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内蒙古通辽市科左中旗实验高中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

更新时间:2021-09-22 浏览次数:43 类型:期末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只有从具体的事件中,人们才会准确打捞对某一年的公共记忆。而这些事件,在互联网时代,往往表现为一年之中的热搜词。我们在热搜词里读懂中国。近日,基于网民搜索大数据而生成的热词榜单正式出炉。这份榜单与我们在2020年的感受若合符契。新冠肺炎、疫情、复工复产、全面小康、中国火星探测、直播带货、国内游……年度大事件纷纷上榜,为我们这一年“总结陈词”,也刻画着2020年的真实面貌。

    用一个词来总结这份榜单中的中国,那就是“韧性”。2020年的中国不容易,但恰是凭着这种“韧性”,中国在困境中进发出一种强大的生命力量,于危机中育出新机。

    在众志成城的抗疫中,国人显露出英勇无比的韧性。我们万众一心打赢了武汉保卫战,成功阻击本土疫情,常态化疫情防控中,一些地方零星散发疫情被精准控制,中国成为全球抗疫最成功的国家。成功阻击疫情,彰显着中华性格中长久以来的韧性传统,这是中国先于其他国家走出本土疫情的重要原因。

    韧性,是植根于国人血液中最重要的性格之一。中国文明之所以历经千年而不断流,就是因为中国人在性格与文化上,有着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在这种精神的激励下,中华经受住了一次次危难。在2020年的疫情中,我们同样经受住了考验。

    性格的韧性,还投射到国民经济的韧性上。在热词盘点中,我们看到了中国经济强大的复苏能力。疫情肆虐之时,中国经济也受到波及,经济发展遭遇相当程度的挑战。但正如“复工复产”成为2020年度热词,中国经济的韧性决定了其不会轻易言败。2019年我国经济总量已经接近100万亿元人民币,稳居世界第二。同时我国是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当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供应链体系健全、产业配套能力强、生产组织高,这些都构成了中国经济迅速恢复的基础条件。

    除了积淀雄厚,中央的宏观调控政策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困境之中,中国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着力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畅通内循环。在疫情中我们看到,直播经济、外卖经济、线上办公、在线教育等创新经济冲上风口,成了拉动中国经济复苏的新增量。如此种种,都描摹出中国经济的韧性底色。

    这份关于2020年的热词榜单,总结了中国在这一年中所经历的困难,也见证着中国如何在强大的韧性中逆风而行。未来,中国前行之路可能仍将不甚平坦,也会遭遇压力,但有这种韧性在,中国就会不断前行。

    当我们度过非同寻常的2020年,回首发现,国与民的力量,都彰显出一种韧性品格。爬坡过坎,迎难而上,我们将穿越荆棘之地,走向更加开阔的未来。

    (摘编自韩丹《在热搜词中见证“韧性中国”》)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中国能够先于其他国家走出本土疫情,这与中华性格中的韧性传统有很大的关系。 B . 中国文明历经千年而不断流,这使得中国人在性格与文化上有着不屈不挠的韧性品格。 C . 在疫情肆虐之时,中国经济具有强大的复苏能力,主要因为中国拥有全部工业门类。 D . 2020年我们过得非同寻常,但只要我们具有韧性,中国未来的前行之路就会一帆风顺。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第一、二两段由2020年度热词榜单正式出炉一事引出论题,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B . 文章列举我们万众一心打赢了武汉保卫战的例子,论证了中华性格中的韧性传统。 C . 文章论述国民经济的韧性时从基础条件和宏观调控政策等方面进行分析,层次分明。 D . 文章脉络清晰,围绕观点从三个角度展开论证,三个角度之间在逻辑上是逐层递进的。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热搜词是在互联网时代依托互联网并从一年内的具体事件中产生的,它是人们对这一年的公共记忆。 B . 2020年,中国经历了种种困难,但中国在韧性中逆风而行,新冠肺炎、复工复产、全面小康等热词就是见证。 C . 如果没有建构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国经济的复苏可能会受到影响。 D . 中国人最重要的性格是“韧性”,“韧性中国”概括出了中国人在性格与文化上的不屈不挠的精神。
  • 2.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科技自立自强是促进发展大局的根本支撑,只要秉持科学精神、把握科学规律、大力推动自主创新,就一定能够把国家发展建立在更加安全、更为可靠的基础之上”,并把“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列为今年要抓好的重点任务。

