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 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冻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乙]齐景公渭子贡口,“子师谁?”弓:“臣师仲尼。”公月:“仲尼贤乎?”对曰:“贤。”公曰:“其贤何若?”对曰:“不知也。”公曰:“子知其贤而不知若何,可乎?”对曰:“今谓天高,无少长愚智皆知高。高几何?皆曰不知也。是以知仲尼之贤而不知其若何。”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甲][乙]两文对孔子的认识是不一致的。[甲]文借孔子对①不能做出判断的事,以“②"一句对孔子学识渊博直接提出了质疑:而[乙]文中子贡以“③”作比,盛赞孔子④。
假想金箍棒
①《西游记》中孙悟空从东海龙王那里借了一根“定海神针”,又称“如意金箍棒”,重6250千克,可大可小,变化多端,实在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宝贝兵器。那么从现代科学的观点来看,金箍棒可能是什么材料制成的呢?
②从密度来看,金属密度最大的是铖(ó)。《西游记》中说孙悟空把那绣花针从耳朵里取出来,迎风一晃,变得“碗来粗细”。估计那碗指的不是大海碗,应该类似于现在的酒杯,也就是说直径在3~5厘米的样子。以金箍棒长两米来计算,体积在3900立方厘米左右。因此,_____金箍棒的材料是铖,其质量大约为88千克,_____一个臂力超群的人完全可以挥舞得动。关羽能舞动重41千克的青龙偃月刀,鲁智深能舞砺重321克的水磨样杖,以猴哥那山都压不死的体质而论,挥舞88千克的兵器更不是难事。有人说,不是6250千克吗?想必那是随着体积变化而变化吧,不过这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了。
③金箍棒的硬度还应该特别大,猴哥大大小小跟妖魔鬼怪或者神仙星宿干了几百仗,连哪吒、二郎神都拿他毫无办法。哪吒的乾坤圈和二郎神的三尖刀据说都是宝器,但叮叮当当一交击,金箍棒毫发无损,可见金箍棒硬度特别大。金属中硬度最大的是铬,铬的硬度和天然物质硬度之首金刚石不相上下,一般的兵刃应该是奈何不了它的。从这个意义上,金箍棒用铬或者那些更为强韧的铬合金来铸造显得非常合适。
④金箍棒的抗腐蚀能力也非常不一般。金角大王那个紫金红葫芦连“大罗金仙都能化成血水”,里面应该盛有腐蚀性非常强烈的液体,比如王水之类。但猴哥和棍子被收进去都毫发无损。猴哥在太上老君的炼丹炉内炼就了一身钢皮铁骨,再加上会七十二变,变成小苍蝇之类的趴在葫芦口,不被腐蚀是可能的。但金箍棒如果用的不是很特别的材料,想要逃过浩劫可就有点难度了。因此从耐蚀性这个角度讲,金箍棒树料又像铱。铱的硬度、密度都很大,抗腐蚀能力在金属中首屈一指,连王水对它也无可奈何。
⑤再从伸缩性上来考虑。地球上常见的材料不管金属还是非金属恐怕都没有金箍棒那么强的伸缩性。所以说,一根本来几个人不能合抱的柱子变成“碗来粗细”进而变成绣花针大小,大概纯属小说家的社撰。
⑥《西游记》中老龙王说:“那本是大禹治水之时,定江河浅深的一个定子,是一块神铁!"像大禹这样的神人很可能从外星球采集了这么一块材料,密度特别大,又有很多特殊属性,用于测量江河的浅深,可长可短,能随时调整,实在是太方便了。猴哥成佛之后,金箍棒自然回归原位,现在不知躺在哪处幽深的海底,期待着我们再度去发掘它的传奇呢。
金属名称 |
金属属性 |
金箍棒可能用它来制作的理由 |
锇 |
|
小说中孙悟空作为神人,臂力超群,能舞动较重兵器,而用锇制成的金箍棒单位体积质量最大 |
铬 |
硬度最大 |
|
铱 |
|
小说中金箍棒在紫金红葫芦中未被腐蚀,说明它抗腐蚀性极强。 |
奶奶的粽子
韩逸萌
