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天津市河东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更新时间:2024-07-13 浏览次数:63 类型:期末考试
一、基础知识
  • 1. (2021高二下·河东期末) 选择题。

    “风雨阴晴君莫问,有书便是艳阳天。”在这个世界上,如果说有什么事情拥有恒久魅力并令人(    )其间,读书便是其中之一。孔子“韦编三绝”,陶渊明“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苏子美“《汉书》佐酒”,杨万里“半山绝句当早餐”……(    )历史,古人留下许多有关读书的佳话。阅读,凝结着超越时空的力量。

    书籍是人类的挚友。通过坚持不辍的阅读,我们可以寻觅到温暖的阳光地带,采撷到(    )的花朵,领略到生命的高洁与伟岸。“有书便是艳阳天”,生动诠释了读书之于人的意义,这个“艳阳天”,是毛泽东青年时为了练就在嘈杂环境中静心读书的本事,专门跑到熙熙攘攘的闹市去读书;是刘伯承在烽火连天、军务繁忙的战争年代,字斟句酌地翻译出大量国外军事论著:是樊锦诗在戈壁深处孤灯相伴、勤奋夜读,用青春书写“锦瑟华年去,莫高永留诗”。

    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取得决定性成果,____________。我们深深懂得,正因广大医务工作者白衣执甲、逆行出征,正因无数人为疫情防控冲锋在前、守土尽责,才使得我们在山河无恙、春回大地的暖意中,感觉到生活是多么美好,阅读是多么美妙。

    (选自2020年5月16日《人民日报》)

    1. (1) 依次填入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A . 沉醉   回顾   绚丽多姿 B . 沉迷   回溯   五彩缤纷 C . 沉醉   回溯   五彩缤纷 D . 沉迷   回顾   绚丽多姿
    2. (2) 在选文中横线处填入句子,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战略重大成果,统筹推动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B . 疫情防控狙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和疫情防控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C . 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D . 疫情防控狙击战取得战略重大成果,统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疫情防控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3. (3) 对选文中涉及的文化常识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 . 孔子,名丘,字仲尼,是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修订六经,创办私学,开创儒家学派。去世后,他的思想言行被编成语录体著作《论语》。 B . 陶渊明,东晋人,字符亮,又名潜,自称靖节先生,是中国田园诗的创始人,后人称之为“隐逸诗人”。代表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等。 C .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由东汉时期班固编撰,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其中优秀的篇目有《鸿门宴》等。 D . 苏子美是宋代诗人苏舜钦:杨万里,号诚斋;半山,是王安石的字。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 2. (2021高二下·河东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材料一:

    “河汉纵且横,北斗横复直”。自古以来,北斗如天河中的一座灯塔,指引着人类前行的方向。如今,北斗系统闪耀浩瀚星空,织就天网,服务全球,造福人类。

    我们形成了涵盖上游基础产品、中游终端、下游应用系统和运营服务的北斗完整产业链。国产北斗导航型芯片模块累计销量已突破8000万片,高精度板卡和天线销量已占据国内30%和90% 的市场份额,并输出到100余个国家和地区。目前,北斗系统已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公共安全、农林渔业、水文监测、气象预报、通信系统、电力调度、救灾减灾等领域,融入国家核心基础设施,已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彰显“中国智慧”。

    北斗交通应用。600余万辆营运车辆安装北斗,建成全球最大的营运车辆动态监管系统,让交通监管部门有迹可循的同时,有效避免了危险驾驶、疲劳驾驶。据统计,有了北斗之后,道路运输重大事故率和人员伤亡率均下降近50%。同时,国内有3万辆邮政和快递车辆,36个城市的约8万辆公交车、3200余座内河导航设施、2900余座海上导航设施已应用北斗系统。

    北斗渔业应用。7万余艘渔船和执法船安装北斗终端,北斗成为“海上保护神”,渔民说:“一拜妈祖,二拜北斗”。定位与短报文通信功能发挥突出作用,累计救助1万余人。

    四点五万台北斗减灾终端得以推广,建成部、省、市(县)3级平台,实现6级业务应用,受灾地区利用北斗短报文功能,及时上报灾害位置、突发灾害信息及灾区救助信息等。各级民政部门通过北斗终端进行救灾物资的查询管理和监控,大幅提升全国救灾物资管理与调运水平。未来,北斗系统将持续融合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技术,更多的应用形式将被创造,深刻影响我们的生产与生活。

    材料二:

    材料三:

