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安徽省桐城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

更新时间:2021-08-24 浏览次数:186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
二、辨析改错题
  • 26. (2020七上·桐城期中) 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括号内正确打“正确”,错误的打“错误”,并改正。
    1. (1) 山顶洞人距今约3万年,依然使用天然火,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
    2. (2) 中国古代通过民主推举产生部落联盟首领 制度,称为世袭制。
    3. (3) 分封诸侯的制度开始于西周。
    4. (4) 春秋时期,晋文公积极改革内政,以“尊王攘夷”名义进行征战,成为第一位霸主。
三、材料解析题
  • 27. (2020七上·桐城期中) 变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是强国的根本保证,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始皇即位前一年的109年间,秦军同六国共作战65次。

    秦军战绩

    全胜

    互有胜负

    败北

    58次

    3次

    4次

    ——摘编自粟劲《秦律通论》

    材料二  商鞅变法的发起者是商鞅和秦孝公,秦国变法的成功与此二人的独特品质息息相关。在“要不要变法”的廷议上,商鞅以“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为主旨,说服秦国君臣;然后以“南门徙木”一幕来取信于民。在变法法令上,他十分注意抓住秦人的特点,以“名、利”为导向,移风易俗,促其“农、战",效果颇著。

    ——摘编自张守慧《论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之成败及其现实意义》

    材料三  商鞅变法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怎样估计也不会过高。秦国率先推行县制,按地区划分国民,加强了中央集权,使国家公共权力直接控制到基层社会的每一个人。秦统一后将秦国的制度推向了全国,建立了统一的、具有东方特色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简言之,商鞅变法使国家形态走向成熟,对统一国家和中华民族具有长远影响。

    ——摘编自任世江《通过商鞅变法让学生接触思辨》

    材料四  从商鞅变法开始,秦人就彻底抛弃了“王德”,凡事只要能获利就算冒天下之大不韪也要去做。所有人都只为利益而奔波,都以奴役他人作为自己的幸福观。战争又使秦国劳动力丧失,粮价上涨,当时的粮价已经高出魏国几乎六十倍。

    ——摘编自陈雨露、杨忠恕《中国是部金融史》

    1. (1) 据材料一概括秦军同六国战争的特点并说明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你认为商鞅变法能取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3. (3)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鞅变法中“使国家形态走向成熟”的具体措施。
    4. (4) 材料三和材料四分别从什么角度评价商鞅变法?由此得出历史评价应注意什么?
  • 28. (2020七上·桐城期中) 春秋战国是我国历史上的政治大动荡、社会大变革、文化空前繁荣时期。请回忆所学内容,根据要求作答。

    材料一  周平王即位,把都城迁到洛邑,以避开犬戎族的进攻。平王时候,周王室势力已经衰弱,诸侯以强并弱,齐、楚、秦、晋开始强大起来,政权也由地方诸侯掌控。

    材料二  由分立趋向统一的春秋战国时期,造就了孔子、老子等一大批杰出的思想家,学术思想繁荣,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其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思想家是孔子。

    材料三

    1. (1) 从材料一可以看出,当时诸侯已经不把周王室放在眼里,这与西周初年分封诸侯的初衷背道而驰。那么,西周初年实行分封制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呢?请列举春秋时期三个著名的霸主。
    2. (2) 据材料二,指出孔子创立的学派及其思想的核心。
    3. (3) 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要播出一期“百家争鸣”的讲座,介绍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思想家的主要观点。请你将材料三中的人物填写在相应的括号里

      顺其自然——以法治国——民贵君轻——兼爱非攻——

    4. (4) 学习“诸子百家”思想后,围绕治理校园内随便乱扔垃圾的行为,请你分别站在墨家、道家、儒家的立场上说一句话,表明你的立场。
四、综合探究题
  • 29. (2020七上·桐城期中) 某校七年级历史学习小组正开展“秦帝国“的主题探究活动,请你也来参加。

    【秦之兴起】

    材料一  秦国没有严格的宗法制度,国内改革的阻力较小。秦国内部纷争较少,从秦献公时起的150年中,献公、孝公、惠文王、昭王、秦王嬴政几代君主在位的年代都比较长,内部相对稳定。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秦之巩固】

    材料二  嬴政用人,不分籍贯和出身。如李斯原是楚国小吏,尉缭原是魏国布衣,都得到重用。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秦之评价】

    材料三  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史记.秦始皇本纪》

    1. (1) 依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秦朝实现“灭六国,一统天下”的原因。
    2. (2) 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表格中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项目

      措施

      经济

      统一制度;以秦国的作为标准货币,在全国流通。

      文化

      统一文字,制定笔画规整的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

    3. (3) 有人说秦始皇是一位明君,也有人说他是一位暴君,你觉得秦始皇是怎样 一个人呢?请举例说明。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