    如何尽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支撑?科技部对“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有何部署?记者就此专访了科技部党组书记、部长王志刚。

    记者:如何尽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

    王志刚:我们要把党中央对科技创新的厚望和重托转化为加快科技创新步伐的强大动力,统筹国家急迫和长远需求……瞄准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生命健康、脑科学、生物育种、空天科技、深地深海等前沿领域,实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坚持系统思维,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推动重点领域项目、基地、人才、资金一体化配置,构建更加系统、完备、高效的国家创新体系,加强科技开放合作,加快建设科技强国。

    记者:如何理解“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下一步科技部将如何部署推进?

    王志刚: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求我们必须把科技创新作为推动工作的逻辑起点,向科技创新要答案要方法,打造一支体现国家意志、服务国家需求、代表国家水平的“科技王牌军”。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要能出大成果、作出大贡献,在维护国家战略利益的关键时刻必须冲得上去,召之能战,战之则胜。下一步,科技部将按照党中央部署,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系统谋划和题层设计,加快建设国家实验室,重组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发挥好高校和科研院所国家队作用,培育更多创新型领军企业,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区域创新高地。

    记者:怎样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作用,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王志刚:举国体制是在特定领域实现国家意志的一种特殊制度安排。在新发展阶段,新型举国体制要充分发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形成强大的领导力、号召力、动员力、组织力,这是我国科技创新的根本优势。科技部将按照“四个面向”的战略方向,强化政府引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组织动员全国科技力量,凝聚一批具有拼搏奉献和家国情怀的科技人才,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

    记者:如何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

    王志刚:增强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一项重要任务。科技部将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

    一是聚焦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关键领域、关键产品,加大重大创新平台在企业布局力度,鼓励企业牵头组织实施国家重大科技任务。

    二是支持领军企业牵头组建重大创新联合体,集成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统筹行业上下游的创新资源,形成体系化、任务型的协同创新模式。在功能定位上,创新联合体以完成国家重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任务为导向,以国家战略需求为牵引,突破产业安全、国家安全的重大技术瓶颈制约。

    (摘编自《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人民日报》,2021年1月2日)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针对如何尽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问题,王志刚表示要统筹需求,瞄准前沿领域,实施重大科技项目,从思维、机制、配置等方面开展工作。 B . 关于如何理解“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问题,王志刚表示必须从科技创新出发,打造“科技王牌军”,关键时刻能维护国家战略利益。 C . 面对有关举国体制和核心技术攻关的问题,王志刚解释了二者的定义,然后分别从制度优势、战略方向等层面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举措。 D . 被问到如何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时,王志刚表示要从产业发展和组建创新联合体两方面着手,增强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专访围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的若干内容及“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点任务,通过采访相关人物让读者了解会议内容及相关工作安排。 B . 王志刚作为受访的一方,就科技部下一步部署推进“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所要采取的加强系统谋划、顶层设计等措施,回答了记者的四个问题。 C . 记者作为采访的一方,关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的科技自立自强、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等重要内容,并就关键问题进行提问,展开访谈活动。 D . 本篇访谈聚焦于如何处理科技与国家发展的关系,如何贯彻理念、制定策略、部署实施、推进工作等问题,表现出主流媒体对国家发展重大问题的关注。
    3. (3) 专访具有专题性、针对性、代表性的特点,本文是如何体现的?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母亲的心愿

    北方

    “麻警官,您母亲又闹着要出小区,倒是没在小区里翻垃圾箱捡垃圾。这都第四次了,我们劝不住,疫情的严重性您是知道的,怎么说她就是不听。知道您忙,可我们实在没办法,只能找您了。”

    “我早晨过去又说了说,怎么还闹呢?吃喝都给她准备得很充足,口罩也买了。”麻利锋刚上卡点,母亲居住的社区张主任就打来电话。昨天张主任就为麻利锋母亲要出去给他打了半个小时的电话,最后还是麻利锋亲自回去,才把母亲拦住了。

