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吉林省白山市靖宇县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

更新时间:2021-08-30 浏览次数:71 类型:期末考试
一、积累与运用(15分)
  • 1. (2021八下·靖宇期末) 根据提示默写诗文。
    1. (1) 复行数十步,
    2. (2) 白居易在《卖炭翁》中通过对卖炭翁的外貌描写,表现底层劳动人民艰难生活的诗句是:
    3. (3)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杜甫面对民生疾苦,袒露出“ ”的济世情怀。
  • 2. (2021八下·靖宇期末) 八年级即将结束,继七年级之后,班级将制作初中阶段的第二本纪念册,阅读相关内容,按要求完成题目。

    以下是纪念册中的一段“人物素描”:

    A.弯弯今年14岁了,“弯弯”这个名字是妈妈取的。为什么要取这个名字?爸爸百思不得其解。B.弯弯知道,在小学一年级课文里有句儿歌“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每次读到这里,弯弯都会停下来匿笑:嘿,月亮是我的!然后迅速观察一下是否有人注意自己,再继续若无其事地读下去。

        弯弯在学校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好孩子,同学们都认为她好相处——她自己也是这样认为的。同时,她满脑子稀奇古怪的想法,说出来估计没人能理解,所以,还是保持缄默吧。在学业上,C.弯弯特别喜欢文科,语文、英语、历史等学科对她都非常有兴趣。但弯弯的数学却烂到令人叹为观止 , 十岁表妹都会的题,弯弯却老出错。这时,弯弯总会习惯性地感叹一句:“天妒英才啊!”D.弯弯那故作老成的弟弟就会一脸惋惜地摇头说:“老姐,麻烦你不要给自己的笨头笨脑找理由。”

    1. (1) 文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匿笑 B . 名副其实 C . 缄默 D . 叹为观止
    2. (2) 文中画线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应改为:
    3. (3) 下图是纪念册的封面,仔细观察后,给纪念册起一个文雅的名字,并简述其含义。

    4. (4) 下面是弯弯写给同学们的寄语,请仿照画线句子,续写一句,使语句通顺,语义连贯。

      一学年结束,就是给这一年画上了一个大大的句号,我们将开启一段全新的旅程。在前进的路上,如果你孤独了,风儿就是我陪伴你的歌声;如果你气馁了,雨儿就是我鼓励你的掌声 。

  • 3. (2021八下·靖宇期末) 学校文学社开展“文学与文化”专题活动,邀请市文化馆张老师做专题讲座。下面是文学社社长打电话邀请张老师时说的话。画线部分表达都不得体的一项是(    )

        张老师您好。我校文学社邀请您于6月20日9点在学校报告厅为我们做“文学与文化”的专题报告。您学富五车,①久闻大名 , 如果能来我校对我们②不吝赐教 , 将是我们的莫大③荣幸。本应④光临寒舍向您表达我们的愿望,无奈学习时间太紧,不能成行,敬希⑤见谅。届时我们一定洗耳恭听,⑥不耻下问

    A . ①③⑤ B . ①④⑥ C . ②③⑥ D . ②④⑤
二、阅读(47分)
  • 4. (2021八下·靖宇期末) 古诗文阅读

    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各题。

    北冥有鱼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 (1) 《北冥有鱼》的作者,是战国时期哲学家,学派的代表人物;《马说》的作者是(朝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
    2. (2)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而飞 (怒:振奋,此指用力鼓动翅膀) B . 怪者也(志:志向) C . 才美不外(见:同“现”,表现) D . 之不以其道(策:用马鞭驱赶)
    3. (3)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海运则将徙南冥     庄子与惠子游濠梁之上 B . 六月息者             其境过清 C . 伯乐不常有       是故谋闭不兴 D . 真无马邪         太守即遣人随
    4. (4) 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A . 天空辽远,是它真正的景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 B . 天空辽远,难道是它真正的景色?难道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 C . 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 D . 天色湛蓝,难道是它真正的颜色?难道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
    5. (5) 下列对选文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两文同写动物,形象迥异。《北冥有鱼》描绘了硕大无比、志存高远的“大鹏”,《马说》刻画了不遇伯乐、屈辱而死的“千里马”。   B . 两文借物抒怀,情感有别。《北冥有鱼》借“大鹏”迁往南海展现了作者的恐惧。《马说》以“千里马”遭遇屈辱表达了作者的愤懑不平。 C . 两文语言精当,各具特色。《北冥有鱼》“三千里”“九万里”等词,用语夸张,想象雄奇;《马说》连用“不”字,言简意赅,引人深思。 D . 两文皆为经典,价值各异。《北冥有鱼》的“鲲鹏”超越现实,富有浪漫色彩,影响深远;《马说》论说“伯乐”与“千里马”之关系,极具现实意义。
  • 5. (2021八下·靖宇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竹鸡之性,遇其俦必斗。捕之者扫落叶为 , 置媒其中,而隐身于后操罔焉。激媒使之鸣,闻者随声必至闭目飞入城直前欲斗 , 而罔已起。无得脱者,盖目既闭则不复见人。鹧鸪性好洁,猎人于茂林间净扫地,稍散谷于上,禽往来行游,且步且啄,则以㛃竿取之。麂行草莽中,畏人见其迹,但一径,无问远近也。村民结绳为环,置其所行处,麂足一挂,则倒悬于枝上,乃生获之。江南多土蜂,人不能识其穴,往往长纸带黏于肉,蜂见之必衔入穴,乃蹑寻得之,薰取其子。虫鸟之智,自谓周身矣,如人之不仁何?

