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21届高三语文三模试卷

更新时间:2021-09-22 浏览次数:86 类型:高考模拟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植物考古属于科技考古范畴,而科技考古是考古学的研究分支,考古学又属于人文社会科学。

    在人文社会科学中,考古学是最接近自然科学的一个研究领域,田野考古学的研究方法绝大多数可以在自然科学里找到本源。田野考古学研究方法的两大支柱——地层学和类型学就是如此:地层学源自地学,类型学源自生物学。所以说,现代考古学自诞生之日起就带着深刻的自然科学烙印。而科技考古又是考古学中最接近自然科学的一个研究分支,包括植物考古在内的科技考古与自然科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某种意义上讲,所有的科技考古都属于跨学科研究领域。如果用一句话来界定科技考古,科技考古就是应用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解决和回答考古学的问题,自然科学是手段,考古学是目的。

    植物考古为什么属于考古学?这是由它的研究目的决定的。界定一个研究领域的学科属性首先要考虑其研究目的,植物考古的研究目的是认识和了解古代人类与植物的相互关系,复原古代人类生活方式和解释人类文化的发展过程。

    复原古代人类生活方式和解释人类文化的发展过程不仅是植物考古的最终研究目标,也是现代考古学的研究目的。

    20世纪60年代以前,考古学研究的主要目标是构建古代文化的时空框架。然而到了20世纪60年代初,兴起了“新考古学”运动。随着考古学文化谱系的建立和不断完善,一些欧美考古学者开始不满足局限于如此具体的考古学研究目标,提出应该进一步探讨古代人类的行为和生活,例如古人吃什么、穿什么、住什么,如何生产劳作的,如何相互交往的,如何适应和认知自然界的,等等,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复原古代人类生活方式。另外,他们还提出在考古学文化谱系建立之后应该进一步探索这些相互衔接的考古学文化是如何发生演变的,为何要发生变化,即解释人类文化的发展过程,所以“新考古学”运动后来也被称作“过程考古学”。经过数十年的激烈争辩和实践检验,这些新观点逐渐得到了考古学界的普遍认可,并最终成了现今考古学的研究目的。既然植物考古也是将复原古代人类生活方式和解释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作为研究的终极目标,当然属于考古学的研究范畴。

    植物考古和其他考古分支的主要区别在于研究对象。植物考古的研究对象是考古发现的与古代人类生活直接或间接相关的植物遗存。所谓直接相关就是指那些被人类利用的植物,包括食物、燃料、建筑材料、工具、用具等;所谓间接相关是指那些虽然对人类没有利用价值,但间接地影响到人类生活的植物,比如依附在人工环境的各种杂草。

    植物是有机物质,长期埋藏于土壤中会腐朽消失,这是植物遗存与其他文化遗物的不同之处,所以不是所有与古代人类生活相关的植物都能够长期保存在文化堆积中,并最终成为植物遗存被考古学者发现。有幸能够长期埋藏在考古遗址文化堆积中的植物遗存分为植物大遗存和植物微小遗存。植物大遗存分为三个类别:炭化植物遗存、特殊保存条件下的非炭化植物遗存、木材碎块和炭化木屑。植物微小遗存也分为三个类别,即孢粉、植硅体和淀粉粒。

    (摘编自赵志军《植物考古概述》第一部分“什么是植物考古”)

    材料二:

    有关考古出土植物遗存的报道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例如,当时在干燥的埃及古墓中曾发现过脱水植物遗存,在瑞士古代湖边遗址中发现了长期被水浸泡的植物遗存,等等。但是,这些植物遗存的出土完全是偶然,主要是特殊的埋藏环境为植物遗存的保存提供了条件。另外,当时对这些植物遗存的研究完全是由植物学家独立进行的,其研究结果仅限于对植物种属的鉴定,基本上没有涉及与人类文化的关系,所以这些发现和研究还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植物考古学。

