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湛江市霞山职业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

更新时间:2024-07-13 浏览次数:176 类型:期中考试
一、基础
  • 1. (2020七上·湛江期中) 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 (1) 《钱塘湖春行》中描写莺歌燕舞景象的诗句是: , 。
    2. (2) 当别人误解了自己,从《论语十则》中我们知道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 。 
    3. (3) 王湾站在北固山下,看到大雁飞过,不禁吟道: , 。(《次北固山下》) 
    4. (4)  ,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 
    5. (5) 李白将自己对朋友的思念托付明月,带给远方寂寞的朋友的诗句是: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 2. (2020七上·湛江期中) 根据注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①那méng发的叶子,简直就像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

    ②呼吸变得chàng快,空气里像有无数芳甜的果子,在诱惑着鼻子和嘴唇。

    ③但在南国,雨仍然偶尔造fǎng大地,但它变得更吝sè了。

    ④而近处池qí里的油菜,经这冬雨一洗,甚至忘记了严冬。

  • 3.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他不住帐篷 , 而是住在一座结实的石房子里。 B . 他停了下来,用铁棍在地上戮了一个坑。 C . 战争结束了,我只得到一笔微簿酬劳 D . 农场边上,枫树林里,流淌着源源不断的泉水,浇灌着长在周围的鲜嫩薄菏
  • 4. (2023七下·丰顺开学考) 对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宽带网不仅能浏览信息,还可以提供网上视频点播和远程教育等智能化、个性化。(在句末添加“的服务”) B . 上网到底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这个问题在同学们中间广泛引起了讨论。(“广泛”调到“讨论”前面) C . 到了退休年龄的他,精力和身体都还很健壮。(将“健壮”改为“充沛”) D . 一个人能取得卓越的成就,并不在于他就读的学校是重点还是普通,而在于他是否具备成功的特质。(在“一个人能”后面加“否”)
  • 5. (2020七上·湛江期中) 阅读下面的材料,并用一句话概括材料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字。

        (央视网消息)广东省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音乐会12月16日在星海音乐厅举行。来自内地和港澳地区的艺术家们演绎了《美丽大湾区》、《澳门一九九七》、《七子之歌》等经典曲目,用歌声共同祝福澳门明天更美好。

二、阅读
  • 6. (2020七上·湛江期中)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夫君子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则不能励精,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乙】

        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 , 弃疑滞。,使庶几 , 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 , 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

    (诸葛亮《诫外甥书》)

    【注】①疑滞:犹豫不定。②庶几之志:接近或近似于先贤的志向。③揭然:显明的样子。④恻然:恳切的样子。⑤细碎:琐碎的杂念。⑥嫌吝:怨恨耻辱。⑦淹留:德才不显于世。⑧济:成功。⑨窜伏:逃避,藏匿。⑩下流:地位低微。

    1. (1)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 则不能励精(懈怠) B . 意与日(消失) C . 躁则不能治性(危险) D . 广咨问(广泛)
    2. (2) 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②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

    3. (3) 下列对两篇文章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说明了“淡泊”“宁静”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基本要求,强调它们是与人的志向相关的。 B .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从反面说明了“淡泊”“宁静”的重要性。 C . ”徒碌碌滞于俗”的原因是没有远大志向,同时也没有珍惜时间。 D . “学须静也”的“学”已经不是一般的学习,而含有修养自己的人格和品德的意思;“静”也不只是单纯的宁静,而含有淡泊名利的意味。
  • 7. (2020七上·湛江期中)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犀怪

        余乡延溪有石犀牛,其来頗久。近岁居民艺麦,被邻夜食几尽。牛主惧其讼己,乃故言曰:“早见收儿,吉石犀牛汗如喘,又口有余青。(A)食邻麦者,殆是乎?”众皆信然,谓石犀岁久成怪。于是艺麦家持石往,断犀足,不复疑邻牛云。嗟夫,邻牛食麦,石犀受击。石犀之形,以一击坏,而名亦以众口神。凡事何可不揆诸理?

