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文地理)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浙江省东阳市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10...

更新时间:2021-08-18 浏览次数:64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30分)
  • 1. (2018九上·东阳月考) 在全国性的抗日战争期间,下列军队与将领搭配正确的是(   )

    ①二十九路军    佟麟阁         ②十九路军    蔡廷锴、蒋光鼐

    ③八路军    彭德怀            ④铁军“第四军独立团”    叶挻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③ D . ③④
  • 2. (2018九上·东阳月考) “国民痛苦,水深火热;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张。本军兴师,救国救民;总理遗命,炳若晨星。”这一誓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 . 五四运动 B . 北伐战争 C . 土地革命 D . 抗日战争
  • 3. (2018九上·东阳月考) 1940年,八路军总部发布战役预备命令:“我军应以积极的行动在华北战场上开展较大胜利的战斗,创立显著的战绩……”之后,八路军开展的“较大胜利的胜利”是(   )
    A . 平型关大捷 B . 台儿庄战役 C . 挺进大别山 D . 百团大战
  • 4. (2018九上·东阳月考) 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运动失败了。得出这一结论的最主要依据是(   )
    A . 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B . 国共两党合作破裂走向对抗 C . 蒋介石等人发动反革命政变 D . 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
  • 5. (2018九上·东阳月考) 南湖革命纪念馆记录了中国共产党的足迹:“共产党的大多数领导人被蒋介石杀害,但有些人设法逃进了华南山区。他们的领导人之一是毛泽东……”当时毛泽东等人选 择进入华南山区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
    A . 远离中心城市,国民党统治力量薄弱 B . 群众基础好,便于开展革命工作 C . 四周崇山峻岭,森林茂密,地势险要 D . 农业经济的发展可供部队筹措给养
  • 6. (2018九上·东阳月考) 假如你是一位二战时期的摄影记者,你拍摄了许多国家的首都遭受法西斯国家攻击的纪实片,但是从这些纪实片中,不可能看到(   )
    A . 英国的伦敦 B . 苏联的莫斯科 C . 美国的华盛顿 D . 中国的南京
  • 7. (2018九上·东阳月考) 1943年初,罗斯福在致斯大林的一封信中写道:“苏联人民取得这一战争的胜利,制止了侵略的浪潮,成为盟军反侵略的转折点。”从材料中不可能获取的历史信息是(   )
    A . 苏军取得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 B . 第二战场的开辟,德国法西斯陷入盟军两面夹击之中 C . 这一仗给德国法西斯沉重打击,成为二战的重要转折点 D .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终胜利是各个国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 8. (2018九上·东阳月考)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下列史实中,中国共产党发挥了重大作用的有(   )

    ①掀起新文化运动,提出民主科学的口号 ②领导五四运动,开展反帝反封建斗争

    ③参加北伐战争,推动国民革命    ④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结束十年内战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 9. (2018九上·东阳月考) 20世纪30年代中国发生了许多重大历史事件,以下评语最能反映当时时代特征的是(   )
    A .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 .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C .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D . 民族解放战争取得完全胜利
  • 10. (2018九上·东阳月考) 图表归纳法是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下表中1921—1935年的主题词应为 (   )

    时期

    主题词

    1898—1912年

    维新变法,走向共和

    1921—1935年

    A . “五四”风雷,抗日烽火 B . 星星之火,力挽狂澜 C . 国共对峙,走向抗战 D . 开天辟地,渐趋成熟
  • 11. (2019九上·兰溪期中) 以下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知识前后内容搭配不恰当的是(   )
    A . 苏德战争爆发——二战进一步扩大 B . 斯大林格勒战役——二战转折点 C . 诺曼底登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D . 德国无条件投降——二战结束
  • 12. (2018九上·东阳月考) 以下对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描述错误的是(   )

    ①1945年3月在陕西延安召开    

    ②党的重心工作由乡村转移到城市并开始由城市领导乡村    

    ③通过了《共同纲领》    

    ④为夺取全国胜利和建设新中国做了政治上、思想上的准备

    A . ②③ B . ①③ C . ③④ D . ②④
  • 13. (2018九上·东阳月考) 蒋介石一生先后10次登上《时代》周刊封面。右图是1942年6月的封面,这一封面的文字标题最有可能的是(   )

