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山东省滨州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更新时间:2021-11-14 浏览次数:105 类型:期末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什么叫做美呢?在一般人看,美是物所固有的。有些人物生来就美,有些人物生来就丑。比如赞一美人,你说她像鲜花,似轻燕,你决不能说她像布袋,或者像癞虾蟆。这就分明承认鲜花和轻燕原来是美的,这种见解并不限于一般人,许多哲学家和科学家也是如此想。但是这种普遍的见解显然有很大的难点。如果美本来是物的属性,则凡是长眼睛的人都应该可以看到,都应该承认它美,好比一个人的高矮,有尺可量,是高大家就要都说高,是矮大家就要都说矮。但是美的估定就没有一个公认的标准。假如你说一个人美,我说她不美,你用什么方法可以说服我呢?有些人欢喜辛稼轩而讨厌温飞卿,有些人欢喜温飞卿而讨厌辛稼轩,这究竟谁是谁非呢?同是一个对象,有人说美,有人说丑,从此可知美本在物之说有些不妥了。

    ②有一派哲学家说美是心的产品。美如何是心的产品,他们的说法却不一致。康德以为美感判断是主观的而却有普遍性,因为人心的构造彼此相同。黑格尔以为美是在个别事物上见出“概念”或理想。比如你觉得峨眉山美,由于它表现“庄严”“厚重”的概念。你觉得《孔雀东南飞》美,由于它表现“爱”与“孝”两种理想的冲突。托尔斯泰以为美的事物都含有宗教和道德的教训。此外还有许多其他的说法。说法既不一致,就只有都是错误的可能而没有都是不错的可能,好比一个数学题生出许多不同的答数一样。大约哲学家们都犯过信理智的毛病,艺术的欣赏大半是情感的而不是理智的。在觉得一件事物美时,我们纯凭直觉,并不是在下判断,如康德所说的;也不是在从个别事物中见出普遍原理,如黑格尔、托尔斯泰一般人所说的。因为这些都是科学的或实用的活动,而美感并不是科学的或实用的活动。还不仅此,美虽不完全在物却亦非与物无关,你看到峨眉山才觉得庄严、厚重,看到一个小土墩却不能觉得庄严、厚重。从此可知物须先有使人觉得美的可能性,人不能完全凭心灵创造出美来。

    ③依我们看,美不完全在外物,也不完全在人心,它是心物婚媾后所产生的婴儿。美感起于形象的直觉。形象属物而却不完全属于物,因为无我即无由见出形象;直觉属我却又不完全属于我,因为无物则直觉无从活动。美之中要有人情也要有物理,二者缺一都不能见出美。再拿欣赏古松的例子来说,松的苍翠劲直是物理,松的清风亮节是人情。从“我”的方面说,古松的形象并非天生自在的,同是一棵古松,千万人所见到的形象就有千万不同,所以每个形象都是每个人凭着人情创造出来的,每个人所见到的古松的形象就是每个人所创造的艺术品,它有艺术品通常所具的个性,它能表现各个人的性分和情趣。从“物”的方面说,创造都要有创造者和所创造物,所创造物并非从无中生有,也要有若干材料,这材料也要有创造成美的可能性。松所生的意象和柳所生的意象不同,和癞蛤蟆所生的意象更不同。所以松的形象这一个艺术品的成功,一半是我的贡献,一半是松的贡献。

    (摘编自朱光潜《美与自然》)

    材料二:

    ①以宇宙人生的具体为对象,赏玩它的色相、秩序、节奏、和谐,借以窥见自我的最深心灵的反映;化实景而为虚境,创形象以为象征,使人类最高的心灵具体化、肉身化,这就是“艺术境界”。艺术境界主于美。

    ②一切美的光是来自心灵的源泉:没有心灵的映射,是无所谓美的。瑞士思想家阿米尔说:“一片自然风景是一个心灵的境界。”中国大画家石涛也说:“山川使予代山川而言也。……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也。”艺术家以心灵映射万象,代山川而立言,他所表现的是主观的生命情调与客观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渗,成就一个鸢飞鱼跃,活泼玲珑,渊然而深的灵境;这灵境就是构成艺术之所以为艺术的“意境”。意境是“情”与“景”的结晶品。