    《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2019)显示,中国企业的卫星导航定位产品已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实现销售,其中北斗已先后落地应用“一带一路”沿线30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我国已经与东南亚、南亚、中亚、东盟、阿盟、非洲等国家和组织建立了北斗相关合作机制,举办北斗亚太行、北斗东盟行、中阿北斗合作论坛等系列活动,加强技术交流和人才培养,建设北斗系统海外中心,推动北斗在亚太地区和“一带一路”地区的落地应用。同时,为了与“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共享北斗系统建设发展成果,我国还向亚太空间合作组织成员国捐赠 了北斗系统有关设备,用以监测和评估相应地区北斗等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性能,共同推动兼容卫星导航终端设备应用服务亚太地区。以上这些合作,都为在“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推广应用北斗创造了机会。在“一带一路”倡议和多边合作机制框架下,我国与“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将共同努力,推动北斗系统更好地服务“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1. (1) 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业总产值九年间增长了七倍多,总体呈稳步增长态势。 B . 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产值已达到较高水平,表明其当前颇具实力。 C . 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业总产值增速2010-2015年波动较大。 D . 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增速放缓,说明经济社会总体走势下滑
    2.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我国形成了北斗完整产业链,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已经无需进口。 B . 北斗系统已与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技术融合,创造了更多新型应用形式。 C . 北斗系统已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实现销售,并共享北斗系统建设发展成果。 D . 加强技术交流和人才培养,是北斗系统在海外落地应用的首要途径。
    3. (3) 根据上述材料,不属于北斗卫星系统研制使用意义的一项是(    )
      A . 广泛应用,形成产业链,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B . 为陆上、海上交通安全保驾护航 C . 减少自然灾害发生,提升国家救灾物资管理与调运水平。 D . 助推我国对外开放和“一带一路”建设。
三、文言文阅读
  • 3. (2021高二下·河东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余游四方,往往闻农夫细民倡情冶思之所歌谣,虽其辞为方言鄙语,而亦时有意义之存。其体不出于比、兴、赋三者。乃知诗者,出于心之自然者也。

    世之士多自号为能诗,而何其有意义者之少也!盖自诗之道分为门户,互合訾謷 , 意中各据有一二古人之诗以为宗主,而诋他人之不能知。是其诗皆出于有意,而所为自然者,已汩没于分门户、争坛坫之中,反不若农夫细民倡情冶思之出于自然,而犹有可观者矣。又其甚者,务为不可解之辞,而用事则取其僻,用字则取其奇,使人茫然不知所谓,而不知者以博雅称之。以此为术,而安得有诗乎?此诗之一变也。

    他山吴氏,年近八十矣,杖而访我于姑苏寓舍,因相与论诗。余曰:“君之诗何代乎?曰:“否。”“僻事以为奥,奇字以为古乎?”曰:“否。”“然则君之诗可矣。”因出以示余。余为择别其合者若干首。他山晼晚不遇,策杖行吟,时时惧其诗之不传,盖犹不能忘情于名者。余与世论诗多不合,而独喜他山所见略与余同,而他山顾欲得余言以为重。

    盖余昔读书山中,时当初夏,百鸟之噪于檐际者不绝也。一日黄鹂来为数啭百鸟皆喑已而争逐使之去复相与音鸣如故。余也方为黄鸟之远去,而他山犹欲争名于燕雀啁啾之间乎?他山曰:“吾以待之后也。”因书而之。

    (选自清·戴名世《吴他山诗序》)

    (注):①坛坫:古时盟会的场所。②晼晚:日将西,日将暮。

    1. (1)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盖自诗之道分为门户,互合訾謷                             訾謷:攻讦,诋毁 B . 君之诗何代乎?                                                  宗:宗族 C . 然则君之诗可矣                                                  观:欣赏 D . 因书而之                                                            归:赠给
    2. (2)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 而诋他人不能知/微夫人力不及此 B . 已汩没分门户、争坛坫之中/青,取之 C . 不知者以博雅称之/客喜笑,洗盏更酌 D . 因出示余/作《师说》贻之
    3. (3)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合理的一项是(    )
      A . 一日黄鹂来/为数啭百/鸟皆喑已/而争逐使之去/复相与音/鸣如故 B . 一日/黄鹂来/为数啭/百鸟皆喑/已而争逐使之去/复相与音鸣如故 C . 一日黄鹂/来为数啭百鸟皆喑/已而争/逐使之去/复相与音/鸣如故 D . 一日/黄鹂来/为数啭百/鸟皆喑已而/争逐使之去/复相与音鸣如故
    4. (4) 下列句子全都体现作者认为“他山犹欲争名”的一组是(    )