    【注释】①延溪:地名,在湖南桃源东。②艺:种植。

    【乙】塔顶鱼

        姑苏郡城西有瑞光寺,寺有塔高数十丈。余官长渊时,有人传塔顶空处,旧置缸一口,忽有鲤鱼长尺许,皆谓神奇。乃门役林球测曰:“(B)此无奇,鹳所遗也。”盖鹳巢塔顶,蓄活鱼巢中饲雏,适塔顶岁久而穿,每下雨水渗缸内鹳所衔小鱼偶堕其中鹳不能复取遂长大乃尔。已而视之,果然。然则事有若异而实出理之常者,此类是已。

    (以上均选自明朝江盈科《雪涛小说》)

    1. (1) 下列划线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 . 近岁居民艺麦(年) B . 艺麦家持石往(拿) C . 余官长渊时(官员) D . 适塔顶岁久而穿(正好,刚巧)
    2. (2) 用“ / ”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3处)

      每 下 雨 水 渗 缸 内 鹳 所 衔 小 鱼 偶 堕 其 中 鹳 不 能 复 取 遂 长 大 乃 尔。

    3. (3) 文中画横线A,B两句你读懂了吗?请选择其中一句用现代汉语写出它的意思。   
  • 8. (2020七上·湛江期中)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钱伟长:不平凡的求学生涯

        ①1931年9月,清华大学招入了一批新学生,其中有一个瘦小的戴眼镜的无锡人。这位新生作文和历史拿了满分,理科却几乎是零分,他就是后来成为中国近代力学之父的钱伟长。清华当年招生的作文题目是《梦游清华园》,钱伟长写了一篇四百五十字的赋,出题目的老师想改改不了,只能给了满分。历史考题更奇怪,要求写出二十四史的作者、注者和卷数,许多考生望“题”兴叹,而钱伟长却答得分毫不差。钱伟长的文科好,一点也不奇怪。他的父亲和祖父都是教书先生,四叔是著名的文科学者钱穆。他中学的文史老师,则是语文学家吕叔湘。钱伟长自小看古书长大,十岁的时候就可以把《三国演义》倒背如流。可是,19岁的钱伟长在数理上一塌糊涂,物理只考了5分,数学、化学共考了20分,英文因没学过是0分。

        ②但正是这样一个在文史上极具天赋、数理上极度“瘸腿”的学生,却在一夜之间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弃文从理。这个决定缘于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听到了这个消息后,钱伟长拍案而起,他说:我不读历史系了,我要学造飞机大炮。他决定转学物理以振兴中国的军力。于是钱伟长几次跑去找物理系主任吴有训,吴先生被这位青年的爱国热情打动了,答应他试读一年。为了能尽早赶上课程,钱伟长来往于宿舍、教室和图书馆之间,早起晚归,极度用功。他克服了用英语听课和阅读的困难,一年后数理课程超过了70分,四年后,成了一名出类拔萃的优秀生。正如他后来常说的:“我从来不相信有什么‘天才’,而只是相信人的才能是用艰苦的劳动培植出来的。奋发才有为,勤学才有识。”

        ③1940年1月钱伟长考取中英庚款会的公费留学生,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学习。钱伟长与自己的导师辛吉教授第一次面谈时,发现两人都在研究板壳理论,于是师生俩开始共同啃这块硬骨头。的确,板壳内禀理论是一大难题,但是很有实用价值。在航空航海工程、武器装备、仪器仪表和各项工程设施中,到处可见到平板和壳体。多年来对于各种各样的板壳,各学派学者用不同的方程式来描述,钱伟长认为它们应该有内在的联系,有必要加以统一。于是他开始废寝忘食地寻求这种联系。经过半年多努力,用掉了几尺厚的草稿纸,他终于以严谨简约的张量分析为基本工具,建立了板壳的基本理论,对原有的各种论述进行分类,提炼出本质的核心内容,找到了一组统一的方程式。

        ④与此同时,辛吉教授通过另一途径得到了类似的结果。1941年,他们合写成了一再为人们称道、引用的著名论文《弹性板壳的内禀理论》。这篇论文发表于世界导弹之父冯·卡门的60岁祝寿文集。该文集的作者多数是当时世界上第一流的科学家,28岁的钱伟长,是文集作者中最年轻的学者、唯一的中国人。爱因斯坦看后也由衷感叹,这位中国青年解决了困扰我多年的问题。此文奠定了钱伟长在美国科学界的地位。

        ⑤1942年取得博士学位后,经过辛吉教授特地推荐,钱伟长到了冯·卡门所在的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做博士后研究。由于反法西斯战争的需要,美国当时正在加紧研究火箭、导弹,精确地计算火箭导弹的弹道成了当务之急。钱伟长担起了这个重任,他经常到喷气推进研究所所在地墨西哥州的白沙基地参加火箭试验,对各种型号的导弹的弹道及空气动力学性能进行了细致地分析,写出了许多保密的内部报告,并提出了有关火箭、导弹落点的理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伦敦遭到德国导弹的袭击,英国首相邱吉尔很着急,向美国求援,问题转达到冯·卡门那里,钱伟长提出了一个对运行的导弹加以干扰迫使其射程减小的方案,立即得到采纳。因此战争中尽管伦敦东码头区遭到德国导弹破坏,市中心却安然无恙。邱吉尔在回忆录中提起此事,说美国青年人很厉害,但实际上应该说:中国青年人很厉害!