    20世纪40年代初,在植物学的研究中出现了新的概念,称作“人文植物学”,专门探讨植物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这一植物学的新概念立即引起了考古学界的关注,一些比较敏感的、思路开阔的考古学家开始意识到,如果能够通过考古发掘发现古代植物遗存,然后再探讨古代人类与古代植物的关系应该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于是,一些考古学家就开始试图通过考古发掘主动地寻找古代植物,邀请植物学家参与考古项目,并与植物学家共同对出土的植物遗存进行研究。但是,当时还是没有找到一种通过考古发掘获取植物遗存的有效方法,他们的发现依然是靠运气,比较系统的植物遗存资料主要还是来源于那些位于干燥地区的遗址或长期被水浸泡的遗址。

    20世纪60年代,浮选法应运而生。浮选法的应用有效地解决了在考古发掘过程中如何发现和获取古代植物遗存这一难题,丰富了考古资料,极大地扩展了考古学研究的内容。继续由田野考古学家兼营植物考古学的研究就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了,于是,一些考古学者在植物学家们的帮助和培训下,或者一些植物学者在考古学家的帮助和培训下,开始专门从事研究古代植物遗存及其与古代人类文化的相互关系,并不断地发展和创新有关这一研究领域的理论和方法。于是,植物考古学作为考古学中的一个新的研究分支逐步地建立和发展起来。

    (摘编自赵志军《植物考古学讲稿》第一部分“植物考古学简史”)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植物考古学最初的研究目的是构建古代文化的时空框架,后来才提出复原古代人类生活方式和解释人类文化发展过程。 B . “新考古学”运动认为应该进一步探讨古代人类的行为和生活,并探讨人类的生活如何发生演变、为何要发生变化。 C . 那些被人类利用的植物和那些对人类没有利用价值而只是间接地影响到人类生活的植物,都是植物考古学的研究对象。 D . 植物是有机物质,长期埋藏于土壤中会腐朽消失,与古代人类生活相关的植物不一定都能成为被考古发现的植物遗存。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考古学是人文社会科学中最接近自然科学的领域,田野考古学和科技考古学都与自然科学有着密切的联系。 B . 对于植物考古学来说,如果没有弄清楚它的研究目的,就很有可能会在该研究领域的学科定位上出现错误。 C . “新考古学”运动提出应该复原古代人类生活方式和解释人类文化的发展过程,所以也被称作“过程考古学”。 D . 20世纪60年代以前,比较系统的植物遗存资料主要来源于那些位于干燥地区的遗址或长期被水浸泡的遗址。
    3. (3)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研究不属于“植物考古学”的一项是(   )
      A . 《唐宋时期民房木质建筑材料分析》 B . 《中国原始森林植物生态特征研究》 C . 《城子崖遗址史前经济的植硅体分析》 D . 《黍、粟碳化研究及其植物考古学意义》
    4. (4) 两个材料都围绕植物考古学展开论述,侧重点有所不同,请结合材料加以分析。
    5. (5) 请简要梳理材料一是如何一步步论述“植物考古为什么属于考古学”的。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纸条

    余显斌

    她说:“将军,谢谢您。”

    将军躺在病床上,微笑着轻轻摇头。百余岁的将军,已不再是当年金戈铁马的将军了,已不再是老家六安人传奇里的将军了。

    十五岁参加红军,十七岁担任连长的将军,已到了垂暮之年,静静地躺在病房中,面色和缓,如大别山傍晚山尖的晚霞一样,安详,宁静。

    她告诉将军,她是带着六安市委市政府和六安人民的嘱托,特意来看望将军的,这么多年来,将军为故乡的养老院捐款,为学校捐款,为扶贫工作捐款,大家都记在心里呢。

    将军听到六安,昏花的眼睛亮了,轻声道:“我也是六安子弟。”

    她忙点着头道:“是的,您老是六安的骄傲。’

    老人摇着头,继续按照自己的意思说着,他说,六安多好啊,六安的山多绿啊,水多清啊,六安的映山红一开,满山就如霞一般。将军的眼睛望着远处,仿佛透过窗玻璃看到了家乡,看到了大别山,看到了映山红,也看到了当年漫卷的红旗和听到了冲锋的号声。他说,六安养育了自己,自己捐点款,那是儿子孝顺娘啊,那不是应该的吗?世间哪有儿子孝顺娘,反而要让娘回头感谢的啊?

