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相互促进 ②文化生产力是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
③文化对经济建设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④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①要发挥先进文化的积极作用 ②要保持国家政治清明
③能促进我国经济同步发展 ④能抵制落后腐朽文化的影响
①竭力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念 ②坚决抵制美国的科学技术
③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④提高国家的自主创新能力
①提高学生以红色基因为核心的文化素养 ②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③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④发挥红色文化对学生人格塑造的决定性作用
①世界文明多样性是彰显各国文化特色的前提
②文化交流是解决因文化差异带来的问题的有效途径
③不同民族的文化没有差距和优劣之分
④文化多样性可以为文化发展提供助力
①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创新的过程 ②民族文化是本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根基
③不同国家的文化既有共性也有差异 ④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
①保持其具体内涵的稳定 ②把握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③剔除离现代社会时间久远的内容 ④使其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
①融汇多种文化特质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
②生活习惯的差异是不同民族交流不可逾越的障碍
③文化创新要处理好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关系
④借鉴外来文化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①强调了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②表明各民族文化逐步走向同一
③说明了中华服饰文化的多姿多彩 ④展现了各民族文化的互鉴融通
①民族精神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优秀文化的力量 ②爱国主义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内涵
③爱国主义是动员国人团结奋斗的旗帜 ④中华民族精神具有永不泯灭的内生动力
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期盼
②人们的文化需求日益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特点
③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使文化市场出现前所未有的斑斓色彩
①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 ②以榜样的作用规范人
③以高尚的情操塑造人 ④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在体验快节奏的生活方式时也附带产生“五花入门”的生活垃圾。而如何解决城市污染源之一的生活垃圾,成为城市环保的难点和痛点。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累积堆存量超过65亿吨,侵占约35亿平方米土地,全国660多个城市中,已有2/3的大中城市被垃圾包围。人们将自己不用的资源当成垃圾抛弃,对城市环境、自然生态圈等造成破坏。弘扬环保文化,推进垃圾分类是一个城市管理能力和市民素质的综合体现,是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当前,我国大部分省(区、市)出台了垃圾分类实施方案,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深入推进。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市民垃圾分类知识欠缺、自觉意识不足,我国垃圾分类效果还不理想,推进垃圾分类工作仍任重道远。
材料一 传统村落中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景观,是中国农耕文明留下的最大遗产。
改革开放40多年来,在现代化和城市化的借口下,中国的600多座城市都经历了旧城改造或重建,结果是每座城市的样貌都变得相似。曾经的近百座古村已经全部消失。“再不保护,五千年历史文明古国就没有东西留存了,如果我们再不行动,我们怎么面对我们的子孙?”一位作家感慨道。
材料二 某班级在搜集古村落消失的原因时搜集到了以下信息。
一是城市扩张和工业发展突飞猛进,劳动力向城镇大量转移,致使村落的生产生活瓦解,空果化严重,已经出现了人去村空——从“空巢”到“弃巢”。
二是城市较为优越的新的生活方式,成为愈来愈多年轻一代农民倾心的选择。许多在城市长期务工的年轻一代农民,已在城市安居和定居,村落的消解势所必然。
三是城镇化。城镇化是政府行为,撒村并点力度强大,它直接导致村落消失,是近10年村落急速消亡的重要缘由。
疫情防控是场阻击战、攻坚战,单靠一时一地无法取得胜利,需要所有人全力以赴、共克时艰。在这场“战疫”中,我们的文艺没有故师,没有失声。全国文艺工作者第一时间用诗歌、绘画、书法、戏曲、音乐、小品、漫画寺各行艺术形式积极投身抗疫主题的文艺创作。面对严重的新冠肺炎疫情,文学界通过诗歌、教文、小小说等文学体裁,围绕生命意义、个体经验、现实担当、未来展望等方面创作抗疫文字作品。这些作品或个性鲜明、动之以情,或雄壮慷慨、激昂崇高,以期缓解公众的恐慌与焦虑,鼓舞大家的士气,讴歌“逆行者”的精神境界。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文艺工作者用自己的方式参与到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中说明了什么。
临黄河而知中国,临河洛而知华夏。“欲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洛阳拥有4000多年城市史、1500多年都城史,二里头、偃师商城、东周王城、汉魏故城和隋唐洛阳城等都城遗址,更是沿洛河两岸东西不足50公里范围分布,呈举世罕见的“五都荟洛”奇观。从大禹治水凿开龙门的传说到周公营洛制周礼,从洛阳纸贵到程门立雪,从“汉魏文章半洛阳”的自豪到“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的乡愁……数不清的河洛典故塑造着中华文明的特质,道不完的传世诗篇建构着中华儿女的内心世界。
2019年11月1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3》(以下简称《纲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纲要》指出,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精神财富,在新时代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要坚持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为鲜明主题;坚持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相统一;坚持以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为着力点。要着眼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着力培养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使爱国主义成为全体中国人民的坚定信念、精神力量和自觉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