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边城高级中学2020-202...

更新时间:2021-08-25 浏览次数:88 类型:开学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 1. 下面是关于孔子与墨子的相关记述。据此可知(  )

    记述

    出处

    “孔子、墨子俱道尧舜而取舍不同”

    《韩非子·显学》

    “孔子贵仁,墨子贵兼”

    《吕氏春秋·不二》

    “墨子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以为其礼烦扰而不说”

    《淮南子·要略》

    A . 儒墨关系很早就已受到关注 B . 墨家从儒家学派中分化出来 C . 墨家与儒家并没有相通之处 D . 墨家挑战了儒家的主导地位
  • 2. 商、西周、春秋时期,“士”为贵族阶层,多为卿大夫的家臣。春秋末年以后,逐渐成为统治阶级中知识分子的统称。战国时的“士”,有著书立说的学士,有为知己者死的勇士,有懂阴阳历算的方士,有为人出谋划策的策士等。士阶层的分化( )
    A . 成为百家争鸣的根源 B . 导致土地私有的出现 C . 有利于推动社会转型 D . 推动官僚政治的形成
  • 3. (2018高二下·盐城期末) 某思想家提出:“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对其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A . 反映了儒家学派提倡仁爱的价值观 B . 体现了普通民众尚贤节用的要求 C . 满足了统治者维护礼乐制度的需要 D . 表达了道家因循自然的处世方法
  • 4. 有观点认为,董仲舒之学能够幸运获用的秘密在于其对孔孟的“重民”做了篡改,变民本为君本,对君权进行神化,不给“上下易位”“革命”等思想留下空间,从理论上让皇权不会受到来自下层的威胁。这一观点认为董仲舒(   )
    A . 背离了孔孟之道 B . 继承了儒学的精华 C . 提高了儒学的地位 D . 否定了儒学的独尊
  • 5. (2019高二上·中山月考) 公元前516年,齐国上空出现了彗星,按当时的说法,慧星出现是灾祸的象征。齐景公准备举行一次祭祀,以消除灾祸。大臣晏婴认为,如果国君有好的德政,还怕什么慧星?反之,如果国君像夏桀、商纣那样暴虐,违命乱德,那么即使祈祷又有什么用处?这反映出当时( )
    A . 君权神授观念受到彻底批判 B . 形成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 C . 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意识形态 D . 出现了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
  • 6. 唐代韩愈说:“夫佛本夷狄之人,与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殊制,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韩愈此举(  )
    A . 希望恢复儒学的正统性 B . 意在重建封建等级秩序 C . 以复兴儒学之道为宗旨 D . 揭露了佛道理论之虚妄
  • 7. 下图为先秦某一著名思想家的主张示意图。图示表明该思想家(  )

    A . 吸收了法家思想 B . 开创了儒家学派 C . 贯穿了功利精神 D . 探索了天人关系
  • 8. (2018高二下·长安期末) 学术界认为《论语》最初有《古论》《鲁论》《齐论》三个版本,汉魏时期《齐论》失传。汉代海昏侯墓考古发掘出了失传已久的《齐论》竹简;同《鲁论》《古论》相比,一是多了“知道”“问王”两篇,二是章句多于《鲁论》。该发现(    )
    A . 推动了儒家思想研究的深化 B . 佐证了秦始皇焚书对文化传承的破坏 C . 揭示了汉代儒学独尊的事实 D . 证实了汉代儒学与先秦儒学的差异性
  • 9. 汉武帝驾崩之后,朝中拟上其庙号为世宗(意即“划时代的典型”),经学家夏侯胜却提出了强烈的反对,他认为皇帝征战连年而使生灵涂炭,不应用“世宗”为庙号。这表明当时部分儒家学者(   )
    A . 倡仁政反黩武的政治原则 B . 已经控制朝政 C . 获得决定皇帝庙号的特权 D . 主张民贵君轻
  • 10. 下表所示为中国古代有关理学的记述。据此能得出的结论是(   )

    人物

    言论

    朱子

    “理学最难”

    陆九渊

    “唯本朝理学,远过汉唐”

    黄震(南宋末)

    “自本朝讲明理学,脱出训诂”

    黄宗羲

    “有明文章事功皆不及前代,独于理学,前代之所不及也”