    她听了,眼圈有些发红道:“所以,您老谢绝了所有的感谢。”

    老人点点头。

    病房中一时静悄悄的,没有了一点声音。

    她问将军:“将军,您认识一个叫吴先的人吗?”

    是的,她来看望将军,同时还想向将军打听一下另一个人,一个名叫吴先的人。因为,每次捐款,吴先总是和将军一起,好像比赛一样,捐的数字相同,捐款时间前后一致,捐款总数也相同。市委一直在寻找这个好心人,却一直查不出来。

    市委领导告诉她,将军可能认识这个人。

    市委领导说,得了对方的捐助,虽然人家不希望感谢,我们却不能没有感谢之心啊,那样,我们还算老区人吗?

    将军听到她的问话,轻声重复道:“吴先?”

    她点点头道:“对啊,我们得找到吴先先生,道声感谢。”

    将军不说话,望着窗外,许久道:“不用找了,他已经牺牲了。”

    “他已经牺牲了?”她听了,险些失声叫出来。

    “他已经牺牲八十多年了。”将军肯定地说。

    她感到浑身有点发冷,怎么可能?一个牺牲了八十多年的人,怎么可能一直给六安捐款,而且不是一次,是几十年,是无数次。她想,这话如果说出去,谁也不会相信啊。她望着将军,确定将军很清醒,没有迷糊。将军可能也看出她的疑惑,对儿子指指自己背后,示意将自己扶起来,坐靠着枕头道:“他牺牲了,我亲眼见到的。”

    “怎么牺牲的?”她问。

    “冻死的。”将军缓缓地说。

    将军说,那是一九三六年,是他参加红军的当年,红四方面军就开始了长征,翻越夹金山。将军说,夹金山多高啊,雪花就如棉团一样向下砸,砸得天地一片白,一片寒颤颤的,滴水成冰啊。将军说,他掉队了,拄着一根棍子,在后面跌跌撞撞地走。沿路有很多战士冻死了,或坐着,或靠着,或斜倚着枪,都成了雪雕。在一处山垭口,他看到一尊雪雕,坐在那儿,靠着石头,被冰雪焊在石头上,烈士的一只手攥着拳头高高举着,直立在寒风暴雪中。将军说,他当时想,烈士这样,究竟是为了什么?是呼喊口号,还是在指着什么方向。他走过去,轻轻掰开烈士的手。说到这儿,将军叹口气道:“从此,我就再也忘不了他手心里的东西。”

    她忙问:“什么东西?”

    将军说:“一块银元,还有一张纸条。”

    将军给儿子示意了一下,儿子拿来一个包,将军接过,抖抖索索将包打开,里面有一张纸条,已经泛黄,显然有很多年了。他将纸条递给她,上面有一行字,虽然已经褪色,但还能隐隐约约看清,写道:我是六安人,名叫吴先,请代我交上党费。

    将军流下了老泪:“从此啊,我每次交党费都是双份,因为我不再是一个人活着了,是两个人,一个是我周隆盛,另一个是吴先。”

    她明白了:“从此,捐款什么的,您老也都是双份。”

    将军缓缓点头:“这样,我心里才安啊!”