    ③艺术的意境,因人因地因情因景的不同,现出种种色相,如摩尼珠,幻出多样的美。同是一个星天月夜的景,影映出几层不同的诗境:

    ④元人杨载《景阳宫望月》云:“大地山河微有影,九天风露浩无声。”明画家沈周《写怀寄僧》云:“明河有影微云外,清露无声万木中。”清人盛青蝼咏《白莲》云:“半江残月欲无影,一岸冷云何处香。”

    ⑤杨诗写涵盖乾坤的封建的帝居气概,沈诗写迥绝世尘的幽人境界,盛诗写风流蕴藉、流连光景的诗人胸怀。一主气象,一主幽思,一主情致。至于唐人陆龟蒙咏白莲的名句“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堕时”却系为花传神,偏于赋体,诗境虽美,主于咏物。

    ⑥在一个艺术表现里情和景交融互渗,因而发掘出最深的情,一层比一层更深的情,同时也透入了最深的景,一层比一层更晶莹的景;景中全是情,情具象而为景,因而涌现了一个独特的宇宙,崭新的意象,为人类增加了丰富的想象,替世界开辟了新境,正如恽南田所说“皆灵想之所独辟,总非人间所有!”这是我的所谓“意境”。

    (摘编自宗白华《美学散步》)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在一般人看来,美是客观存在的,是人或者事物与生俱来的。许多科学家和哲学家也是这样认为的。 B . 康德、黑格尔、托尔斯泰等持有“美是心的产品”观点的哲学家,对于美的判断与认识却不尽相同。 C . 中国画家石涛和瑞士思想家阿米尔的美学观点基本一致,因此说对美的认知是不分国界和时代的。 D . 同是星天月色,杨载、沈周、盛青嵝在诗中描绘的景象和营造的意境是不同的,现出多样的意境美。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究竟什么是美?美学大师朱光潜和宗白华都认为美是主观和客观的结合,但二人的具体阐述各有侧重。 B . 对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兰亭集序》,有人称赞,有人却不喜欢,这种现象恰恰印证了朱光潜的美学观点。 C . 在宗白华看来,即便对于同一美景,不同的作者会创造出不同的意境美,因为美的创造受多种因素制约。 D . 艺术创造要涌现出一个独特的宇宙、崭新的意象,替世界开辟新境,只有做到情与景的交融互渗才行。
    3. (3) 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持朱光潜观点的一项是(    )
      A .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B .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C .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D . 你的关闭了的故居檐头的枯死的瓦菲。
    4. (4) 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
    5. (5) 唐代画家张璪曾说“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请结合材料二,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师傅领进门

    黄平

    ①这天下午,樊威从镇上回家,半路上看见几个地痞正在欺负一个外地中年人。樊威上前赶走地痞。那人不住道谢,说自己叫潘贵山,是外乡人。樊威见天色已晚,又怕地痞去而复返,便邀请他到自己家里留宿一晚。

    ②樊威回到家,家里却乱糟糟的。半个时辰前,青龙山上的土匪窜到村里,把樊威六岁的弟弟掳走了,并让樊家三天内送上一千块大洋,否则撕票,樊老爷急得快疯了。

    ③樊威拿起木棒就往外冲,樊老爷赶紧拦住,说土匪心狠手辣,人多势众,你单枪匹马去还不白白送命。

    ④这时,潘贵山忽然开口问道:“樊老爷,家里能拿出多少大洋?”