    A . “在孙陨落之后升起” B . “挺过了艰苦的五年,接下来会更艰苦” C . “抗战之后,和平正经受挑战” D . “一切为了抗日,没有什么牺牲是过于昂贵而不能舍弃的”
  • 14. (2019九上·兰溪期中) 民国8年,在北京《晨报》中可能看到的消息是(   )
    A . 北伐军进军迅速,攻克武昌城 B . 北洋政府罢免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务 C . 蒋介石任黄埔军校校长 D . 蒋介石叛变革命,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
  • 15. (2018九上·东阳月考) 1943年冬,中美英三国签署的《开罗宣言》指出:“三国之宗旨·······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土地,例如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从材料可以看出,该宣言(   )
    A . 表明中国正式加入了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 B . 宣布了日本法西斯最终走向失败的命运 C . 确认中国拥有对台湾及其附属岛屿的主权 D . 承认中国有与美英等国完全平等的地位
  • 16. (2018九上·东阳月考) 近代以来,台湾与大陆的关系经历分离——统一—分离的过程,这一过程与下列哪些事件直接相关(   )

    ①《马关条约》签订   ②中华民国建立    ③抗日战争胜利    ④渡江战役胜利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 17. (2018九上·东阳月考) 下列毛泽东经历的历史事件中,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到上海参加中共一大    ②在天安门城楼宣告新中国成立

    ③在井冈山创立革命根据地   ④指挥三大战役并取得胜利    ⑤飞往重庆与蒋介石谈判

    A . ②③①④⑤ B . ①③⑤④② C . ③②①⑤④ D . ①③④②⑤
  • 18. (2018九上·东阳月考) 诗联网2018年7月14日发布的一首中写道:“迷雾云遮难敞亮,宇寰久夜盼骄阳。柏宅楼上龙聚首,湘水岸边船启航。初战娄山标魄力,四夺赤水过长江。行程二万通华北,□□□□挽国邦。”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处应该填写( )
    A . 中共成立 B . 国共合作 C . 抗战胜利 D . 遵义会议
  • 19. (2018九上·东阳月考) 下列哪一事变的性质与其它三项根本不同(   )
    A . 九一八事变 B . 西安事变 C . 卢沟桥事变 D . 一•二八事变
  • 20. (2018九上·东阳月考) 每年的12月4日是我国的宪法宣传日。以下文件具有宪法性质的是( )

    ①《双十协定》②《共同纲领》③《中华民国临时约法》④《中国土地法大纲》

    A . ①③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②④
二、非选择题(共5题,共50分)
  • 21. (2018九上·东阳月考)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开启了中华民族复兴之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观众如果欲睹战场之真相,以振奋发之精神,就请速来观看这部影片。因为能与亲临战场无异,大足增发起义之雄心,报国之热血。

    ——电影《武汉战争》广告,《民立报》1911年11月30日

    材料二: 1917年的张勋复辟当天,北京十几家报纸“一律停刊”抗议, 其它各大城市报纸也都“口诛笔伐, 痛斥叛国”, 社会各界“上自官长, 下至舆夫, 无不痛心疾首”, 反对复辟的电报“高可盈尺”……复辟丑剧仅12天就破产了。

    ——安静波《再论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材料三:“建设之首要在民生。故对于全国人民之食、衣、住、行四大需要,政府当与人民协力,共谋农业之发展,以足民食;……”

    ——孙中山《建国纲领》

    1. (1) 电影《武汉战争》反映哪一历史事件?为了实现理想,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在此前作了哪些努力?
    2. (2) 结合材料二,概述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3. (3) 材料三体现了辛亥革命指导思想的哪一方面?该主张在当时并没有实现,其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并列举史实一例说明中国共产党人为实现孙中山的这一主张所做出的努力。
  • 22. (2018九上·东阳月考) 中国革命的道路漫长而又艰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镜头中的中国革命

    材料二: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战争结果大大出乎他们意料,深深地陷入中国全民族抗战的泥淖中无法自拔。