    [注解]①俦:同类。②媒:媒介物。这里指用来诱感竹鸡的鸟。③罔:同“网”,捕猎的工具。④㛃:同“洁”。

    1. (1) 请用“/”为下面句子断句。(标两处)

      闻 者 随 声 必 至 闭 目 飞 入 城 直 前 欲 斗

    2. (2) 对文中加点字的解读,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在古代,“城”的本意是“都邑四周的墙垣”,由此可以推测文中的“城”为“围墙”之意。 B . 成语“循序渐进”中“循”是“顺着”“按照”的意思,以此推断,“但循一径”中的“循”也可以解释为“顺着”“按照”。 C . “往往以长纸带黏于肉”和“卷石底以出”(《小石潭记》)中“以”的含义是一样的,都是“拿”的意思。 D . “乃蹑寻得之”中“蹑”有“放轻(脚步)”“跟踪”等义项,依据前后语境,此处应选“跟踪”之义。
    3. (3) 阅读本文,引人深思。人类应该怎样正确处理与自然的关系?请你以对对联的形式,阐发你的观点。

      上联:虫鸟用智求平安;

      下联:

  • 6. (2021八下·靖宇期末) 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艾香悠悠溢端午

    钟芳

    ①“五月五,是端午。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在我的家乡,每到端午节,人们除了赛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外,还要去采几束艾草,插在自家的门楣上。我对插艾草这一习俗一直情有独钟,那一缕袅袅清香,常常把我牵进思念的故乡.

    ②儿时家乡的端午节,是氤氲在艾草香里的节日,家家户户门上都插满了艾草。听长辈们讲,艾草能祛病免灾,驱邪避晦,保佑一家人平平安安。端午那天,将它插于门楣,可使人身体康健。可这一插,竟有了上千年的岁月。那一束束斜插在门上的艾草,散发出淡雅似草药味的清香。那清香,丝丝缕缕,弥漫在屋子里,弥漫在童趣融融的村庄里。轻轻地闭上双眼,深深地吸上一口气,顿感心旷神怡,神清气爽。这一吸,那清香便让人终生难忘。岁月流转,内心一直萦绕着这一份乡野浓情。③艾草是一种芳香型草本植物,碧绿中溢出幽幽香气。每年初夏,正是艾草疯长的季节,它们总是挤挤挨挨地长在溪水岸边,叶片浑身泛着白白的茸毛,不施粉黛,绿油油的,充满着活力。那身姿挺拔瘦直,宛如亭亭玉立的乡村少女,清秀淡雅,温婉脱俗。轻风拂过,便有暗香浮动,带给你拂面的清凉芬芳,让人不由得吟出《诗经》里的佳句:“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④端午节的清晨,母亲总是带着我一大早去河边采艾草。来到河堤边,只见两岸青草苍翠欲滴,河水清清,鱼跃蛙鸣。晨曦中,深绿色的叶子闪闪发光,亮晶晶的露珠儿从繁密的艾叶上滚落下来,很是美丽。只见母亲小心翼翼地采着艾草,洗去上面的泥土,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母亲总是乐得合不拢嘴。回到家中,母亲还会用碎布块缝制成各种精巧的小香包,内装积存的干枯艾叶,让我们佩于胸前。嗅着淡淡的香草味儿,感受到的是母亲的疼爱和温情。

