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掀起新文化运动,提出民主科学的口号 ②领导五四运动,开展反帝反封建斗争
③参加北伐战争,推动国民革命 ④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结束十年内战
时期 | 主题词 |
1898—1912年 | 维新变法,走向共和 |
1921—1935年 | ? |
①1945年3月在陕西延安召开
②党的重心工作由乡村转移到城市并开始由城市领导乡村
③通过了《共同纲领》
④为夺取全国胜利和建设新中国做了政治上、思想上的准备
①《马关条约》签订 ②中华民国建立 ③抗日战争胜利 ④渡江战役胜利
①到上海参加中共一大 ②在天安门城楼宣告新中国成立
③在井冈山创立革命根据地 ④指挥三大战役并取得胜利 ⑤飞往重庆与蒋介石谈判
①《双十协定》②《共同纲领》③《中华民国临时约法》④《中国土地法大纲》
材料一:观众如果欲睹战场之真相,以振奋发之精神,就请速来观看这部影片。因为能与亲临战场无异,大足增发起义之雄心,报国之热血。
——电影《武汉战争》广告,《民立报》1911年11月30日
材料二: 1917年的张勋复辟当天,北京十几家报纸“一律停刊”抗议, 其它各大城市报纸也都“口诛笔伐, 痛斥叛国”, 社会各界“上自官长, 下至舆夫, 无不痛心疾首”, 反对复辟的电报“高可盈尺”……复辟丑剧仅12天就破产了。
——安静波《再论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材料三:“建设之首要在民生。故对于全国人民之食、衣、住、行四大需要,政府当与人民协力,共谋农业之发展,以足民食;……”
——孙中山《建国纲领》
材料一:镜头中的中国革命
材料二: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战争结果大大出乎他们意料,深深地陷入中国全民族抗战的泥淖中无法自拔。
材料三:中国共产党不是以空话,而是以领导农民进行土地改革的事实,使他们迅速看清是谁代表着他们的利益,应该跟着谁走。……中国革命的军事斗争同土地制度的改革是不能分开的……没有土地制度的改革,没有广大农民的全力支持,军事斗争也会失去力量源泉而不可能战胜强大的敌人。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一:这次革命结束了一个王朝,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但这次革命没有成功,没有解决吃饭问题,因为没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和剥削。
材料二:右图是关于中国近代史上某次运动的一幅漫画。
材料三: 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高呼“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的口号,发表宣言,揭露帝国主义的强盗行为,举行游行示威,痛打卖国贼章宗祥,火烧曹宅……
材料一:1933年的新年,上海《东方杂志》推出了一个“新年的梦想”特刊,国内各界人士同做一场“中国梦”:期盼中华民族团结一致,国共两党共商抗日救国大计。
材料二:
材料三: “ ......南京中央军校大礼堂,中国战区受降签字仪式在此举行。上午8点50分,日军受降代表冈村宁次等7人分别从3辆汽车下来,跟在中方人员后面,“手里拿着帽子,低着头走路,垂头丧气的样子。他们不可能再趾高气扬,不可能了。”
——摘自《我的抗战Ⅱ》解说词
材料一:1942年1月,日军进攻缅甸,英军节节败退,英国政府正式向中国政府请求迅速派兵入缅协同英军作战。中国政府即派出10万远征军入缅,后又不断增兵。由于中国战场和印、滇、缅战场牵制日军达130万之众,使日军无法调往太平洋,大大减轻了美国的压力。
──摘编自军事科学院《中国抗日战争史》
材料二:1943年11月,召开中美英三国首脑会议,肯定了中国长期对日作战,讨论了三国在缅甸的配合工作和战后处置日本的问题……
──摘编自军事科学院《中国抗日战争史》
材料三:1943年10月,中、美、英、苏四国在莫斯科发表《普遍安全宣言》,提出:“为了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在重建法律与秩序和创立普遍安全制度以前,它们将彼此协商,必要时并将与联合国家的其他成员进行协商,以便代表一个国际共同体采取共同行动。”
──摘编自朱贵生等《第二次世界大战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