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cm | 4 | 6 | 8 | 10 | 12 | 16 |
F/N | 3.0 | 2.0 | 1.5 | 1.2 | 1.0 | 0.8 |
钩码重 G/N |
提升高度 h/m |
拉力 F/N |
绳端移动的距离 s/m |
机械效率 η |
2 |
0.1 |
0.8 |
|
|
⑴将量筒、溢水杯和烧杯放在水平桌面上,并使溢水杯中的水面与溢水口相平(图甲)。
⑵将待测塑料块轻轻放入溢水杯的水中,静止后,把溢到烧杯中的水倒入量筒中(图乙),记录量筒中水的体积。
⑶用细针将待测塑料块压入溢水杯的水中,使其浸没,把溢到烧杯中的水再倒入量筒中(图丙),记录量筒中水的体积。
由上述实验可知,塑料块的质量为g,塑料块的体积为cm3 , 塑料块的密度为kg/m3。
奔向火星
“天何所沓?十二焉分?日月安属?列星安陈?”爱国诗人屈原以长诗《天问》发出对天地、自然及人世间一切事物现象的疑问,表现了诗人追求真理的探索精神。“天问一号”探测器带着先人千年的梦想于2020年7月23日踏上飞向火星的旅途,2021年5月15日成功着陆火星表面。我国成为首个通过一次发射,完成“环绕、着陆、巡视探测”任务的国家。
在太阳系中,地球和火星围绕太阳周而复始地做椭圆运动,如下左图所示。探测器如何从地球到达火星呢?从一个天体的引力范围到另一个天体的引力范围的轨道叫做转移轨道,理论上探测器可以沿任意路径从地球到达火星,但是有一条飞行路径效率最高,途中只需两次引擎推进,更节省燃料。
由于地球和火星的公转轨道接近于圆,且它们的公转速度变化不大,为了比较简明地说明这条路径,我们假设地球和火星围绕太阳逆时针做匀速圆周运动(速度大小不变、轨迹为圆的曲线运动),如图所示。地球的公转周期约为365天,火星的公转周期约为687天。当地球与火星夹角为44°时,载有“天问一号”探测器的航天器在上右图中A处点火,摆脱地球的束缚进入转移轨道,在太阳引力作用下,奔向火星轨道,到达上右图中B处时与火星相遇,实现轨道转移。这条路径被称为“霍曼转移轨道”。
实际上,对于以28km/s高速靠近火星的探测器来说,要想被火星引力捕获,必须在火星引力范围内实施精准、自主、可靠地制动控制,使探测器成为环绕火星飞行的一颗卫星。如果探测器没有被火星捕获,我们就需要等待探测器与火星在779天后的再次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