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四川省南充市李渡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第一...

更新时间:2024-07-31 浏览次数:85 类型:月考试卷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 1. (2021高一下·南充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对《孔雀东南飞 并序》所表现的主题思想,人们一直以来大多赞成唐弢先生的观点:揭示出封建礼教和门阀制度的罪恶。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焦母如此仇恨兰芝,仇恨到宁可舍弃儿子,宁可断后?真是她要维护封建礼教、门阀制度?

    我们知道,汉代在武帝以前,统治阶级主张的一直是“无为而治”,朝廷对地方、对百姓并不怎么干涉、管束。直到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礼教才开始影响人们,但影响并不深刻。这一点在《孔雀东南飞 并序》一文中,我们也能感知。兰芝被休回家后,只有十多天时间,就有县令派人上门为“窈窕世无双,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的三公子提亲;接着又有太守派人为“娇逸未有婚”的五公子说媒。当兰芝应婚后,太守家“金车玉作轮”“流苏金镂鞍”“赍钱三百万”“杂彩三百匹”“从人四五百”,浩浩荡荡去迎亲,没有因为兰芝是二婚,是寒门,就有丝毫的慢待。可见当时人们并不十分看重门阀等级,也不看重头婚二婚,看重的主要还是人品和相貌。这一点恐怕比现代更开明、开放。连太守、县令都不怎么看重的所谓封建礼教与门阀,焦母作为一个普通妇女,真的会那么看重吗?

    焦母丧夫,儿子外出公干,女儿尚小,内心孤独郁闷却无处诉说,兰芝正好成了她发泄苦闷的对象。所以在她眼里,兰芝的一切都是“无礼节”“自专由”。“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明明白白地告诉我们,并不是每一个家庭的媳妇都难做,只是“君家”的儿媳才难为。可见焦母的行为只是个人行为,并不代表整个时代。焦母是出于个人情感与私心才时时处处刁难儿媳。这种刁难不是在维护封建礼教,而是在排解内心苦闷的近于变态的情绪。

    所以我认为,纯粹是一个寡母强烈的“恋子情结”所产生的嫉妒与变态心理,活生生拆散了一对鸳鸯,导致了刘兰芝、焦仲卿的爱情悲剧。

    从刘兄来看,说刘兄是封建礼教的帮凶,实在是冤枉他了。他对兰芝的一番开导,合情合理。在兰芝与仲卿不可能复合的情况下,他希望妹妹趁年轻,尽快再找个好婆家,有什么错呢?再说,不嫁县令的儿子也就罢了,如果连太守的儿子都不愿嫁,以后谁还敢再上门提亲?兰芝本就是二婚,已经二十岁了,这在当时已是大龄青年。与仲卿的复合不可能,如果又没人再敢提亲,那结局是可想而知的。作为长兄,审时度势,劝导妹妹认清形势,这是应该的,也是必需的。就算有错,不过是有点虚荣心罢了。这是每一个平常人都可能有的虚荣心。正是这样的虚荣心,才使刘兄这个人物更真实,情节更生动。说他“热衷富贵”“时刻希望往上爬”“自私自利”,这么上纲上线,罪状似乎太大。如果他真是一心只想往上爬,那县令的儿子来求亲,他就会牢牢把握机遇了,哪里还会坐等太守的儿子再来说媒呢?

    因此,作品的主题思想应该是:以刘兰芝、焦仲卿的爱情悲剧为线索,细致地描写了兰芝与焦母之间的婆媳矛盾,深刻地揭示了焦母因恋子情结而产生的嫉妒与变态心理,有力地表现了兰芝的美丽、贤惠与反抗精神。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有删改)