    母亲越来越不听劝了。麻利锋最初担心母亲患上了阿尔茨海默症(即老年痴呆症),带她到市医院彻底检查,结果显示所有数据正常。大夫说人上了岁数,性格发生变化也不奇怪。

    父亲在世时,母亲买菜做饭收拾屋子,还要伺候腿脚不便的父亲,每天不得闲,几乎不用麻利锋操心。自从父亲去世后,母亲似乎就变了,主要表现是话少了,还总爱在小区的垃圾箱里翻捡废品。纸箱、矿泉水瓶、废报纸、泡沫板……只要是废品回收站要的,母亲一样也不会漏掉。起初,听小区门房的梁姨说过几次,好似母亲抢了人家的生意,话说得客气但不好听。麻利锋似信非信,家里见不到任何废品的影子呢。他忙得顾不上,就让老婆去盯了两次,果然看到身形瘦小的母亲踮着脚半截身子插在垃圾箱里,像个土拔鼠似地往外捡废品。

    母亲被抓了现行后,更加无所顾忌了。梁姨被进出的车辆登记收费拖住了手脚,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目标落入母亲的手中,碍于麻利锋的面子,再生气也不好明目张胆地夺回自己的地盘。

    母亲是市五小退休教师,每月工资五千多。

    麻利锋问她,缺钱吗?

    不缺。

    为啥捡垃圾?那不是垃圾,是能回收利用的废品,找点事干。

    麻利锋劝说多次无效,也不能整天看着她老人家。

    “老妈,无论如何都不能出门呀!”麻利锋下卡点后急急忙忙赶回家,母亲趴在客厅的窗台上看着外面,他进门也没搭理。麻利锋从母亲的视线角度看去,正好有三个垃圾箱,“正在疫情爆发期,您的身体又那么弱。”

    “我没糊涂,电视里天天在播。你也要小心点,小杰真的不能回来了?在武汉没人管咋办呢。”母亲依然没有回头,神情十分失落。

    “肯定不能回来的。快三十岁的大小伙子还要怎么管?昨天不是给您打电话报平安了吗?您不用担心。我天天上卡点,可比您孙子辛苦多了。”

    “妈知道你们辛苦,要不我才不在家闲坐着,没感染上病毒还坐出毛病来了呢。中间那个垃圾箱里扔进去两个牛奶箱,还有——”

    “哎呀妈,看在我苦口婆心饿着肚子说了半天的份上,就算是人家把金条扔进垃圾箱,您也不能下去捡,太危险了。”麻利锋把母亲架到了沙发上,有些急赤白脸,母亲却笑了。

    “赶快回去吃你的饭,我又不是小孩子,你比社区那几个女人的话还多。不放心的话,你干脆把老娘绑起来,让我等死算了!”母亲的脸沉了下来。

    麻利锋登时泄了气,怏怏地走了。再强硬下去把母亲惹毛了,还真不好收场。安葬了父亲后,他就建议母亲搬过去跟他一起住,母亲说死也要死在自己家里,动员了好几次也不听。

    “老太太已经出小区了,我和门口的社区工作人员怎么劝都不听,你赶快回来吧。”麻利锋昨天没说通母亲,早上出门前就叮嘱老婆一定要过去盯着,果然时间不长老婆就打来电话抱怨,“非要去超市不可,买啥我替她去买还不行么。”

    麻利锋头疼了:“唉,就让她出去一次吧,五六天没——”

    “你以为你是警察就可以让家里人随意进出?老太太真要出了事你负得起责吗?”麻利锋话没说完,老婆开火了。

    麻利锋刚赶到小区大门口,就见母亲戴着口罩从不远处走来,身后跟着两个超市的工作人员,推着装满牛奶、方便面的小推车。母亲冲他欢乐地挥着手,麻利锋憋着一肚子气,大声冲母亲嚷嚷:“不让您出门就是不听,尽给人找麻烦!”

    “他们几个整天守在小区门口很辛苦,我就是想给他们买点吃的喝的。”母亲轻声细语地说。社区人员愕然,一时不知说什么好,其中一位年轻的没忍住,眼圈红了。

    “老妈,您做得对!”回到家,麻利锋帮母亲脱大衣,在右边的衣兜里发现了一张工商银行的回执单,是母亲给武汉捐助了四万元的凭证,时间正是今天,超市旁边就有工商银行的营业点.麻利锋悄悄塞回去,转身给母亲竖起了大拇指。