    ⑤樊老爷说:“现在只能拿出二百来块。”

    ⑥“差不多了。樊老爷如果信得过我,明天我上山一试?”潘贵山竟然主动请缨。

    ⑦樊老爷虽然有点犹豫,事到如今,只好如此了。

    ⑧第二天一早,樊老爷叫来一个胆大的佃户,把潘贵山带到青龙山脚下。潘贵山一个人上了山,中午时分就把小孩带了回来。

    ⑨樊威好奇地问:“潘师傅,您用了什么功夫?给我们说说。”

    ⑩潘贵山却口风很紧:“这是江湖规矩,不能说。”

    ⑪樊老爷点头赞道:“潘师傅深藏不露,侠肝义胆,真是高人!”

    ⑫晚上,潘贵山正要休息,樊老爷带着樊威过来了。樊威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嘴里说:“请师父收我为徒。”

    ⑬潘贵山一愣,马上婉言推辞:“樊威心浮气躁,还是不学的好。再说习武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只怕樊威受不了这个苦。”

    ⑭樊老爷说,“樊威虽然鲁莽冲动,却心地善良,为人仗义,肯定不会恃强凌弱。”

    ⑮樊威也说:“师父,我不怕苦不怕累,一切听从师父教诲。”

    ⑯见樊家父子真情实意,潘贵山考虑再三,终于答应下来。

    ⑰第二天一大早,潘贵山对樊威说:“从今天开始,你每天早上去山上抓野兔。”

    ⑱不久,潘贵山又指着那只健壮的大黄牛说:“每天下午你跟它摔跤。”

    ⑲又过了几天,潘贵山说:“你每天找人打你,但你只能躲闪,不能还手。”

    ⑳于是,樊威每天都按照师父要求的去做,尽管枯燥辛苦,却从不偷懒。

    ㉑ 一晃两年过去了,樊威力能扳牛,快能逮兔,手臂粗的木棒打在身上,棒断了人却没事。

    ㉒ 潘贵山开始传授他一些简单的拳脚兵器功夫。招式简单,要求却严,每天千遍。

    ㉓ 这一年,镇上来了一伙日本浪人,他们武艺高强,横行霸道,小镇被搅得鸡犬不宁。

    ㉔ 镇上商会气不过,听说樊家村有高人,就上门来请潘贵山出马赶走那些日本浪人。当时潘贵山不在家,樊威义愤填膺,替师父答应下来。

    ㉕ 没想到潘贵山回来听说这事脸色一变:“谁叫你自作主张答应的?糊涂……”

    ㉖ 樊威急了,没等潘贵山把话说完:“师父,保家为民,人人有责。习武之人,怎么能临阵脱逃?”

    ㉗“其实我……我不会武功。我骗了你们!”

    ㉘ 潘贵山平静下来,缓缓说出真相……原来,潘贵山是威远镖局的人不假,但只是个马夫。

    ㉙“您没有功夫,当年怎么能从青龙山救出我弟弟?”

    ㉚ 潘贵山苦笑了一下,从怀里掏出一块威远镖局的腰牌。戴百川遣散镖局时,送给镖局每人一块腰牌。他名气大、朋友多,黑白两道都给他面子,即使救不出人,也能全身而退。万一把人救回来,樊家肯定得重重酬谢他,所以才到了山上,亮出腰牌,土匪一看,果然客客气气……说到底还是沾了戴大侠的光。

    ㉛“今天不把话说清楚,对不起这几年樊家对我的恩情。”

    ㉜ 潘贵山说完,转身就走。

    ㉝ 看着潘贵山蹒跚的身影,樊威心里百感交集。不知为什么,他竟然一点都恨不起师父来。他追上去,动情地说:“师父,您别走!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今后您就在樊家养老吧!”

    ㉞“好吧!樊家大恩,我无以为报。现在戴大侠在河南老家隐居,我卖个老脸写一封推荐信,樊威你去拜师。如果戴大侠肯收你为徒,你就能学到真功夫赶走日本人,这是我唯一能帮你的了。”

    ㉟ 樊威高兴极了,带上书信即刻动身,日夜兼程,赶往河南戴家。

    ㊱ 戴百川看完信,忍不住哈哈大笑:“樊威呀樊威,你真是个傻小子!这么多年了竟然没发现潘贵山不会功夫?你这么笨,哪是练武的料?还是回家去吧!”