    1. (1)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文中画横线的“合情合理”的一项是(   )
      A . 在兰芝与仲卿不可能复合的情况下,刘兄希望妹妹趁年轻,尽快再找个好婆家。 B . 不嫁县令的儿子也就罢了,如果连太守的儿子都不愿嫁,以后谁还敢再上门提亲。 C . 如果刘兄真是一心只想往上爬,那县令的儿子来求亲,他就会牢牢把握机遇了。 D . 作为长兄,审时度势,劝导妹妹认清形势,这是应该的,也是必需的。
    2. (2) 下列各项中,对作者得出末段主题的理由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直到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儒家礼教才开始影响人们,但影响并不深刻。 B . 太守、县令都不怎么看重的所谓封建礼教与门阀,焦母作为一个普通妇女,也不会那么看重的。 C . 焦母强烈的恋子情结所产生的嫉妒与变态心理,拆散了这对鸳鸯,导致了刘、焦的爱情悲剧。 D . 刘兄有点错,他帮助刘母劝兰芝:刘兄也有点虚荣,尽管这是每一个平常人都可能有的虚荣心。
    3. (3) 下列各项中,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 县令、太守相继来刘家为其儿子提亲,这说明当时的人们并不十分看重门阀等级、头婚二婚等问题。 B . 现代人的婚姻爱情观更看重地位、头婚、富贵,不大看重人品,这一点看来还不如刘兰芝时代更开明、开放。 C . 焦母与兰芝都想在感情上独占仲卿,因而婆媳之间的矛盾很难调和,于是焦母处处为难兰芝,这是唯一原因。 D . 《孔雀东南飞》的主题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揭示出封建礼教和门阀制度的罪恶,而是写出了病态的心理的危害。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 2. (2021高一下·南充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记者对几位《意见》制定的参与者、研究劳动教育的资深学者、北京和地方劳动教育的先行者进行了深度访谈,希望能为读者提供参考。

    记者:区别于过去,“新时代劳动教育”应该有哪些明显的特征?要避免哪些理念和原则上的误区?

    徐长发:新时代劳动教育在实施“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三类劳动教育的同时,还需要突出倡导三种劳动表现: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同时要大力发扬三种精神: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

    檀传宝:新时代劳动教育具有显著特征: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脑力劳动比重增大,服务性、消费性的劳动比重增大,复合性劳动、创造性的劳动比重增大。要注意体力劳动的一面,但不能仅仅把劳动理解为原始的、简单的体力劳动。

    记者:北京十二中有数十年劳动教育的传统,还拥有校办工厂;湖南民族职业学院附属小学坚持开展劳动教育也有十五六年了,本报曾进行专门报道。万事开头难,两位校长能否谈谈学校开展劳动教育初期遇到过哪些困难?

    李有毅:起初,学校在对劳动教育的认识和实践中,受限于以往的思维定式和政策文件的表层解读,没有深刻把握劳动教育的内涵、范畴和实施路径,没有将劳动教育真正融入到学校的实践中。

    针对上述问题,学校首先调整对劳动的认识,认为劳动的基本任务包含劳动习惯、劳动态度、劳动认知、劳动价值观、劳动知识与技能的培养等诸多方面。其次,加强顶层设计,实现劳动和育人的结合。学校将劳动作为一种上位概念融入到学科教学和实践活动中,将劳动教育纳入学校常规工作予以统筹安排。再其次,将课程作为劳动与教育的结合点。2018年起,总校制定劳动教育贯通课程实施方案,推进集团化办学模式下小初高一体化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并在实践中进行调整。

    方少文:其中一个难点是和家长的沟通。对开展劳动教育,家长一开始是比较冷淡甚至反感的,也有担心使用工具的安全问题。学校首先通过家长会、书信反复沟通,然后请家长轮流参与到劳动课堂中来,让家长感受孩子们对劳动的喜爱与收获,通过孩子们在劳动以后的悄然变化,家长们逐步认可、配合、支持并引领辐射到邻居、同事、亲友中。

    记者:尽管有过曲折,但两位校长克服困难,把学校的劳动教育开展得有声有色,坚持开展劳动教育的最大收获是什么?

