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 /八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15 白杨礼赞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15课《白杨礼赞》同步测试

更新时间:2021-07-17 浏览次数:125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 (suō)      主(zǎi)     (juè)强     (qián)滋暗长 B . (kěn)      倦(dài)     (qiú)枝     无边无(yín) C . (chuí)炼     秀(qí)      (bǐ)视      (yǎn)恹欲睡 D . (zhān)子     (yùn)圈     (shà)那     坦荡如(dǐ)
  • 2. 7.(2018·黑龙江哈尔滨中考)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一个人能坏到什么程度,                ;同样,一个人会好到什么程度,               。得意的时候看他做什么,落魄的时候看他不做什么,              

    A . 看他困厄的时候就知道了 看他张狂的时候就清楚了 在放纵和坚守里,露出的,往往是最真的品性 B . 看他困厄的时候就知道了 看他张狂的时候就清楚了 在坚守和放纵里,露出的,往往是最真的品性 C . 看他张狂的时候就清楚了 看他困厄的时候就知道了 在放纵和坚守里,露出的,往往是最真的品性 D . 看他张狂的时候就清楚了 看他困厄的时候就知道了 在坚守和放纵里,露出的,往往是最真的品性
  • 3. 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 我托他买两本书——《呐喊》和《彷徨》,他满口答应了。 B . 他感激地说:“谢谢你!如果没有你的帮助,我会一事无成”。 C . 看到招生简章,他满怀希望地报名参加《暑期养生文化讲习班》。 D . 中秋节的月饼种类很多,有枣泥的、五仁的、豆沙的、椰蓉的……等。
  • 4. 下列句子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 妙手偶得  开垦    贱视    婉然 B . 恹恹欲睡  雄壮    鄙视    融化 C . 参天耸立  佩服    严肃    像征 D . 力求上劲  朴质    伟岸    正直
  • 5. 结合语境,依次填写关联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城市色彩景观设计的实施可以使城市成为舒适美观的人居环境,_______如何正确实施则有赖于对城市色彩的研究和设计。______尽快将这个研究课题纳入到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的总体框架中去,______能使城市规划部门在实际操作中对此进行有力地指导和管理。

    A . 但是    只有    才 B . 但是    只要    就 C . 因此    只有    才 D . 因此    只要    就
  • 6.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 茅盾创作的《题白杨图》中有这样的句子“北方有佳树,挺立如长矛。” B . 这时如果不是宛若并肩的远山的连峰提醒了你,(这些山峰凭你的肉眼来判断,就知道是在你脚底下的)你会忘记了汽车是在高原上行驶。 C . 白杨树是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D . 《白杨礼赞》是现代作家茅盾于1941年所写的一篇散文,文章立意高远,形象鲜明,结构严谨,语言简练。
二、填空题
  • 7.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 (1) 《白杨礼赞》选自。本文是一篇,作者茅盾,原名,字,作家、社会活动家。“礼赞”一词的含义是。全文的抒情线索是
    2. (2) 概括课文大意,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不平凡——挺立形象— —赞美尊敬

  • 8. 结合课文内容填空。
    1. (1) 文中描写高原平坦的词语是“”,概括描写高原特色的句子是“”。
    2. (2) 作者在文中极力赞扬白杨树的根本原因是“”。

      (用文中原句回答)

  • 9. 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

    ①当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毯子。

    ②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

    ③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

    ④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那也是直挺秀颀的),去鄙视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树吧,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三、现代文阅读
  • 1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1. (1) 为什么说白杨树“是树中的伟丈夫”?
    2. (2) 结合全文,文章是如何由树联想到人的?
    3. (3) 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用一句话就可以,而作者却用了四个“难道”,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 (4) 你能根据白杨精神,展开联想,完成以下填空吗?

      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因为他们

  • 11.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青海高原一株柳

    陈忠实

        ①这是一株柳,一株在平原在水边极其普通极其平常的柳树。

        ②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 , 神奇到令我望而生畏的柳树,它伫立在青海高原上。

        ③在青海高原,每走一处,面对广袤无垠、青草覆盖的原野,寸木不生、青石嶙峋的山峰,深邃的蓝天和凝滞的云团,心头便弥漫着古典边塞诗词的悲壮和苍凉。走到李家峡水电站总部的大门口,我一眼就瞅见了这株柳树,不由得“哦”了一声。

        ④这是我在高原见到的唯一的一株柳树。我站在这里,目力所及,背后是连绵的铁铸一样的青山,近处是呈现着赭红色的起伏的原地,根本看不到任何一棵树。没有树林的原野显得尤其简洁而开阔,也显得异常苍茫。这株柳树怎么会生长起来壮大起来,造就高原如此壮观的一方独立的风景?

        ⑤这株柳树大约有两合抱粗,浓密的树叶覆盖出百十余平方米的树荫。树干呈现出生铁铁锭的色泽,粗实而坚硬。叶子如此之绿,绿得苍郁,绿得深沉,自然使人感到高寒和缺水对生命颜色的独特锻铸。它巍巍然撑立在高原之上,给人以生命伟力的强大感召。

        ⑥我便抑制不住自己的猜测和想象:风从遥远的河川把一粒柳絮卷上高原,随意抛散到这里,那一年恰遇好雨水,它有幸萌发了。风把一团团柳絮抛散到这里,生长出一片幼柳,随之而来的持续的干旱把这一茬柳树苗子全毁了,只有这一株柳树奇迹般地保存了生命。自古以来,人们也许年复一年看到过,一茬一茬的柳树苗子在春天冒出又在夏天旱死,也许熬过了持久的干旱,却躲不过更为严酷的寒冷。干旱和寒冷绝不宽容任何一条绿色的生命活到一岁。然而这株柳树却造就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奇迹。