    将军说的时间长了,大概也太激动了,激烈地咳嗽起来。

    儿子见了忙劝道:“爸,你歇歇吧。”

    她也忙劝将军歇歇。她说,过两天会再来看将军。

    她怎么也没想到,这一别竟是永别。

    第三天一早,她就接到将军儿子的电话,将军离世了,离世前给她留了一封信,让她带回六安。她去了,打开信,里面是一张银行卡,还有一张纸条,上面有一行歪歪扭扭的字,显然是将军在病中写的:这是我最后一点积蓄,现交给故乡。

    信的结尾署名:吴先、周隆盛。

    (选自《小小说月刊》2020年10期)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躺在病房中、垂暮之年的将军一听到六安,昏花的眼睛就亮了,并深情地赞美家乡的山水,体现出一个游子对家乡由衷的眷念与感恩。 B . 这个名叫吴先的人,每次捐款总是和将军一起,并且数字相同、时间一致,这一情节暗示两人之间存在某种关系,也为下文做了铺垫。 C . 小说中“她”是一个线索性人物,正是借助“她”的观察与感受来刻画将军形象、“她”与将军的对话来交代事件来龙去脉,推动情节发展。 D . 小说结尾部分写将军与“她”一别成永别、很快便溘然离世,给全文笼罩了浓郁的悲剧气氛,使小说情调一下子由激昂变得阴沉压抑。
    2. (2) 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画线文字的作用。
    3. (3) 小说中先后出现了两张纸条,这样安排产生了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简要分析。
三、文言文阅读
  •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王安石字介甫,抚州临川人。安石少好读书,其属文动笔如飞,初若不经意,既成,见者皆服其精妙。

    安石议论高奇,能以辩博济其说,果于自用,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于是上万言书,以为:“自古治世,未尝以财不足为公患也,患在治财无其道尔。在位之人才既不足,而闾巷草野之间亦少可用之才,社稷之托,封疆之守,陛下其能久以天幸为常,而无一旦之忧乎?愿监苟者因循之弊,明诏大臣,为之以渐,期合于当世之变。臣之所称,流俗之所不讲,而议者以为迂阔而熟烂也。”后安石当国,其所注措,大抵皆祖此书。

    俄直集贤院,以母忧去,终英宗世,召不起。

    熙宁。二年二月,拜参知政事。上谓曰:“人皆不能知卿,以为卿但知经术,不晓世务。”安石对曰:“经术正所以经世务,但后世所谓儒者,大抵皆庸人,故世俗皆以为经术不可施于世务尔。”上问:“然则卿所施设以何先?”安石曰:“变风俗,立法度,最方今之所急之。”上以为然。于是设制置三司条例司,命与知枢密院事陈升之同之。而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方田诸役相继并兴,号为新法,遣提举官四十余辈,颁行分下。

    安石性强忮,遇事无可否,自信所见,执意不回。甚者谓“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罢黜中外老成人几尽,多用门下儇慧少年。久之,以旱引去,洎复相,岁余罢。终神宗世不复召,凡八年。

    (《宋史﹒玉安石传》有删改)

    (乙)

    论曰:朱熹尝论安石“以文章节行高一世,而尤以道德经济为己任。被遇神宗,致位宰相,世方仰其有为,庶几复见二帝三王中之盛。而安石乃汲汲以财利兵革为先务引用凶邪排摈忠直躁迫强戾使天下之人嚣然丧其乐生之心。卒之群奸嗣虐,流毒四海,至于崇宁、宣和之际,而祸乱极矣。”此天下之公言也。昔神宗欲命相,问韩琦曰:“安石何如?”对曰:“安石为翰林学士则有余,处辅弼之地则不可。”神宗不听,遂相安石。呜呼!此虽宋氏之不幸,亦安石之不幸也。

    (明张溥《宋史论》节选)

    (丙)

    若乃于三代下求完人,惟公庶足以当之矣。悠悠千年,间生伟人,此国史之光,而国民所当买丝以绣,铸金以祀也。距公之后,垂千年矣,此千年中,国民之视公何如,吾每读宋史,未尝不废书而恸也。以不世出之杰,而蒙天下之诟,易世而未之湔者,在泰西则有克林威尔,而在吾国则荆公