    李有毅:应该是学生明显的进步。我们看到,学生在接受劳动教育的过程中,既能用其全部感官去认知和学习,又能感受劳动在人生中的价值,培育对劳动者的尊重,可谓益德益智;另一方面,学生在劳动中能愉悦身心、强健体魄、增强意志力,可谓益体;学生还可以在参与劳动过程中感知和创造劳动的美,提高欣赏美和鉴赏美的能力,实现益美。

    方少文:坚持劳动教育为学生带来了明显的变化:劳动意识大大增强,劳动态度端正;劳动技能大大提高;高年级初步了解了农事劳作和职业技能;对自身、家庭、社会的责任感明显增强,主动为他人着想,为父母分忧,关心社会与环境。节假日或亲友聚会时,能独立做一桌菜的小学生不在少数。

    (摘编自《新时代如何全面加强劳动教育》,《中国教育报》2020-04-23)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徐长发和檀传宝在谈话中都提到了创造性劳动,它成为新时代劳动教育的一个显著特征。 B . 檀传宝认为新时代劳动教育具有显著特征,不能把劳动理解为原始的、简单的体力劳动。 C . 李有毅、方少文谈到学校开展劳动教育遇到的困难都包含了对劳动教育认识方面的问题。 D . 方少文的谈话表明家长可能是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的一道阻力,学校应做好和家长的沟通。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从访谈中可以看出,徐、檀二人都有较高理论水平,他们应该是研究劳动教育方面的专家学者。 B . 李、方两位校长是劳动教育的先行者,克服困难,长期坚持开展劳动教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C . 记者的提问从劳动教育的内涵开始,继问开展劳动教育的困难和收获,逐步深入,逻辑性较强。 D . 既有理论指引,又有实践借鉴,这是一场很有深度的访谈,读者一定能够从中得到深刻的启发。
    3. (3) 你认为这场访谈对开展学校劳动教育有哪些现实意义?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 3. (2021高一下·南充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凤凰琴(节选)

    刘醒龙

    葬礼来了千把人,把余校长都惊慌了手脚,都是界岭小学的新老学生和他们的家长亲属,操场上站了黑压压的一片。来的人都送了礼,有布料、大米,也有送鱼送肉、送豆腐鲜菜的。孙四海摆个桌子在那儿登记,大家都不去那儿,说这么多的人情,余校长若是还起礼来,哪还负担得起?孙四海坐在那儿没事干就去厨房帮忙,孙四海刚进去,邓育梅就来喊他,说余校长要他俩去商量一件事。

    张英才和舅舅分别看到他们进了余校长的家,不一会儿就出来了,脸上很平静。他们没料到这是开校务会,专门研究那仅有的一个转正名额。舅舅随后进去看看,见余校长正在那儿填表,就没有打扰,出来对张英才说:“余校长转正后,这两年师范怎么个读法?三个孩子由谁来养活呢?一二十个住在学校读书的学生又该怎么办呢?”张英才也没有答案,就说:“车到山前必有路,谁能把后路看得一清二楚呢?”酒席在操场摆了几十桌,大家都说,就是上次老支书死,也没有明老师死得隆重热闹。

    酒席散后,就到了黄昏。张英才送完最后一张桌子回来,见舅舅和余校长正在他家门口争论着什么,两人都很激动。站了一会儿,孙四海和邓育梅也来了。舅舅见了,就喊:“你们都过来!”张英才走过去。舅舅递过一张表,说:“你看余校长怎么填的。”张英才一看,上面赫然写着张英才三个字。张英才结结巴巴起来:“余校长,你怎么能把转正名额让给我呢?”舅舅说:“我劝不转他,就看你的了!”余校长说:“谁来也没用,这是校务会决定的。”张英才不相信:“真的吗?”孙四海说:“是真的,从上次李子出事后,我就一直在想,假如自己一走,李子一家怎么办,特别是李子怎么办。我的一切都在这儿,转不转正,其实是无所谓的。”邓育梅接着说:“明老师这一死,我彻底想通了,不能把转正的事看得太重。人活着能做事就是千般好,别的都是空的。张老师,你不一样,年轻,有才气,没负担,正是该出去闯一闯的时候。”张英才仍旧说:“我不信,这不是你们心里想的。”余校长正色道:“张老师,你这样说太伤人心了。邓校长和孙主任的确是自愿放弃的。只有一点,大家希望你将来有出息了,要像万站长一样,不管到哪里,都莫忘记还有一个叫界岭的地方,那里孩子上学还很困难。”张英才听不下去,大叫一声:“我不转正。”转身钻进自己屋里。