        ⑦我依然沉浸在想象的世界里:长到这样粗的一株柳树,经历过多少虐杀生灵的高原风雪,冻死过多少次又复苏过来;经历过多少场铺天盖地的雷轰电击,被劈断了枝干又重新抽出了新条。它无疑经受过一次又一次摧毁,却能够一回又一回起死回生,这是一种多么顽强的精神。

        ⑧我家乡的灞河以柳树名贯古今,历代诗家词人为那里的柳枝柳絮倾洒过多少墨汁和泪水。然而面对青海高原的这一株柳树,我却崇拜到敬畏的境地了。是的,家乡灞河边的柳树确有让我自豪的历史,每每吟诵那些折柳送别的诗篇,都会抹浓一层怀恋家园的乡情。然而,家乡水边的柳枝却极易生长,随手折一条柳枝插下去,就发芽,就生长,三两年便成为一株婀娜多姿、风情万种的柳树了;漫天飞扬的柳絮飘落到沙滩上,便急骤冒出一片又一片芦苇一样的柳丛。青海高原上这一株柳树,为保存生命要付出怎样难以想象的艰苦卓绝的努力?同是一种柳树,生活的道路和命运相差何远!

        ⑨这株柳树没有抱怨命运,也没有畏惧生存之危险和艰难,而是聚合全部身。之力与生命环境抗争,以超乎想象的毅力和韧劲生存下来、发展起来、壮大起来,终于造就了高原上一方壮丽的风景。命运给予它的几乎是九十九条死亡之路,它却在一线希望之中成就了一片绿荫。

    (选自《当代作家》,有删改)

    1. (1)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试品析本文题目的妙处。
    2. (2) 第③段作者着力描写了高原的环境,有什么作用?
    3. (3) “这是一株神奇的柳树”,结合全文说说这株柳树的神奇之处体现在哪里。
    4. (4) 本文的主角是高原柳,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家乡的灞河柳?
    5. (5) 作者赞美了这株柳值得人们学习的什么精神?
  • 1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生死胡杨

    邢增尧

        ①八月的南疆,难躲热浪。为品赏胡杨,我们奔波在一望无涯的戈壁滩上。熊熊燃烧的烈日将大漠当成硕大无朋的锅,金黄的沙砾成了锅中热炒的花生,“毕毕剥剥”的声响不时爆起。

        ②远远望见塔里木河畔的胡杨林,眼眸便倏地一亮:在无休无止的干旱瘦瘠、无始无终的沙尘风暴的折腾下,竟会有如此灿烂的胡杨——巨帚般的树冠撑天摩云,浓浓的翠绿在天幕上写意般地勾勒出波涛似的线条;巍巍的身子将脚下的戈壁绿地护卫得严严实实,好一派“泰山石敢当”的模样。在目力所及的无边无际中,这里简直是一个最为苍凉壮丽的生命场,铺天盖地的是生命和自然的交响。

        ③陪同的友人介绍说:“戈壁滩,独领风骚的乔木就是胡杨,它们只生长在这一带。胡杨,生是戈壁的精灵,死是戈壁的魂魄。它以磐石般的信念独守千年岁月,你走近它、体味它,方知什么是真汉子,什么是伟丈夫……”听罢,旅途的疲惫和困顿霎时成了过眼烟云。于是,我一马当先,跃入胡杨林,让这雄奇浸润自己的眼睛和心房。

        ④越往前行,越显幽静。蓦地,一泓波平如镜的海子呈现在我眼前。阳光轻洒,映现高天流云的碧水便忽闪出锦缎般的光来。掬一口,每一根神经都透着清冽怡爽。在这仿佛混沌初开的漠野中,除了胡杨,还有什么能护住这晶莹透亮的海子呢?

        ⑤怀着依依不舍的心绪,我驱车赶往另一片已然死去的胡杨林。

        ⑥那是一幅怎样惊心动魄难以忘怀的景象啊!

        ⑦放眼望去,千姿百态的胡杨,在静默中挽一抹斜阳,被岁月消弭了生命颜色的身躯紫黑发亮。有的似骆驼负重,有的如龙蛇蜷地,有的似狮虎雄踞,有的如骏马嘶鸣。有的虽树冠被摧,肢断骨折,却依然挺起足以使世人瞠目的脊梁,大气中闪耀着“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威光。站在它面前,你的心灵会接受庄严与神圣的锻打,你会忽然彻悟生命的壮丽与永恒其实是无声的——无声无息地成长,无声无息地壮大,无声无息地辉煌……

        ⑧据说,世界上,似这般活着一千年不死、死后一千年不倒、倒后一千年不烂的胡杨林已是屈指可数的了。所以,我特别珍惜,将它当成城市中的绿化地,小心翼翼地逡巡,认认真真地思量。我忆起了劬(劬:qú,劳苦)劳的张骞、艰辛的玄奘、骁勇的霍去病、刚正的林则徐……一股干云豪气洋溢胸腔。是的,不深入胡杨林,也许永远不会清楚什么是生命的坚忍和昂扬,什么是生命的风采和永恒,什么是震撼人心……

        ⑨这时,“打道回府”的唤声响了!从沉思中猛醒的我只得随车离去,心却留在胡杨林中迟迟难归。

    (有删改)

    1. (1) 文章第②段中,“苍凉”“壮丽”具体表现在哪里?
    2. (2) 第⑧段中,作者看到胡杨林,为什么会忆起劬劳的张骞、艰辛的玄奘、骁勇的霍去病、刚正的林则徐等人?
    3. (3) 常说一个人的成长需要良好的环境,读完本文,你也许会有自己的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