    材料三:中国共产党不是以空话,而是以领导农民进行土地改革的事实,使他们迅速看清是谁代表着他们的利益,应该跟着谁走。……中国革命的军事斗争同土地制度的改革是不能分开的……没有土地制度的改革,没有广大农民的全力支持,军事斗争也会失去力量源泉而不可能战胜强大的敌人。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 (1) 四个镜头浓缩了中国共产党28年的奋斗史。这四个镜头记录的历史事件分别发生在什么战争时期?
    2. (2) 综合上述材料,论述中国共产党是如何一步步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要求:史论结合,论证严密。)
  • 23. (2018九上·东阳月考) 历史上每一次重大的社会变革或革命,都是以思想的解放为前提的。中国也不例外,从戊戌变法开始,掀起了一个个思想解放的潮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次革命结束了一个王朝,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但这次革命没有成功,没有解决吃饭问题,因为没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和剥削。

    材料二:右图是关于中国近代史上某次运动的一幅漫画。

    材料三: 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高呼“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的口号,发表宣言,揭露帝国主义的强盗行为,举行游行示威,痛打卖国贼章宗祥,火烧曹宅……

    1. (1) 分别写出三则材料对应的事件。
    2. (2) 请写出材料二这次运动的主要思想阵地和对旧道德批判最为猛烈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
    3. (3) 19世纪末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历史,是一部思想解放史,是一部“国人渐已醒”的历史。分析上述材料,比较材料三提及的运动和材料一二中的运动在推动“国人渐醒”方面有何本质不同。
  • 24. (2018九上·东阳月考) 2018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3周年,14年的抗战历史,对我们国家、民族、人民来说,是沉重悲壮的一笔。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33年的新年,上海《东方杂志》推出了一个“新年的梦想”特刊,国内各界人士同做一场“中国梦”:期盼中华民族团结一致,国共两党共商抗日救国大计。

    材料二:

    材料三: “ ......南京中央军校大礼堂,中国战区受降签字仪式在此举行。上午8点50分,日军受降代表冈村宁次等7人分别从3辆汽车下来,跟在中方人员后面,“手里拿着帽子,低着头走路,垂头丧气的样子。他们不可能再趾高气扬,不可能了。”

    ——摘自《我的抗战Ⅱ》解说词

    1. (1) 日军的哪些侵略活动促使各界人士同做一场“中国梦”?哪一历史事件标志着这一梦想的初步实现?
    2. (2) 据材料二中的三幅图,分析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3. (3) 材料三中冈村宁次 “不可能再趾高气扬,不可能了”这对中国而言有何意义?
    4. (4)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将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我国设立这一“公祭日”的目的是什么?
  • 25. (2018九上·东阳月考)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一场伟大的正义战争,对战后世界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材料一:1942年1月,日军进攻缅甸,英军节节败退,英国政府正式向中国政府请求迅速派兵入缅协同英军作战。中国政府即派出10万远征军入缅,后又不断增兵。由于中国战场和印、滇、缅战场牵制日军达130万之众,使日军无法调往太平洋,大大减轻了美国的压力。

    ──摘编自军事科学院《中国抗日战争史》

    材料二:1943年11月,召开中美英三国首脑会议,肯定了中国长期对日作战,讨论了三国在缅甸的配合工作和战后处置日本的问题……

    ──摘编自军事科学院《中国抗日战争史》

    材料三:1943年10月,中、美、英、苏四国在莫斯科发表《普遍安全宣言》,提出:“为了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在重建法律与秩序和创立普遍安全制度以前,它们将彼此协商,必要时并将与联合国家的其他成员进行协商,以便代表一个国际共同体采取共同行动。”

    ──摘编自朱贵生等《第二次世界大战史》

    1. (1) 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远征军出国作战的直接原因。
    2. (2) 写出材料二中的会议名称。为什么说这次会议为中国领土完整奠定了国际法依据?
    3. (3) 依据材料一、二分析中国为什么能以大国身份参加材料三中的会议。
    4. (4) 依据材料三分析《普遍安全宣言》发表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其基本宗旨在战后是如何落实的?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