    母亲笑得像正午的阳光那般灿烂。

    1. (1) 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人物语言可以反映人物的性格,本文的对话朴素平易,既能推动小说情节发展,也可以直接反映小说人物的质朴品质。 B . 文章题目为“母亲的心愿”,但文中并未直接表现“母亲”的心愿具体是什么。疫情前与疫情期间,她的心愿是不同的。 C . 小说结尾作者采用突转的方式展现了母亲的形象,让母亲此次行为与之前行为形成鲜明对比,凸现了母亲的形象。 D . 小说以日常的小事和人物间的小冲突为切人点,展现了“母亲”及麻利锋、社区人员这些平凡而又尽职尽责的普通人形象。
    2. (2) 小说直接以社区张主任给麻警官打电话的语言描写作为开头,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3. (3) 作者在本文中运用了一种特殊的故事叙述方式,将情节简单的故事变得内容丰富。请你结合文章分析作者运用了一种怎样的故事叙述方式,并谈谈其效果。
二、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
  •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范仲淹,希文,少有志操。之应天府,依戚同文学。昼夜不息,冬月惫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晏殊知应天府,闻仲淹名,召置府学。尝推其奉以食四方游士,诸子至易衣而出,仲淹晏如也。

    天圣七年,章献太后将以冬至受朝,天子率百官上寿。仲淹极言之,且曰:“奉于内,自有家人礼,顾与百官同列,南面而朝之,不可为后世法。”且上请太后还政,不报。

    时吕夷简执政,进用者多出其门。仲淹上《百官图》,指其次第曰:“如此为序迁,如此为不次,如此则公,如此则私。况进退近臣,凡超格者,不宜全委之宰相。”夷简不悦。

    葛怀敏败于定川贼大掠至潘原关中震恐民多窜山谷间仲淹率众六千由邠泾援之闻贼已出塞乃还。始,定川事闻,帝按图谓左右曰:“若仲淹出援,吾无忧矣。”奏至,帝大喜曰:“吾固知仲淹可用也。”进枢密直学士。仲淹以军出无功,辞不敢受命,诏不听。

    帝方锐意太平,数问当世事,仲淹皇恐,退而上十事。天子方信向仲淹,悉采用之,宜著令者,皆以诏书画一颁下。独府兵法,众以为不可而止。

    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而好施予,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泛爱乐善,士多出其门下,虽里巷之人,皆能道其名字。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为政尚忠厚,所至有恩,邠、庆二州之民与属羌,皆画像立生祠事之。及其卒也,羌酋以数百人,哭之如父,斋三日而去。

    初,仲淹病,帝常遣使赐药存问,既卒,嗟悼久之。又遣使就问其家,既葬,帝亲书其碑曰“褒贤之碑”。

    (节选自《宋史·范仲淹传》)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葛怀敏败于定川贼/大掠至潘原/关中震恐/民多窜山谷间/仲淹率众六千/由邠泾援之/闻贼已/出塞乃还。 B . 葛怀敏败于定川贼/大掠至潘原/关中震恐/民多窜山谷间/仲淹率众六千/由邠泾援之/闻贼已出塞/乃还。 C . 葛怀敏败于定川/贼大掠至潘原/关中震恐/民多窜山谷间/仲淹率众六千/由邠泾援之/闻贼已/出塞乃还。 D . 葛怀敏败于定川/贼大掠至潘原/关中震恐/民多窜山谷间/仲淹率众六千/由邠泾援之/闻贼已出塞/乃还。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字是古代的中国人在姓名之外的别名,由父母或师长来取。古时男子20 岁时取字。 B . 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介于小寒和大寒之间的一个重要节气,也是中华的传统节日。 C . 亲一般指有血统或婚姻关系的人,在中国古代可以指父母,也可以指亲戚。 D . 疏是奏议的一种。奏议是古代臣属进呈帝王的奏章的总称,包括奏、议、疏、表等。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范仲淹读书勤奋。在应天府读书期间,昼夜不停地刻苦学习,冬天读书疲倦了,就用冷水浇脸。经常吃不饱,一般人不能忍受的困苦生活,范仲淹却从不叫苦。 B . 范仲淹崇尚简朴生活。在家里时,如果没有客人来,吃饭时不会有两个荤菜。妻儿的饭食仅够充饥。他要求自己的几个儿子不能穿华贵的衣服出门,出门前要换衣服。 C . 范仲淹深得皇帝信赖。定川兵败时,皇帝坚信只要范仲淹出马,事情就能得到解决。皇帝对范仲淹陈述的十条建议,全部认同。 D . 范仲淹深受百姓爱戴。得到他死的消息,老百姓都替他叹惜。邠州、庆州的老百姓和众多的羌族部落,在范仲淹活着时就为他建立祠堂,挂上他的画像来祭祀他。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况进退近臣,凡超格者,不宜全委之宰相。

