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隆德县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语...

更新时间:2024-11-06 浏览次数:48 类型:期末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
  • 1. (2020高二上·隆德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题。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所有的人都习惯了一个现状,那就是在信息社会中我们每个人都是透明的。

    街道上密布的天眼监控摄像头记录着你所有的活动,在公安机关的监控大厅里,通过多个摄像头的联动,你的行走轨迹一览无余。出入机场、车站,甚至住店的信息都被完整记录着,传统意义上的隐私已经不再成立。买房、买车、子女入学,你登记的个人信息早已经泄露,人们早已经适应了隐私权被逐渐剥夺的信息化社会。

    但是,人工智能的本质是服务人类社会,而人类社会的核心价值就是“以人为本”。隐私权是人类亘古不变的基本权利,人工智能的发展不能以剥夺人类的基本权利为代价。恰恰相反,人工智能应该更好地保护人类的基本权利,其中就应该包括隐私权,这才是人工智能发展的正确方向。

    在移动互联时代,我们普通用户的信息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身份认证信息,例如我们的用户名和登录密码,另一类是我们的内容信息,例如订餐、打车、购物、租房等信息。身份认证信息必须由用户本人绝对掌控,不能让渡给任何商家,甚至也不能让渡给政府,这应该是人工智能的一条铁律。

    因为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你的身份认证信息一旦泄露和被坏人利用,就可能遭受经济上的巨大损失,甚至可能危及到你的生命安全。如此重大的事项,绝不能相信任何组织机构和个人。不仅不能相信他们的诚信,也不能相信他们的能力。近年来出现很多知名网站泄露用户身份认证信息的案件,这些企业是有诚信的,但防护能力不够,被黑客抄了家。

    我们订餐、打车、购物、租房的内容信息呢?与身份认证信息不同,这部分信息就不能完全掌握在自己手里了,为了享受人工智能的服务,有时必须得让渡出去。人工智能有智能感知、智能推理、智能学习、智能行动四个环节,而这些环节都是受数据驱动的,你不给它提供数据,它如何理解你的需求?又如何通过学习和推理为你提供精准的服务?

    但内容信息即使让渡,也要坚持一个原则,那就是“数据统计结果归商家,个人信息所有权归自己”。

    这是什么意思呢?举例来说,使用滴滴打车APP时,我们个人用车的车型、时段、路线、费用等信息会上传到滴滴公司的服务器,海量的信息形成了大数据,统计分析结果中蕴藏着巨大的商机和财富,这个统计结果归滴滴公司所有。

    我们每个人都为这个统计结果贡献了九牛之一毛的数据,例如和平小区每月平均叫车量为500人次,住在和平小区的您为这个数据做了贡献,但您在和平小区叫车这个信息的所有权是您的,未经您的授权,滴滴公司不能使用。

    有次我老婆用我的笔记本电脑搜衣服,隔天我去办公室指导学生,一打开电脑,浏览器就给我推送了大量蕾丝边女式内衣,还特别标明这是你可能感兴趣的商品。

    未经用户授权,商家不应该搜集用户的喜好习惯,即使收集了,那也只能用作统计分析的原始素材,而不应借此对用户进行精准营销,这违反了“个人信息未经授权不得利用”的原则,是人工智能的滥用。