    (清梁启超《王荆公》节选)

    [注]①二帝三王:唐尧、虞舜及夏禹、商汤、周文(武)王。②三代:夏商周。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而安石乃汲汲以财利兵革为先/务引用凶邪/排摈忠直/躁迫强戾使/天下之人/嚣然丧其乐生之心 B . 而安石乃汲汲以财利兵革为先务/引用凶邪/排摈忠直/躁迫强戾使/天下之人/嚣然丧其乐生之心 C . 而安石乃汲汲以财利兵革为先/务引用凶邪/排摈忠直/躁迫强戾/使天下之人/嚣然丧其乐生之心 D . 而安石乃汲汲以财利兵革为先务/引用凶邪/排摈忠直/躁迫强戾/使天下之人/嚣然丧其乐生之心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熙宁”,宋神宗的年号。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每位皇帝可以有一个或者多个年号,如唐玄宗年号有天宝、开元等。 B . “三司”,古代官职名。宋代以“盐铁、度支、户部”为三司,专掌国家的财赋,都由朝廷重要的大臣掌管。 C . “领”,兼任,指以本官兼较低职,同样意思的还有“判”“权”等,而“摄”指暂时兼任比本官高的职务。 D . “荆公”是对王安石的尊称,因他曾被封为荆国公。古代对平辈或长辈也可称“字”表尊敬,如“王介甫”。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王安石思维敏捷,志向远大。他写文章下笔如飞,文章精妙让人叹服;立有改变世事、风俗的志向,坚持变法。 B . 王安石刚愎自用,固执已见。遇事不管对与错,他都坚持自己的意见。当宰相时,因为旱灾,被罢免官职。 C . 乙文中韩琦曾明确指出王安石不可担任宰相,神宗没有听取他的建议,明代张溥认为这是宋氏也是王安石的不幸。 D . 甲文主要通过叙述人物言行来突出王安石的特点,乙文主要引用朱熹之言来褒贬他,而丙文用克林威尔做类比来评价他。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陛下其能久以天幸为常,而无一旦之忧乎?

      ②俄直集贤院,以母忧去,终英宗世,召不起。

    5. (5) 朱熹和梁启超分别是如何评价王安石的?请简要说明。
四、古代诗歌阅读
  • 4.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一剪梅

    宋•刘克庄

    小序:余赴广东,实之夜饯于风亭。

    束缊宵行十里强,挑得诗囊,抛了衣囊。天寒路滑马蹄僵,元是王郎,来送刘郎。

    酒酣耳热说文章,惊倒邻墙,推倒胡床。旁观拍手笑疏狂,疏又何妨,狂又何妨!

    (注)①实之:王迈,字实之,刘克庄好友。②元:通“原”。③胡床: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

    1. (1) 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束缊”指用乱麻搓成火把。“束缊宵行十里强”,写出连夜行路之景,紧扣小序中“饯”字。 B . 刘郎:指作者自己。唐代刘禹锡多次被贬,自称“刘郎”,此处借此称谓暗指个人身世。 C . 全词语极夸张,情极大胆,豪爽、超迈,淋漓酣畅,充分体现了辛派词人的特色。 D . “旁观拍手笑疏狂”,旁观者鼓掌大笑,与作者和王迈高谈阔论的狂态相映成趣。
    2. (2) 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情感变化?请结合诗句分析。
五、情景默写
  • 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两句系从屈原《离骚》中的“”脱胎而来。
    2. (2) 李贺《雁门太守行》中,“”一句写出了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而“”一句则写出了城内士兵披坚执锐、严阵以待的气势。
    3. (3) 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通过“”两句表达了对沦陷区人民已安于异族统治的痛心。
六、选择 简答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托尔斯泰称自己为“丑陋的列夫”,而我觉得托尔斯泰非常美丽。不论是在往昔的少女时代,还是进入了古稀之年的今天,我一向觉得:托尔斯泰          地美丽。

