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在烧杯中装入适量盐水,测出它们的总质量
②将烧杯中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
③测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
④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
⑤测出空烧杯的质量
⑥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盐水的密度.
以上实验步骤安排最合理的是( )
A. 测出被测物块的重力
B. 测出空桶的重力
C. 测出物块浸在液体中时受到的拉力
D. 测出桶和…的重力
表一 大气压与海拔高度的对照表
海拔高度(千米)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大气压(千帕) |
101 |
90 |
80 |
70 |
62 |
54 |
47 |
41 |
36 |
31 |
26 |
23 |
19 |
根据对资料中信息的分析,回答以下问题:
海拔高度越高,大气压越(选填“大”或“小”),且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大,大气压值的变化越来越(选填“快”或“慢”)。
实验时,管中倒入的液体越来越多,橡皮膜下凸的程度越显著,小民提出猜想:液体内部压强可能与液体的质量有关;小红根据液体越来越深,橡皮膜下凸的程度越显著,于是猜想:液体内部压强可能与液体的有关。为了验证猜想,他们按图所示器材来验证(B、C器材底部都可以与A连接组合使用),实验时他们在两容器中倒入同种液体、液面位置如图所示,两容器中液体的质量选填“相同”或“不同”),这时,他们是在验证(选填“小红”或“小民”)的猜想。若记录的橡皮膜下凸的程度相同,说明该猜想是(选填“正确”或“错误”)的。他们实验过程中用到的研究方法是。
表一(ρ水=1.0×103千克/米3)
实验序号 | 1 | 2 | 3 | 4 | 5 |
ρ球(×103千克/米3) | 0.3 | 0.6 | 0.8 | 1.0 | 1.2 |
V浸(×10-3米3) | 0.30 | 0.60 | 0.80 | 1.00 | 1.00 |
①分析比较表一中实验序号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知:浸入水中体积相同的小球,当ρ球与ρ水的大小满足关系时,V浸与ρ球无关。
②分析比较表一中实验序号1~3中V浸与ρ球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知:浸入水中的小球,当时,。
③小红选取了体积相同、密度不同的若干小球放入酒精中(酒精深度大于小球直径)重复小明的实验,
表二(ρ酒=0.8×103千克/米3)
实验序号 | 6 | 7 | 8 | 9 | 10 |
ρ球(×103千克/米3) | 0.1 | 0.3 | 0.5 | 0.7 | 0.9 |
V浸(×10-3米3) | 0.25 | 0.75 | 1.25 | 1.75 |
并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二中。实验序号10中的数据为。
①求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水;
②求容器的底面积S容;
③现有面积为0.5S容、高为h、密度为5×103千克/米3圆柱体乙,如图(b)所示,将乙竖直放入容器甲中,若要使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p水′最大,求h的最小值。
物体 | 密度 | 体积 |
A | | |
B | | |
C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