    (摘编自新浪《人工智能与隐私保护》)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项是(   )
      A . 信息社会中,我们都习惯了做透明人,街道上密布的天眼监控摄像头,使我们的行走轨迹一览无余,个人隐私全都不复存在。 B . 人工智能必须坚守“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不能为发展而剥夺人类的基本权利即隐私权,应正确把握好发展方向。 C .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要保护好自己的信息,不能相信任何组织机构和个人,否则会遭受经济损失甚至危及生命安全。 D . 人工智能通过你提供的数据,依靠智能感知、智能推理、智能学习、智能行动等环节,来实现为你精准服务的目的。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开头列举今天人们的私人信息或被动或主动地泄露的现象,进而提出人工智能如何正确发展的问题。 B . 文章把普通用户的信息分为“身份认证信息”和“内容信息”,逐层阐述人工智能如何做好保护隐私工作的问题。 C . 文章重点阐述了普通用户内容信息的保护问题,让读者明白“内容信息”的保护其实比身份认证信息的保护更重要。 D . 文章末尾举作者的爱人用他的电脑搜衣服的例子,指出商家通过侵犯人们“内容信息”的所有权来精准营销的现象。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用户的“身份认证信息”不能让渡给任何商家,但“内容信息”则必须让渡给商家,否则不能享受到人工智能的服务。 B . 近年来不少坚守诚信的知名网站,因为防护能力不够强大,抵挡不了黑客的攻击,让用户的身份认证信息泄露了出去。 C .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商家须把握好人工智能的使用尺度,既要用人工智能让用户享受到便利的服务,又不能滥用人工智能。 D . 今天,隐私保护不仅关系到隐私拥有者,也关系到隐私使用者。要做好隐私保护工作,需要普通用户、商家和政府等共同努力。
  • 2. (2020高二上·隆德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据NBC新闻网站报道,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已在2017年6月1日宣布美国将退出巴黎气候协定。巴黎气候协定有195个国家参与,其目的是防止全球气温升高2℃以上,在2016年11月份正式生效。促使各国达成这项协定的原因是,全球科学界压倒性地一致认为,在过去数十年的时间里全球气温的上升是人为活动造成的。

    巴黎气候协定并不是一项具有约束力的协定。这项协定号召全球各国应自愿承诺减少排放,并定期更新减排进展的信息。美国前任总统奥巴马在任期间曾承诺,美国的目标是到2025年时将排放量降低至比2005年的排放量低26%到28%的水平。从广泛的目标来看,应该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提高减排量。而从以往的历史来看,发达经济体所贡献的排放量更高。

    巴黎气候协定的支持者警告称,如果美国退出巴黎气候协定,则代表着该国将更多地将其全球影响力拱手让给中国等国家,这从最低程度上来说也将导致美国与其亲密盟友之间的关系遭到破坏。而在最坏的假设情境下,美国此举将令发展中国家不愿采取进一步的措施来限制排放,从而可能妨碍整体的减排行动,最后导致气温上升到危险的水平。

    目前,中国和欧洲准备公开宣布将再度投身于该协定。而且,从技术上来说,特朗普最早也要到2019年11月份才能开始撤出巴黎气候协定。

    (摘编自《特朗普宣布退出巴黎气候协定意味着什么?》)

    材料二:

    在2017年11月举行的波恩气候大会上,中国减排的努力广受关注。据官方数据统计,近10年来,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共减少41亿吨,累计节能量占全球总节能量的近60%。到2020年,中国非化石能源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应达15%,现已提高至13.3%;碳排放强度应下降40%~45%,目前已降低42%。

    中国已将生态文明建设置于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决策层追求绿色低碳发展的政治意愿相当强烈。作为定调中国未来发展道路的纲领性文件,中共十九大报告明确要求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并表示要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落实减排承诺。高层将生态文明建设上升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表明这绝非一时的权宜之计,而是长远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全球环境基金首席执行官兼主席石井菜穗子也强调,中国在国内履行减排义务和国际谈判两方面都发挥了引领作用。“中国正在做的,以及所承诺的,已经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评价。”

    (摘编自《各方点赞中国减排努力 不折不扣兑现承诺》)

    材料三:

    瑞典电视台报道,2018年7月瑞典平均气温比以往正常水平高出3℃~4℃,多地创下260年来7月气温的最高纪录。让人感到可怕的极端高温天气,这个夏天不止出现在瑞典等北极圈国家,从东京到雅典,从北美到北非,热浪席卷北半球。

    高温、干旱等极端天气给人类健康、农业、生态系统等带来了巨大的不利影响。对脆弱的地球气候系统来说,一点点温度的变化都是致命的。

    北极圈内出现罕见高温天气,一度达到32℃。因为北极的冰川不断融化,北极熊不得不跋涉更远的距离寻找食物。这个距离已经超过了北极熊体力所能支撑的范围,它们最终的结局是溺死在海中,或者饿死在无冰的环境里。高纬度地区的苔原提前变绿,虫卵早熟,迁徙的鸟类因此错过觅食时间,极地动物面临溺亡的结局。