    舅舅随后进来,打开凤凰琴拨了几个音。张英才说:“你不要乱弹琴。”舅舅不管又拨了几下:“你不是想知道,这琴的主人是谁吗?就是我。”张英才一惊:“那你干吗要送给明爱芬?”舅舅只顾说自己的:“转正的事我不强迫你,我讲个故事,你再决定。十几年前,这个学校只有两个教师——我和明爱芬。那年学校也是分到一个名额。论转正条件,明爱芬比我强一大截。我就想别的门路,迅速和你舅妈结了婚。你舅妈品行不好,已离了两次婚,但她有一个军官叔叔做靠山。明爱芬当然明白这一点,她为了证明自己比我强,明知无望,又刚生孩子,仍硬撑着要去参加考试,想在考分上压倒我。结果就是前几天余校长所说的,将自己弄废了。我一转正就调到了文教站,走之前,就想将凤凰琴作为礼物送给她,让她躺在床上时有个做伴的。写好字后又怕自己的名字会刺激她,就用小刀把它刮掉。我将自己的东西全拿走了,就只留下凤凰琴,没想到它一直搁在这里。”张英才听完了说:“这叫有得必有失!”舅舅说:“你真聪明,我就是要你明白这个道理。”躺下后又补充:“这次转正要两步棋一步走,一边到师范报到,一边办手续,晚了赶不上考试,拿不到学分就麻烦了。”

    一觉醒来,天已亮了,天上纷纷扬扬地下起了雪。张英才离开界岭小学时,大部分学生还未到校,这种天气余校长、邓育梅和孙四海都要到半路上去接学生,三人都为不能为他送行而感到不好意思。张英才将那副四百度的近视眼镜送给了孙四海,余校长将凤凰琴送给了张英才,然后,大家握手道别,各走各的路。

    (有删节)

    注:①这个转正名额是张英才写了一篇反映界岭小学的文章见报后,上面点名奖给他的,但他说服舅舅万站长,把名额让出来,给了余校长,余校长又让给了明老师,明老师在拿到转正名额表后,含笑去世,最后名额又回到了张英才手中。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开头介绍了明爱芬老师葬礼上的人数、礼物以及酒席上的热闹,正面描写了界岭地区的贫穷落后的状况和明老师奉献教育、受人爱戴的光辉形象。 B . 转正名额最后落到自己头上,张英才两次强烈表达不相信,并不是他不愿相信余校长等人的人品,而是他太懂得转正名额的珍贵。 C . 小说巧妙借一个转正名额来展开故事情节,并由此引出舅舅万站长和明老师之间的旧事,是为了更好地表现民办教师转正的艰难。 D . 小说结尾时,张英才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天气下离开界岭小学,这个环境描写既烘托人物心情的压抑沉重,也暗示界岭小学的前途依旧晦暗难明。
    2. (2) 舅舅万站长在和张英才的对话中说出了凤凰琴的来历,这一情节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
    3. (3) 刘醒龙不止一次说过,“文学中最紧要的还是爱与善。”试结合文本分析小说表达了哪些“爱与善”?
四、文言文阅读
  • 4. (2021高一下·南充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杨慎,字用修,新都人,少师廷和子也。慎幼警敏,十一岁能诗。入京,赋《黄叶诗》,李东阳见而嗟赏,令受业门下。年二十四,举正德六年殿试第一,授翰林修撰。在翰林时,武宗问钦天监及翰林:“星有注张,又作汪张,是何星也?”众不能对。慎曰:“柳星也。” 历举《周礼》、《史记》、《汉书》以复。丁继母忧,服阕起故官。十二年八月,武宗微行,始出居庸关,慎抗疏切谏。寻移疾归。世宗嗣位,起充经筵讲官。常讲《舜典》,言:“圣人设赎刑,乃施于小过,俾民自新。若元恶大奸,无可赎之理。”时大榼张锐、于经论死,或言进金银获宥,故及之。