    A . 理学之名兴起于南宋 B . 理学备受统治者推崇 C . 关注理学的视角因人而异 D . 宋明理学发展较曲折
  • 11. 某学者指出,明代学术界发生了朱学让位于陆学的大转变,以“拯救人心”为矢的,竭力宣传理性、精神作用的陆王心学,如同一剂强心针,使明朝统治的机体得以复苏,让士子耳目一新,所谓“一时心目俱醒,恍若拨云雾而见白日”。这主要是因为陆王心学(  )
    A . 强调人在探求理时的主体性 B . 否定了传统儒学的正统地位 C . 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D . 反对儒家思想对人性的束缚
  • 12. 黄宗羲在《原君》中论及君主的起源时说,君主这一职位原本是极为辛苦的差事,如果不是最富有牺牲精神的人是根本无法承担的,所以,许由、务光知难而退,拒绝接受君位;舜虽然不得已接受了,但最终还是让与他人。此言论(   )
    A . 主张通过禅让制来限制君权 B . 是为了解决君主制的弊端 C . 宣扬了天下人人平等的理念 D . 否定了君主专制的合法性
  • 13. 普罗泰格拉认为,智者这一职业的宗旨是正当和高尚的,意在通过传授政治技艺把人们培养成好公民,把“公正的”和“美好的”事物呈现给每个城邦,并坚持认为能以这种精神教导学生,就理所应当地接受丰厚的报酬。这说明智者学派(  )
    A . 重视智力劳动的付出与回报 B . 注重教育的功利性与合法性 C . 打破封建贵族对教育的垄断 D . 为智者谋生披上了神圣外衣
  • 14. 在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看来,以各种实用对象如从政、挣钱等为目的的智术的流行,恰恰败坏了人们的德性,智者们正是导致人们德性败坏的罪魁祸首。据此,苏格拉底和柏拉图批评智者学派(  )
    A . 轻视教育 B . 功利至上 C . 善于诡辩 D . 违背天意
  • 15. 某学者在谈论人文主义者时说:“他们之中没有一个人曾经承认或者敢于承认自己是一个正式的哲学上的无神论者。”此言论的依据可能是因为“他们”(   )
    A . 倡导教权至上 B . 坚持宗教信仰 C . 宣扬理性主义 D . 惧怕教皇势力
  • 16. (2019高二上·赤峰月考) 下图出自1543年出版的《人体构造》一书,该书搭配着精美的版画插图,并系统描述了人体的骨骼、肌肉等器官,插图中的人物或倚桌沉思,或驻足田野,衬着明快的大自然背景,显得颇为生动。这主要反映出当时(    )

    A . 人们追求乐观的生活情趣 B . 自然科学已摆脱教会束缚 C . 现实主义成为时代的主流 D . 医学进步丰富了人文主义
  • 17. 人文主义者毕竟为科学的未来的振兴铺平了道路,并且在开阔人们的心胸方面起了主要作用。只有心胸开阔了,才有可能建立科学。假如没有他们,具有科学头脑的人就很难摆脱神学成见的学术束缚。下列选项与材料观点一致的是(   )
    A . 文艺复兴推动近代科学的兴起 B . 科学进步离不开思想的解放 C . 宗教改革为科学发展扫清障碍 D . 科学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
  • 18. 在宗教改革时期,英国宗教改革家威克里夫把《圣经》译成英语,井主张《圣经》是信仰唯一的根据。同样,马丁·路德也于1534年译出德文本的《圣经》。这些做法在当时(   )
    A . 削弱了基督教在欧洲的影响 B . 彻底摧毁了罗马教皇的政治权威 C . 推动了欧洲民主制度的建立 D . 有助于欧洲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
  • 19. 从“美德即知识”的观点出发,苏格拉底提出了“德行可教”的主张,这种主张否定了当时盛行于希腊的道德天赋的观念。这反映了(   )
    A . 重视思想自由和人格尊严 B . 人类自我关怀的人文精神 C . 雅典的民主缺乏道德基础 D . 罗马法尚处于习惯法阶段
  • 20. (2019高二上·大庆期中) 在卢梭看来,人民选择政治权威是出于担心社会秩序被破坏,进而影响到自身的自由和利益,是一种被动行为。“人民需要首领,是为了保护他们的自由,而不是为了让首领来奴役他们。”该观点(    )
    A . 倡导建立完全平等的契约关系 B . 强调了公共权威应具有正义性 C . 指明依靠君主实现自由的途径 D . 表明了人民主权无法真正实现
  • 21. 表4统计了启蒙运动中普鲁士最重要的杂志《柏林月刊》300名撰稿人的社会身份。由此推断普鲁士 (   )

    类别

    人数/比例

    组成

    第一集团

    80人/27%

    学者集团,由大学与人文中学的教授及各级教师组成。

    第二集团

    60人/20%

    官员集团,由政府部门各级官吏组成。

    第三集团

    50人/17%

    神职人员,由神学家、教士、牧师等组成。

    第四集团

    45人/15%

    贵族集团,由有爵位的贵族组成。

    第五集团

    60人/20%

    由来自其他社会职业阶层的人组成,其中包括15名“自由职业作家”、10名军官、7名书商和银行家。

    表4

    A . 国内社会等级制度森严 B . 社会上层是启蒙运动的主体 C . 民众深受启蒙运动影响 D . 专制主义已经呈现衰落趋势
  • 22. 卢梭指出“我们遵守着国家的法律,并用这些准则制约着自己和他人”;康德认为“幸福与道德的区别是道德存在的基本前提,因为前者是他律的,而后者则要求自律”。上述材料表明两者( )
    A . 主张用法治手段维护统治 B . 认为理性是可以被相互转让的 C . 崇尚符合理性的社会生活 D . 强调自由是一个人应有的权利
  • 23. (2020高二上·长治期末) 17、18世纪,欧洲掀起了百科全书编写的热潮,开端是培尔编写的《历史与批评辞典》,其后半个世纪就有英文、德文、意大利文、波兰文等多种百科全书相继问世。其中英国学者钱伯斯的《百科全书》和狄德罗的《百科全书》最为著名。百科全书的编写(    )
    A .   促进了民主政治在欧洲的普遍实现 B . 实现了大众民主科学观念的普及 C . 有利于民主科学社会影响力的扩大 D . 矛头直指欧洲的封建神学世界观
  • 24. 下图内容是某启蒙思想家的重要观点摘录。这些观点体现出对(   )