    北冰洋海域浮游生物聚集,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商业公司涌入北极,争夺自然资源。

    极地原本是整个星球的“空调”,能调节温度、湿度、天气。但如今它瘫瘓了。

    (摘编自《四大洲同现极端高温天气!北极圈罕见32℃高温,北极熊或在40年内迎来灭绝》)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美国退出巴黎气候协定意味着其不再受协定的约束,前任总统奥巴马当初承诺的减排目标也许不能实现了。 B . 即使美国退出巴黎气候协定,这项协定也不会在一夜之间就分崩离析,世界各国在稳定地球气候、减排方面的努力也不会停止。 C . 中国已在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上展现出空前的决心,这绝不是权宜之计,更不是在国际上作秀,而是真正的大国担当。 D . 2018年四大洲同时“发高烧”的天气现象也是地球向人们敲响的警钟,只有保护好地球,人类才能更好地生存。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由于人类的某些活动导致的地球气候变化已经给地球带来严重影响,在这样的背景下,巴黎气候协定产生了。 B . 在以往的历史中,发达国家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较高,因此在今后的减排承诺中他们应该承担更多的减排任务和责任。 C . 中国近10年来节能贡献巨大,而且随着非化石能源的应用增加,中国的碳排放强度会降低更多,实现真正的生态文明。 D . 地球表面的生态系统是极其脆弱的,极地冰川的“地球空调”功能正在逐渐减弱,控制地球升温迫在眉睫。
    3. (3) 美国退出巴黎气候协定对于本国和世界其他各国而言,都是极不负责任的行为,美国的这种行为可能会产生怎样的影响?综合理解三则材料的内容,你认为各国在当前的形势下应该为地球做些什么?
  • 3. (2020高二上·隆德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有声电影

    老舍

    二姐还没看过有声电影。可是她已经有了一种理论。在没看见以前,先来一套说法,不独二姐如此;此之谓“知之为知之,不知为知之”也。她以为有声电影便是电机嗒嗒之声特别响亮而已。不然便是当电人——二姐管银幕上的英雄美人叫电人——互相巨吻的时候,台下鼓掌特别发狂,以成其“有声”。她确信这个,所以根本不想去看。

    但据说有声电影是有说有笑而且有歌,她才想开开眼。恰巧打牌赢了钱,于是大请客。二姥姥三舅妈,四姨,小秃,小顺,四狗子,都在被请之列。

    大家决定看午后两点半那一场,所以十二点动身也就行了。

    到了十二点三刻谁也没动身。二姥姥找眼镜找了一刻来钟;确是不容易找,因为眼镜在她自己腰里带着呢。跟着就是三舅妈找钮子,翻了四只箱子也没找到,结果是换了件衣裳。四狗子洗脸又洗了一刻多钟,总算顺当。

    出发了。走到巷口,一点名,小秃没影了。折回家里,找了半点多钟,没找着。大家决定不看电影了,找小秃更重要。把新衣裳全脱了,分头去找小秃。正在这个当儿,小秃回来了;原来他是跑在前面,而折回来找她们。好吧,再穿好衣裳走吧,反正巷外有的是洋车,耽误不了。

    二姥姥给车价还按着老规矩,多一个铜子不给。这几年了,她不大出门,所以现在拉车的三毛两毛向她要,不是车价高了,是欺侮她年老走不动。她偏要走一个给他们瞧瞧。她确是有志向前迈步,不过脚是向前向后,连她自己也不准知道。四姨倒是能走,可惜为看电影特意换上高底鞋,似乎非扶着点什么不敢抬脚。她过去搀着二姥姥,要是跌倒的话,这二位一定是一齐倒下。