    嘉靖三年,帝纳桂萼、张璁言,召为翰林学士。慎偕同列三十六人上言:“臣等与萼辈学术不同,议论亦异。臣等所执者,程颐、朱熹之说也。萼等所执者,冷褒、段犹之余也。今陛下既超擢萼辈,不以臣等言为是,臣等不能与同列,愿赐罢斥。”帝怒,切责,停俸有差。逾月,又偕学士丰熙等疏谏。不得命,偕廷臣伏左顺门力谏。帝震怒,命执首事八人下诏狱。于是慎及检讨王元正等撼门大哭,声彻殿庭。帝益怒,悉下诏狱,廷杖之。慎、元正、济并谪戍,余削籍。慎得云南永昌卫。先是廷和当国尽斥锦衣冒滥官及是伺诸途将害慎慎知而谨备之至临清始散去扶病驰万里惫甚。五年闻廷和疾,驰至家。廷和喜,疾愈。还永昌。八年闻廷和讣,奔告巡抚欧阳重请于朝,获归葬,葬讫复还。嘉靖三十八年七月卒,年七十有二。隆庆初,赠光禄少卿。天启中,追谥文宪。

    (节选自《明史•杨慎》)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先是/廷和当国/尽斥锦衣/冒滥官及是伺诸途/将害慎/慎知而谨备之/至临清始散去扶病/驰万里/惫甚/ B . 先是/廷和当国/尽斥锦衣冒滥官/及是伺诸途/将害慎/慎知而谨备之/至临清始散去扶病/驰万里/惫甚/ C . 先是/廷和当国/尽斥锦衣/冒滥官及是伺诸途/将害慎/慎知而谨备之/至临清始散去/扶病驰万里/惫甚/ D . 先是/廷和当国/尽斥锦衣冒滥官/及是伺诸途/将害慎/慎知而谨备之/至临清始散去/扶病驰万里/惫甚/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少师,职官名。春秋时楚国设置,为君主的辅弼之官。北周以后,历代多沿置,明、清时期以朝臣兼任,拥有实际的权利。 B . 殿试,又称御试、廷试,即指皇帝亲自出题考试。明、清殿试后分为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通称状元、探花、榜眼。 C . 丁忧,原指遇到父母丧事,后多指官员居丧。朝廷官员在位期间,若父母去世,须辞官回到祖籍。官员守制期满,可再次为官。 D . 隆庆,年号。历代帝王遇到“天降祥瑞”或内讧外忧等大事,一般都要更改年号。历史上最早的年号是汉光武帝的“建元”。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杨慎机敏好学,博闻强识。在翰林时,钦天监和翰林院众人无法回答武宗问题时,杨慎不仅准确作了回答,还进行了佐证。 B . 杨慎重视孝道,讲究礼制。继母去世后,他按照礼仪服丧;闻知父亲生病,他急忙归家探病;父亲去世后,他又请求归葬。 C . 杨慎禀性刚直,抗疏切谏。武宗着便装外出,刚走过居庸关,杨慎就直言上书,极力劝阻武宗。不久,武宗只得称病回朝。 D . 杨慎坚持原则,不惧权势。桂萼、张璁被召为翰林学士时,杨慎曾多次上书反对,即使被下昭狱,也没有改变自己的立场。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时大榼张锐、于经论死,或言进金银获宥,故及之。

      ②今陛下既超擢萼辈,不以臣等言为是,臣等不能与同列,愿赐罢斥。

五、古代诗歌阅读
  • 5. (2021高一下·南充月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感遇十二首(其七)

    张九龄

    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

    运命唯所遇,循环不可寻。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

    [注]①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张九龄由尚书右丞相被贬为荆州长史,晚年遭馋毁,忠而被贬,遂作此诗。②伊,语气助词。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经冬犹绿”“岁寒心”赞颂了江南橘树不畏严寒的本性和坚贞不渝的节操。 B . “嘉客”指亲贤远佞的圣明君主,“阻重深”借重重阻碍寄寓仕途坎坷之悲。 C . 人的命运难以预料,但福祸往复循环,作者对重返朝廷受到重用仍有信心。 D . 诗人有感于朝政的黑暗和个人的被贬,以橘树自比,托物言志,意蕴深远。
    2. (2) 对比是本诗突出的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
六、情景默写
  • 6. (2021高一下·南充月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泪水”外化为艾青表达诚挚的爱国情感的意象。在屈原的《离骚》里,以“泪水”表达深沉的爱国情感的句子是“。”
    2. (2) 《诗经·氓》中“。”运用反向比兴,说明氓的变心是不可捉摸的。
    3. (3) 《离骚》中写作者向古圣先贤学习保持清白为正道而死的句子是:“。”
七、选择题组
  • 7. (2021高一下·南充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11月4日晚,形如“四叶草”的上海国家会展中心再次盛装绽放。在新冠肺炎疫情_______全球,世界经济迈入寒秋,多国暂停或取消国际大型展会的特殊时刻,中国成功举办了一届安全、精彩、富有成效的进博会,_______。中国如期举办进博会,目的就是要同大家携手努力、_______,共同促进全球贸易发展繁荣。为了进博会不缺席、不爽约,中国付出了巨大努力,也克服了诸多困难,世界_______。

