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上海市黄浦区2020-2021学年六年级下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更新时间:2024-07-13 浏览次数:140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
二、句子默写
    1. (1) 春城无处不飞花,。         (韩翃《寒食》)
    2. (2) ,札札弄机杼。     (《迢迢牵牛星》)
    3. (3) 大漠沙如雪,。          (李贺《马诗》)
    4. (4) ,不知秋思落谁家。       (王建《十五夜望月》)
    5. (5) 《石灰吟》中表明作者要坚守高洁情操的诗句是“。”
三、诗歌鉴赏
  • 4. (2021六下·黄浦期中) 诗歌鉴赏

    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1. (1) “任尔东西南北风”中“任”的意思是
    2. (2) 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句用“咬定”二字,把岩竹拟人化,以传达出它的神韵。 B . “千磨万击”写磨难之甚,“东西南北”写困苦无处不有,凸显了竹遭受的打击之大。 C . 诗歌表面上写竹,其实是写人,写作者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傲风骨。 D . 全诗着力表现了竹子的坚劲,是一首赞美了岩竹的咏物诗。
四、课内阅读
  • 5. (2021六下·黄浦期中) 课内阅读

    学弈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1. (1) 本文选自《》,作者是时期的思想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
    2. (2)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3. (3) 通过学弈这件小事,作者阐明了的道理。
五、课外阅读
  • 6. (2021六下·黄浦期中) 课外阅读

    啖菱

    北人(北方人)生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注释)①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 ②坐:因为。

    1.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席上

      曰:“啖菱须去壳。”

    2. (2) 将划线句翻译成现代文。

      并壳者,欲以清热也。

    3. (3) 从这则故事中,你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六、现代文阅读
  • 7. (2021六下·黄浦期中)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为什么巧合无处不在

    ①在一些人眼中,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个充满巧合的神奇地方。比如:某些数字或日期跟自己特别“有缘”,根本不认识的人之间竟然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那么,这些令人惊叹的巧合真是“冥冥中自有天意”的奇遇吗?

    ②在心理学家看来,巧合只是一种共时性事件。共时性事件是指彼此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的事件。我们知道,一件事的发生通常是有前因后果的,即事件之间存在某种因果关系。而共时性事件的关系是非因果性的,其决定性因素是个人的主观经验。在这种非因果性原则的影响下,所有人、所有事都能被关联在一起。

    ③巧合无处不在的原因,是与人类特有的信息处理机制相关的。有人认为,鲨鱼皮肤上具有一种特别的结构,可以探测细微的电磁变化以帮助鲨鱼追踪猎物。很可能人类身上也有类似的机制,共时性事件发生时,相关信息形成一张无形的网络,一些人传递出的信息被另一些人加工处理后,就会形成特定的情感和行为,我们因此觉chá到巧合的存在。

    ④人类特有的信息处理机制与人脑处理信息的特点密切相关。人类的大脑对于规律和秩序有一种本能的渴求,总是试图从一团乱麻中理出头绪来。一项研究显示,巧合的发生是人脑探索现实现象因果关系的必然结果。这种探索机制的存在使我们能更好地学习与适应环境。同时,心理学家发现,人们习惯于从各类事件中提取具有相似性和规律性的东西,这些都是能帮助我们更好地探索外部世界的宝贵信息。

    ⑤巧合无处不在的原因,是人们常常赋予事物特别的意义。尤其是当它能起到安慰或解释的作用时。因此,当“不寻常”的事物出现时,有些人会认定其必然蕴含深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巧合只存在于那些善于捕捉它们的大脑里。

    ⑥统计学家指出,许多看上去极不可能的事情其实是普遍发生的。一个经典的例子是:如果一个房间中有23人,那么有两人的生日在同一天的可能性会超过50%。有人将此视为无法解释的巧合,但从统计学的角度看,巧合的本质是概率,它们是随机发生的,没有任何特别意义,而且它们总是在发生,因此不足为奇。无论你将其赋予何种意义都纯属“自作多情”。

    ⑦一项研究专门收集了各种传得神乎其神的巧合性事件。经过对5000余件此类事件的数据分析,研究人员发现,有28%的案例都与日期或是数字有关。数字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是最容易触发巧合感的事物,尤其是那些对我们有特殊意义的数字,比如亲朋好友的生日、某个纪念日、一些谐音数字等。

    ⑧巧合无处不在的原因,是人们处于极度悲伤、愤慨或焦虑的情绪中。生活中有几类人对巧合更为敏感,比如相信神秘力量的人、容易将外部世界的信息关联到自己身上的人、热衷于追寻意义的人、试图从蛛丝马迹中寻求慰藉的人等。

    ⑨总之,对巧合的敏感度是因人而异的,也是可以后天培养的。留心观察,用科学的思想诠释“冥冥中自有天意”的奇遇,对生活的认识将会变得更加理性,更加积极。

    1. (1) 填写正确的汉字:觉chá
    2. (2) 选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是
    3. (3) 选文第②段中加点词语“通常”为什么不能删去?