    三点一刻到了电影院。电影已经开映。这当然是电影院不对;二姐实在觉得有骂一顿街的必要,可是没骂出来,她有时候也很能“文明”一气。

     既来之则安之,打了票。一进门,小顺便不干了,黑的地方有红眼鬼,无论如何不能进去。二姥姥一看里面黑洞洞,以为天已经黑了,想起来睡觉的舒服;她主张带小顺回家。谁不知道二姥姥已经是土埋了半截的人,不看回有声电影,将来见阎王的时候要是盘问这一层呢?大家开了家庭会议。不行,二姥姥是不能走的。至于小顺,买几块糖好了,吃糖自然便看不见红眼鬼了。事情便这样解决了。四姨搀着二姥姥,三舅妈拉着小顺,二姐招呼着小秃和四狗子。看座的过来招待,可是大家各自为政的找座儿,忽前忽后,忽左忽右,离而复散,分而复合,主张不一,而又愿坐在一块儿。直落得二姐口干舌燥,二姥姥连喘带嗽,四狗子咆哮如雷,看座的满头是汗。观众们全忘了看电影,一齐恶声地“吃——”,但是压不下去二姐的指挥口令。二姐在公共场所说话特别响亮,要不怎样是“外场”人呢。  

    直到看座的电筒中的电已使净,大家才一狠心找到了座。不过,还不能忘了谦恭呀,况且是在公共场所。二姥姥年高有德,当然往里坐。可是四姨是姑奶奶呀;而二姐是姐姐兼主人;而三舅妈到底是媳妇;而小顺子等是孩子;一部伦理从何处说起?大家打架似的推让,把前后左右的观众都感化得直叫老天爷。好容易一齐坐下,可是糖还没买呢!二姐喊卖糖的,真喊得有劲,连卖票的都进来了,以为是卖糖的杀了人。

    糖买过了,二姥姥想起一桩大事——还没咳嗽呢。二姥姥一阵咳嗽,惹起二姐的孝心,与四姨三舅妈说起二姥姥的后事来。老人家像二姥姥这样的,是不怕儿女当面讲论自己的后事,而且乐意参加些意见,如“别人都是小事,我就是要个金九连环。也别忘了糊一对童儿!”这一说起来,还有完吗?说也奇怪,越是在戏馆电影场里,家事越显着复杂。大家刚说到热闹的地方,忽,电灯亮了,人们全往外走。二姐喊卖瓜子的;说起家务要不吃瓜子便不够派儿。看座的过来了,“这场完了,晚场八点才开呢。”

    只好走吧。一直到二姥姥睡了觉,二姐才想起问:“有声电影到底怎么说来着?”三舅妈想了想:“管它呢,反正我没听见。”还是四姨细心,说看见一个洋鬼子吸烟,还从鼻子里冒烟呢。“鼻子冒烟,和真的一样,你就说!”大家都赞叹不已。

    (有删改)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塑造了市井妇女的群像,同时对其中人物也分别作了较为精细的刻画,如“外场”人二姐、“特意换上高跟鞋”的四姨、“不大出门”的二姥姥。 B . 在公共场所电影院观看具有私密性的“电人巨吻”并发狂鼓掌,或是在这一场合大谈家事而心安理得,都是作者眼中当时社会生活的怪现象。 C . 小说开头部分写二姐等人对有声电影无知,结尾写大家对有声电影“赞叹不已”,较为完整的描写了普通市民令人啼笑皆非的思想意识转变过程。 D . 小说标题为“有声电影”,既是指有声电影这一新奇事物,也可指二姐等人在电影院里一系列“有声”的喧哗表现,可谓一语双关。
    2. (2) 请结合二姐等人看有声电影的经过,简要分析小说所揭示的市民面对新奇事物的具体心态。
    3. (3) 小说运用多种手法以取得语言的幽默效果,请从文中举出三处手法不同的例子,并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 4. (2020高二上·隆德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赵尚宽,字济之,河南人,参知政事安仁子也。知平阳县。邻邑有大囚十数,破械夜逸,杀居民,将犯境,尚宽趣尉出捕,曰:“盗谓我不能来,方怠惰,易取也。宜亟往,毋使得散漫,且为害。”尉既出,又遣徼巡兵蹑其后,悉获之。

    知忠州,俗畜蛊杀人,尚宽揭方书市中,教人服药,募索为蛊者穷治,置于理 , 大化其俗。转运使持盐数十万斤,课民易白金,期会促,尚宽发官帑所储副其须,徐与民为市,不扰而集