      ①杖而访我于姑苏寓舍                     ②僻事以为奥                                   ③奇字以为古

      ④然则君之诗可观矣                         ⑤他山顾欲得余言以为重                  ⑥吾以待之后也

      A . ①②④ B . ②③⑤ C . ①⑤⑥ D . ③④⑥
    5. (5)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作者在文中提到了农夫细民之歌谣,并将其定位为方言鄙语,认为其一无是处。 B . 本文是戴名世为吴他山的诗集所写的序言,其中,作者也谈到诗歌创作的主张。 C . 吴他山年近八十,过来拜访作者。作者与之论诗,觉得他的诗颇有可观的地方。 D . 作者婉转地讽刺了吴他山与当世之人争名的做法。对此,吴他山是不予认可的。
    6. (6)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他山吴氏,年近八十矣,杖而访我于姑苏寓含,因相与论诗。

      ②他山晼晚不遇,策杖行吟,时时惧其诗之不传,盖犹不能忘情于名者。

四、古诗词积累与鉴赏(12分)
  • 4. (2021高二下·河东期末) 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按要求作答。

    从军行

    (唐)王维

    吹角动行人,喧喧行人起。

    笳悲马嘶乱,争渡黄河水。

    日暮沙漠陲,战声烟尘里。

    尽系名王颈,归来报天子。

    从军行

    (唐)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注]①名王:匈奴王,②牙璋:调兵的符信,这里指代军队,③龙城:也称龙庭,汉时匈奴要地,这里指塞外敌方驻地。

    1. (1)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吹角”二句从行军写起,“喧喧”二字形象生动地描写了士兵们起床后、出发前紧张忙忙碌的热闹场面。 B . 杨诗首联用“烽火照西京”和“心中自不平”分别写出了军情的紧急和人物的内心,交代了事件展开的背景。 C . “笳悲马嘶乱”四句,具体写战斗的过程,一个“乱”字,概括了双方即将投入战斗时笳鸣马嘶嘈杂一片的情景。 D . “牙璋”二句采取跳跃式结构,先写军队辞别家乡,然后写边塞战斗场面。这种跳跃十分自然,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2. (2)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是传诵的佳句,“凋”字用的尤妙,请简要赏析。
  • 5. (2021高二下·河东期末) 课内古诗文积累
    1. (1)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 (2) 呦呦鹿鸣,。(曹操《短歌行》)
    3. (3) ,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4. (4) 千岩万转路不定,。(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5. (5) ,用之如泥沙?(杜牧《阿房宫赋》)
    6. (6) 赂秦而力亏,。(苏洵《六国论》)
五、现代文阅读
  • 6. (2021高二下·河东期末)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题。

    北京渐远的叫卖声

    黄开发

    上午在家看书,楼下传来叫卖声:

    “磨剪子磨刀——”

    声音低沉,有些苍老的感觉。“磨”字发音很轻,“刀”字音有点像“都”,与以往所听到的不同。我走到窗前,见一个老师傅推着自行车走过。他看起来六十来岁,光头,戴眼镜,上下一身咖啡色的衣裳,连自行车的挡泥板和支架都是这个颜色,——后者应是生锈的缘故。他不时抖动着一串金闺,发出哗啦哗啦的铁片碰击声。

    回到书桌前,我顺手从身边的书架上取下一本书——布面仿线装的《一岁货声》。此书高踞书架已两年有余,之所以放在近前,是为了取读的方便,然而一直忙于读其他的书,无暇顾及。时令交替,应时叫卖,最能反映出农业文明时代鲜明的季节感。下面从《一岁货声》中略抄几则,可见一斑。暮春四月,胡同口的菜摊传来:

    “杏儿来,熟又烂来,酸来还又管换来呀,烂杏儿巴达来,小葱儿来,莴苣菜呀,嫩水萝葡来,白菜呀,蒿子杆来,蒜苗来,豌豆角儿来,黄瓜来,勾葱辣秦椒来,卖粉皮儿一大钱。”

    听到这声音,脑子里就会浮现出杏儿黄、水萝卜红、蔬菜绿的画面,丰富多彩。“巴达杏”是一种出自西域的著名品种,小贩以此招徕顾客。

    “嗳……十朵,花啊晚香啊,晚香的玉来,一个大钱十五朵。”

    这是叫卖晚香玉的。农历五月,初夏的黄昏,悠长的青灰色胡同,篮筐中盛开的白花,阵阵馥郁的芬芳……这动人的情景,宛如一幅有声的风俗画,一首有味的乡土诗。其中的点号不是省略号,原编者在序中解释,这是表示长声与余韵的。初冬十月,天气转冷,卖蒸白薯的来了:

    “栗子味的白糖来,是栗子味的白薯来……烫手来,蒸化了,锅底儿,赛过糖了,喝了蜜了,蒸透了白薯啊,真热活呀!”

