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西南宁市马山县民族中学2021届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

更新时间:2021-09-29 浏览次数:84 类型:月考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共24分)
  • 1. (2020九上·马山月考) 下面语段中根据拼音写汉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那天,黄昏时树上的蝉还在不倦地guō(  ▲  )噪着,洛洛在栈桥边慢慢地走着,迎面走来一个姑娘,身姿(  ▲  )婷,神采飞扬,鹅黄色的裙子仿佛春日鲜活的希望。洛洛低头看了一眼几乎形xiāo(  ▲  )骨立的自己,不由得一下子自惭形(  ▲  )起来。

    A . 聒   pìn     消    huì B . 聒    pīng   销     huì C . 呱    pìn    销    suì D . 呱    pīng   消     suì
  • 2. (2020九上·马山月考)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运用无误的一项是(    )
    A . 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唯一的秘诀就是忠实,忠实从心理上发出来便是敬。 B . 艺术有两个来源,一是理想,理想产生欧洲艺术。一是幻想,幻想产生东方艺术。 C . 我家吃的东西多,连北平寄来的金丝蜜枣、巧克力都吃过,对于花生、桂圆、松糖等,已经不稀罕了。 D . 参加国庆献礼的优秀影片:《风暴》《林则徐》《青春之歌》等,也将在各大城市放映。
  • 3. (2020九上·马山月考) 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 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得益影 B . 你要牢牢记住,努力学习是取得好成绩的不二法门 C . 你这样断章取义地去理解人家的意思是不对的。
  • 4. (2020九上·马山月考)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各级政府积极采取措施。加强校园安保工作,防止校园安全事故再发生。 B . 会不会用心观察,能不能重视积累,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基础。 C . 我市被评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原因是全体市民共同努力的结果。 D . 在金华市房价调控细则出台后,让金华房地产走上了平衡健康的道路。
  • 5. (2020九上·马山月考) 下面文字摘自李星同学写的一篇日记,其中画线处表达不得体的一处是(

        今天是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祖扫墓的日子。(A).我和爸爸妈妈怀着沉痛的心情去给爷爷扫基。(B).在进山的路口,一位戴着红袖章的叔叔栏住我们:“你们好!我是文明祭扫功导员,请把你们带的东西给我检查一下,好吗?”(C).我很不高兴地说:“我们只带了鲜花,你看不见吗?”(D).叔叔温和地回答:“鲜花扫墓,文明祭祖,好啊,既可寄托哀思,又能保护环境。

  • 6. (2020九上·马山月考) 下面对语段的出处及与月亮有关的神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太阳啊,你这不朽的哲人/你把快乐带给人间/即使最不幸的看见你/也在心里你的安慰。/你是时间的锻冶工/美好的生活镀金匠/你把日子铸成无数金轮/飞旋在古老的荒原上……

    A . 《毛泽东诗词集》     精卫填海 B . 《林徽因诗文集》 后羿射日 C . 《艾青诗选》        嫦娥奔月 D . 《余光中选集》   女娲补天
  • 7. (2020九上·马山月考)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 “风骚”用来概括广义的文化。风骚,原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 B . 古代的“谪”与“左迁”都是被贬官的意思。 C .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记叙描写,也可议 论抒情,属于散文的范畴。 D . 古人的谥号,如“文正”“文忠”等,都是个人生前的自号。
  • 8. (2020九上·马山月考) 根据上下文的提示,完成默写。
    1. (1) 由“四面湖光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这副对联,让人想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两句话:
    2. (2) 习近平在演讲中引用毛泽东的两句诗“雄关漫道真如铁”“人间正道是沧桑”来形容中华民族的昨天和今天,用李白《行路难》中的诗句“”来形容祖国的明天。
    3. (3)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作者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发出了“”的感慨,请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4. (4) 默写刘长卿人《长沙过贾谊宅》的颈联和尾联:

       。

二、阅读理解(38分)
  • 9. (2020九上·马山月考) 诗歌阅读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朗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下列对这首词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这首词有一段词前小序,其作用是交代写作缘由。 B .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首句陡然发问,这是词人酒酣之时,对着鲛洁的月亮所产生的遐思。 C .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转”“低”表示夜已深,而词人无眠,照应了小序中的“欢饮达旦”。 D .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一句旨在表达词人对因月满腹怨恨之意。
  • 10. (2020九上·马山月考) 文言文阅读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日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霸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除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电。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筒,又爱其俗之安国。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摄①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雷,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章其民乐其岁物之年成,而喜与子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选自欧阳修《丰乐亭记》)