    ⑤据说艾草全身是宝,有祛湿、散寒、消炎、抗过敏等功效,被称为“医草”。用艾草泡水洗澡,可以解毒治病。每到端午,母亲总是煮一大锅艾草水,倒入盆中,让我和小弟泡澡。坐在漂浮着艾叶的木盆中,吸着缓缓上升的芬芳香气,相信谁也不会拒绝这份浓缩了大自然草木精华的馈赠。也许是这样的清洗很舒服,小弟的脸上总是露出可爱的笑容。在艾草水的熏蒸下,我们的皮肤变得光洁生香,整个夏天都清清爽爽。

    ⑥一眨眼,端午佳节又快到了。母亲接连从老家打来了几个电话:“今年端午节要记得回家插艾哦。”听着母亲的唠叨,那悠悠艾香,又溢满心间。此时我才幡然醒悟,端午插艾草不仅是一种念想,一种母爱的味道,更是一种习俗,一种文化的代代传承。一瞬间,我的脑海里又浮现出了那一棵充溢绿意与清香的艾草来。愿那绿茵茵的艾草,生生不息,艾香馥郁而绵长。

    1. (1) 作者为什么对插艾草这一习俗一直情有独钟?请结合文章②-⑤段的内容概括。
    2. (2) 请结合语境,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只见母亲小心翼翼地采着艾草,洗去上面的泥土,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母亲总是乐得合不拢嘴。

      ②端午插艾草不仅是一种念想,一种母爱的味道,更是一种习俗,一种文化的代代传承。

    3. (3) 请结合全文分析,作者在悠悠艾香中寄托了哪些情感。
    4. (4) 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 文章开头用民谣引出家乡端午的习俗,触发了作者的情思,勾起对儿时生活的回忆。 B . 第②段从视觉、嗅觉、味觉等角度描写艾草,为后文写亭亭玉立的乡村少女做铺垫。 C . 第③段引用《诗经》中有关“采艾”的佳句,增加了文章的诗意美、意蕴美。 D . 第⑥段中写母亲接连打电话叮嘱“我”端午节插艾草,表现出母亲思想传统、保守。 E . 作者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叙写往事,抒发感悟,语言隽永,感情真挚。
  • 7. (2021八下·靖宇期末)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各题。

    为什么巧合无处不在

    ①在一些人眼中,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个充满巧合的神奇地方。比如:某些数字或日期跟自己特别“有缘”,根本不认识的人之间竟然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那么,这些令人惊叹的巧合真是“冥冥中自有天意”的奇遇吗?

    ②在心理学家看来,巧合只是一种共时性事件。共时性事件是指彼此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的事件。我们知道,一件事的发生通常是有前因后果的,即事件之间存在某种因果关系。而共时性事件的关系是非因果性的,其决定性因素是个人的主观经验。在这种非因果性原则的影响下,所有人、所有事都能被关联在一起。

    ③巧合无处不在的原因,是与人类特有的信息处理机制相关的。有人认为,鲨鱼皮肤上具有一种特别的结构,可以探测细微的电磁变化以帮助鲨鱼追踪猎物。很可能人类身上也有类似的机制,共时性事件发生时,相关信息形成一张无形的网络,一些人传递出的信息被另一些人加工处理后,就会形成特定的情感和行为,我们因此觉察到巧合的存在。

    ④人类特有的信息处理机制与人脑处理信息的特点密切相关。人类的大脑对于规律和秩序有一种本能的渴求,总是试图从一团乱麻中理出头绪来。一项研究显示,巧合的发生是人脑探索现实现象因果关系的必然结果。这种探索机制的存在使我们能更好地学习与适应环境。同时,心理学家发现,人们习惯于从各类事件中提取具有相似性和规律性的东西,这些都是能帮助我们更好地探索外部世界的宝贵信息。

    ⑤巧合无处不在的原因,是人们常常赋予事物特别的意义。尤其是当它能起到安慰或解释的作用时。因此,当“不寻常”的事物出现时,有些人会认定其必然蕴含深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巧合只存在于那些善于捕捉它们的大脑里。

    ⑥统计学家指出,许多看上去极不可能的事情其实是普遍发生的。一个经典的例子是:如果一个房间中有23人,那么有两人的生日在同一天的可能性会超过50%。有人将此视为无法解释的巧合,但从统计学的角度看,巧合的本质是概率,它们是随机发生的,没有任何特别意义,而且它们总是在发生,因此不足为奇。无论你将其赋予何种意义都纯属“自作多情”。

