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西来宾市合山市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第四次...

更新时间:2021-07-11 浏览次数:93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卷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 1. “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这则材料说明开凿大运河最主要的影响是( )
    A . 兴修水利促进农业生产发展 B . 激化社会矛盾导致隋朝灭亡 C . 促进了南北交流和经济发展 D . 奠定了唐朝盛世局面的基础
  • 2. 2020年的全国两会上,“人民”“人民至上”这些词都是高频词,让我们感受到了政府领导人浓浓的人民情怀。古代帝王唐太宗把君主和百姓的关系比喻成舟与水的关系,为此他采取的与之直接相关的措施是( )
    A . 完善三省六部制 B . 增加科举考试科目 C . 广纳贤才,知人善任 D . 减轻人民劳役负担
  • 3. 唐朝是中国古代繁荣与开放的朝代。下列能体现唐朝这一社会气象特点的现象是( )
    A . 城市生活繁荣,有娱乐场所瓦舍 B . 人们使用“交子购买商品 C . 加强了对边疆游牧民族的管理 D . 有很多外国人来到长安经商
  • 4. 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了蔬菜种子、茶叶、丝绸、工艺品、工匠以及佛经、医药、历法、科学技术等方面的书籍。据此,我们可以推断出:文成公主入藏( )
    A . 加强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B . 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C . 加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D . 促使吐蕃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
  • 5. 毛主席曾经说过:“唐明皇(唐玄宗)不会做皇帝,前半辈会做,后半辈不会做。”毛主席说唐明皇“后半辈不会做”的理由是因为唐明皇统治后期爆发了( )
    A . 安史之乱 B . 黄巢起义 C . 五代十国 D . 宦官专权
  • 6. 下列关于宋朝文武意识的表述,错误的是( )
    A . 文官担任要职,甚至主持军务 B . 压抑武将,轻视武备乃至军队 C . 杜绝了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 D . 造就了宋朝文教昌盛的文治局面
  • 7. 如图是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制作的卡片。下列选项中最合适的主题是( )

    A . 唐宋高度繁荣的经济 B . 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C . 唐宋领先世界的科技 D . 北方汉人南迁的影响
  • 8. “史学两司马”之一的北宋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主持编写了一部旨在“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的历史巨著。这部巨著是( )
    A . 《史记》 B . 《汉书》 C . 《资治通鉴》 D . 《春秋》
  • 9. 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为了对辽阔的疆域进行有效的治理,元朝统治者根据各地区的情况,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其中就设置了中国历史上首次负责管辖台湾地区的行政机构( )
    A . 澎湖巡检司 B . 台湾府 C . 宣政院 D . 北庭都元帅府
  • 10. “155 世纪初,一位航海家七次远洋航海,留下千古佳话……这件开拓事业之所以名垂青史,是因为它依靠的不是坚船和利炮,而是宝船和友谊。”习总书记这段话中提到的航海家是( )
    A . 张骞 B . 鉴真 C . 郑和 D . 戚继光
  • 11. 2020年6月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的《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充分肯定了中医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救治中的重要作用。明代杰出的医药学家李时珍在中医药领域做出的杰出贡献是编写了( )
    A . 《神农本草经》 B . 《天工开物》 C . 《伤寒杂病论》 D . 《本草纲目》
  • 12. 清朝前期,江宁著名的机户李扁担、李东阳等,都各自拥有织机五六百张;佛山镇经营棉织业,织工超过50000人。下列各项中对材料解读最准确的一项是( )
    A . 当时的人喜欢集中生产 B . 当时已出现较成熟的手工工场 C . 清朝前期实行重工重商政策 D . 农业的发展促进了手工业的兴盛
  • 13. “军机处一日日程: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这实质上反映了( )
    A . 工作日程完善 B . 军机处掌握大权 C . 君权的强化 D . 军国大事的重要
  • 14. (2017七下·大同期末) 康乾盛世后不久,一方面“无业游民,数百万计居于川楚深山老林”,另一方面“地主田虽买,无人为耕”这段话反映了(    )

    A . 人口剧增 B . 耕地面积增加 C . 土地兼并恶性发展 D . 重农抑商
  • 15. 某班同学以“探索中国传统节日”为题,搜集了一些资料并按照资料来源进行了分类,其中,最为可靠的一类资料是( )
    A . 正史文献资料 B . 口述资料 C . 网络资料 D . 影视资料
二、材料解析题(每题10分,共30分)
  • 16. 隋唐和两宋时期,我国经济、社会高度发展,并呈现出一些新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唐宋经济发展的比较

    类别

    唐朝

    宋朝

    农业

    唐朝见于记载的重要水利工程总计一百六十多项,著名的有安徽镜湖、山东窦公渠、山西文水、河北三河、四川彭山、湖南武陵等。

    宋朝时,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农业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手工业