    ㊲ 樊威:“戴大侠,我虽然笨,却不怕吃苦。请大侠收我为徒,我要学好功夫,赶走日本人。”

    ㊳ 戴百川说:“潘贵山骗了你,樊家还能善待他,实在难得。看在这个份上,你先留下,我天天派徒弟打你,直到把你打跑为止。当然你不能傻乎乎地挨打,要学会还手,就把他们当作日本人,不要客气。”

    ㊴ 一开始,樊威只有挨打的分,过了一段时间,开始有输有赢。再到后来,竟然胜多负少了。

    ㊵这天,樊威以一敌五,把他们全部打败。戴百川忽然现身,拍手叫好:“樊威,可以回去啦!”

    ㊶樊威奇怪地问:“大侠,我还没有学功夫呢?”

    ㊷ 戴百川笑道:“傻小子,你现在已经是高手啦!说起来你还得感谢潘贵山,他虽然不会功夫,但教你练功的那些鬼点子却很实用。加上你心无旁骛,勤学苦练,倒是歪打正着练好了基本功。这半年来你每天和人搏斗,武功已经突飞猛进,江湖中难有敌手了。”

    ㊸樊威恍然大悟,拜别戴大侠回到家。那些不可一世的日本浪人被打得屁滚尿流,狼狈地逃离了小镇。

    ㊹樊威得胜回家,见到潘贵山,跪拜在地:“师父,您不会功夫,却能教徒弟,您是天底下最好的师父!”

    (有删改)

    1.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 樊威一听弟弟被土匪掳走后的举动,表现了他的心浮气躁,为后文故事发展埋下伏笔。 B . 在樊家对土匪掳走孩子束手无策时,潘贵山自告奋勇,说明他对救出孩子已胸有成竹。 C . 潘贵山有恩于樊家,且与樊威师徒情深,当他说出不会武功的真相时,樊威百感交集。 D . 樊威经过河南戴百川的精心传授后,武功突飞猛进,最终打跑了作恶多端的日本浪人。
    2. (2)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以樊威拜师习武为线索,使文章脉络清晰,情节集中,又跌宕起伏,一波三折。 B . 小说描写人物时,多用精彩的语言描写,闻其声,如见其人,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C . 小说所讲的故事融入了中国传统小说的江湖豪侠、英雄义气等因素,富有传奇色彩。 D . 小说运用倒叙的手法,叙述潘贵山不会武功还能从青龙山救出樊威的弟弟这一情节。
    3. (3) 小说讲究伏笔,潘贵山不会武功,作者在文中早有暗示,请举例说明。
    4. (4) 小说结尾“师父,您不会功夫,却能教徒弟,您是天底下最好的师父!”这句话对你有什么启示?请结合材料说明理由。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欧阳修,字永叔。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及冠,嶷然有声。宋兴且百年,而文章体裁,犹仍五季余习。士因陋守旧,论卑气弱。修游随,得唐韩愈遗稿于废书簏中,读而心慕焉。苦志探赜,至忘寝食,必欲并辔绝驰而追与之并。举进士,入朝。知嘉祐二年贡举。时士子尚为险怪奇涩之文,号“太学体”,修痛排抑之,凡如是者辄黜。毕事,向之嚣薄者伺修出,聚噪于马首,街逻不能制;然场屋之习,从是遂变。修平生与人尽言无所隐。及执政,士大夫有所干请,辄面谕可否,虽台谏官论事,亦必以是非诘之,以是怨诽益众。修以风节自持,既数被污蔑,年六十,即连乞谢事,帝辄优诏弗许。熙宁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五年,卒,赠太子太师,谥曰文忠。修始在滁州,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在前,触发之不顾。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方贬夷陵时,无以自遣,因取旧案反覆观之,见其枉直乖错不可胜数 , 于是仰天叹曰:“以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自尔遇事不敢忽也凡历数郡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而不扰故所至民便之为文天才自然丰约中度其言简而明,信而通,引物连类,折之于至理,以服人心。超然独骛,众莫能及,故天下翕然师尊之。论曰:“三代而降,薄乎秦、汉,文章虽与时盛衰,而蔼如其言,晔如其光,皦如其音,盖均有先王之遗烈,涉晋、魏而弊,至唐韩愈氏振起之。唐之文,涉五季而弊,至宋欧阳修又振起之。挽百川之颓波,息千古之邪说,使斯文之正气,可以羽翼大道,扶持人心,此两人之力也。愈不获用,修用矣,亦弗克究其所为,可为世道惜也哉!”