    蒸白薯又香又甜又热乎,听了就使人流哈喇子。时至腊月,临近年根,各种吆喝声、响器声密集起来。有跑旱船、耍猴儿的,有卖供花、关东糖的,有卖年画、对联的,有熬粥、卖豆豉豆腐的,有卖红头绳、绫绢花的,有卖砂锅、装灯带的……各种吆喝声伴随着锣声、鼓声、唢呐声,在冰冷的空气里酿出了温煦、热闹、欢庆的年节气氛。

    张恨水在《市声拾趣》中说:“我也走过不少的南北码头,所听到的小贩吆喝声,没有任何一地能赛过北平的。”究其原因,与老北京的消费文化特点有关。老北京是农业文明时代的古都,商业发达,买卖兴旺。居民相对富裕,有钱又有闲,喜欢找乐子。做小买卖的耳濡目染,受到影响,另外也会投人所好。吆喝声不仅要足够响亮、悠长,传入胡同边四合院里主顾们的耳朵,还得好听,吸引他们出来。一代代的叫卖声传下来,在时光里打磨,形成了京腔京韵十足的话语系统。

    晚清至今,一百多年过去了,世事沧桑,生活方式巨变。叫卖声依然存在,但已经大变了样儿。那些与时令有关的食品果蔬的吆喝声,与旧时日常生活用品有关的吆喝声,都成了明日黄花。今天尚存收废旧用品的和搞修理的叫卖声,其内容也与过去迥异。从我居住的小区来看,除了雨雪天气,从上午九十点到下午四五点,叫卖声不时入耳。声音本身也有了今昔之别。北京本地人早已不做走街串巷的小买卖了,搞修理、收废品的基本上是外地人。叫卖声南腔北调,不复昔日的京腔京韵。过去用裸嗓子喊,有的配以响器,总是自自然然的;而今,一些人用扩音器放录音。最过分的是一个回收废旧电器的小贩,骑着电动三轮车,——经常翘着二郎腿,边走边在扩音器里重复播放“家电回收”,车子驶过,声音回荡,使人顿感几栋楼房在高分贝的噪声中沦陷……也有吆喝声是我愿意听的,比如一个修理门窗的骑着电动三轮车经过,叫道:

    “换玻璃,换玻璃,换纱窗纱门,换纱窗,修家具门窗的滑轮滑道,安装遮阳片,更换阳光板,换纱窗的来啦!”

    他有时重复“换玻璃”,加重“修家具门窗的滑轮滑道”一句的语气,又间或高声叫道:“换纱窗的来啦!”嗓音响亮,神气十足,大有舍我其谁之概,让你感觉他是出身于修理门窗的世家,你家需要维修,就得请他。从声音里想象,这人应该是京郊来的小伙子,身强力壮,留着平头,面皮枣红。而实际上则是五十来岁的中年人,头发稀疏,脸色黄黑,瘦而精干。车子靠背后面是工具箱,工具箱后面镶着一块红底白字的广告板,工具箱上面还立着一块广告板,同样是红底白字。车上堆满了各种工具和材料。此人的吆喝声抑扬顿挫,颇具魔力,我有时静下来聆听。很羡慕他有一副好嗓子。

    我有时走过一些老胡同,留意叫卖声,但从未听到过。问胡同里的老人,他们都说很少见了。像我所居住的老小区,住户稠密,老房子多,老人也多,又是开放式的,给小商贩们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如今,在侯宝林、郭德纲的相声中,在老艺人臧鸿的表演中,还能听到一些“老北京的吆喝声”,只不过都属于表演性的,少了真正的老北京吆喝声的土气和鲜活气。

    现在所能听到的叫卖声中古意犹存的大概只有磨刀剪的了。一年以前,有一个磨刀剪的五十多岁的师傅,隔十天半个月的来小区一趟。他吆喝道:

    “磨剪子嘞——磨菜刀——”