    唐朝的陶瓷器生产水平很高,代表是邢窑(今河北邢台)的白瓷,越窑(今浙江余姚)的青瓷。

    江西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中心。

    商业贸易

    长安、洛阳、苏州、扬州、成都、广州等都是一定地域内的商业中心。

    四川地区出现了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根据中国历史七年级下 册教材、百度百科整理

    材料三:在中国古代城市发展史上,宋代无疑是引人注目的转折期,其突出表现之一是城市发展日益突破原有政治和军事性质的限制,经济和社会功能显著增强……其次,在这一时期,都市化进程加速,城镇数量大幅度增加……第三,以草市--镇市--区域经济中心为三级构成的地方性市场开始形成。——摘编自厉文君 《宋代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转型考略》

    1. (1)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图一、图二两种生产工具的名称。
    2. (2)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怎样的发展趋势?
    3. (3) 根据材料三,概括宋代城市发展的表现。
    4. (4) 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促进我国古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因素。
  • 17. “大一统”观念决定着中华民族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重要体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直到隋唐时期,统治者们才摸索出一套防止富室贵族垄断权力的官僚制度……由于科举成为步入仕途、求取富贵的最主要手段,有志从政者就必须接受同样的经书、文学教育,从而使全国在思想文化上也形成大一统的局面。——摘自[美国]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材料二:贞观王朝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开放王朝,外国人入境和中国人出境并没有太严格的限制,既不担心中国人出去后忘本忘祖,也不担心外国人进来后喧宾夺主。仅这一点就说明贞观王朝的高度自信,深信自己的国家是世界上最文明富强的土地,不担心外来文化把自己淹没。贞观王朝的国民素质是如此之高,对外国侨民既不歧视也不逢迎,既不盲目排外也不“拿来主义”,一副不卑不亢的大国民气度和王者风范。

    ——高峰《唐太宗的治世之道》

    材料三:如图是10世纪到14世纪中期的中国历史纪年表

    材料四:就中国内部而言,清朝把封建社会推进到最后一个发展高峰,即史称康雍乾盛世。它开疆拓土,破天荒撤长城之限,实现了自秦以来所不曾有过的“大一统”,真正建立了空前规模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全面奠定了现代中国的基础。

    ——摘自李治亭《南明史辨——评<南明史>》

    请回答:

    1. (1) 材料一中的“一套防止富室贵族垄断权力的官僚制度”指什么?根据材料一,概括推行这一制度产生的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贞观王朝国民素质高"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贞观王朝高度自信”的原因。
    3. (3)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图中①和②分别指哪一政权?概括这一时期在政治上的发展趋势。
    4. (4) 根据材料四,指出哪一朝代“全面奠定了现代中国的基础"?该朝代为“建立空前规模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台湾采取了什么措施?
    5. (5)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大一统观念对我国历史发展的积极作用。
  • 18. 民族问题关系到一个国家的长治久安。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民族问题自古以来便是治国理政的大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隋唐以前,历朝历代的中原汉族统治者基本都把周边的民族地区视之为蛮夷之地,把生活在周边的民族地区的人民称之为蛮夷……但到了隋唐时期,尤其是从唐太宗开始,民族思想就有了很大的转变,开放、兼容并蓄成为这一时期的特点。

    ——摘自程陈《唐宋两朝民族关系的比较》

    材料二:辽宋之间的和好关系延续了近120年……宋辽榷场贸易亦随南北通好而发展……宋方输出的商品有香、药、茶、瓷器、漆器、缯帛、麻布、犀角、象牙、南珠、苏木、铜、锡以及特许出口的糯和九经书疏等,辽方输出的商品有盐、布、羊、马驼、北珠、玉器等。

    ——摘自田相林《古代少数民族与汉族长期和好的范例》

    材料三:他采用儒家经典《易经》中“大哉乾元”之意,建国号为“元“……在元朝统一的政治、经济条件下,各民族的联系空前加强,蒙元时期边疆少数民族大量迁居到中原地区,中原也有大量汉人进入边疆民族地区,各民族之间长期杂居通婚,加速了民族交融。

    ——摘编自孙红梅《元朝的“天下一家”思想及其政治文化一统》

    材料四:清朝政府在处理民族事务方面的基本政策可以概括为:“区别对待,因俗而治”, 特别是在政治统治政策、行政管理政策、民族宗教政策等方面。这是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在行政制度、风俗习惯、社会组织和宗教信仰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的产物。

    ——摘自余梓东《论清朝的民族政策》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隋唐时期中原王朝统治者民族思想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方和西北各族首领对唐太宗的尊称是什么?另外列举一例唐朝民族关系和睦的史实。
    2. (2) 材料二中“辽宋之间的和好关系延续了近120年”与哪一历史事件直接相关?根据材料二,概括这一事件产生的积极影响。
    3. (3)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的“他”是谁?根据材料三,概括元朝在民族关系发展方面取得的成就。
    4. (4) 根据材料四,指出清朝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1771年哪一首领带领土尔扈特部返回新疆,得到清政府妥善安置?
    5. (5) 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当前我国应如何践行习近平主席提出的“要精心做好民族工作”。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