    我认为他美丽的主要原因是因为他的博大的智慧,他的仁德的心灵

    ③记得我当学生的时候,就读了他的《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三部长篇巨著。读完之后,掩卷沉思,不明白这位老人用了什么样的技巧,把他笔下的人物刻画得那样_____。闭上眼睛,娜塔莎、安娜、皮埃尔、聂赫留朵夫形象,立刻活跃了起来,一个一个,仿佛是一粒粒闪耀在月光下圆润饱满的珍珠,他的才华实在太____了。

    ④所以,每逢我读完托尔斯泰写的一本书都要对着他的画像仔细观看。他的画像有时印在书的扉页上,有时印在杂志上,都是出自俄国著名肖像画家列宾之手。

    ⑤托尔斯泰有着卷曲的花白头发和胡须,天庭十分宽阔饱满,眉骨突出。眼睛深陷、大鼻子、大手,总是皱着眉头在沉思,--幅深沉而忧郁的表情。他的每一条皱纹里,似乎都流露出睿智与仁爱之光。他哪里有一丝一毫的“丑陋”?我常常目不转睛地向他行注目礼,觉得这位老人长得实在太美了。

    ⑥随着年龄的增大,我渐渐地学着观察社会,又读了许多_____托尔斯泰的文章和书,还有英国人英德与法国人罗曼·罗兰分别为他写的传记,慢慢地理解了托尔斯泰这位作家的特别伟大之处,以及为什么他被人称为“俄罗斯伟大的心魂”。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异乎寻常  惟妙惟肖  卓越  对于 B . 无与伦比  栩栩如生  卓著  关于 C . 无与伦比  惟妙惟肖  卓著  对于 D . 异乎寻常  栩栩如生  卓越  关于
    2. (2)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 第①段中的“托尔斯泰”都可以换成“他”。 B . 文中加下划线的两处引号,用法相同。 C . 文中加点的两个“等”字,用法不同。 D . 将第⑥段置于③④段之间,全文会更连贯。
    3. (3) 文中画曲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
  • 7. (2021高二下·涟水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重视体育不只是要求学生有一个好身体,而且还要通过体育培养学生优良的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体育和健康不能完全等同,体育不代表一定能得到健康,但是,          。所以,要提高包括良好的身体素质在内的国民素质,体育至关重要。

    对高中学生而言,          , 可以不断地促进各器官系统的发育并使其强壮,具有现实和长远的意义。单一的体育活动难以满足促进学生身体正常、更好发育的需求。因此,高中体育与健康教材选编了相当数量的基本体操和基本活动。

    高中学生参加体育运动,不能否定兴趣仍然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          。高中学生对体育运动文化的渴求,对新的体育思想、内容和方法的探索意识,比初中学生强烈得多。因此,要注意从多角度引导学生参加体育运动。

    1. (1) 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 (2) 请分别用一个句子概括上文各段的主要意思。第一段用被字句,第二段用把字句,第三段用否定句。每句不超过12个字。
七、材料作文
  • 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抗战时期,许多知识青年奔赴延安,他们自愿脱下西装皮鞋,扔掉高跟鞋,穿上了八路军军装,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刻苦学习政治、军事、文化、科学技术知识,深入到各条战线,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做出了卓越贡献。

    材料二:

    改革开放初期,各行各业发展需要大批劳动者的踊跃参与,伴随着打工潮的兴起,大批受教育程度较高的青年涌入城市勇敢追梦,推动了经济结构的大调整、城乡经济的大发展。

    材料三:

    2018年6月,习近平在济南三涧溪村考察时指出: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要积极培养本土人才,鼓励外出能人返乡创业,鼓励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

    请综合以上材料,以一个即将跨入大学的青年人的身份,针对“青年人应该到哪里去”这一时代课题写一篇文章,在班级群中跟同学们分享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