    嘉祐中,以考课第一知唐州。唐素沃壤,经五代乱,田不耕,土旷民稀,赋不足以充役,议者欲废为邑。尚宽曰:“土旷可益垦辟,民稀可益招徕,何废郡之有?”乃按视图记得汉召信臣陂渠故迹益发卒复疏三陂一渠溉田万余顷又教民自为支渠数十转相浸灌而四方之民来者云布,尚宽复请以荒田计口授之,及贷民官钱买耕牛。比三年,榛莽复为膏腴,增户积万余。尚宽勤于农政,治有异等之效,三司使包拯与部使者交上其事,仁宗闻而嘉之,下诏褒焉,仍进秩赐金。留于唐凡五年,民像以祠,而王安石、苏轼作《新田》《新渠》诗以美之。

    徙同、宿二州,河中府神勇卒苦大校贪虐,刊匿名书告变,尚宽命焚之,曰:“妄言耳。”众乃安。已而奏黜校,分士卒隶他营。又徙梓州。尚宽去唐数岁,田日加辟,户日益众,朝廷推功,自少府监以直龙图阁知梓州。积官至司农卿,卒,诏赐钱五十万。

    (节选自《宋书·赵尚宽传》)

    (注)①〔蛊〕传说中一种人工培育的毒虫。 ②〔理〕司法衙署,狱官。 ③〔课〕督促。 ④〔集〕通“辑”,安定。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 . 乃按视图/记得汉召信臣陂渠故迹/益发卒复疏三陂/一渠溉田万余顷/又教民自为支渠数十/转相浸灌/ B . 乃按视图记得/汉召信臣陂渠故迹/益发卒复疏三陂一渠/溉田万余顷/又教民自为支渠数十/转相浸灌/ C . 乃按视图记/得汉召信臣陂渠故迹/益发卒复疏三陂一渠/溉田万余顷/又教民自为支渠数十/转相浸灌/ D . 乃按视图记/得汉召信臣陂渠故迹/益发卒复疏三陂/一渠溉田万余顷/又教民自为支渠数十/转相浸灌/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方书,本指记载药方的医书,本文是指赵尚宽公布的用来治疗蛊毒的药方。 B . 官帑,国库里的钱财,也可借指国库,一般情况下是不能私自随便动用的。 C . 考课,按一定的标准,在一定的年限内,对官吏进行考核,但不与奖励并行。 D . 直龙图阁,宋代的荣誉官职,地位低于龙图阁学士、龙图阁直学士、龙图阁待制。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赵尚宽处置突发事件果断周密。知平阳县时,邻邑有罪犯越狱害民,他及时布置尉兵出捕,接着又派徼巡兵监督尉兵,终将罪犯全部抓获。 B . 赵尚宽很有化解社会危机的能力。他巧用药方治疗蛊毒,彻底追查放蛊人;果断使用官帑垫付盐银,解除了盐银不足给百姓带来的困扰。 C . 赵尚宽善于从实际出发治理州县。他根据唐州历五代乱的情况,制定开垦荒地、招来流民的政策,三年之后,土地变得肥沃,增户万余。 D . 赵尚宽政绩满满,受到广泛赞誉。皇帝多次对他表彰赏赐,王安石、苏轼写诗对他表示赞美,老百姓对他感恩戴德,甚至置塑像建生祠。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盗谓我不能来,方怠惰,易取也。宜亟往,毋使得散漫,且为害。

      ②河中府神勇卒苦大校贪虐,刊匿名书告变,尚宽命焚之,曰:“妄言耳。”众乃安。

三、古代诗歌阅读
  • 5. (2020高二上·隆德期末)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送远(注)

    杜甫

    带甲满天地,胡为君远行!