    ⑦一项研究专门收集了各种传得神乎其神的巧合性事件。经过对5000余件此类事件的数据分析,研究人员发现,有28%的案例都与日期或是数字有关。数字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是最容易触发巧合感的事物,尤其是那些对我们有特殊意义的数字,比如亲朋好友的生日、某个纪念日、一些谐音数字等。

    ⑧巧合无处不在的原因,是人们处于极度悲伤、愤慨或焦虑的情绪中。生活中有几类人对巧合更为敏感,比如相信神秘力量的人、容易将外部世界的信息关联到自己身上的人、热衷于追寻意义的人、试图从蛛丝马迹中寻求慰藉的人等。

    ③总之,对巧合的敏感度是因人而异的,也是可以后天培养的。留心观察,用科学的思想诠释“冥冥中自有天意”的奇遇,对生活的认识将会变得更加理性,更加积极。

    1. (1) 选文说明的中心内容是什么?
    2. (2) 选文第②段中加点词语“通常”为什么不能删去?
    3. (3) 选文第⑥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 (4) 阅读选文,相信你对于生活中的巧合有了新的认识,探究下列三个生活现象,请选出最准确的分析结论,并把对应序号填写在横线上。

      ①小李第一次主持商业谈判,内心的焦虑让他坐卧不安,清晨看见一只喜鹊,他特别高兴,谈判也取得了成功。

      ②赵雷最近买了一辆汽车,他发现马路上有很多相同品牌和型号的汽车,原来自己生活的地方里有这么多品味相同的伙伴。

      ③苗苗特别喜欢数字18,一直认为18是自己的幸运数字,今年期末测试居然是7月18日,她觉得自己一定能取得好成绩。

      A.习惯于从各类事件中提取具有相似性和规律性的信息,使人觉察到巧合存在。

      B.巧合无处不在的原因,是人们处于极度悲伤、愤慨或焦虑的情绪中。

      C.巧合无处不在的原因,是人们常常赋予事物特别的意义。

  • 8. (2021八下·靖宇期末) 名著阅读

    文学名著中,有许多人物的经历可以印证“痛苦和磨难造就人”的道理。请写出表现这一道理的一部作品及作者,并结合具体情节分析主人公形象。

    作品名称:
    作者:

    主人公及其形象分析:

三、综合性学习与写作(58分)
  • 9. (2021八下·靖宇期末) 综合性学习

    请阅读下面材料,完成相应任务。

    《诗》海拾零

    中国是诗的国度。《诗经》作为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内容丰富,语言优美,极富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1. (1) 《诗经》在先秦时又称《诗》,或《诗三百》,在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请写出你在语文教材里所学过的一篇选自《诗经》中的诗题,并默写出其中连续的两句。

      诗题:《》 诗句:

    2. (2) 请完成下列填空。

          “赋、比、兴”是《诗经》的典型表现手法,宋朝朱熹说“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谓之“”;“以彼物比此物也”谓之“”;“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谓之 “”。

    3. (3) 下表中是出自《诗经》的名句,请你选择正确的理解,填在相应的序号后。

      名句

      出处

      理解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诗经·周南·桃夭》

      ④(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诗经·卫风·木瓜》

      ⑤(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小雅·采薇》

      ⑥(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鹿鸣》

      ⑦(

      A.以景物衬托征人离乡与还乡时的心情。

      B.用鲜艳的桃花比喻少女的美好。

      C.现在化作成语“投桃报李”,用来比喻互相赠答,礼尚往来。

      D.借助别的山上的石头,可以用来琢磨玉器。比喻借助外力来提高自己的见识,改正自己的缺点。

  • 10. (2021八下·靖宇期末) 写作

    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其一作文。

    作文⑴  题目:游

    作文⑵  阅读下面的材料,自拟题目写作。

    “每个人都了不起!”习总书记的这句话彰显了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历史已经证明:波澜壮阔的中华民族发展史是中国人民书写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是中国人民创造的。

    平凡中蕴藏伟大。例如:大连的公交司机黄志全在开车时突然心脏病发作。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将汽车缓慢停在路边,拉下手动刹车;打开门,让乘客安全地下车;关闭发动机,以确保汽车和乘客安全。完成这三件事后,他趴在方向盘上停止了呼吸。

    海尔集团CEO张瑞敏曾用朴素的语言对平凡与伟大做了形象的解说:“什么是不简单,就是能够把一些大家都公认简单的事情,千万遍地做好;什么叫不容易,就是能够把一些大家都公认容易的事情,非常认真地做好。”

    作文要求: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情实感;除诗歌外,其他文体不限;不少于500字;书写要规范、整洁、美观;文中不得出现考生本人姓名以及学校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