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保持不变,三只电表均完好。开关S闭合后,发现只有两个电表的指针发生偏转,若电路中只有一个灯泡出现了故障,则可能是 ( )
A.由2V变为4V B.由6V变为3V
C.由3V变为5V D.由6V变为4V
小柯在拓展课上,设计了图甲电路,用来直接测出接入1、2两点间导体的电阻。
如图甲所示的电路中,开关闭合以后,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从最左端移到最右端,得到电路中两个电压表的示数随电流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则电源电压为V,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Ω,其中(选填“A”或“B”)是电压表V2的示数随电流变化的图像。
如图所示电路图,电源电压恒定。当开关S1、S2断开,S3闭合时,电流表的读数为0.50安,电压表的读数为2.50伏。当开关S1、S2闭合,S3断开时,由于电阻R1、R2中有一个电阻出现故障,电流表的读数为0.60安,电压表的读数为3.00伏。则电源电压为伏,电路中出现的故障是。
在学习“探究影响电流热效应的因素”时,同学们发现用电阻丝对煤油加热时,观察温度计的示数变化的过程非常耗时,为了减少实验的时间,他们提出了如下改进的设想:
设想一:将煤油换成水来做实验;
设想二:通过加热空气来做实验。
①在锥形瓶中装入等质量的红墨水,用相同的电阻丝及玻璃管组成如图A、B的装置,通电后通过玻璃管中液柱的高度来显示温度变化的大小。然后把它们分别接入相同的电路,发现在相同的短时间的内A管中的液柱比B管上升迅速,这说明:。
②在塞橡皮塞时发现有液体进入玻璃管并高出瓶内的液面,为使管内的液柱与瓶内液面相平,他们用带有针头的注射器通过橡皮塞插入瓶内如图C甲所示,接下来的操作是。
③同学们用两根电阻丝(R甲>R乙)插入相同的甲、乙瓶中并接入电路如图C所示,闭合开关,甲、乙两玻璃管中液面如图D所示,由此得出关于电热的结论是:电流和通电时间一定时,电阻越大,产生的热量越多。
小明一看,检测器材跟平时在学校做实验用的器材差不多;再看那些小灯泡,做工明显粗糙,尽管标注的有点模糊,但依稀还能辨认出“2.5V 0.3A”字样
如图已画出了小明连接检测小灯泡的实物电路的一部分,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帮助小明完成该实物电路的连接.
电压/V | 0.5 | 1.0 | 1.5 | 2.0 | 2.5 | 2.7 |
电流/A | 0.22 | 0.25 | 0.28 | 0.30 | 0.32 | / |
亮度 | 微亮→较亮→亮→很亮 | 烧坏 |
由这些数据可以看出:
小灯泡在标注电压下工作时,通过它的实际电流比标注电流要
小敏用如图所示电路做“测量小灯泡电功率”实验, 已知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
实验中,小敏通过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多次测量通过小灯泡的电流和它两端的电
压,在对测量的数据进行记录和处理时,小敏设计了下图表格,请你评价表格设计的合理性,并说明理由。
现将两灯连入图丁所示电路。实验过程中,小敏不慎把电路中的L2的玻璃泡打碎了(碰巧灯丝没有断),此时他惊奇的发现:这个小灯泡几乎不发光,可另一个灯L1反而更亮了。你认为L2变暗、L1反而更亮的原因是,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实验次数 |
M、N连接点 |
U/伏 |
I/安 |
① |
A、B |
1 |
0.2 |
② |
B、C |
|
0.54 |
③ |
A、C |
2 |
0.2 |
如图所示为小玲和小辉同学制作的直流电动机模型,他们用回形针做成两个支架,分别与电池的两极相连;用漆包线绕一个矩形线圈,以线圈引线为轴,并用小刀刮去轴的一端全部漆皮,另一端只刮去上半周漆皮,将线圈放在支架上,磁体放在线圈下,闭合开关且用手轻推一下线圈,线圈就会不停地转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