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因素 |
指标分级 |
2011年实际耕地面积(km²) |
2011年承包耕地面积(km²) |
边际化耕地面积(km²) |
边际化率(%) |
海拔(m) |
<450 |
7232.07 |
7969.27 |
737.20 |
9.25 |
450—750 |
11931.37 |
13449.52 |
1518.15 |
11.29 |
|
750—1000 |
16188.83 |
18462.42 |
2273.59 |
12.31 |
|
1000—1500 |
22374.32 |
27411.36 |
5037.04 |
18.38 |
|
≥1500 |
2229.49 |
4239.38 |
2009.89 |
47.41 |
|
坡度(°) |
<2 |
18243.78 |
21508.12 |
3264.34 |
15.18 |
2—6 |
9277.01 |
11052.81 |
1775.80 |
16.07 |
|
6—15 |
18782.45 |
22071.69 |
3289.24 |
14.90 |
|
15—25 |
10314.96 |
12590.94 |
2275.98 |
18.08 |
|
≥25 |
3337.88 |
4308.39 |
970.52 |
22.53 |
|
道路连接度 |
≤0.45 |
31491.93 |
39423.52 |
7931.59 |
20.12 |
0.45—0.5 |
17133.62 |
19447.36 |
2313.74 |
11.90 |
|
0.5—0.55 |
8828.45 |
9932.00 |
1103.55 |
11.11 |
|
0.55—0.6 |
2097.27 |
2297.78 |
200.51 |
8.73 |
|
≥0.6 |
404.81 |
431.29 |
26.48 |
6.14 |
①地表径流增加②地下径流增加
③地下水位升高④生物多样性减少
①寒潮少见②耕地众多③防止山洪④易守难攻
中国首个“海上风电+海洋牧场”示范项目在山东省潍坊昌邑市境内北部莱州湾海域实施,预计2024年6月完工。海洋牧场是基于海洋生态系统原理,在特定海域通过人工鱼礁、增殖放流等措施,构建或修复海洋生物繁殖、生长、索饵或避敌所需的场所,实现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渔业模式。“海上风电+海洋牧场”的基本原理是将鱼类养殖网箱、贝藻养殖筏架固定在风力发电机的地基之上,通过海上风电底座的“鱼礁化”,实现海上风电和海洋牧场的融合。它将开创“水下产出绿色产品,水上产出清洁能源”的新局面,符合“海上粮仓十蓝色能源”的海洋空间开发战略方向。下图为“海上风电+海洋牧场”示意图。
宁夏回族自治区的西海固地区,是位于黄土丘陵区的七个国家级贫困县的统称。西海固地区生存条件恶劣、自然灾害多发、地理位置偏远,山大沟深、梁峁交错,干旱少雨,史称“苦瘠甲天下”,被认定为最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区之一 。1996年,福建和宁夏启动东西部对口扶贫协作,西海固地区的贫困人口陆续搬迁至宁夏北部乡镇,为纪念闽宁合作,这座生态移民乡镇被命名为闽宁镇。该镇大力发展光伏农业科技大棚产业园扶贫项目,该项目采用国内首创“棚上发电棚下种植”的模式,村民获得土地流转租金收入后,企业为其提供技术培训服务,引导他们进入园区农业车间,向产业工作转型……“造血式扶贫”的理念迅速生根开花。据测算,项目建成后,光伏系统年平均发电量约为 2.7 亿千瓦时,除完全满足大棚生产设备使用外,还可以向国家电网输电。下图示意闽宁镇、西海固地区的地理位置及光伏农业科技大棚。
2020年1月3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提出,要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西部形成具有全国重要影响力的增长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位于长江上游,地处四川盆地,东邻湘鄂、西通青藏、南连云贵、北接陕甘,是我国西部地区发展水平最高、发展潜力较大的城镇化区域,是实施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继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三大经济圈之后的第四大增长极。自古以来,成渝两地山水相连、人文相亲,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密切经济联系。但是相比其它三大经济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目前也存在一些问题。两城之间“穷兄弟”太多,结构“两头大、中间小”,中部“塌陷”现象明显。两座城市相隔300多千米,这一空间距离比其他三大城市群的距离要远得多,对于发展特大型城市群有不利之处,位于两地之间的中小城市所受的辐射也相当有限。地区间产业布局同质化,造成资源争夺和市场冲突。2020年10月 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会议要求,成渝地区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和一体化发展理念,健全合作机制,打造区域协作的高水平样板。下图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空间格局示意图。
塞罕坝林场位于河北省最北部,地处内蒙古高原浑善达克沙地南缘,年均降水量438mm,蒸发量1230mm,自然地理环境具有显著的过渡性势征。历史上塞罕坝曾经水草丰美、森林茂密。自清末以来由于大规模开围效垦、站争和-山火等原因,到20世纪50年代,这里的原始森林几乎绝迹。20世纪60年代初,内蒙古的风沙紧逼北京城。为了抵御风沙南侵,1962年,塞罕坝林场正式组建。林场建设初期,造林成适率不园 10%五千多年来,河北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听从党的召唤,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林,逐步形成了以人工纯林为顶层,灌木、草、花、次生林间种的复层异龄混交结构,创造了从荒原到林海的人间奇迹,同时也发展了经济,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下图为塞罕坝林场及周边区域示意图。