作用。直到《红楼梦》中的“悲凉之雾,遍布华林”,更是这一因素在新时代条件下的成果。苏轼在后期封建美学上的深远的典型意义,其实就在这里。

    (选自李泽厚《美的历程》)

    1. (1) 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苏轼因其多才多艺、异常聪明敏锐,而最受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读书人的喜爱。 B . 作者认为,虽然苏轼的文艺成就不及屈、陶、李、杜,但他在中国美学史上却有重要的影响。 C . 因为苏轼在中国文艺史上有巨大影响,所以作者认为,他的典型意义正在于,他是地主士大夫矛盾心情最早的鲜明人格化身。 D . 作者认为,苏东坡留给后人的主要形象不是谨守儒家思想,而是他通过诗文所表达出来的那种比前人任何退隐要更深刻、更沉重的人生空漠之感。
    2. (2) 根据原文内容,不能说明苏轼在中国文艺史和美学史上的意义和影响的一项是( )
      A . 苏轼是士大夫矛盾心情最早的鲜明人格化身。他把中晚唐开其端的进取与退隐的矛盾双重心理发展到一个新的质变点。 B . 苏轼的对整体人生的空幻、悔悟、淡漠感,无法超脱,难以排遣,使苏轼奉儒家而出入佛老,谈世事而颇作玄思。 C . 苏轼在美学上的追求是一种朴质无华、平淡自然的情趣韵味,一种退避社会、厌弃世间的人生理想和生活态度,并把这一切提到了某种透彻了悟的哲理高度。 D . 苏轼的这种美学理想和审美趣味,对从元画、元曲到明中叶以来的浪漫主义思潮,起了重要的先驱作用。直到《红楼梦》中的“悲凉之雾,遍布华林”。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苏轼文章中表达出来的“退隐”心绪,已不是对政治的退避,而是一种对社会的退避。但他对社会的退避实际上是不可能做到的。 B . 苏轼在文艺领域中更充分而深刻地透露出对整个宇宙、人生、社会的怀疑、厌倦、无所希冀、无所寄托的深沉喟叹。 C . 陶渊明诗歌中极平淡朴质的形象意境中表达出的美,被苏轼看作 是人生的真谛、艺术的极峰。 D . 朱熹感受到的苏轼思想中埋藏着的某种要求彻底解脱的出世意念,对当时社会秩序具有潜在的破坏性。
二、现代文阅读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70年来,从新中国成立吹响向科学进军的号角,到改革开放之初确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政策,再到党的十八大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国从未放弃科技强国的梦想。

    新中国成立初,在国家的整体规划下,一系列关系到国家安全的重大科技项目率先发力。大庆油田成立,原子弹、氢弹爆发,运载火箭发射成功……但此时,中国科技成就覆盖的领域并不全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整体实力持续提升,一些重要领域科研跻身世界先进行列。“中国 天眼”落成启用,“复兴号”列车驰骋祖国大地,国产航母下水试航,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发射升空,港珠澳大桥建成……各类科技创新成果,相继问世。2018年,全球三大科技文献检索系统分别收录我国科研论文41.8万篇,26.6万篇和5.9万篇,数量分别位居世界第二、第一和第二位。

    中国科技伴随着经济发展同步壮大,中国正向着世界科技强国的宏伟目标迈进。

    (摘编自《70年我国科技发展大跨越》)

    材料二

    材料三

    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公认的科技大国,科技的发展增强了国力,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也为人民带来了更美好更便利的生活。在健康领域,医疗科技的发展大大降低了药品成本,很多家庭常用药价格大幅下降。如我国利用最新科技成果研制出的抗癌药就比国外进口的要便宜60%。在另外一些关键领域,科技成就也显著改善了人民生活。以区块链为例,区块链的去中心化让市场交易摆脱了第三方的束缚,降低了交易风险。有了区块链的记录储存库,很多本需辗转几地才能办成的手续,在一台电脑上就能操作完成。

    (摘编自《重大科技专项如何改善民生?》)

    材料四

    人才是支撑科技发展的第一资源。新中国成立初期,专门从事科研的工作者还不足500,到2018年,这个数字接近420万,连续6年稳居世界第一位。教育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国家在教育上持续加大投入,发展各级教育,为我国科技发展储备了新生力量。