      ②及其卒也,羌酋以数百人,哭之如父,斋三日而去。

  • 5.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舍弟颖赴齐州三首(其二)

    杜甫

    风尘暗不开,汝去几时来。

    兄弟分离苦,形容老病催。

    江通一柱观,日落望乡台。

    客意长东北,齐州安在哉。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风尘暗不开”暗示了时局的动离不安,同时又揭示了行程的艰难,字里行间蕴含牵挂之情。 B . 首联次句在与弟弟分别之际,就关注其几时归来,更显依依不舍之情,新颖别致,不落窠臼。 C . “日落望乡台”极富画面感,诗人借想象自己回望故乡的情景,深刻表达对弟弟的眷恋之情。 D . 尾联“长东北”“安在哉”拓展了时空,极言旅途遥远,从此天各一方,伤别之情更进一层。
    2. (2) 颔联是如何表达深沉浓郁的离别之情的?
  • 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李白《蜀道难》中用夸张的手法写蜀道高与天齐,险似绝壁的句子是:
    2. (2) 《劝学》中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奇异之处,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两句是:
    3. (3) 在《琵琶行》中诗人听完琵琶女诉说生活的不幸后,想到自己宦途所受的打击,以“”两句表现他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体现了全诗的主旨。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我们不会忘记,武汉人民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付出了极大努力,做出了重大贡献。

    自1月23日10时起,武汉全市城市公交、地铁、轮渡、长途客运暂停运营;机场、火车站离汉通道暂时关闭。在全面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紧要关头,这是阻止疫情扩散的必要之举,也是面对       的疫情的非常之举。

    整整两个月,武汉和湖北人民被卷入这场      的疫情,在抗疫第一线,付出和贡献实在太多,其中的血泪和艰辛故事       。经过两个多月的奋力拼搏,目前武汉主战场的疫情传播已基本阻断,初步实现了社区干净、社会面干净,(      ),尽快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       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示了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中华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家国情怀得到了彰显。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来势汹汹    出其不意    不计其数    迫不及待 B . 来势汹汹    突如其来    数不胜数    迫在眉睫 C . 气势汹汹    出其不意    数不胜数    迫不及待 D . 气势汹汹    突如其来    不计其数    迫在眉睫
    2. (2)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取得了稳定局势、扭转局面的初步成果 B . 稳定局势、扭转局面的初步成果已取得 C . 初步稳定了局势,扭转了局面 D . 初步取得了稳定局势、扭转局面的成果
    3.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武汉人民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了中国力量、中国精神,彰显了中华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家国情怀。 B . 武汉人民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示了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中华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家国情怀得到了彰显。 C . 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了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中华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家国情怀得到了彰显。 D . 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了中国力量、中国精神,彰显了中华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家国情怀。
  • 8.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

    如果一个人工智能机器人想要成为诗人徐志摩,它需要做些什么?,最大限度接近他的创作素材;其次,它要学习徐志摩同时代其他诗人的诗……但这样,?不,它还缺少一样东西,。所谓“功夫在诗外”,无论是“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还是“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无不来自诗人自身的生平际遇。人工智能只有具备徐志摩的人生经历,还原他的所有体验,才有可能真正创作出类似徐志摩的诗来。

  • 9.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

    新华社北京9月3日电 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3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座谈会,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孕育出伟大抗战精神,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伟大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将永远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伟大复兴而奋斗。

四、写作(60分)
  • 10. 根据以下材料,按照要求写作。

    材料一:

    1919年五四运动,青年学生追求“德先生”“赛先生”,以“救国救民”为己任。

    1931年抗战爆发,学生“抗日不忘读书、读书不忘抗日”。即便西南联大梅贻琦校长、张伯苓校长的公子也纷纷走向前线。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知识青年纷纷“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1981年北大学子发出 “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倡议。

    材料二:

    当今,不少大学生赴国外留学,留居海外。

    某青年宣称,人生最重要的排序是:自己、伴侣、孩子、父母。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