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 | 耕地面积(顷) |
顺治十八年(1661年) | 5493576 |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 | 6078430 |
雍正二年(1724年) | 6837914 |
乾隆三十一(1766年) | 7414495 |
材料一:“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族皆依朕如父母。”
——《资治通鉴》
材料二:“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诚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第岁以绢二十匹,银一十万两,更不差使专往北朝,只令三司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
——《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三:在中央设立宣政院,职掌全国的佛教和藏族地区的政教事务,其地位与枢密院、御史台并列。
——统编《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四:乾隆时期,回部上层贵族大、小和卓发动叛乱,形成割据势力。他们残暴搜刮人民,激起人民的强烈不满。乾隆皇帝在各族人民的支持下平定了这场叛乱,维护了西北地区的统一。
——统编《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五:“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
材料一:开放与交流。
材料二:在十五世纪,中国皇帝发动了七次大规模的远洋探险,远航船队历经东南亚、印度、波斯湾和东非的多个港口。——摘自(美)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材料三:乾隆皇帝曾给英王的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品读图片——感受经济生活】
【阅读材料——领略科技成果】
培根说:“这三种东西曾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在文学上,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由此又产生了无数的变化,这种变化是如此之大,以至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个教派、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比这三种机械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填充表格——体会文史意境】
文学形式 |
人物 |
代表作 |
评价/地位/贡献 |
唐诗 |
李白 |
《静夜思》 |
他被尊称为A |
宋词 |
B |
《念奴娇·赤壁怀古》 |
扩大了词的意境,提高了词的格调。 |
元曲 |
关汉卿 |
C |
元曲四大家之一 |
明清小说 |
D |
《西游记》 |
浪漫主义色彩的神话小说 |
曹雪芹 高鹗 |
E |
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为主线,通过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变化,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现实和尖锐矛盾,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