    (选自《宋史•欧阳修传》)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自尔遇事/不敢忽也/凡历数郡/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而不扰故所/至民便之/为文天才自然/丰约中度/ B . 自尔/遇事不敢忽也/凡历数郡/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而不扰/故所至民便之/为文天才自然/丰约中度/ C . 自尔遇事/不敢忽也/凡历数郡/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而不扰/故所至民便之/为文天才/自然丰约中度/ D . 自尔/遇事不敢忽也/凡历数郡/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而不扰故所/至民便之/为文天才/自然丰约中度/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及冠,古代男子满二十岁时举行加冠之礼,以示成年,因称男子满二十岁为及冠。 B . 贡举,官吏向君主荐举人员,泛称贡举,始于汉初令郡国举孝廉,后指科举考试。 C . 致仕,古代官员免职归家。始于周,汉以后形成制度,致仕的年龄一般为六十岁。 D . 文忠,古代官方封给大臣的一种谥号。带“文”字的谥号中“文正”的地位最高。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欧阳修在青年时代十分仰慕唐代“古文运动”倡导者韩愈的文章,有志于学习其文章的精髓,想成为与之比肩的人。 B . 在主持嘉祐二年礼部进士考试时,欧阳修坚决反对新奇怪僻的文风,写此类文章的皆不录取,由此当时的文风大为改变。 C . 欧阳修为人开诚布公,为政是非分明,因此遭人排挤,但依然保持节操;虽多次被贬,但刚强无畏的性格始终不变。 D . 欧阳修为官谨慎,以民为本,不显露功绩,不追求声名;他写文章朴实无华,蕴含深意,独具一格而成为一代宗师。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毕事,向之嚣薄者伺修出,聚噪于马首,街逻不能制。

      ②因取旧案反覆观之,见其枉直乖错不可胜数。

    5. (5) 文末为什么评价说“可为世道惜也哉”?请简要说明。
  • 4.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摇落

    杜甫

    摇落巫山暮,寒江东北流。烟尘多战鼓,风浪少行舟。

    鹅费羲之墨,貂余季子裘。长怀报明主,卧病复高秋。

    【注释】①本诗是唐大历元年作者在夔州时的作品。②季子裘:指战国时苏秦入秦求仕,资用耗尽而归之事。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句“摇落”一词言简意赅,与“无边落木萧萧下”有异曲同工之妙。 B . 第三句“烟尘”运用借喻的手法,表现了战火连天、民不聊生的局势。 C . 第五句所言的“羲之墨”指的是王羲之为山阴道士抄写的《道德经》。 D . 第六句运用“苏秦求仕”的典故,既表现了自身的困顿,也借以言志。
    2. (2) 这首诗在构思方面与《蜀相》有诸多相似之处,请简要说明。
  • 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坚决抗金是陆游毕生的追求,这一追求在他的诗歌中也多有反映,在《书愤》中“,”两句就写到了自己驰骋疆场,奋勇杀敌的场面。
    2. (2) 贾谊在《过秦论》中交代秦始皇派谴大将北却匈奴取得胜利,使得匈奴长时间不敢南下,文中“”就是对此事件效果的概括。
    3. (3) 《离骚》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政治抒情诗,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认为屈原创作《离骚》“盖自怨生也”,“怨”的产生是因为“。”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只蜜蜂,翅膀似晃动着一团雾 , 在我的眼前盘旋了一小圈后,停在一朵油菜花上。蜜蜂身体浑圆,穿着黑黄相间的条纹衣裳,阳光下,泛出金属的色泽,看起来结实有力。它对我  ▲ , 急慌慌落座花瓣餐桌,享用起油菜花捧出的花蜜。少顷,为了采摘更多的蜜汁,把蜜蜂整个头部都没入花心,身体被弯成了弓形,一点儿也不在意自己的吃相。它那  ▲ 的背部,很快就沾满了花朵用雄蕊抖落的花粉。