    根据多家国际经济组织预测显示,中国今年将是全球唯一主要经济体中可以实现经济正增长的国家。(  )。第三届进博会的成功举办,给困境中的全球经济注入了巨大的信心和能量,让处于困境中的外国企业有了展示的机会和空间,体现了中国同世界分享市场机遇、推动世界经济复苏的真诚愿望。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蔓延   有目共睹   共克时艰   举世瞩目 B . 漫延   有目共睹   共纾国难   举世瞩目 C . 漫延   举世瞩目   共纾国难   有目共睹 D . 蔓延   举世瞩目   共克时艰   有目共睹
    2. (2)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多家国际经济组织预测显示,今年中国将是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可以实现经济正增长的国家。 B . 根据多家国际经济组织预测显示,今年中国将是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可以实现经济正增长的国家。 C . 根据多家国际经济组织预测,今年中国将是全球唯一主要经济体中可以实现经济正增长的国家。 D . 多家国际经济组织预测显示,中国今年将是全球唯一主要经济体中可以实现经济正增长的国家。
    3. (3)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推动全球经济尽快恢复、稳定全球经济的主要力量必然是中国。 B . 中国已成为稳定全球经济、推动全球经济尽快恢复的主要力量。 C . 稳定全球经济、推动全球经济尽快恢复的主要力量必然是中国。 D . 中国已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尽快恢复、稳定全球经济的主要力量。
八、语言表达
  • 8. (2021高一下·南充月考)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我国睡眠疾病发生率很高,有各类睡眠障碍者约占全民的38%。上海长征医院神经内科专家赵忠新指出 。睡眠不足会导致记忆力减退,这与大脑细胞没有充分休息有关。睡眠时间少于6小时,痴呆相关的蛋白将以几何倍数增长。夜间良好的睡眠,能够有效清除脑内广生的各种“垃圾”,对于认知功能具有重要的保护作用。,每天睡眠超过9个小时的人反而也容易出现记忆衰退、记忆混乱的现象。睡眠太久会产生“另一个不同的激素环境”。有些人日间思睡,这会导致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还是引起各种事故的重要因素。赵忠新说:"入睡得好不好,一定程度上受到心态等内因的影响,。比如,室内的温度、光线、湿度和气味,使用的卧具产品是否软硬适度,都会影响人们的睡眠质量。

  • 9. (2021高一下·南充月考)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

    2020年11月15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 正式签署。RCEP 协定货物贸易自由化成果丰硕。各成员之间关税减让以立即降至零关税、十年内降至零关税的承诺为主,自贸区有望在较短时间内取得重大阶段性建设成果。中国和日本首次达成了双边关税减让安排,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协定有利于推动实现区域内高水平的贸易自由化。贸易自由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将为区域经贸繁荣带来更大促进。协定的优惠成果直接惠及消费者和行业企业,将为丰富消费市场选择、降低企业贸易成本发挥重要作用。

九、材料作文
  • 10. (2021高一下·南充月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中国的传统节日是中国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最热闹、最隆重的春节,寄托无限哀思的清明节,还是沈从文笔下别开生面的云南歌会,汪曾祺笔下冒着红油的鸭蛋的端午节,都给了我们温暖的记忆。

        对此你有怎样的经历体验或感悟认识?请据此作文,要求:自拟标题,自定立意,文体不限但要有明确的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