    科技的发展,离不开对外交流。我国留学国外青年学子数量连年增多。从1978年到2018 年底,各类出国留学人员累计达585.71万人,居世界首位。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留学生选择回国发展,近年来,归国学子占已完成学业群体的84. 46% o学子的出国深造及回归给中国科技发展注入了大量新鲜血液和动力。近些年,各类国际级科技盛会相继在中国召开,汇聚全球智力,是我国科技强国的必由之路。

    (摘编自《汇聚顶尖大脑,铸就科技强国》)

    1. (1) 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2014—2018年,中国科研经费支出数额持续增加,增速总体却在下降,需要引起注意。 B . 2018年我国的科研经费支出总量将近2万亿元,这表明了我国对科研事业的高度重视。 C . 2018年,我国受理的专利申请数量远超其他国家,这从一个侧面展现了我国的创新实力。 D . 2018年全球大部分的专利申请集中在中国、美国、日本、韩国、欧洲等五个国家或地区。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国防科技、能源开发、交通运输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我国部分科研论文也在国际上得到了认可。 B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整体实力持续提升,一些重要领域科研跻身世界先进行列,这标志着我国已经跻身科技强国之列。 C . 科技发展给人民带来了更美好更便利的生活,医疗科技的发展降低了药品成本,区块链技术使得相关操作更加安全、便捷。 D . 近四十年,我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的累计数量居于世界首位;近些年来,我国科技的发展吸引了大量的留学人员归国发展。
    3. (3)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我国科技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主要原因。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春到齐鲁

    余光中

    ①清明节前一星期,我乘坐的飞机降落在济南的遥墙机场。邀请我去齐鲁访问的虽然是山东大学,真正远去郊外欢迎的,没有料到,却是整个春天。从机场进城,三十公里的高速公路上,车辆稀少,但两侧的柳树绿荫不断,料峭的晴冷天气,千树新绿排成整齐的春之仪队,牵着连绵的青帐翠屏,那样盛况的阵仗,将我欢迎。

    ②从城之东北进入山东大学的新校区,外事处的佟光武处长和刘永波副处长把我安顿在专家楼,就将我留给了济南的春天。一千年前,济南的才女李清照说:“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我在山东十天,尽管春寒风劲,欺定我这南人,却是一天暖过一天,晴得十分豪爽。愈到后来,益发明媚,虽然说不上春深似海,却几乎花香如潮了。不,如潮也还没有,至少可以说沦纹回漾。

    ③专家楼外,有几树梨花,皓白似雪,却用淡绿的叶子衬托,分外显得素雅,那条巷子也就叫梨花路。偌大的山大校园虽然还只是初春,却已经众芳争妍,令惊艳的行人应接不暇了。桃花夭夭,冶艳如点点绛唇。樱花串串,富丽得不留余地给丛叶。海棠树高花繁,淡红的风姿端庄而健美,简直是硕人其颀。

    ④但令我一见就倾心,叹为群艳之尤的,是丁香。这名字太美了,美得清纯而又动听,令人生起爱情的联想,“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李璟的名句谁读了能忘记呢?丁香与豆蔻同为桃金娘家的娇女,东印度群岛中的马鲁古群岛,即因盛产这两种名媛,而有“香料群岛”的美称。早在战国末期,中国的大臣上朝,就已用丁香解秽。干燥的花蕾可提炼丁香油做香料,也可以入药,有暖胃消胀之功。此花属聚伞花序,花开四瓣,辐射成长椭圆形,淡绿的叶子垂着心形,盛开时花多于叶,簇簇的繁花压低了细枝,便成串垂在梢头,简直要亲人,依人。你怎能不停下步来,去亲她,宠她,嗅她,逗她。

    ⑤后来我写了《丁香》一诗,便有“叶掩芳心,花垂寂寞”之句,不但写实,也借以怀念李清照,中国最美丽的寂寞芳心。

    ⑥初春的济南,到处盛开着丁香,简直要害人患上轻度的花魇、花癫,整天眼贪鼻馋,坐立不安。山大校园里的丁香就有乳白、浅绯、淡紫三种,好像春天是各色佳丽约好了一齐来开游园会,你不知该对谁笑才好。

    ⑦同为地灵所育,灼灼群芳只争妍一季,堂堂松柏却支撑着千古。从济南的千佛山到灵岩寺,从岱庙到孔庙与孟庙,守护着圣贤典范、英雄侠骨的,正是这一排排一队队肃静而魁梧的金刚。荫翳的树影萧森,轻掩着屋脊斜倾的粼粼密瓦,或是钩心斗角的犄望屋檐,再往下去,覆盖在横匾与楹联上,或是土红粉白的墙头,或是字迹漶漫的石碑。若是树顶有鸦鹭之类来栖,则磔磔怪号声中更添寒禽古木的沧桑。