    【注】①掇(duǒ):拾取,采取。

    1. (1) 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蔚然而深秀者        道其风俗 B . 有亭翼然临泉上者      既得斯泉山谷之间 C . 望之蔚然而深者        佳木而繁阴 D . 有亭翼临于泉上者      则北通巫峡
    2. (2) 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 . 醉翁之/意不在酒 B . 已而/夕阳在山 C . 掇幽芳/而荫乔木 D . 四时之景/无不可爱
    3. (3) 对比分析甲、乙两文,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 甲、乙两文在描写自然美景时,都描写了花、树、霜等自然景物。 B . 甲、乙两文在描绘山川美之余,还都描绘了一幅官民同游的风俗画面。 C . 甲、乙两文均为作者贬官滁州时所作,志趣、情感一致,都表现了“与民同乐”的主旨。 D . 从甲、乙两文可知,“醉翁亭”“丰乐亭”都是根据作者的情趣、爱好来命名的。
    4. (4) 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②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筒。

    5. (5) 从甲乙两文中,你能体会出作者的一种高尚情怀,请加以概括。并用文中原句回答,作者为什么要取亭名为“丰乐亭”。
    6. (6) 简要分析甲乙两文在景物描写方法上的异同。
  • 11. (2020九上·马山月考) 现代文阅读

    阅读是一种有重量的精神运动

    铁凝

    ①人工智能时代以疾风暴雨之势降临人间,深深地改变了人类生活、生产演化的规则,颠覆了人们农食住行用的传统生活方式,也严峻地冲击着人们传统阅读书籍的习惯。如今,在几乎人人一部手机和电脑的情况下,网络阅读已成为人们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人类的阅读行为也随之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眼睛在网上“暴走”,逐渐替代了以往细嚼慢咽似的传统阅读。但我觉得,人在获得大面积爆炸性信息的同时,也会有某种难言的失重感。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就我个人的经验而言,阅读其实是一种有重量的精神运动。

    ②20世纪70年代初,我还是一个少年,偷偷读到一本书,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约翰·克里斯多夫》。记得扉页的题记是这样的一句话:“真正的光明绝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间,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淹没罢了;真正的英雄绝不是永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屈服罢了。”这句话使我深深感动,让我生出想要为这个世界做点什么的冲动。我初次领略到阅读的重量,它给了我身心的沉稳和力量。

    ③我的一位亲人,在同样的时代背景下,从城市被下放到乡村,劳动之余,倚靠着田野上的草垛通读了《资本论》和《列宁全集》。问他当时为什么读这些书,他只说是因为喜欢。也许正是阅读让他度过了那段苦难的岁月。

    ④今天想来,类似的阅读实在是一种无功利心的自发性之举。因其自发性,所以也没有预设的阅读期待,那不期而至的阅读收获便格外宝贵和难忘。难忘的还有一种沉入心底的重量,这重量撞击你,让你既甜蜜又酣畅。

    ⑤阅读的重量有时在于它的“重”,有时却在于它的“轻”。这“轻”,不是轻浮,而是一种无用之用,是阅读心境的解放。

    ⑥今天,我们的阅读与过去相比已经有了诸多变化。市场上卖得好的书往往是更靠近生活的、实用的书:养生、美容、商战、股票、英语……书海已经“茫茫”。各取所需的阅读已不再承载精神的重负,而是直奔主题,要的是立竿见影。

    ⑦阅读的功用是显而易见的。但是,我更想强调的是“无用”的阅读,更多的是缓慢、绵密、恒久的渗透。这样的阅读不是生存甚至生计所必需的,但它让我们看到了生活的美好、温暖以及自身的价值。它的“无用”本身便是更大的作用。这何尝不是一种更高的阅读境界呢?这种自然存在的阅读状态,或许更能体现人生的精神价值吧。

    (节选自《光明日报》,有改动)