      我们知道,一件事的发生通常是有前因后果的,即事件之间存在某种因果关系。

    4. (4) 选文第⑥段画线句子运用了的说明方法,作用是
    5. (5) 阅读选文,相信你对于生活中的巧合有了新的认识,探究下列两个个生活现象,请根据本文 , 分析他们产生这种结论的原因

      ①小李第一次主持商业谈判,内心的焦虑让他坐卧不安,清晨看见一只喜鹊,他特别高兴,谈判也取得了成功。

      这是因为

      ②赵雷最近买了一辆汽车,他发现马路上有很多相同品牌和型号的汽车,原来自己生活的地方里有这么多品味相同的伙伴。

      这是因为

  • 8. (2021六下·黄浦期中)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 那天,请小阿姨将终日风吹日晒下的自行车,搬上我室外的楼道。当她把自行车推进电梯时,一位太太说:“什么破车,值得这么娇贵!楼下那么多名贵的车,还没往楼上撤呢。”

    ② 我虽买不起汽车,一辆名贵的自行车却还买得起,可天下有哪辆自行车,甚至名贵的自行车,能与我这辆相比?这的确是一辆洗尽铅华的旧车,且车座开裂(却是尚好的牛皮)、多处生锈,但因为一直注意保养。所以它离“破还远,甚至还中看,特别还中骑,至今骑起来依然杂音全无,非常轻捷,腿上一点儿不感吃力。

    ③ 这辆自行车购于一九五七年,本是我无力买车的年代。要不是母亲见我以步代车上班的辛苦,克扣家庭开销多年,还真买不起它。可以说这辆车是母亲给我买的,她才是这辆车真正的主人。

    ④ 那时我连五分钱的车钱也舍不得花,好在机关不远,常常步行到机关,穿着由母亲一针针、一线线缝制的布鞋,鞋底上钉看经得起千锤百炼、长途跋涉的胶掌儿,直到母亲有一天对我说“我纳不动鞋底,也绱不动鞋了”的时候为止,我才改穿塑料底鞋。

    ⑤ 母亲去世后,我在她的百纳包里发现一双她虽纳好,却没有绱的棉鞋底。但在她去世后的那段时间里,天昏地暗,等我稍稍清醒,想让人带我做双鞋面绱上,再穿一双母亲给我做的鞋时。却找不见那双鞋底了,连母亲的那个百纳包也找不到了。难道让小阿姨帯走了?我怎么想也想不起来,可我仍然希望有一天,它又忽然出现在眼前。

    ⑥ 想当年,我将这辆凤凰二八、黑色全链套女车的车座,拔得高高的,两条长腿蹬在上面的情景,是何等满足、风光。苏州街还没有通公共汽车的时候,它就是每个周末我载女儿返校的二等车。它还驮过中了“状元”的女儿入住大学时的行李,后来又成为她的策骑。而今她已远隔重洋,改驾汽车。黄鹤渺然去,空留旧时骑。

    ⑦ 转眼十八年过去,世事苍茫,物是人非。我现在还需要骑自行车吗?公事有机关派车,私事可以 “打的”,可我仍然保存着一些别人看来一钱不值的旧物:妈穿过的衣服,用过的家具、茶杯、眼镜,写过字的纸条,看过的书……特别是她亲手熨过、还没来得及穿的几件衣服,我一直原样挂在衣橱里,每每打开衣树,一件件抚摸起来的时候,还能真切地感应到妈妈的信息。

    ⑧ 还有两个记事用的旧杂记本,翻到一九九零年十月十六日,可以看到:领母亲工资。

    ⑨ 十月十七日可以看到:母亲看牙。说的是那天我应该带母亲去试她新镶的牙。我清楚地记得那天的情景:妈穿着什么样的衣服,怎样坐在牙科大夫的椅子上,我又是怎样小心翼翼地将她那副旧牙包进干净的手帕,免得弄脏了它。

    ⑩ 一九九一年二月二十六日那一页上写看:下午1: 30,姥姥CT。

    ⑪  又在某页可以看到:301,博爱康复中心(永定门外)。这是准备给妈做核磁共振的两家医院。

    ⑫ 密普素瘤,伽马射线,天坛医浣,下面是几个大夫的名字,这里装着我和命运争夺母亲的最后日子。

    ⑬ 某一页上又写着:北京铁路分局,丰台铁路中心医院,神经科主任马士程,3251127, 100071,铁路总医院外四区,周东,3244047,这已经是妈的后事了。

    ⑭ 看看这些破碎的、让我不忍释手的文字,谁还能像母亲那样,让我魂牵梦萦?

    ⑮ 今年出访新加坡、马来西亚前,忘记向小阿姨交待好好保养这辆自行车。小阿姨家境比较富裕,时常丢弃我家中的旧物,这样老的一辆自行车自然不在她眼里。出国两个多月期间,它使一直被丢在车棚里,这一来,所有镀镍部位,都被雨水弄得锈迹斑斑,看上去真像一辆名副其实的破车了,让我心疼不已。可我怎能怪她?只能客气地暗示:“去年你骑它的时候。还没生一点锈呢,是不是?”

    ⑯ 经此一挫,我明白了,不会说“不”,是不行的;不好意思“要求”,也是不行的。修炼到会说“不”, 只能算是修炼了一半,一定要修炼到好意思“要求”才行。于是我让小阿姨买来润滑油,将自行车身仔细擦了一遍,并从楼下车棚搬至我的楼道。今天更对她说:“我们家保留一些破旧的东西你不要奇怪,也不要随便乱扔,我既然保留它们,一定有我的道理。”

    1. (1) 请为本文选择一个最合适的标题:(       )
      A . 母亲 B . 一件小事 C . 那辆自行车 D . 我和小阿姨
    2. (2) 第⑦段画线句通过描写,表现出了
    3. (3) 文中插入了“旧杂记本”的内容有什么好处?
    4. (4) 第⑮段画线句的言外之意是什么?从中读出“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5. (5) 如果你是文中的保姆(小阿姨),对文中的“我”提出的保留家中旧物的要求,你会说些什么?请写一张留言条,不少于20字。
七、作文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