    ⑧鲁中寺庙里巍巍矗立的,多半是柏,本地人把它念成“北”。那十天我至少观叹过上千株古柏,其风骨道貌却令人引颈久仰,一仰难尽。那气象,岂是摄影机小气的格局所能包罗?从千佛山到灵岩寺,从孟庙到孔林,那成千上万的木中长老,柏中华胄,哪一树不是历经风霜,饱阅世变,把沧桑的记忆那么露骨地深刻在糙皮上面?朝代为古柏文身,从蟠根到盖顶,顺着挺峻高昂的巨干,一直削上天去,像是凿得太痛,苍老而坚毅的霜皮竟都按着反时钟的方向朝上面拧扭,回旋成趣。

    ⑨岱庙里有五株汉柏,传说是当年汉武帝来泰山封禅,亲自手栽。耿耿汉魂,历劫犹健,但毕竟是两千多岁了,槎桠的枝柯早已炭化,霜皮大都剥落,只靠残余的片段向古根汲水,去喂顶上虬蟠的苍青。问他们建元的往事,问张骞和苏武几时才回国,古木穆穆,只鸦啼数声便支吾了过去。泰山上的五大夫松,相传是因秦始皇在树下避雨而受爵,虽然更老,却不如汉柏长寿,早在明朝就被山洪冲走,到康熙年间才加补植,现在也只剩下两株。

    ⑩古来松柏并称,而体态不同。大致而言,柏树挺拔矗立,松树夭矫回旋。譬之书法,柏姿庄重如篆隶,松态奔放如草书。泰山上颇有一些奇松,透石穿罅,崩迸而出,顽根宛如牙根,紧咬着岌岌的绝壁,翠针丛丛簇簇,密鳞与浓鬣蔽空,黛柯则槎桠轮困,能屈能伸,那淋漓恣肆的气象,简直是狂草了。

    ⑪杜甫的《古柏行》说古树“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不过是修辞的夸张。就算加州海边的巨杉,俗称红木者,最高海拔的也不过三百六七十英尺。加州海边的怪松,天长地久,被太平洋的烈风吹成盘曲百折的体态,可称“风雕”,而以奇石累累为其供展的回廊,神奇也不下于泰山之松,只可惜奇石怪松独缺名士品题,总觉得有景无句,不免寂寞。所以山水再美,也需要人文来发挥,需要传说来画龙点睛,才算有情。

    (有删改)

    1. (1)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的题目“春到齐鲁”,既指春回齐鲁大地,又指作者在春天时节来到济南,一语双关,意味深长。 B . 在作者的眼中,济南的春天具有人的灵性和情怀,她敞开胸怀,满腔热情地欢迎远走他乡的游子的归来。 C . 文章说“花香如潮”,又说“如潮也还没有”,准确地写出了济南的春天变化多端、难以捉摸的特点。 D . 文中称济南古柏为“柏中华胄”,将其比作华夏后裔,借以表达对历经沧桑而坚毅不屈的民族精神的赞颂。
    2. (2) 作者为什么对丁香“一见就倾心,叹为群艳之尤”?请简要分析。
    3. (3) 文章末尾说:“山水再美,也需要人文来发挥,需要传说来画龙点睛,才算有情。”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四、文言文阅读
  •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乎?”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有九年,余在岐下,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

    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与!

    1. (1) 下列用/给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B . 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C . 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D . 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
    2. (2) 下列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开创了中国诗歌的优秀传统,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并且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创作手法的先河。 B .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癸丑,古人常用天干十个字和地支十二个字循环相配来表示年月日的次序,这里是指永和九年,按照干支纪年的规律,永和七年应该是辛亥年。 C .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同是“唐宋八大家”成员(另有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词开豪放一派,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D . 赋:一种文体,始于战国,盛行于汉,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形式比较自由。记:古代一种散文体裁,可叙事、写景、状物,抒发情怀抱负,阐述某些观点,往往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方山子是光州、黄州一带的隐士。他住茅屋,吃素食,不与社会各界来往。他放弃坐车骑马,毁坏书生衣帽,徒步来往于山里,没有人认识他。 B . 我因贬官居住在黄州,有一次经过岐亭时,正巧碰见了方山子。他请我住到采家去。他的家里已是四壁萧条。 C . 方山子年轻的时候,曾是个嗜酒弄剑,挥金如土的游侠之士。十年还是九年前,作者在岐下,见到方山子带着两名骑马随从,身藏两箭,在西山游猎。 D . 方山子出身于世代功勋之家,按例应有官做,而且可以高官荣名,他却偏要来到穷僻的山沟里,做出舍弃富贵,甘守清贫的选择对于通俗意义上的人已经不容易,而能在清贫中活得怡然自乐,活得洒脱满足则更加难能可贵。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②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傥见之与?

