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党依法统一行使国家权力,贯彻了依法治国方略
②遵守宪法和法律是党治国理政的根本活动准则
③党员干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提高执法的公信力
④党的领导是推进我国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①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 ②坚持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③始终坚持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 ④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①在研究历史中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
②牢记初心使命,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③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行政水平
④坚守建党之初确定的革命道路和革命理想
①必须自觉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②推进党的自身建设,不断提高党的执政水平
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行动指南
④要不断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①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②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③以接续推进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新理论作为行动指南
④党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
①全面从严治党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主线
②全面从严治党要以坚定理想信念为根基
③全面从严治党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
④全面从严治党,核心是加强党的领导,基础在全面,关键在治
①勇于直面问题,坚持科学执政和依法执政
②加强自身建设,努力保持自己的先进性
③确立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提高领导水平
④完善党的执政方式,践行求真务实工作态度的要求
①由我国的国体决定,是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政治制度
②在我国政治制度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
③是我国人民当家作主、行使国家权力的重要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
④坚持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是我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②全过程民主使人民直接管理国家事务
③民主具有全民性,体现全体公民利益 ④人民当家作主是我国民主政治的本质
①创新了社区治理模式,有利于提升社区治理水平和效率
②丰富了基层自治形式,保障了居民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利
③完善了社区自治,凸显了社区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功能
④健全了基层政权组织形式,激发了自我教育的内生动力
①集思广益,发挥社会各界在立法协商中的作用
②凝聚共识,形成符合各阶层愿望的法律体系
③完善体制机制,不断提高地方立法质量
④维护法律尊严,保障人民群众各项利益
①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②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③人民要在党的领导下管理经济文化和社会事务
④党的领导要尊重宪法法律,坚持宪法法律至上
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 ②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③要坚持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④认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规律的正确反映
①独特物证是地区文明史真实存在的前提
②世界有尚未认识之物,无不可认识之物
③承认矛盾普遍性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前提
④人为联系的客观存在是认识变化的依据
①抓主流,善于分清主流和支流
②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③新事物发展总要经历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
④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原则
①要重视外因的关键作用,鼓励全面参与
②勇于否定其他消费模式,聚力消费扶贫
③树立创新意识,支持消费扶贫,助力脱贫攻坚
④要关注变化发展的实际,敢于寻找新思路
①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
②深圳的个性经验中包含着可推广的共性经验
③既要立足整体,也要重视部分的作用
④承认联系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①实践具有能动性,盲目的实践活动是不存在的
②人能够创造出自然中原来没有的物质生活资料
③实践具有社会性,个人的实践活动离不开社会
④科学发明的成果取决于认识的不断深化与积累
①制定政策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②普查实践是普查数据的唯一来源
③要以正确意识作为工作的出发点
④认识了规律才能更好地改造规律
建设法治国家既需要完备的法律体系,也需要法律的有效实施。
2014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编纂民法典作出重要部署。201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律工作委员会提出编纂民法典采取“两步走”的工作思路进行。2018年,民法典进入审议阶段,全国人大常委会历次审议都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2019年,民法典草案正式亮相。2020年5月28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加强个人信息保护、细化网络侵权责任、明确高空抛物的法律追究责任……民法典聚焦经济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全面回应新时代人民群众法治需求,充分彰显了立法为民的理念。民法典将于2021年1月日起实施,此前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等九部法律同时废止。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说明如何以实施好民法典为抓手更好推进全面依法治国。
在2021年4月21日举行的领导人气候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同各国领导人共商应对气候变化挑战之策,共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道,宣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坚定决心,彰显对共推全球气候环境治理的发展中大国担当。近年来,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荒漠化加剧、极端气候事件频发,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严峻挑战。面对全球环境治理挑战,习近平主席首次全面系统阐释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的丰富内涵和核心要义,提出“六个坚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绿色发展、坚持系统治理、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多边主义、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为纾解全球环境治理之困提供了中国方案。
结合材料,运用规律的相关知识,阐释“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的哲学依据。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给中国经济运行带来明显影响,但前进的步伐不能也不会因此止步。
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做重要讲话,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和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统筹兼顾、综合平衡、突出重点、带动全局,做“十个手指弹钢琴”的高手,战“疫”发展两手抓。首先,既要举全国之力坚决打好湖北保卫战、武汉保卫战,也要统筹抓好其他地区防控工作,完善差异化防控策略,坚决落实分区分级的精准防控。第二、疫情防控不只是医药卫生问题,而是全方位的工作,是一场总体战,既要毫不放松做好疫情防控重点工作,也要有序推进各地复工复产,全力维护经济社会大局稳定。第三、疫情确实给经济运行带来的冲击和影响,但我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我们要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必胜信念,为如期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努力奋斗。
结合材料,运用矛盾分析法说明应如何做到“十个手指弹钢琴”,战“疫”发展两手抓。
近年来,未成年人刑事犯罪频发,引发民众对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的担忧。随着社会的进步,原有刑法14周岁的最低刑事责任年龄已不适应社会发展要求。为适应当前面临的新情况,回应人民群众关切,2020年12月26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刑法修正案(十一)》,于2021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其中规定:已满12周岁不满14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本次刑法修改对于目前存在的未成年人犯罪问题,将会起到一定的震慑作用。同时,可以更好地倒逼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及时跟上,对孩子们进行更好的引导与督促,从源头上避免一些未成年人的违法犯罪行为,更好地保护未成年人。
结合材料,运用“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的有关知识回答刑法关于未成年人最低刑事责任年龄修改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