    字正腔圆,洪亮悠长。他留分头,戴茶色眼镜,系着长围裙。车子大梁上搭着黑皮袋,后座的木板上放置磨石等杂物,两边挂着工具箱。一次在路上遇到,过去与他攀谈。见我感兴趣,他怂恿我回去拿把刀剪过来磨,听他好好聊。提了几次,知道我无意,便和我聊了起来。他介绍由五块铁片串成的金闺,说“金闺”是对闺阁的美称,因为来磨刀剪的大多是姑娘、媳妇们。过去叫“唤金闺”,现在简化了,就叫“金闺”。我问,以前样板戏《红灯记》里喊:“磨剪子嘞——戗菜刀——”,您怎么不用“戗”字了?他说,现在生活中都不用“戗”字了,也就不吆喝“戗”了。他是天津蓟县人,在通州的村子里租了房子,白天骑车在城里的一个个小区间穿行。他有两个孩子,都已成家立业,做别的营生了。师傅走了,左手推车,右手腕枕在车座上,抖动金闺,发出几串清脆悦耳的声音。

    《一岁货声》在“工艺”类中,记录有磨剪子的吆喝声:“磨剪子,磨剪子,戗剃头刀子。”原编者注解说,工匠多推车,有边走边敲铁片的,也有吹喇叭的。更早的时候,工匠扛着板凳,上面放置粗细磨石。除了磨刀剪,还代人清洗铜镜。现在小区叫卖的小贩们的交通工具鸟枪换炮,几乎都是电动三轮车和电动自行车,只有磨刀剪的交通工具最落后,用老旧自行车,工具和吆喝声都去晚清不远,尚有昔日的流风余韵。

    已经有一年多没有听到那个蓟县师傅的叫卖声了。我所在的小区即将安装门禁,到时候,连收废品、修理门窗等的叫卖声也将远去……

    摘自2019年10月《文汇报》,有删节

    1. (1)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 文章开头由身边的叫卖声写起,借助《一岁货声》的记载,回忆老北京小贩们的吆喝声。 B . 文中作者多次写到的生活中磨剪子磨刀的吆喝声,是为了突出“抖动金闺”的细节。 C . 老北京吆喝声之所以打动人,因为其响亮、悠长、吸引人,又适应人们的消费文化。 D . “明日黄花”一词比喻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文中指的就是那些与时令有关的吆喝声。 E . 作者通过对北京街头叫卖声的娓娓介绍,表达对这些口头文化遗产逐渐消失的遗憾之情。
    2. (2) 文中写道:“……也有吆喝声是我愿意听的”,结合全文概括“我愿意听”的吆喝声有哪些特点?
    3. (3) 赏析文中画横线的语句。
    4. (4) 有人认为,文章的结尾是赘余的:也有人认为这一段内容写得妙,不可缺少。对此有怎样的看法?
六、语言与运用
  • 7. (2021高二下·河东期末) 《红楼梦》里有一位不属于大观园却被作者刻画得栩栩如生的人物刘姥姥。作者写了刘姥姥“三进荣国府”,尤其是详写了她第二次来到荣国府的情景。刘姥姥深入到贾府的许多角落,角色也由王家的亲戚成为了贾母的座上宾,出席了贾府丰盛的家宴,游览了大观园。这次刘姥姥接触到的人物之多,所见的场面之广,都远远胜过了第一次。试分析作者浓墨重彩地描写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有哪些作用?
  • 8. (2021高二下·河东期末)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礼是对人的社会行为的规范,是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①:一种是自然属性,一种是社会属性。作为自然属性的人,属于动物,只不过是高级动物而已:作为社会属性的人,②。一个人的行为,如果脱离了礼仪的规范,那么剩下的只是自然属性,③。这个道理,早在两千多年前,我们的先哲就已经说得清清楚楚了。

七、写作(30分)
  • 9. (2021高二下·河东期末)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近几年,人脸识别、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飞速发展,使用这些技术已经成为潮流。科技潮流给很大一部分人带来了便捷和乐趣:科普爱好者穿梭在各种专业网站之间获取知识、分享智慧;卖瓜菜的小摊贩们都在各自摊位前贴上二维码,无现金交易方便省事;有的年轻人戴上VR眼镜玩无人机航拍,享受新时代的休闲生活……

    然而,科技潮流也给一小部分人带来了困难:有些老年人在自助银行里无所适从,或者因为不会下载手机APP而无法预约挂号……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以“潮流中的多数与少数”为题,联系现实生活,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要求: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得套作和抄袭,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