五、古代诗歌阅读
  • 5.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采莲曲

    李白

    若耶溪边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

    日照新妆水底明,风飘香袂空中举。

    岸上谁家游冶郎,三三五五映垂杨。

    紫骝嘶入落花去,见此踟蹰空断肠。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一、二写溪边采莲女隔着荷花谈笑风生,给人似有似无的朦胧之美。 B . 三、四句勾勒出一幅人花相映清新明丽的采莲图,节奏轻快,活泼自然。 C . 五、六句写采莲女的欢声笑语吸引了岸上的风流少年,他们借着垂杨暗中窥视。 D . 七、八句写采莲女采莲之后返回,她们骑着紫骝,马儿嘶鸣着,令人断肠。
    2. (2) 诗界评价本诗“弥补了六朝以来采莲女形象的苍白与虚饰”,请简要分析诗人是如何塑造采莲女形象的。
六、情景默写
  • 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诗经·氓》中女子对爱情态度专一,男子对爱情却怀二心。这种鲜明的对比在文中集中体现的语句是:
    2. (2) 《赤壁赋》中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叹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句子是:
    3. (3) 《归园田居》一文中诗人运用比喻、对偶的手法,表达渴望摆脱束缚,对田园生活的眷恋和向往的诗句是
七、选择题组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在许多人心目中,身为甲骨文的故乡,安阳是中国汉字      的家。1899年,国子监祭酒王懿荣在古董商售卖的骨头上,发现了一种神秘符号,这就是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今天的人们,对这段故事早已耳熟能详,(   )。“三千年而一泄其密”,甲骨学奠基者罗振玉这样评价甲骨文的横空出世。在甲骨文出土之前,商朝是否存在属于     的千古之谜。中国从哪里来,中国历史的可信开端究竟在何处?这一事关文明起源和民族认同的课题,因甲骨文的丰富记载而曙光初现。战争的胜利、奴隶的逃跑、国王的梦境、流星雨的爆发……甲骨文      了一个鲜活的商代世界。

    不仅甲骨文是可以“证经补史”的物质文化遗存,也是共同的中华民族文化记忆。从甲骨文至今,一脉相承的汉字使中华文明传承没有中断,而中华文明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又使汉字更加富有生命力。今天,在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大地上,无论方言口音、生活习俗如何迥异,通过共同的文字,人们可以毫无       地沟通思想、交流情感,这看似平常的一幕,背后是汉字这块 积淀数千年的文化基石。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名副其实  悬而未决  复活  限制 B . 名副其实  疑云重重  还原  障碍 C . 当之无愧  悬而未决  还原  障碍 D . 当之无愧  疑云重重  复活  限制
    2. (2)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但一片甲骨何以震惊天下,从寥寥几句叙述中是很难体会到的 B . 却很难从寥寥几句叙述中体会到,一片甲骨如何震惊天下 C . 却很难体会得到,寥寥的几句讲述何以能让一片甲骨震惊天下 D . 但寥寥几句,却讲述了这一片甲骨如何能震惊天下的故事
    3.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甲骨文不仅是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也是可以“证经补史”的物质文化遗存。 B . 甲骨文因为是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记忆,而成为了可以“证经补史”的物质文化。 C . 甲骨文因为是可以“证经补史”的物质文化,从而成为了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 D . 甲骨文不仅是可以“证经补史”的物质文化遗存,也是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记忆。
八、语言表达
  • 8. 观察下面漫画,然后按要求回答后面问题。

    请用简洁的语言描述这幅漫画的内容,并概括其寓意。

  • 9. 请仿照下面句子的修辞和句式,围绕“命运”和“我们”另写一段话。

    命运如一支划船的木桨,我们是一条远航的小船。没有船桨的挥动,船只能原地不动;没有命运的汹涌,人生只会停滞不前。

九、命题作文
  • 10. 阅读以下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请以“春风拂面情意浓”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