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 /必修 上册 /第七单元 /16 /16.1 赤壁赋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统编版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6.1 《赤壁...

更新时间:2021-11-11 浏览次数:94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下列加粗字词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 壬戌(rén xū)      举酒客(shǔ)      窈窕(yǎo tiāo)      旗蔽空(jīng) B . (zhào)      虚御风(píng)      妇(lí)      横赋诗(shuò) C . 渺(miáo)      倚歌而(hè)      舟(biān)      用之不(jié) D . (jiè)      酒临江(shī)      渔(jiāo)      山川相(liáo)
  • 2. 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举酒客     属:劝请 B . 万顷之茫然     凌:越过 C . 莫消长也     卒:终究 D . 而吾与子之所共     适:到……去
  • 3. 对下面句子中加粗词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苏子与客泛舟游赤壁之下

    ②此非孟德之困周郎者乎

    ③客亦知水与月乎

    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A . 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B . 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C . 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D . 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 4. 下列句子中,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 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B .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C . 知不可乎骤得 D . 相与枕藉乎舟中
  • 5. 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 凌万顷之茫然 B . 美人兮天一方 C . 肴核既尽,杯盘狼籍 D .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 6. 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加粗词的活用情况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 顺流而 B . 幽壑之潜蛟 C . 方其破荆州,江陵 D . 窈窕之章
  • 7. 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既望:过了望日后的第一天,通常指农历每月十六日。既:已经。望:农历每月十五日。 B . 美人:所思慕的人。古人作品中常用“美人”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C . 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唐宋八大家”中另外七人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辙、司马光、王安石。 D . 斗牛: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二十八宿中的两个。我国古代天文学家把天上某些星的集合叫宿。
  • 8. 将下列各句按句式特点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固一世之雄也

    ②月出于东山之上

    ③而今安在哉

    ④客有吹洞箫者

    ⑤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⑥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⑦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A . ①⑥/②⑤/③/④/⑦ B . ①/②③/⑤⑥/④⑦ C . ①⑥/②③/⑤/④⑦ D . ①⑥/②⑤/③④/⑦
二、默写
  • 9.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在《赤壁赋》中,面对浩浩荡荡、奔腾不息的长江,吹洞箫的客人由此发出人生短暂的感叹:
    2. (2) 在《赤壁赋》中,针对客人对人生短促、生命无常的感慨,苏轼以江水、明月为喻,提出了“”的观点。
    3. (3) 《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语句是:
    4. (4) 《赤壁赋》中,写箫声的作用和力量,蛟龙听了飞舞起来,寡妇独处孤舟中听到箫声想到自己的身世凄凉,不禁泣下的语句是:
三、文言文阅读
  • 1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

    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 , 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嘉祐二年,试礼部。方时文磔裂诡异之弊胜,主司欧阳修思有以救之,得轼《刑赏忠厚论》,惊喜,欲擢冠多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复以《春秋》对义居第一,殿试中乙科。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闻者始哗不厌,久乃信服。

    。五年,调福昌主簿。欧阳修以才识兼茂,荐之秘阁。 自宋初以来,制策入三等,惟吴育与轼而已。

    除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关中自元昊叛,民贫役重,岐下岁輸南山木筏,自渭入河,经砥柱之险,衙吏踵破家。轼访其利害,为修衙规,使自择水工以时进止,自是害减半。

    治平二年,入判登闻鼓院。英宗自藩邸闻其名,欲以唐故事召入翰林,知制诰。宰相韩琦曰:“轼之才,远大器也,他日自当为天下用。要在朝廷培养之,使天下之士莫不畏慕降伏,皆欲朝廷进用,然后取而用之,则人人无复异辞矣。今骤用之,则天下之士未必以为然,适足以累之也。”英宗曰:“且与修注如何?”琦曰:“记注与制诰为邻,未可遽授。不若于馆阁中近上贴职与之,且请召试。”英宗曰:“试之未知其能否,如轼有不能邪?”琦犹不可,及试二论,复入三等,得直史馆。

    自为举子至出入侍从,必以爱君为本,忠规谠论,挺挺大节,群臣无出其右。但为小人忌恶挤排,不使安于朝廷之上。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注】①磔(zhé)裂诡异之弊:割裂文辞、追求怪异的流弊。磔,分裂。②避此人出一头地:回避这个人,给他出人头地的机会。

    1. (1) 下列对文中画框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试六论旧/不起草/以故文多不工/轼始具草/文义粲/然复对制策/入三等/ B . 试六论/旧不起草/以故文多不工/轼始具草文义/粲然复对/制策入三等/ C . 试六论/旧不起草/以故文多不工/轼始具草/文义粲然/复对制策/入三等/ D . 试六论旧不起草/以故文多不工/轼始具草文义/粲然复对/制策入三等/
    2. (2) 下列对文中加粗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殿试”又称御试、廷试,由皇帝亲自监考选拔人才,通过朝廷殿试者为进士。宋朝正式成制,金、元、明、清四代沿用。 B . 丁忧是居丧。古代父母死后,无论此人任何官何职,从得知丧事的那一天起,必须辞官回到祖籍,子女按礼须持丧两年,任官者须离职,服满后起复。 C . 六论,宋科举考试中的六道论题。 D . “知制诰”“记注”都是官职。唐翰林学士知制诰起草诏令。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苏轼是眉州眉山人,在十岁的时候就跟随父母游学于四方,同时跟随母亲学习。刚成年,就已博通经史。 B . 嘉祐二年,苏轼参加礼部考试,一篇《刑赏忠厚论》让欧阳修惊叹不已,并发出感叹:“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 C . 苏轼被任命为大理评事、签书风翔府判官后,因岐下每年运输南山木筏,常让衙吏破产,他就亲访利害,为他们修改衙规,减少了灾害损失。 D . 苏轼有“远大器”之才,被英宗慧眼识中,欲召为翰林,但遭到宰相韩琦的劝阻,经过二论的策试,他最终得直史馆。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

      ②但为小人忌恶挤排,不使安于朝廷之上。

    5. (5) 宰相韩琦为什么建议皇帝不要立刻重用苏轼?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