    1. (1) 下列对“有重量的”阅读,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是细嚼慢咽似的传统阅读。 B . 是无功利心、无预期的自发性阅读。 C . 是缓慢、绵密、恒久的渗透式阅读。 D . 是各取所需、立竿见影的快餐式阅读。
    2. (2)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网络阅读能使人们快速、便捷地获得大量信息,但人们也由此产生了某种难言的失重感。 B . “无用”的阅读不为生计,令人心境解放,容易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温暖和自身的价值。 C . 文章除了运用举例、对比的论证方法外,还运用了比喻论证,如第①段的“疾风暴雨之势”“细嚼慢咽似的”等。 D . 文章通过准确、通俗、朴实的语言将“有重量的精神运动”这个抽象的内容阐述得清楚明了。
    3. (3) 下列材料,能够论证本文观点的一项是(    )
      A . “读书时也应该像牛进食一样,不但慢慢咀嚼,而且需要反刍,把吃进的草料再加以精磨详研。如此反复,当然效果极佳。” ——刘心武 B .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C . 东吴大将吕蒙不喜欢读书,经过孙权再三劝读,他才答应。不久,鲁肃与吕蒙共商国是,发现他谈吐不凡,感慨他变化很大。吕蒙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 D . 意大利卓越画家达·芬奇从小就爱好绘画,在老师的指导下,他苦练素描基本功,经过长期的艰苦磨炼和实践,终成一代艺术大师。
  • 12. (2020九上·马山月考) 现代文阅读

    父亲的古董

    梅芷蒿

    ①老古董”是一副石磨盘,搬来跟哥哥住时,父亲从老屋只带走了它。

    ②对于土生土长的农村孩子,石磨是个再寻常一过的物件。两大块圆形石头面儿,经由磨匠高超细致的锉工,经过反复打磨,相合的两个面便生出许多条棱凹,上面那块石头的中央开孔,是下料的进仓口,与下面的磨芯对合,择一处装上磨柄,再套上推手,一副完整的麻便诞生了。父亲曾说,衡量一个磨匠手艺的好坏,全看锉功。

    ③推手套上绳索,悬于高处,架在磨柄上,一推一送来回往复无数次,原本圈囵的谷物变成粉、泥、浆汁,从磨缝间缓缓而出,谷香随之发散,一旁的我们恨不能舔上石磨解馋。父亲推磨,母亲添谷,那是定格在小时候的记忆,父亲笑说石磨是镇宅之宝。

    ④石磨并无惊奇,父亲一直视如珍宝,换了几回房,搬了几次家,始终带着它一起迁移。哥哥让我回去做父亲的思想工作,好让他舍了石磨搬进新居。

    ⑤父亲年过古稀,身体硬朗,思维依然很清晰,见到我,开心得像个孩子,问东问西,忙着给我收拾房间,准备我爱吃的食物,显然,他并不知道我其实是为石磨的事回来当说客。

    ⑥“爸,您那大石头能卖多少钱?”我试着引出话题。

    ⑦“多少钱都不卖,它不是大石头,是磨盘,你没见着面儿上有许多磨光了的棱啊,这儿还有个进仓孔,想当年,咱家轧米面磨豆浆打豆腐,都靠这老伙计了。”说着说着,父亲顺势走近,抚摸着那块磨盘,不无自豪地纠正我。

    ⑧“现在,人们都用破壁机了,谁还使这大家伙去磨豆浆来面的啊?看着也笨,放哪儿都占地方,碍事儿。”

    ⑨父亲嗓了我一眼,没理话茬,自顾自地拿起样子,缓缓地掸着磨盘。方才洋溢在脸上的笑意渐渐消失,猜想父亲对我的聊天意图应该是有了察觉。

    ⑩关于石磨,那也曾是童年的一段时光,是爸爸的法宝,妈妈的操劳,是给我们解搀的最大功臣,那时候,父亲一开磨,便常将小小的我放进背兜背在背上,我眼前一直晃动着他强劲有力的双肩,一推一送,石圈一圈转动,我跟着节奏晃晃悠悠,没等谷物磨完,铁定已经进入梦乡了,一到过年,一家人更是欢欢喜喜磨各样谷物,备年货。

    ⑪“当年,你爷爷从家乡逃荒到这儿,一副担子两个筐,只带出来这副石磨,用它碾米面赚钱安家养活了我们哥几个,才能有现在的你们啊。”说着,父亲顺手擦拭起身边的物件,仔细看,原来是留在老宅里的磨推手、榫、卯、吊绳。父亲仔细将它们一一擦拭干净,仿佛也将我对石磨的记忆擦拭一新。“那时,你们还小,咱家日子不怎么宽裕,能吃上手擀面、大块豆腐、玉米糊,不都亏得家里有这块磨啊。你爷爷不了,留下这老物件也是个念想,不过,现在看来它真是太老了,也派不上什么用场了,就听你们的,扔了吧。”