    A . 蒙昧主义的肯定 B . 理性主义的反思 C . 教权主义的眷恋 D . 浪漫主义的抵制
二、材料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5题12分,第26题14分,第27题14分,第29题12分。共52分)
  • 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先秦时期对于经书的传习已经十分盛行,但经学尚未上升为全社会的指导思想。到汉武帝时期,一方面,拥有雄才大略的汉武帝不满于因循无为的黄老之学,追求一种更加积极有为、干预现实的学术思想;另一方面,儒家学派在经历秦与汉初的压抑状态中,潜心于对古代经典的研究,将儒家学说和表现上古文化精神的经书结合起来,创造出了适合时代精神的新学术思想体系。

    ——摘编自张立文主编《中国学术通史》

    材料二  在中国哲学史中,与思维和存在相当的是理气问题,与精神和物质相当的是心物问题。理气和心物这一哲学基本问题,到宋代理学家才明确起来。宋代哲学有三大学派:张载哲学是气本论,程朱学派是理本论,陆九渊的心学(王守仁加以发展)是心本论。陆九渊说:“人生天地间,为人自当尽人道。学者所以为学,学为人而已。”又说:“若某则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

    ——摘编自张岱年《宋代哲学的历史地位》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儒学新发展的表现和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理学的特点及影响。
  • 26. (2020高二上·齐齐哈尔期中)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文艺复兴并非对于古典文化的“亦步亦趋”的简单模仿,而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创新。文艺复兴的一位作家亚尔伯蒂说:“人是能够从心所欲地改造自己的。”另一位作家彭塔诺说:“我创造了我自己。”埃拉斯谟说:“我几乎愿意再年轻几岁,这是因为我相信在最近的将来一个黄金时代就要来临。”彼得拉克则猛烈抨击罗马教廷,比之为“野蛮凶狠的庙堂”“邪教徒的寺院”。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二  由于受万有引力定律的影响,哲学家仍相信“自然法则”,它不仅如牛顿所说可以影响宇宙,而且可以影响人类社会。因此,与文艺复兴时期相比,17、18世纪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们更为成熟。狄德罗无畏地举起无神论旗帜,以唯物主义哲学为武器,向宗教神学猛烈开火。他宣称:“如果要我相信神的话,一定得让我摸得到他。”孟德斯鸠声称,暴政和自由是不相容的,要达到自由就必须推翻暴政。他对其所生活的那个时代的习俗、教会和宫廷也进行了辛辣的批判。他说:“《圣经》中有多少行字,也便有多少可以争辩的话题。”然而关于宗教问题,他和伏尔泰一样,认为某种程度上“上帝的存在是有好处的”。

    ——摘编自庄锡昌《西方文化史》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特点,并分析文艺复兴“创新”的条件。
    2.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启蒙思想家们“更为成熟”的表现及原因,并分析启蒙思想家的不足之处。
  • 27. “轴心时代”主要指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这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中国有孔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而且更重要的是,虽然中国、印度、中东和希腊之间有千山万水的阻隔,但它们在轴心时代的文化却有许多相通的地方。

    ——德国雅斯贝尔斯《历史的起源与目标》

    材料二:古希腊人文主义更体现出一种“重人”的思想,这种“重人”,不同于儒家人文主义所体现的那种日常伦理的实用理性,而是人作为一种宇宙存在物,能对宇宙之物进行一个理性的思考……作为人文主义起点的儒家和希腊人文主义,德性是其共有的特征,然而细究其内在的关系可以发现它们有不同之处,儒家德性在于在日常生活中显现,并且要超越日常生活而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希腊人文主义则是单一的个体进行理性的思考,认为人可以通过知识的教化而与自然区别开来。

    ——刘汉芸《“轴心时代”的儒家和希腊人文主义》

    1.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格拉底和孔子在思想原则方面“相通的地方”。他们的思想在历史发展中经历了“批判——维承——发展”的历程,从“批判”的角度指出近代前前期儒家思想遭受最沉重打击的事件并分析其原因。
    2. (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人文主义和古希腊人文主义的不同点。
  • 28. (2020高二下·西安期末)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思想史的研究思路与方法上,著名汉学家史华慈提出了很有见地的诠释:第一、思想史的中心课题就是人类对于他们本身所处的“环境”的“意识反应”,是“情境”与“意识”之间的互动;第二、思想史是环绕各种“问题意识”而展开的对话;而思想间的辩论与对话不可避免地要分享共同的关切(共同的议题、共同的预设)。

    问题:依据“史华慈”思想史的研究思路与方法,从古代、近代思想文化史中选取一例,指出其“关切的议题”,概述其形成的思想“意识反应”,并以“所处的环境或情境”论证其产生的主要原因。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