    (摘编自戴世强《钱伟长小传》)

    1. (1)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因为受到良好的家庭环境的熏陶和影响,自小是看古书长大的,又遇到吕叔湘这样的名师,所以钱伟长在清华大学入学考试中,文史成绩优异,作文和历史都拿了满分。 B . 钱伟长极度用功,克服了用英语听课和阅读的困难,打动了物理系主任吴有训,被允许试读物理系一年,最终成为一名优秀的理科毕业生。 C . 钱伟长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建立起板壳的基本理论,与导师辛吉的研究途径虽然不同,但结果相似,于是两人合写成了著名论文《弹性板壳的内禀理论》。 D . 本文用朴素平实的语言,记叙了钱伟长青年时期刻苦求学、不断钻研取得杰出成绩的过程,展现了一代科学大师的成长历程。
    2. (2) 下列项目中不属于《弹性板壳的内禀理论》一文奠定钱伟长在美国科学界的地位的原因的一项是( )            
      A . 论文攻克了当时的科学难题。板壳内禀理论是极有实用价值的科学难题,钱伟长从原有各学派学者的论述中找出各种板壳的内在联系,提炼出核心内容。 B . 论文有极高的学术价值。此文发表于导弹之父冯·卡门的祝寿文集,该文集的作者多是当时世界上第一流的科学家。 C . 论文得到爱因斯坦的肯定与赏识。爱因斯坦看过此文后由衷感叹其解决了困扰自己多年的难题。 D . 论文很有实用性,钱伟长利用论文的原理帮助整个伦敦避开了德国导弹的袭击。
    3. (3) 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为什么钱伟长能由数理上一塌糊涂逆袭成为一流的科学家? 
  • 9. (2020七上·湛江期中)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父亲的长笛

    赵文静

        小时候,每天晚饭后,父亲总喜欢拿出心爱的长笛吹奏一曲。那时,她特别爱听,笛声一响,她就用跑调的声音跟着哼歌。母亲也停下手边的活,侧耳倾听,发丝垂在脸上,格外柔美。

        夏天的傍晚,父亲有时会拿着长笛去巷口儿。邻居们说:“来来,吹一段儿!”“吹一段?”父亲似问似答,将长笛横放嘴边。清脆悠扬的笛声从父亲的嘴边漫延开来,如哗啦啦的小河流水。大人们摇头晃脑陶醉着,孩子们停止嬉闹,围在父亲身边,眼里充满了好奇与崇拜。那样的时光里,她是红人儿,孩子们羡慕极了她有一个这样将笛子吹得声声悦耳的父亲,哄着她,把好吃的分给她一份,只为了听她父亲吹笛子时可以靠近一点儿。她亦是非常的骄傲的,那时,父亲是天,是地,是她心目中的大英雄。

        她开始讨厌父亲吹长笛,是小学五年级的时候。那天晚上,她写完作业后,父亲又拿出长笛来吹。笛声刚响,她就大吼一声:“唉呀!别吹了好不好!烦死人了!”笛声戛然而止。她看也没看父亲一眼,转身跑回自己屋。

        她三年级时,父亲的工厂倒闭,两年后,左腿残疾又没技术的父亲被安排当了环卫工,负责她学校周边街区的卫生。那天,一个捣蛋鬼在班里嚷嚷:“门口那扫地的老大爷是小敏她爸!”顿时,嘘声,哄笑声连成一片。她感到无地自容,趴在桌子哭了。那一刻,她只恨父亲没出息!

        她毕竟还是个懂事的孩子,没有把这件事告诉父母。只是不再喜欢父亲吹长笛了,每次父亲一吹就被她狠狠地制止。渐渐的,家里就听不到笛声了。

        上了初中,离家远,她从不跟别人提家里的事。可事情就是这么巧,父亲工作间隙坐在环卫车旁的马路牙子上吹长笛,竟被电视台记者录进了镜头。节目播出后,恰巧被她老师看到,把这事当作励志故事讲给同学们听,班里爽直的同学对她说:“小敏,你爸好酷哇,扫大街还不忘了吹笛子!”