    ②享用完这朵花里的蜜汁后,小家伙搓搓手,又抹了抹嘴巴,急匆匆飞走。这一次,甚至没来得及遛弯,就降落到另一朵油菜花上。它太忙了,   ▲  地赶赴花儿的宴席,从这朵到那朵,一刻也不停歇。看过一篇文章,说一只蜜蜂,一天要  ▲  几千朵花采蜜。几千朵花哦,是个劳模呢。

    ③此刻,天地间明艳安详,只有我忙着给蜜蜂和花儿拍照。眼前的油菜花,一门心思开花。蜜蜂,也一门心思采蜜。

    ④我站在油菜花丛中,感受它扑面而来的光芒,久久不愿离开。

    1. (1)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 视而不见     毛绒绒     快马加鞭    造访 B . 熟视无睹     毛茸茸     马不停蹄    拜访 C . 熟视无睹     毛绒绒     快马加鞭    拜访 D . 视而不见     毛茸茸     马不停蹄    造访
    2. (2)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少顷,为了吸食更多的蜜汁,蜜蜂把整个头部都没入花心,身体弯成了弓形,一点儿也不在意自己的吃相。 B . 少顷,为了采摘更多的蜜汁,蜜蜂把整个头部都没入花心,身体弯成了弓形,一点儿也不在意自己的吃相。 C . 少顷,为了吸食更多的蜜汁,蜜蜂把整个头部都没入花心,身体被弯成了弓形,一点儿也不在意自己的吃相。 D . 少顷,为了吸食更多的蜜汁,把蜜蜂整个头部都没入花心,身体弯成了弓形,一点儿也不在意自己的吃相。
    3. (3)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⑴世卫组织助理总干事玛丽安热拉·西芒在一份声明中说,世界迫切需要多种新冠疫苗来解决全球范围内巨大的疫苗获取不平等问题。全球共有19种新冠疫苗进入世卫组织紧急使用清单的申请流程,我国国药集团和科兴生物的新冠疫苗提供的数据已经满足了评审要求,①   ▲   。我国的新冠疫苗被列入紧急使用清单有助于推动解决②   ▲ 

    ⑵(  ▲  )。莫德纳疫苗需要达到零下20摄氏度到零下70摄氏度的运输或储存条件,这种温度条件需要特殊设备来维持。而我国的新冠疫苗通常在4摄氏度到8摄氏度的条件下就可以保存,这样一来,③   ▲     , 特别适用于资源和基础设施较差的环境,这是我国新冠疫苗产品相对于其他疫苗的优势。

    1. (1)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我国获批的两种相对于其他疫苗具有更高的稳定性的新冠疫苗采用的是完全灭活技术。 B . 我国获批的两种新冠疫苗采用的是完全灭活技术,相对于其他疫苗具有更高的稳定性。 C . 我国获批的两种新冠疫苗相对于其他疫苗具有更高的稳定性是因为采用的是完全灭活技术。 D . 我国获批的两种采用完全灭活技术的新冠疫苗,相对于其他疫苗具有更高的稳定性。
    2. (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四、写作(60分)
  • 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3年5月4日,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有这样一段话。

    广大青年一定要练就过硬本领。学习是成长进步的阶梯,实践是提高本领的途径。青年的素质和本领直接影响着实现中国梦的进程。古人说:“学如弓弩,才如箭镞。”说的是学问的根基好比弓弩,才能好比箭头,只要依靠厚实的见识来引导,就可以让才能很好发挥作用。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要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