    亲朋尽一哭,鞍马去孤城。

    草木岁月晚,关河霜雪清。

    别离已昨日,因见古人情。

    (注)这首诗是诗人乾元二年(759)所作,当时正值安史之乱。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诗歌开头构造了一幅遍地兵甲、时局动荡的离别背景图,笔力雄健。 B . 三、四句写亲朋痛哭流涕,诗人跨上鞍马告别孤城,细致地描绘了离别场面,感人至深。 C . 五、六句既描写了远行所见的自然环境,也描写了当时凄风苦雨的社会环境。 D . 诗歌写了启程分别、途中所见、自己回忆等情景,将过去与现在结合,脉络清晰。
    2. (2)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四、情景默写
  • 6. (2020高二上·隆德期末) 名篇名句默写。
    1. (1) 《春江花月夜》中“”。写出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的闪烁,点染出春江月夜中的奇异之“花”。
    2. (2) 《蜀相》中将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成的千古名句是:“”。
    3. (3) 《将进酒》中显示诗人对未来充满信心的诗句是:“。”
五、选择题组
  • 7. (2020高二上·隆德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科学素养与媒介素养,一个属于自然科学领域,一个属于人文社科领域,两者的字面意义似乎有着               。然而,科学素养与媒介素养其实是        的。当科学理论与技术作用于社会,( );而媒介素养如果脱离了科学基础,就难以对社会面貌形成客观认知。

    科学素养和媒介素养有许多共通性。比如,科学与传播都需要质疑精神。科学上的权威理论要接受质疑,被后人不断完善,甚至最终被否定;同样,对信息传播也需要养成质疑的习惯。如果受众看到食品安全的信息,都能细究事实和依据,就不会助推谣言的再传播,更不至于被谣言蒙蔽

    食品安全谣言      , 有的历经反复辟谣,依然在某些情况下     。一个谣言传播的时间越久、范围越大,彻底消除其危害的难度就越大。每一个公民都有阻止谣言传播的责任,尤其在新媒体时代,加强对网络信息的辨识能力,不助长谣言传播的气焰,提高科学素养和媒介素养,应当成为现代公民最基本的角色认知。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
      A . 大相径庭 相反相成 盛气凌人 满城风雨 B . 天壤之别 相辅相成 来势汹汹 甚嚣尘上 C . 大相径庭 相辅相成 盛气凌人 甚嚣尘上 D . 天壤之别 相反相成 来势汹汹 满城风雨
    2. (2)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 . 才牵涉到传播方法和路径,直接关系到公众媒介素养 B . 就直接关系到公众媒介素养,牵涉到传播方法和路径 C . 才直接关系到公众媒介素养,牵涉到传播方法和路径 D . 就牵涉到传播方法和路径,直接关系到公众媒介素养
    3.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 . 受众如果看到食品安全的信息,都能细究事实和依据,就不会助推谣言的再传播,更不至于被谣言蒙蔽。 B . 如果受众看到食品安全的信息,都能细究事实和依据,就不至于被谣言蒙蔽,更不会助推谣言的再传播。 C . 受众如果看到食品安全的信息,都能细究事实和依据,就不至于被谣言蒙蔽,更不会助推谣言的再传播。 D . 如果受众看到食品安全的信息,都能细究事实和依据,就不会被谣言蒙蔽,更不至于助推谣言的再传播。
六、语言表达
  • 8. (2020高二上·隆德期末) 下面是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的LOGO,代表该公司的品牌,请用简洁的语言说明该LOGO内容及寓意。(不超过120字)

  • 9. (2020高二上·隆德期末) 在下面文段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5字。

    日凌来访只是对卫星通信造成一定的影响,而对有线电视、手机以及固定电话基本上不产生影响。,而是通过地面基站进行传输。?实际上,尽管汽车GPS导航系统也是依赖卫星进行定位的,但由于GPS导航系统由多颗卫星组成,即便是某一颗卫星受到了影响,但还有多颗卫星可以正常运行,并且这些卫星并不在地球同步轨道上,

七、材料作文
  • 10. (2020高二上·隆德期末)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顾炎武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2021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主席也说:“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每个人都了不起。”

    2020年,极不平凡:疫情初始,江城告急,抛下所有,热血出征的,是你;封一座城,护一国人,顾全大局,咬牙坚持的,是你;鏖战之时,壁垒森严,事无巨细,温暖人心的,是你;国有所需,走出家门,复工复产,加班加点的,是你;“闷死”病毒,裹足不出,云上监工,隔空加油的,是你;……。当病毒打破生活的平静,我们共同扛过那些“至暗时刻”,一起迎来光亮和希望。

    阅读了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和思考?请联系生活实际,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完成写作任务。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