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思想政治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备考2022】2019-2021高考政治真题汇编:专题16...

更新时间:2021-08-12 浏览次数:188 类型:二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2021·全国甲) “素质是立身之本,技能是立业之本”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据此完成20—21题
    1. (1) 2020 年 12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在广州举办,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格最高、项目最全、选手最多、影响最广的综合性、全国性技能竞赛盛会 2557 名选手在 86个比赛项目中切磋技艺、展示风采,97名技能“高手”脱颖而出,荣获金牌。举办职业技能大赛的文化意义在于(    )

      ①彰显社会价值观念的多样性   

      ②促进不同地域文化交流融合

      ③增强技能人才职业荣誉感、自豪感      

      ④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2. (2) “90 后”钳工小曾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荣获二等奖。走出校门后,他扎车间,刻苦钻研,以精湛的技术为企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全国技术能手”称号。“做闪光的金子、品奋斗的甘甜”,小曹的奋斗青春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获得的荣誉越多,人生的价值就越大   

      ②劳动是幸福的源泉,努力奋斗才能梦想成真

      ③有意义的人生总是与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相关联   

      ④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收获成功的幸福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2. (2023·广东模拟) 马克思说:“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因而,随着这些自然力之实际上被支配,神话也就消失了。”这表明(    )

    ①神话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具有历史性

    ②神话作为一种虚幻的意识不具有能动性

    ③神话作为一种主体的想象源于主观自由创造

    ④神话随着人类实践能力的提高而失去存在的基础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3. (2023高三下·定远开学考) 野生水稻长在水里,产量并不高。但是,我们的祖先发现,如果在水稻快成熟时突然把水放掉,水稻为了传种接代,会拼命长种子(稻谷),而且一株水稻会长出好几支稻穗。通过这种技术种植水稻,产量会提高,水稻因此成为人类的重要农作物。从水稻的这种生长特点,我们可以领悟出的人生道理有(    )

    ①压力是产生动力的根源和条件

    ②压力往往是人生成长的重要动力

    ③挫折能成为人生成长的重要财富

    ④人生价值是在应对挫折中实现的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4. (2021·湖南) 某校学生深入到一家工厂进行劳动体验。劳动结束后,甲同学说:“工人叔叔们教会了我们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乙同学说:“工厂的劳动让我体会到生产工艺的魅力,今后要努力学好本领,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从同学们的感言中,我们认识到(    )

    ①实践活动获得的知识总是高于书本知识

    ②在劳动实践中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

    ③劳动是深化和拓展书本知识的重要途径

    ④劳动是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5. (2021高一下·鄂市月考) 2020年,电影《夺冠》以1981年到2019年期间中国女排十夺世界冠军为主线,通过艺术形式展现了中国女排祖国至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败的精神面貌,给观众带来心灵的震撼和鼓舞,受到普遍好评。从中可获得的启示是(   )

    ①人民群众满意与否是衡量文艺作品价值的根本尺度

    ②优秀的文艺作品都是对现实生活的真实再现

    ③塑造典型艺术形象是艺术创作的根本价值追求

    ④反映时代精神的文艺作品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6. (2023高二上·金牛月考) 人民音乐家冼星海曾说过:“每个人在他生活中都经历过不幸和痛苦。有些人在苦难中只想到自己,他就悲观、消极,发出绝望的哀号;有些人在苦难中还想到别人,想到集体,想到祖先和子孙,想到祖国和全人类,他就得到乐观和自信。”其中蕴含的唯物史观道理是(    )

    ①价值观源自于对个人生活遭遇和处境的反思

    ②价值观对社会与人生有重要的驱动和制约作用

    ③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④基于个人利益形成的价值选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7. (2024高二上·丰台期中) 马克思指出:“我们判断一个人不能以他对自己的看法为根据,同样,我们判断这样一个变革时代也不能以它的意识为根据;相反,这个意识必须从物质生活的矛盾中,从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现存冲突中去解释。”这体现了(   )

    ①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依赖性

    ②思想变革是时代变革的先导

    ③生产方式对整个社会生活具有决定作用

    ④社会历史是由有意识的人的活动构成的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8. (2023高二上·乐清开学考) 全球气候变化已经对人类造成严重的威胁,需要世界各国同舟共济、积极行动。中国提出碳达峰、碳中和气候行动目标,提振了国际社会信心,为推动全球气候治理多边进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了重要贡献。这表明( )

    ①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②人类社会既具有物质性又具有整体性

    ③全球气候治理是一个长期而曲折的过程

    ④气候治理规律比气候变化规律更难掌握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9. (2020高二上·延寿月考)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德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因为(   )

    ①青年学生的价值观决定于其行为选择

    ②青年学生的价值观一旦形成就会稳定不变

    ③价值观教有是青年学生健康成长的必修课

    ④正确价值观是青年学生走好人生道路的重要向导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 10. (2020高三上·肇东期末) “只要生命不结束,服务人民不停止”,这是杨善洲生前说过的一句话,也是他一生的写照。从地委书记任上退休后,杨善洲一头扎进大亮山,带领当地群众植树造林,22年如一日。到他去世前,曾经山秃水枯的大亮山,已经变成了一片林海。这启示我们(    )