        她万万没想到自己极力隐藏的父亲,就这样被曝光在全班同学面前。她忍无可忍,到家就跟父亲吵:“你说你扫个垃圾,还吹什么长笛,丢人都丢到电视上去了,我都快没脸活着了!”“啪”地一声,母亲的巴掌落在她脸上:“你个没良心的,你怎么这样说你爸!要不是你,你爸……”“别跟孩子瞎说八道!”父亲喝住了母亲。“你可是听着你爸的笛声长大的呀!你小时候那么爱听,你爸干一天活儿回来,多累都吹给你听……

        父亲的沉默和母亲的训斥并没有打动她,她还是悄悄地拿走了长笛,扔在了城边的小河里。虽然那一刻她心里也有丝丝的不舍。她等着父亲爆发,然而,没有。自此,父亲再没提过长笛的事儿。

        多年以后,她有了孩子,懂得了做父母的艰辛。她对父母很好,常常给他们买吃的穿的。儿子初一那年,学校要开“感恩”主题晚会,儿子在家练唱《父亲》这首歌:“想想您的背影,我感受了坚韧;抚摸您的双手,我摸到了艰辛……我的老父亲,我最疼爱的人,人间的甘甜有十分,您只尝了三分。”儿子唱了一遍又一遍,唱得她心里一阵阵酸,一阵阵疼……

        第二天,她买了一支上好的长笛,给父亲送去。父亲先是一愣,随即欣喜地摩挲起来。她吞吞吐吐,说:“爸,对不起,当初是我扔了你那长笛。”父亲一笑:“傻丫头,我早知道是你干的。”母亲走过来,:“还是闺女疼你懂你呀!你这条腿没白断,委屈没白受啊!”“腿?没白断?”她吃惊地问。“还不是因为你三年级那年非吵着要电子琴,你爸为了挣钱给你买琴,你爸大雪天骑车给人送货,摔断了腿……”“哎!跟孩子提这些干啥!都是过去的事儿了!”父亲笑着打断母亲。转脸看她。她赶紧抹一把泪,挤出笑来,说:“来来,吹一段!”“吹一段?”父亲似问似答。将长笛横放嘴边。

        久违的笛声从父亲嘴边漫延开来,飞扬在屋子的各个角落,她跟着哼唱,母亲则满脸温柔,鬓角的白发泛着银光,格外柔美。

    1. (1) 请以长笛为线索,从女儿的角度概括父女之间发生的四件事。 
    2. (2) 请简要赏析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 

      清脆悠扬的笛声从父亲的嘴边漫延开来,如哗啦啦的小河流水。大人们摇头晃脑陶醉着,孩子们停止嬉闹,围在父亲身边,眼里充满了好奇与崇拜。

    3. (3) 请品读文中的画横线语句,联系上下文揣摩“她”和父亲的心理。 

      她赶紧抹一把泪,挤出笑来,说:“来来,吹一段!”“吹一段?”父亲似问似答。将长笛横放嘴边。

    4. (4) 试简要分析母亲这一形象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三、作文
  • 10. (2020七上·湛江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世上谁没有追求?谁没有向往?谁没有渴望得到的事情?也许有人渴望得到理解、爱护、肯定、温暖……也许有人渴望得到一本好书、一台电脑、一张邮票、一个足球……也许有人渴望一场旅游,一场表演,也许渴望得到……

    青春年少的同学们,请用心来抒写你的“渴望”吧。请以《渴望得到  ▲   》为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

    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2)自选文体,诗歌除外;(3)不得套作抄袭;(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四、名著导读
  • 11. (2020七上·湛江期中) 班级开展名著主题阅读活动,请阅读选段回答问题。 

    【甲】

        “不知道!”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我才知道做学生是不应该问这些事的,只要读书,因为他是渊博的宿儒,决不至于不知道,所谓不知道者,乃是不愿意说。年纪比我大的人,往往如此,我遇见过好几回了。

    (选自鲁迅《朝花夕拾》)

    【乙】

        “我管理它们。我数它们一次又一次的数它们。”商人说,“这是件困难的事,但我是正经人!”……“我把它们的数目写在一张纸上,再把这张纸锁进抽屉里。”“就这样?”“就这样就行啦!”小王子想:“这倒是挺好玩的,还挺有诗意的呢,但算不上是严肃正经事儿。”对“严肃正经事儿”,小王子的看法与大人的看法极不相同。小王子说:“我拥有一朵花,每天浇灌;我有三座火山,每周打扫。我连死火山也不放过,很难说它会不会苏醒。我能做对火山和花有益的事,才叫做拥有它们。但是你却不给星星做有益的事。”“大人们真是怪的得没法说。”小王子一边赶路一边嘀咕这句话。

    (选自安托万·圣埃克苏佩里《小王子》有删改)

    1. (1) 甲文中的“这些事”具体是指,先生不高兴学生问,是因为他觉得“这些事”不“正经”。乙文中商人“把这张纸锁进抽屉里”的目的是,可见他是一个的人。   
    2. (2) 这两部名著都涉及“正经事”这个严肃而有趣的话题,从“我”和“小王子”的视角来看,“正经事”有哪些特点?   
    3. (3) “我”和小王子还做过哪些“正经事”?请从这两部名著中再各举一例。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