    ⑫父亲说完便没再开口,仍然低头全神贯注地擦拭那些物件,好像忘了已经擦过好几遍了。好几次偷都见他在抚模那些零件暗暗叹气,叹息声里的失落像是砸在我心头的冰碴,不由得打起冷战,鼻子泛酸,眼泪在眼眶里来回打转

    ⑬“爸,谁说要扔掉石磨了,它可是咱家的古董、传家宝,是镇宅神器,价值连城,搬家时,咱得弄个隆重点儿的仪式,把它请过去。”我对父条这样许诺,心里已然有了主意。

    ⑭乔迁新居那天,我和哥哥给父亲准备了一份惊喜。我俩一左一右拥着父亲来到书房,让他亲手掀开茶几上的一块红盖头,见到盖头下面是他最熟悉的“老伙计”,父亲微微怔了一下,转身看见我与哥哥的笑脸,年过古稀的他竟像孩子般,喜极而泣,双目婆娑,笑容洋溢在脸上。

    ⑮从老宅回来,我和哥哥商量,想将石磨换个造型,搬进新家。哥哥酷爱茶道,我便建议将它打造成一副别致的茶台,特意找了一家家具厂,告知师傅想法。石磨特别定制了一副楠木底座,磨盘的底石和面石错落镶嵌其上,周边配上一圈石槽,有水注入时如小溪流绕过石磨一般,一套紫砂茶具放置其上,显得甚是典雅、大方、独特。笨重的石磨华丽变身,见到成品,哥哥赞不绝口,对于新宠自是喜不自胜爱不释手。

    ⑯“老古董”退出历史舞台是宿命使然,但它在我们家将会世代相传。

    (选自《思维与智慧》2020年第3期)

    1. (1) 文章以“父亲的石磨”为线索展开叙述,仿照示例,请在横线上依次填写“我”对石磨的看法。

      小时候,寻常普通  准备搬新家时,A父亲四能时,B搬进新家后,C 。

    2. (2) 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文中划线句子。

      好几次偷瞄,都见他在抚摸那些零件暗暗叹气,叹息声里的失落像是砸在我心头的冰碴,不由得打起冷战,鼻子泛酸,眼泪在眼眶里来回打转。

    3. (3) 第⑩段能否删掉?请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
    4. (4) 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对结尾句“‘老古董’退出历史舞台是宿命使然,但它在我们家将会世代相传”的理解。假如你是文中的“石磨”,你想对这一家人说什么?
三、综合性学习(共8分)
  • 13. (2020九上·马山月考) 某中学九年级(1)班的同学们在班会课上开展了主题为“热爱广西,助力家多”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按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1. (1) 【观点论述】疫情过后,为了重振经济,广西举办2020年“壮美广西·三月三暖心生活节”活动,活动中广西多位县市领导化身“网红”带货,向观众推介当地名优特产,累计销售额超过2600万元。同时各名流纷纷现身直播现场,助力家乡经济。面对这种新出现的销售方式,有人认为可以极大地助力零售业,帮助滞销的产品找到买家;有人认为直播辐射面不广,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对于名人直播带货,你是如何看待的呢?请说说你的者法,要求观点明确,理由充分,80字以内。
    2. (2) 【特产推介】请你化身带货小主播,向同友推荐以下任意一种特产。字数在60字以内。

      柳州螺蛳粉     南宁老友铃     武鸣沃柑      百色芒果

    3. (3) 【对联续写】围绕活动主题,请你把下面这副对联补充完整。

      上联:齐心协力促经济

      下联:

四、作文(50分)
  • 14. (2020九上·马山月考) 一枚小小的邮票,承载着挥之不去的乡愁;一个个朱红的橘子,寄托了催人泪下的父爱;一本细致订正的讲义,凝聚着良师对学生的无限关爱;一袋数不清个数的鸡蛋,蕴藏着老王沉句甸的情谊……生活中有许多常见的、细微的事物,却饱含着浓浓的情义。

    请以“物微情浓”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叙写自己真实的生活故事。

    要求:字数不少于600字;不得抄袭,不得套作;行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