①“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端午的歌谣是清襄的布谷鸟起得调,脆生,清亮,故乡从仲夏夜的梦中醒来,惺忪中瞅见阶前的青草里,鱺满昨夜露珠的清香。
②奶奶的细碎的步伐,踩一地展露的湿润,粗糙的手掌摩挲着我绒软的头发,我想在清凉的晨风中再赖会儿床,可端午的歌谣已在奶奶的厨房里吟唱,睡意便在那芬芳之中忽而散去。
③端午的香先是粽叶的清香,墨绿的叶子有竹叶可爱的形状和艾草气味的清爽,奶奶将两束叶子散乱地铺在白瓷的盆里,再浇一查滚烫的水,水汽升起,携裹着袅袅清香,如同沸水冲茶,将叶里蕴着的香气点染出来,那香气就像活了一般,在奶奶手里,清香原来可以生长。
④我去看那泡了一夜的米,一粒粒遗亮饱满。此时都相互倚着,逸懒得沉甸甸。像是饮了一夜的琼浆。浓睡不消残酒。奶奶的粽子简单至极,只放红枣和糯米,青翠的叶裹红白的馅,不腻不甜,原始、纯粹,却有着独特的甘醇,令我的童年深深迷恋。
⑤我着迷的是奶奶包粽子的过程,三层粽叶错落着搭好,轻轻展开、抹平,两手轻轻一弯,便弯出小小的圈锥形状,一撮米添在尖尖的角里,捏三颗红枣点在求中,再一撮米盖在上面。奶奶不会让枣露出米外,于是红枣的汁液不会流出,全都浸在米里,不放糖,却更香更甜。奶奶的大手紧紧捏着盛满馅的粽叶,一根线绳紧紧绕过,缠两圈,系住,便成了一个精巧的四个角的粽子。我赶紧捧过来,细细地看,满心满眼地喜欢。我也试围包一个,铺好粽叶,弯成小圆锥,放米和枣,去总是捏不住粽叶,缠不紧线,总是漏了米,或者包成了三个角的平面。奶奶笑着说:“俺妮儿手小。不是干活的命。一定清清闲闲享一辈子福。”端午的阳光照在奶奶的背上,我坐在奶奶投下的影子里想,享一辈子福是不是每天都可以吃奶奶包的粽子。
⑥粽子在锅里咕嘟咕嘟地响,是端午的歌谣最贴切的唱腔,香气从厨房溢出,氟氲在整个院子上空,我不住地扒在门口张望,奶奶说,妮儿不急,越煮越香。奶奶的粽子包了三层叶,煮的时间越长,米越软糯,越能浸进叶的清香。奶奶把火烧得细长,我在过午的温热中睡去……醒来时,粽子便已煮好,奶奶已经凉在盘里。我捧起一只棕子,我觉得奶奶的棕子像是有生命,要用一只来做量词,轻轻拉一下,线蝇便解落,展开粽叶,精致的四个角的粽子煮得透亮,微微地染了青縑,第一口是叶的清香,第二口是米的甜糯,我不爱吃红枣,奶奶用筷子轻轻划出,只留下那被枣浸得微红甜香的米。奶奶说小孩儿吃了肚胀,便用那粗粗硬硬的手轻轻揉着我吃得圆滚滚的肚子……
⑦我在端午的歌谣中成长,门前的小树隔年盈尺,奶奶却在我的鲜嫩反衬下日渐白头。我后来吃过入宝粽、蛋黄棕、鲜肉粽,却都不及奶奶的粽子有着最纯粹的清香;我后来见过长长的竹筒粽、缠着五彩线的迷你粽,却都不及奶奶那过着错落搭开的三层粽叶。奶奶的粽子在每个端午,温柔敲打我回忆的味蕾。
⑧端午的歌谣又响起,奶奶的粽子隔着时光和故乡,与我相思凝望。
A.第④段中画线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我去看那泡了一夜的米,一粒粒透亮饱满,此时都相互倚着,慵懒得沉甸甸像是饮了一夜的琼浆,浓睡不消残酒。
B.结合上下文,谈谈你对第⑤段中画线句子的理解。
奶奶笑着说:“俺妮儿乎小,不是干活的命,一定清清闲闲享一辈子福,”
就我个人而言,这次遇险,是我一生中最恐惧的一次。当时,我看到三百多个恶臭般的畜生嚎叫着向我们冲来,张开大嘴恨不得一口把我们吞掉,而我们又无处可退,我以为一定完蛋了。
①“这次遇险"具体指什么?②最后,他们是如何成功脱险的?
上联:五行山,孙悟空寂寞修身。(《西游记》)
下联:,鲁滨逊孤独求生。(《鲁滨逊漂流记》)
同学们,从幼儿园开始,我们就走在上学或放学的路上。在这条路上,我们说不清有多少来来回回,留下了多少的脚印与故事。在这条路上,你或许在回味父母、老师或同学的话语,或许在规划自己的努力方向,或许见到了各色人物和道不尽的事物,或许听到了各种话语与声音……在这条路上,你一定有耳闻有目睹,有所思有所感。
请以《上学路上》或《放学路上》为题,写一篇500字以上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