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产业 | 第二产业 | 第三产业 | |
1882年 | 44 | 34 | 22 |
1925年 | 30 | 42 | 28 |
1950年 | 22 | 46 | 32 |
1970年 | 9 | 50 | 41 |
2000年 | 3 | 33 | 64 |
时间 | 会员国发展 |
1955-1958年 | 共有23个国家加入联合国,其中大多数是发展中国家 |
1960-1966年 | 共有40个发展中国家加入联合国,联合国的会员国达到122个 |
材料一:从世界范围内来看,英国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先污染,后治理”的国家。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企业生产和利润的最大化原则成为支配着企业的法则,“人类是大自然的主宰,我们可以无限制地向大自然索取资源”观念十分盛行,19世纪中后期,英国自然环境和城市环境日益恶化。严峻的环境污染问题和疾病的流行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应,环境治理、贫民窟改造和生活条件的改善一并成为了国家的重要任务,并且得到了逐步的解决。英国议会也开始进行了大规模的环境调查,并在了解和掌握了大量材料与数据的基础上,通过了多部法律,试图从立法上来寻求解决途径。议会对环境治理的立法行动也促使了政府观念的转变,迫使政府必须要遵循法律,实施治理。政府从指导思想上也就由原来被动的自由放任转变为在法律的前提下进行积极主动地干预,并建立起统一的管理机构和监督机制,如1831年成立了中央卫生委员会。
——摘自《现代英国经济史》
材料二:工业革命首先给妇女走出家庭提供了特别机遇。在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妇女们开始大量被现代经济部门雇佣,获得一定经济权利,并在实际的工业生产中成为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妇女经济的独立为其独立精神意识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对妇女而言,社会工作取代了其往日生活中家庭的基础性作用。改变了家庭的首要地位,从而动摇了妇女家庭观念的基础,使家庭观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包括夫妻趋于平等现象以及夫妻平等感的产生;妇女婚姻观的变化——已摆脱由婚姻获得生存的命运,她们的自立使之可能甚至必然获得其婚姻的自由;生育观的变化——冲出了教会所代表的中世纪生育观束缚,表现出新形势下的新观念,即要求并习惯于避孕和节育。妇女们从内心不愿再作原先传统社会家庭中男人们的家庭奴仆,也不愿再在家庭男权权威的专横下懵懵懂懂地虚度一生。从此,女权意识开始萌发,妇女也有了在家庭中和男子平起平坐的愿望。
——摘编自黄雪蓉《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妇女家庭观念的变化》
材料一:
1949年 |
国会通过(出口管制法》:主要管制对象是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禁运范围扩大到与战略物资密切相关的技术资料。 |
1949年 |
联合部分欧洲国家成立“对共产党国家输出管制委员会”(简称“巴统”),标志美国牵头的西方世界整体行动正式开始。 |
1957年 |
适当放宽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非战略物资管制。同时,进一步划清了对社会主义国家有直接军事意义的物资及先进技术。 |
1972年 |
美苏在改善经济贸易关系和科技合作方面签署一系列协定。增设机构解决商务部和政府面临的技术出口、管制清单以及批准出口申请。 |
1976年 |
国防科学委员会提交“布西报告”,标志着经济限制重点正式转向高新技术。 |
1979年 |
国会出台《出口管制法》修正案,增加国会在出口管制方面的权力,标志着限制高新技术转让成为美国的一项长期国策。 |
1980年 |
对苏联经济遏制与高新技术转让管制力度进一步加码。 |
80年代中期 |
成立国防科技安全管理局,专门审查并制止有助提高苏联军事能力的出口。 |
——摘编自朱启超《冷战时期美国是如何进行科技遏制的》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全面对华禁运,禁止中国获得美国的任何技术。到尼克松时期,随着中美交往的大门开启,两国的科技联系多了起来。1981年,美国宣布对华出口产品管制的技术标准逐渐放松。1983年,中国被定位为“友好的、非盟国”国家而与美国的许多盟友同组,如西欧、日本,但在80年代末戛然而止。20世纪90年代以后,美国有些人试图全面遏制中国科技发展。但美国政府对华的科技竞争更多的是强调自强型战略。其主要观点是通过扩大对华出口,美国科技企业可以获得更多的市场,因而获得更多的资金来进行再投入和研发,因而维持领先的优势。21世纪以来,美国调整一系列的政策,在出口管制、外国投资管制、人员交往等方面不断设置新的障碍,对华科技政策全面转向了遏制型战略。
——摘编自唐新华《美国对华科技遏制战略趋势观察》
材料:
——摘编自斯蒂芬·布劳德伯利等编著《剑桥现代欧洲经济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20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历程。(要求:选取两个主要阶段,概括其主要阶段特征,并分析其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