    ①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坚定的理想信念

    ②实现人生价值需要一定高度的社会平台

    ③人只有在劳动中才能创造和实现自己的价值

    ④人的个性发展应表现为对社会的独特贡献方式

    A . ①③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②④
  • 11. (2022高二上·郓城期中) 从“能吃饱肚子”,到“能吃上纯高粱米、玉米面”,再到“想吃细粮就吃细粮,还能经常吃肉”,然后是“干活挑着金扁担”……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攀升。这体现了(   )
    A . 经济基础的变化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 B . 事物发展是渐进性和连续性的统一 C .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 D . 社会意识的内容根源于社会存在
  • 12. (2021高二上·嘉兴期中) 灾难,是观照一个民族灵魂的镜子。抗击疫情过程中,从白衣战士冲锋在前的身影里,我们看到了“苟利国家生死以”的英勇无畏;从八方驰援的物资洪流中,我们看到了“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的血脉深情……这一幕幕感人场景说明(    )

    ①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                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是因人而异的

    ③价值观影响着人们的行为选择                ④实现人生价值要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 13. (2023高二上·斗门期中) 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一部体现对生命健康、财产安全、交易便利、生活幸福、人格尊严等民众各方面权利平等保护的基础性法律,对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依法维护人民权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都具有重大意义。制定民法典体现的唯物史观原理是(    )

    ①经济基础的变革总是先于上层建筑的变革

    ②上层建筑为经济基础服务,就能推动生产力发展

    ③上层建筑的变化发展离不开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

    ④上层建筑定要适合生产力和经济基础发展的要求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14. (2019·浙江选考) 据秦简牍《日书》记载,秦人建造房屋时会尽量避开农忙时节,房屋的主体建筑“寓”和附属建筑庑、小内、圈、图、屏等都与农牧业生产有关。这说明(    )

    ①矛盾的主要方面支配着次要方面

    ②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③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④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的性质和面貌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 15. (2024高二上·期末) “最美退役军人”平时说得最多的是“社会需要我,百姓需要我”。从军期间,他们保家卫国,为国防建设作贡献;退役之后,他们继续奋战在各行业,为社会发展作贡献。“最美退役军人”的言行告诉我们(    )

    ①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

    ②能力卓越的人更有可能创造出卓越的人生

    ③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

    ④只有在劳动中才能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②③ D . ①④
  • 16. (2021·江苏会考) “软世代”是近年来出现的青年群体,意指在发达的消费社会,一些年轻人缺乏进取心和意志力,甚至宁愿宅在家里打游戏、啃老,也不愿意出去工作,整个人的身心都绵软无力。如果让你去劝导他们,下列道理比较合适的是(    )

    ①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②脱离社会的“个人奋斗”是不可能实现的

    ③走出自我的小天地,才能拥有真正的幸福

    ④实现人生价值必须利用社会提供的物质条件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二、材料分析题
  • 17. (2024·文化期末)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党的百年历史既是一部顺应时代潮流的历史,也是一部奋发有为的历史。

    十月革命胜利,社会主义兴起,中国共产党从这个世界大势中产生,走在了时代前列;抗日战争时期,党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人民抗日救亡强烈愿望的大势出发,团结带领人民赢得了抗日战争伟大胜利;二战后,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壮大,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正是顺应这一时代大潮的产物。

    基于对世界大势和我国国情的深刻洞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的决策,一往无前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大幕。十八大以来,党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时代,奋力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

    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知识,说明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历史中是如何顺势而为,推动中国社会进步发展的。

  • 18. (2021·浙江) 嘉兴南湖红船、井冈山八角楼革命旧址群、宁夏西宁县将台堡红军长征会师纪念园……一件件实物、一处处旧址、一座座纪念馆,记录着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和革命先烈的感人事迹,承载着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我们对革命先辈足迹的每一次探访,都是一次思想的陶冶和洗礼;与革命文物的每一次相遇,都是一次精神的对话和传承。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革命文物,传承好红色基因,不仅是党和人民的共识,也成为各地政府和广大群众的切实行动。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中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1) 从文化特点的角度,说明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革命文物的理由。
    2. (2) 运用社会意识的相关知识,说明为什么要传承好红色基因。
  • 19. (2021高二下·长春期末)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新中国历史上首个以“法典”命名的法律。

    事异时移,法随时变。这是一部充分体现时代特点的民法典——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强化互联网时代个人信息保护……民法典与时俱进,为解决21世纪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贡献中国智慧。

    民为邦本,法系根基。这是一部有效反映人民意愿的民法典——破解高空抛物坠物难题,维护小区业主合法权益……民法典聚焦百姓关切,强化保护人民权利,为百姓安居乐业提供法治保障。

    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谈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

  • 20. (2019·天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运河是中国古代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展现出我国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和勇气。长期以来,大运河面临着遗产保护压力巨大、传承利用质量不高、资源环境形势严峻等突出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这一宝贵遗产。2019年2月,国家出台了《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简称《规划纲要》),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这对于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有重要作用。

    材料二  2018年8月,京津冀等运河沿线八省市共同举办了“千年韵·万象河”大运河文化之旅主题活动。活动期间,人们通过活动官方账号了解大运河文化,看直播、刷视频,参与“我的运河故事”征集评选和大运河知识竞赛。主办方通过全媒体、多形式、多渠道深入挖掘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大运河所蕴含的历文之化内涵,倾力打造大运河文化品牌,推动大运河文化带向纵深发展。

    1. (1) 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历史观的知识,分析国家出台《规划纲要》的哲学依据。
    2. (2) 简要回答“千年韵·万象河”主题活动的文化价值。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