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1高二下·滨州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欧阳修,字永叔。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及冠,嶷然有声。宋兴且百年,而文章体裁,犹仍五季余习。士因陋守旧,论卑气弱。修游随,得唐韩愈遗稿于废书簏中,读而心慕焉。苦志探赜,至忘寝食,必欲并辔绝驰而追与之并。举进士,入朝。知嘉祐二年贡举。时士子尚为险怪奇涩之文,号“太学体”,修痛排抑之,凡如是者辄黜。毕事,向之嚣薄者伺修出,聚噪于马首,街逻不能制;然场屋之习,从是遂变。修平生与人尽言无所隐。及执政,士大夫有所干请,辄面谕可否,虽台谏官论事,亦必以是非诘之,以是怨诽益众。修以风节自持,既数被污蔑,年六十,即连乞谢事,帝辄优诏弗许。熙宁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五年,卒,赠太子太师,谥曰文忠。修始在滁州,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在前,触发之不顾。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方贬夷陵时,无以自遣,因取旧案反覆观之,见其枉直乖错不可胜数 , 于是仰天叹曰:“以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自尔遇事不敢忽也凡历数郡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而不扰故所至民便之为文天才自然丰约中度其言简而明,信而通,引物连类,折之于至理,以服人心。超然独骛,众莫能及,故天下翕然师尊之。论曰:“三代而降,薄乎秦、汉,文章虽与时盛衰,而蔼如其言,晔如其光,皦如其音,盖均有先王之遗烈,涉晋、魏而弊,至唐韩愈氏振起之。唐之文,涉五季而弊,至宋欧阳修又振起之。挽百川之颓波,息千古之邪说,使斯文之正气,可以羽翼大道,扶持人心,此两人之力也。愈不获用,修用矣,亦弗克究其所为,可为世道惜也哉!”

    (选自《宋史•欧阳修传》)

    1. (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自尔遇事/不敢忽也/凡历数郡/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而不扰故所/至民便之/为文天才自然/丰约中度/ B . 自尔/遇事不敢忽也/凡历数郡/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而不扰/故所至民便之/为文天才自然/丰约中度/ C . 自尔遇事/不敢忽也/凡历数郡/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而不扰/故所至民便之/为文天才/自然丰约中度/ D . 自尔/遇事不敢忽也/凡历数郡/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而不扰故所/至民便之/为文天才/自然丰约中度/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及冠,古代男子满二十岁时举行加冠之礼,以示成年,因称男子满二十岁为及冠。 B . 贡举,官吏向君主荐举人员,泛称贡举,始于汉初令郡国举孝廉,后指科举考试。 C . 致仕,古代官员免职归家。始于周,汉以后形成制度,致仕的年龄一般为六十岁。 D . 文忠,古代官方封给大臣的一种谥号。带“文”字的谥号中“文正”的地位最高。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欧阳修在青年时代十分仰慕唐代“古文运动”倡导者韩愈的文章,有志于学习其文章的精髓,想成为与之比肩的人。 B . 在主持嘉祐二年礼部进士考试时,欧阳修坚决反对新奇怪僻的文风,写此类文章的皆不录取,由此当时的文风大为改变。 C . 欧阳修为人开诚布公,为政是非分明,因此遭人排挤,但依然保持节操;虽多次被贬,但刚强无畏的性格始终不变。 D . 欧阳修为官谨慎,以民为本,不显露功绩,不追求声名;他写文章朴实无华,蕴含深意,独具一格而成为一代宗师。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毕事,向之嚣薄者伺修出,聚噪于马首,街逻不能制。

      ②因取旧案反覆观之,见其枉直乖错不可胜数。

    5. (5) 文末为什么评价说“可为世道惜也哉”?请简要说明。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